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2751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触和突触传递第5章N递质和调质.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突触和突触传递,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连接点称为突触。,突触类型和结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在机能的差别表现在突触后电位上,前者去极化,后者则是超极化。,突触前成分常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连接而用不同的术语表示,如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等,分别称为突触前终末、终扣、终球、曲张体等。突触前膜从形态上看,是指突触前的细胞质膜特别增厚的部位。突触前的主要结构有突触前栅栏结构,这是突触小泡排放神经递质的引导装置,位于突触前膜内侧,由突触前致密突起和突触小穴组成。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膨体,第一节 化学突触,以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的突触。,A、突触前成分(pre

2、synaptic element):内含突触小泡与少量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突触前膜上富含Ca2+通道。突触小泡表面有突触素,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小泡的形态类型:圆形清亮小泡:含有乙酸胆碱、谷氨酸、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扁平清亮小泡(小颗粒型小泡):含有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大颗粒型小泡:含肽类。,化学性突触的结构,B、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内含糖蛋白和细丝 间隙的宽度因突触类型不同而异,约20 um。中枢神经系统1030 um,神经肌肉接点的间隙可达5060 um。在电镜下常常能观察到牢触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物 质经证明是

3、一种含糖基的物质,其作用可能是使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产生物理性的连接。通常认为,突触间隙内的物质组成可能有特异性,在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以及突触发生的机制中都有一定的作角。现已证明,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都能通过胞饮方式从间隙中获得某些物质。,C、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上有受体及离子通道。后膜上有多种特异蛋白质,主要有受体蛋白、通道蛋白,还有一些能分解神经递质使之失活的酶类,如胆碱酯酶等。突触后成分中还包括有线粒体、神经微管、多泡小体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识别递质并与之结合,然后产生生理效应。完成神经信息传递和加工。突触后膜依形态将其分为三种:增厚型突触后膜:即突触后

4、膜下方有一层电子致密物质,称为突触后致密结构,简称PSD(postsynapticdensity)。在PSD下方常有一排突触下致密小体。薄型突触后膜:没有电子致密物质,亦无突触下致密小体。高密度电子致密物质积聚的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下方有大量的电子致密物质,有时甚至填塞了突触间隙。按传递信息的结果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突触电镜图,1.突触前成分2.突触后成分3.线粒体4.突触小泡5.突触前膜6.突触间隙7.突触后膜8.后膜蛋白质,轴突终末,突触间隙,出胞作用,化学突触结构作用模式图,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第二节 缝隙连接(电突触),缝隙连接的特点1、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延搁(缝隙窄,

5、无突触小泡和N递质,电位变化直接转化为电流传导)。2、存在于胶质细胞之间3、可实现同步放电4、有双向传导的功能5、对内环境不是特别敏感。,混合突触:在同一个神经终末或同一个突触连接部位,既有化学突触界面:又有缝隙连接的电突触界面。这类突触在鱼类较为多见,例如在电鳗的一些神经核团中、鸟类的睫状神经节、大鼠的前庭神经侧核等部位。,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的区别,第三节 突触电位和突触整合,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并扩布到整个神经元细胞的电紧张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电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突触传递是触前膜释放某种神经递质,跨过

6、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增加突触后膜对一价阳离子,特别是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引起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配基门控;电位大小是分级电位具有空间和时间总和。动作电位电压门控;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传递过程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类似的,不同的地方是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超极化,使得突触后的神经元更难以引发动作电位。产生超极化的原因是神经递质的性质不同和具有不同平衡电位的离子通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神经递质被称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如甘氨酸,GABA)。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主要是钠离子的流入不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主

7、要是氯离子流入(在有些情况下,是钾离子的流出)所引起。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大小不但和刺激的强度有关,同时和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有关。当静息膜电位是 80 mV时,产生的IPSP是超极化,而静息膜电位是90 mV时则不产生抑制性电位。当静息膜电位更加极化时一IPSP 会变为去极化。,3、突触整合 不同突触的冲动传入在神经元内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突触整合(integration)。如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同一个神经元上的相互作用,使得EPSP的幅度下降,达不到动作电位的阈值。突触整合的过程不是突触电位的简单的代数和,其本质是突触处激活的电导和离子流的对抗作用,从而

8、控制膜电位的去极化和超极化的相对数量。同时还要考虑突触电位在神经元树突分支上的几何位置。,第五章 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传递神经元之间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可分为如下几大类:1、乙酰胆碱存在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是交感、付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神经纤维的神经递质。,2、生物胺类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除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纤维外,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也是去甲肾上腺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比较集中的位于低位脑干,如脑干网状结构、脑桥的蓝斑等。肾上腺素(adrenaline,Ad)主要存在于延髓背

9、区和外侧被盖区里,与NE神经元混杂在一起。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等部位。5-羟色胺(serotonin,5一HT)主要位于低位脑干的中缝核。,3、氨基酸类谷氨酸(glutamate,Glu)分布在脑和脊位中,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有关。氨基丁酸(-aminobutylic acid,GABA)是大脑皮层的部分神经元、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和纹状体一黑质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lycine,Gly)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脊髓前角的闰绍氏细胞的神经递质。,4、嘌呤类在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中,部分神经元的递质可能是三磷

10、酸腺苷(ATP)。5、神经肽有些肽类物质也是神经递质,如催产素、阿片样肽、胃肠肽、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P物质、神经降压素、血管紧张素等。在于周围神经系统中,如血管活性肠肽存在于自主神经的某些纤维终末的大颗粒小泡中。6、其它如一氧化氮(NO),不存在于突触小泡中,起逆行信使的作用。,二、神经递质合成、释放,1、合成合成的条件:存在合成物的原材料和酶系。2、释放胞吐的主要过程:突触小泡受钙离子的影响移向触前膜并与前膜融合融合处面向突触间隙方向出现破裂口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和其他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a2+的重要作用:3、失活已知失活的三种方式:是由特异的酶分解该种神经递质;是被细胞间液

11、稀释后、进入血液循环到一定的场所分解失活;是被突触前膜吸收后再利用。,三、调质和递质共存,神经递质一般指有特异结构的神经终末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膜上受体,完成信息传递。神经调质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的化学物质质,它的功能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影响神经递质的效应。有区分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观点认为,神经递质是作用于膜受体后,导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而神经调质是作用于膜受体后,通过第二信使左右来改变膜的兴奋性或其他递质释放的化学物质。通常把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统称为神经递质而不加以严格的区分。,作业:1、何谓突触?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有何差别?2、何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失活有哪几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