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2335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6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含义 关于社会组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家族、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则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也称正式社会组织。,第一,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社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第二,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第三,有一个复杂而正式的结构。第四,成员的可替代性。,2.构成要素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第一,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

2、规章制度。第二,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第三,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地位的行为模式。,第四,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二、社会组织的分类(一)常见的组织分类1.按功能和目标分(帕森斯)经济生产组织(工厂)。政治目标组织(政府)。整合组织(法院、政党)。模式维持组织(家庭、学校、教会)。,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布劳)互惠组织服务组织赢利组织 大众福利组织还有按其他标准进行的分类(课本198页),(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三类组织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2.第二产业组织: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

3、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子、煤气)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流通部门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邮电通讯、物资供销和保管仓储业。服务部门的行业可分为(1)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例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等。(2)科教文卫等服务部门,包括的组织类别有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3)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派团体,以及军队、警察和监狱等。,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等组织,各级各类党派组织,全国政协及各地办事处,人民团体等。2.国家事业编制的组织,指

4、为国家制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文化、卫生等需要,其经费实行预算拨款制的国家事业机构。包括农、林、水利、气象事业组织,文,教卫生事业组织,科学研究事业组织,勘察设计事业组织,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城市公用事业组织,交通事业组织等。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指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商业流通等活动,其生产的价值可用货币表现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包括冶炼、各类农场、建筑业、铁路交通、商业服务系统等。,三、社会组织的功能第一,社会组织使人类的社会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第二,社会组织把分散的个体力量结合为整体力量,从而使人类可以追求分散的个人和小规模的初级群体所无法实现的重大社会目标。第三,

5、社会组织提高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效率。第四,社会组织承担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功能。,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一、组织目标的含义与分类1.组织目标的含义 社会组织目标是指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追求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或者说是组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要争取实现的目的和结果。,组织目标的意义:第一,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灵魂。第二,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根据和基础。第三,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果与效率的标准。,2.组织目标的分类(课本107页)常见分类方法: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平衡性目标与改进性目标。显目标与隐目标。,另一种分类方法:总目标 阶段目标 部门目标,二、组织目标

6、的制定与实施1.组织目标的制定原则第一,互惠原则,即目标对所有参与人员都有利。第二,评估原则,即运用能够进行测量的技术以评估目标实现程度。第三,选择原则,是指组织在确定目标时要遵循选择最优目标的科学程序。(五个步骤,见课本198页),2.组织目标的实施第一是选择适当机会。第二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1、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文化环境指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影响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2、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组织内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时可以改变短期目标和实际任务的完成。3、组织参与

7、者对目标的影响 组织参与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否一致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的含义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二、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课本201页)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目标任务原则。第二,有效管理跨度原则。,第三,分工协作原则。第四,统一指挥原则。第五,责权对等的原则。第六,精简与效率原则。第七,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原则。三、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202-208页),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一、社会组织管理的涵义是指组织运用权威来协调其内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二、组织管理理论1.古典组织管

8、理理论 古典组织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有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管理14项原则和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第一,美国社会学家弗里德里克泰罗(1856-1917)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第二,法国的社会学家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行政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第三,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科层制管理是指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进行管理。合法与合理的职权观点是韦伯科层制

9、的基本观点。,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约(1880-1949)和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第一,美国的社会学家梅约在1927-1932年主持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梅约提出了三条原理:工人是“社会人”,他们除了金钱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如需要人际交往中的感情、安全感、归属感等。企业本身是一个正式组织,在这个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应重视非正式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第二,美国的社会学家巴纳

10、德认为,对组织成员个人来说,组织的目标不一定是一种“个人”目的,但必须使他们看到这种共同目标对整个组织所具有的意义。组织动机和个人动机是不同的,而个人之所以为组织做出贡献,并不是因为组织动机就是他们的个人动机,而是因为他们感到,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满足。,巴纳德认为只有当组织给个人的报酬大于或等于个人为组织做出的贡献时,个人才可能愿意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在管理中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的思想,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巴纳德强调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目标之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并指出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

11、间的矛盾。,第三,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后期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其顶点是自我实现的需要。,3.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理论观点已不再只看重于某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全面、系统地研究组织的各方面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系统的观点。它将组织管理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不但要看到此系统中各层次与外界环境间的交流和制约作用,而且要看到组成该系统的各层次之子系统及其相互联系

12、的作用。,第二,权变的观点。就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权变观点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出最适宜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第三,发展的观点。它要求组织有自身的战略目标,以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局势。,三、组织管理方式1.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是农业社会中小农经济的产物。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管理权高度集中在家长手中,组织内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任人唯亲、因人设位、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因此,这种家长制管理方式只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农业社会。,2.科层制的管理方式(1)含义 所谓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2)特点 权威分层,职务分等;因公设职,专职专人;任人唯贤,赏罚分明;照章

13、办事,公平无私;公文往来,空口无凭。,(3)优缺点优点:第一,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家族制的管理过程常因权力行使者的更换而不能维持对组织管理的连续性。第二,管理人员的任用是合理的,即以能力这一合理性原则为标准,而不是家族制所实行的任人唯亲的情感性用人制度。第三,所有的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范围,仅仅对组织运行起作用,而不使组织成员的个人问题涉入到组织的运行中去。,缺点:第一是科层制条件下人格形成、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合理性。科层制妨碍、抑制了组织成员的个性发挥,组织中人的协作关系缺少民主平等的精神。第二是科层制在提倡高效的同时也助长了官僚主义 的发生与发展。,如何克服科层制的弊端:首先,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化程度,运用民主来克服科层制中的日趋严重的专制集权倾向。其次,加强组织外部的控制。为了保证组织全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必须对组织进行严格的外部控制。这种外部控制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制约作用,特别是建立一些专门的监察组织,从而确保组织活动不会脱离既定的轨道。二是发挥社会对组织的外部监督作用,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直接民主监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