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425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预防保健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2013年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

2、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我们为何要编制此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导和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编制。,一、总则,1.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在本院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

3、作。1.4 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依靠科学;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快速反应,调查与控制兼顾。,一、总则,1.5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及事件分级1.5.1 定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似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1.5.

4、2 事件分级根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例数、流行的范围、规模和趋势,本预案将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他们,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具体与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预案指挥体系一致),即: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院长、书记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成员:职能科室第一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办公室(简称应急办),挂靠综合办,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负责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应急办主要职责: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组织各部

5、门执行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令情况进行监督;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信息收集、上报工作,承担日常应急事务协调工作。,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处理医疗救护组组长;主管医疗、护理、感染副院长副组长:医务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 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 门诊部主任及护士长成员:以上科室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职责:承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诊治与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做好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其他职能科室做好相应工作,我们要做些什么?,三、监测、预警与报告,3.1 监测3.1.1 监测机构 医务科、预防保健科等。3.1.2 监测内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由临床科室、门诊、信息

6、等组成的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及时进行资料的收集汇总、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早期发现不明原因疾病的苗头。在现有监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扩大监测的内容和方式,如缺勤报告监测、电话咨询监测、症状监测等,以互相印证,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医院医务人员接诊不明原因疾病患者,要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遇到具有相似临床症状,并在发病时间、地点、人群上有关联性的要及时报告。,三、监测、预警与报告,3.2 预警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监测机构报告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信息,按照事件分级标准和专家组的建议,及时决定相应级别的预警,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预警变更与解除由领导小组根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

7、发展变化动态,在参考专家组评估意见基础上执行。,三、监测、预警与报告,3.3 报告3.3.1 责任报告人医疗卫生人员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责任报告人。3.3.2 义务报告人除责任报告人外的任何本单位人员均有义务向应急小组报告相关信息。3.3.3 报告时限和程序责任报告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例,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在2小时内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4 报告内容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并按事件发生、发展和控制的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做好初次报告、进程报告

8、、结案报告。,何时停止呢?,四、应急响应和终止,4.1 应急调查、控制措施4.1.1 事件调查、寻找病因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进一步核实,搜索所有患者并进行个案调查,了解流行病学史、临床体征和检验结果,追寻共性特征。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初步确认判断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内容,初步分析探索引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病因线索的调查先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进行查找,然后逐步细化。若判定为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需考虑是否具有传染性,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试验性治疗效果,判定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考虑为非感染性疾病,需先判定是否中毒,

9、再考虑是否为过敏性、放射性(辐射)或其他的原因引起的疾病。,四、应急响应和终止,4.1.2 综合控制措施应急处置中的预防控制措施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来确定。(1)对于无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积极救治病人,减少死亡。对共同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发现符合本次事件病例定义的病人,立即开展临床救治。移除可疑致病源。如怀疑为食物中毒,应立即封存可疑食物和制作原料;职业中毒应立即关闭作业场所;怀疑为过敏性、放射性的,应立即采取措施移除或隔开可疑的过敏原、放射源。尽快疏散可能继续受致病源威胁的医务人员。在对易感者采取有针对性保护措施时,应优先考虑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10、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四、应急响应和终止,(2)对于有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处置人员进入疫区时,应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隔离治疗患者。根据疾病的分类,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隔离病房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重症病人立即就地治疗,症状好转后转送定点医院。病人在转运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治疗前注意采集有关标本。出院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等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制定,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方可出院。如果有暴发或者扩散的可能,符合封锁标准的,要向当地政府提出封锁建议,封锁的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确定。对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11、,观察期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潜伏期和最后接触日期决定。严格实施消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处理尸体,并按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开展尸检并采集相关样本。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动植物等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学处理。医院内重点部位要开展经常性消毒。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群防群治。现场处理结束时要对疫源地进行终末消毒,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和临时隔离点的物品。根据对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以及疾病原因的进一步调查结果,及时改进、补充和完善各项控制措施。一旦明确病因,即按照相关疾病的处置规范开展工作,暂时无规范的,应尽快组织人员制定。,四、应急响应

12、和终止,4.2 应急响应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级预案,迅速组织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赴事发地现场会诊。根据专家会诊结果,拟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根据需要,在院内调集征用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迅速组织卫生应急机动队伍进入现场开展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应急处理,同时按规定报告本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要坚持调查和控制并举的原则,首先应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尽快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分析,查找线索,尽快查清事件的原因。在流行病学病因查清后,立即实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尽快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必要时请上级进行技术指导及支持。4.3 应急响应的终止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由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终止,五、后期评估 及六、保障措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结束后,医院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发现调查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指导今后的应急处理工作。评估报告应整理归档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6.1 技术保障6.2 物资、经费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