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349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翻译赏析-单句篇.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典翻译赏析(一)单句篇2,译文:基辛格觉得这场大规模的轰炸会使总统在中国的腰杆子硬一些。,Kissinger felt the massive bombing would strengthen the Presidents hand in China.,赏析:文化不同,用以表达类似概念的形象化词语也不一样。在英文中可以说“strengthen.ones hand”,在汉语中却不能说“增强了某人的手”,但汉语中有表示类似意思的形象化词语“使腰杆子硬一些”,放在译句里,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没有丧失形象感。,2.That Home is Home though it is never so Ho

2、mely.,译文:家虽不佳仍是家。(刘炳善译),赏析:此处译例出自刘炳善先生一篇谈翻译的文章,刘先生想用这个译例说明翻译时灵感思维的重要性,有时绝妙的译句真可谓“千呼万唤不出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刘先生说他的这个译句是一刹那间在脑海中闪现的。本例的译句确实让人叫绝:原句中有“Home”,“Home”,“Homely”这三个形、音相同(似)的词,译句中有“家”,“佳”,“家”这三个音同的字,原句中不可传达的形美化成了译句中的音美,以“创”补“失”,不失为一条思路。俗语云,“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想在翻译实践方面作出一定成就的人不可不在平时多作准备。,自评:译得确实好,但不符合文章的本意。看该

3、文章的最后:“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包袱;这,大概就是他们悠悠荡荡拜访这个,拜访那个,早晨起来到处串门儿的秘密所在吧。他们,自然也有家的不过,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家。”看来,本意正与“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相反。,句中homely基本意思有两个:1.“平凡的;家常的;不好看的”;2.“舒适自在的”。很显然,原译是由第一个意思化来的。但很显然此译把意思弄反了。never so homely怎么成了“不佳”呢?应该是“很佳”呀。所以though不能作为“虽然”来理解,而应该是转折词“但是”之意;homely也不是第一义,而是“舒适自在的”的意思。一个小小的连词though,却成了翻译准确与

4、否的关键之所在。所以,不妨改译为:,“家虽是家决不佳也。”,3.A particular fine spring came round,and the stir of germination was almost audible in the buds(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译文:转眼又是一番特别明媚的春光,草木的嫩芽幼蕾里,滋长发育的活动差不多都可以听得出声音来。(张谷若译),赏析:“草木的嫩芽幼蕾里,滋长发育的活动差不多都可以听得出声音来”,何等形象的描写!是原作者的妙笔生花,也是译者在忠实于原文基础上的精心再创造。,改译:转眼明媚春

5、光又现,草木芽蕾萌动之声都几乎清晰可闻。,4.Thus the initiative to partition Poland completely,to deny the Polish people any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their own whatsoever,came from the Russians.But the Germans did not need much urging to agree.,译文:由此可见,首先提出完全瓜分波兰,不许波兰人成为一个独立民族存在的,是俄国人。德国人当然求之不得。,赏析:“Thus”译为“由此可见”,表现了译者在

6、译词时的灵活性;“partition”在英文中本为中性词,译者根据句子内含的语义,译为“瓜分”,表达出了作者的倾向性;“didnt need much urging to agree”字面意思是“不需要催促就同意了”,译者引申为“当然求之不得”,符合作者写作时的感情倾向,即对强国欺侮弱小国家的愤怒。好的译文总是能译出原文背后的“情”。,5.“If only I know how the young men nowadays are changing,”(P.G.Wodehouse:When the Doctors Dispute),译文:“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会变到哪步田地!”(郑达华译),赏

7、析:“If only”的句式通常会被译为“但愿”、“要是该多好”,但在这里却不行,因为原话是一个中年警官在制止两个小伙子打架时说的,套用上面固定的译法只能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警官非常希望了解现在年轻人的变化,与场景不符,译成如上的文字便将警官倚老卖老和对年轻人的不满较好地表达了出来(参见中国翻译1999年第6期,第20页)。,6.His discourse,says Speidel,“became lost in fantastic digressions.”,译文:斯派达尔后来说,希特勒的谈话“越说越远,越说越离奇,最后不知说到哪里去了。”,赏析:只有五个词的“became lost i

8、n fantastic digressions”,被译成了由十九个汉字组成的、由三个逗号隔开的、意思上层层递进的独立成分,译者的引申不可谓不远,但引申始终是围绕作者的原意这个轴心来进行的。翻译技巧上所说的“添词不添意”指的就是这种处理。,觉得原译不够简洁,有点啰嗦,也不够通俗,与原文有些差距。不妨改译:,斯派达尔说,希特勒的谈话“越扯越远,离题万里,不知所云。”,7.Chilly gusts of wind with a taste of rain in them had well nigh dispeopled the streets,译文:阵阵寒风,带着雨意,街上冷冷清清,儿乎没有什么人了

9、。,赏析:英文是形合的文字,英语句子讲究结构严谨;汉语重意合,遣词造句推崇形散而神不散。请看这里的英文句子,主、谓、宾一目了然,原因和结果清清楚楚,如果按这样的顺序、结构直译成汉语,势必凝滞不化。为了使译句能体现汉语句式的特点,译者大胆地进行了结构调整,将原文一句切分成了译文四个短语(小句),充分利用句子内部语义上的联系,不用任何关联词,由风到雨,到街,再到人,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幅寒夜凄雨图呈现在读者面前,处理之妙,令人击节。,改译:寒风夹着雨意,阵阵袭来,大街小巷,几无人影。,8.Only let us be thankful that the darlings are like the be

10、asts of the field,and dont know their own power.They would overcome us entirely if they did.(William Thackeray:Vanity Fair),译文:谢天谢地!亏得这些亲爱的小姐们都像野地里的畜生一样,不知道自己的能耐,要不然准会把我们治得服服帖帖。(杨必译),赏析:这两句英文前面还有一些议论文字:“And oh,what a mercy it is that these women do not exercise their powers oftener!We cant resist th

11、em,if they do.Let them show ever so little inclination,and men go down on their knees at once:old or ugly,it is all the same.And this I set down as a positive truth.A woman with fair opportunities,and without an absolute hump,may marry WHOM SHE LIKES”,杨必的译文是:“总算天可怜见,这些女的不常把本领施展出来,要不然我们再也挡不住她们的魅力。不管女

12、的多老多丑,只要她肯假以辞色,男人马上就会屈膝;这是绝对的真理。一个女人只要不当真是个驼背,有了机会总能嫁得如意郎君。”原文整段文字的主要特点是幽默风趣,而译文通过恰当的选词,模仿叙述者的语气,将原文的幽默风趣完全再现了出来。,译文:谢天谢地!亏得这些宝贝儿都像野畜一样,不清楚自己的能耐,要不然准会把我们整得服服帖帖的不可。,9.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译文:俗话说,衣柜里面藏骷髅,见不得人的事儿家家有。(徐式谷译),赏析:在英语中,“the skeleton in the cupb

13、oard”是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成语,但如果将其直译成汉语“衣柜里的骷髅”,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猜出它的意思。如何在翻译中既保存原短语的形象,又能让不熟悉英语文化的读者了解原短语的意思,这实在是个困难。徐式谷先生的这个译例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译文前一部分致力于保存原文的形象,后一部分解释原文的意思,且“髅”和“有”押韵,读起来舒服、自在,很像句格言。,改译:常言道:家丑家家有,羞于外人道。,10.If you think me in a way to be happier than I deserve,I am quite of your opinion,译文:如果你认为我的幸福来之太易,得之有愧

14、,那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张经浩译),赏析:“如果你认为我的幸福来之太易,得之有愧”,是地道的汉语,是在吃透原文意义、精神基础上的再创造,明显比译者自己的初译“如果你认为我已得到的幸福比我应该得到的更多”(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第40页)要好。,改译:如果你觉得我享此幸福有点不配,那我也甚有同感。,11.No greater misfortune can be fall a country than to be governed by an old tyrant.,译文:国之横祸,莫过于暴君当政。,赏析:现代汉语是在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古汉语有它自己的优势,如词汇

15、丰富、语法有弹性、表情表意能力强等等,在写作和翻译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古汉语的语素或词,能给文章带来一种书卷气,显得庄重典雅。上面这个译例就体现了这种特色,译者灵活套用了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使用了古汉语的个别语素(词语),译出的句子简洁、庄重,读来好似看见了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学究在摇头晃脑地评说历史。,评:“横”字不宜,因“横祸”本意为“意料之外的灾难(unexpected calamity)”。可改为:,国之不幸,莫过于暴君当政。,暴君当政必误国,为害最大。,12.Hearing Debs was an experience,译文:听德布斯演讲可真带劲。,赏析:如果说上一译句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学识渊

16、博的老学究在摇头晃脑地评说历史的话,读了这一句译文,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场面:一个求知若渴、激情满怀的青年学子在听了一场演讲后,眉飞色舞地对没有去听演讲的同伴大谈特谈演讲人演讲艺术之高超。译者使用了口语体的“可真带劲”来译“was an experience”,准确、生动。,改译:听德伯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3.Charity begins at home,they say(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译文:人家不是说,行善得由已及人吗?(张谷若译),赏析:“行善得由己及人”,在形式上颇像哲言警句,在意义上非常忠实于原文。,改译:人不是都说,慈悲善行始于家吗?,14.The large cities absorb the wealth and fashion of the nation.,译文:大都市是一国的财富集中之地,时髦风尚的观瞻所系。,赏析:动词“absorb”在译文中化成了名词词组“集中之地”和“观瞻所系”,这种英译汉时“动”变“名”的小花招,对翻译有兴趣的朋友恐怕已烂熟于心了吧?译句工整的结构也值得提及。,改译:大都市皆为一国财富与时尚集中之地。,仁爱始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