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637399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hose who turn back never reach the summi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朝代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亡国君夏禹公元前2070年阳城桀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纣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幽王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6、西周分封制:(1)目的:稳定

2、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4)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

3、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第二单元夏商周时

4、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3、灭亡:商王

5、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_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3

6、)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_。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总结讨论:(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

7、道者寡助。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夏、商、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亡国之主君桀夏约前2070约前1600阳城年年禹商约前1600前1046年几次迁都,汤年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纣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东周前770年前221年镐京洛邑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家天下”的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4、政权机构:城堡、宫殿、军队、刑法、监狱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1、夏朝按地区划分国民(九州);部落按血缘划分人群;2、建立了压迫人民的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

8、3、“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和对立阶级的产生夏灭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_无度、大兴土木、剥削百姓二、商朝的建立1、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定都亳2、盘庚迁都:殷公元前1300年3、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上: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经济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文化上: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三、西周的建立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周武王3、都城:镐京(今西安)4、西周的政治、经济

9、政治:分封制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业: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四、西周的灭亡及东周建立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2、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五、夏、商、西周三代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1)荒_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2)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封制的作用作用春秋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写内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同姓、姻亲

10、、功臣、前代贵族依据分封人员A、加强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暴力手段礼仪教化怀柔政策军队刑法:对外征战,对内镇压反抗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1、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前770-前476)由统一走向分裂2、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统一孔子编写,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听天子命令,不尽义务,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11、)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一、齐桓公称霸1、齐桓公首霸原因:政治经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根本原因)策略手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顺应民心。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方大国,鱼盐之利,经济富庶)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二、问鼎中原(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前632年以少胜多(退避三舍)2、楚庄王称霸:邲之战前597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宋襄公称霸:彻底失败4、秦穆公称霸西方;吴越争霸江南三、合纵连横1、战国七雄三家分晋:赵、魏、韩春秋原有的国家

12、: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楚、秦、燕2、七雄(名称,位置)3、合纵连横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大的国家。的合纵家:秦国的张仪的连横家:魏国的公孙衍、苏秦四、如何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斗争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衰微。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诸侯国的实力增强。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性质:“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实质上都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五、春秋争霸战阵的影响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1、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2、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13、。3、促进了民族融合。4、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从传统的铁器牛耕到制度变更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铁制工具和牛耕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普及意义: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千耦其耘公作则迟个体农耕分地则速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秦国商鞅三、商鞅变法1、历史背景:(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商鞅变

14、法的作用(意义)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直接的具体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变法内容的适宜。c.商鞅策略的正确。d.人民的支持。(2)深层次的原因: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