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586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求组合的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则材料作文之,名言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讲评,教学目标:1、学会对名言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重点:1、对名句含义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2、如何合理引用名言名句。教学难点:1、合理引用前找到引用的句子间内在的关联。,一、组合材料和多则材料区别,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材料二: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

2、数的诗文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组合材料和多则材料区别,

3、多则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大多数如此,也有仅针对一则材料单独立意的情况),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的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组合材料作文比多则材料作文多了“选择”“组合”的要求。选择后,组合材料作文审题思路跟多则材料作文一样。,二、多则材料审题立意,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材料二: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

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一,材料二,思考立意:,橘的种植地点不同,味道就变了 处在什么颜色中,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环境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材料意义相同型,审题立意的方法:找出共同点,即是中心观点,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甲: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一个人都节约一根火柴的钱给我,那我就成了百万富翁了。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一 甲:成百万富翁别人给我 材料二乙:一生有价值我给别人 甲乙的

5、分歧点在于人生观不一样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是奉献还是索取?,意义相反型,审题立意的方法:找出分歧点,即是中心观点,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也有人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一:靠勤劳能致富 材料二:科技才能致富。思考立意:二者观点不一致,却都是片面的,都有弊端 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意义相对型,审题立意的方法:找出

6、异同点,重组统一即是中心观点互补法,三、原题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的诗文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

7、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四、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1、不审题,只选一句或超出三句。2、不理解名句意思,强贴标签。3、所选名句,没有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五、题目要求分析,诗句或名言来源不同,含义也各异,题目要求是以两三句为基础立意,要合理引用。首先,数量上,要采用两句或三句,不能只用一句,或超出三句,否则就是不按要求作文,是要降档给分的。其次,不能两三句孤立使用,各写两三段凑字数,内容上没多少关系,行文上没有连贯性。引用的两三句必须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一个确定的论点。这就要求我们对诗句或名言进行分类组合。要进行分类

8、组合,就要对几个材料各自的含义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含义可以是诗句在原诗中的意思,也可不拘泥于原诗含义,而作更大范围的解说。理解了意思,就可分类组合来确定立意了。,六、审题,诗句理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出自管子牧民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治国与民心),诗句理解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出自管子.乘马释义,六、审题,各项事业都产生于周详的谋略,成功于辛勤努力,失败于骄奢放纵。“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成于务”,就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失于傲”,就是说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

9、识。(干事创业,要谋划、实干、谦虚),诗句理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六、审题,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这里指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实现富强,一定不能够拘泥于古旧的制度,必须要锐意进取,锐意改革。(改革创新),诗句理解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出自荀子。大略 释义,六、审题,善于学习的人能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这两句话是从事和理两方面来说明人应该具有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知与行合一),诗句理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释义,六、审题,总

10、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应该时时刻刻努力勤奋,不要有丝毫的颓废腐败,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忧患意识),诗句理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释义,六、审题,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家国情怀),诗句理解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释义,六、审题,要敢于尝试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具有创造性。(开拓创新),七、组合构成逻辑,立意写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国与民心)事者,生于虑,成

11、于务,失于傲。(干事创业,要谋划、实干、谦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改革创新)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知与行合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患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开拓创新)1、名言理解:2、逻辑关系:3、提炼论点:4、逻辑顺序(提纲):,七、组合构成逻辑,立意写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国与民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1、逻辑关系是的条件是的结果,2、提炼论点:有“以民为本”的国,才有“以国为家”的民,3、逻辑

12、顺序(提纲):先谈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重要性(引用)再谈以民为本,可以使民以国为家(引用),4、例文,以民为本,方可兴国 千年前,贾谊说:“民者,万世之本也。”时至今日,这句闪烁着民本主义光芒的箴言更加掷地有声。以民为本,方可兴国,此理横亘古今,中外亦然。管子牧民中有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家庭,在于成员和睦,若心各所向,早晚兄弟阋墙;一个军队,在于上下团结,若人心涣散,迟早分崩离析;同理,一个国家,若不能以民为本,凝聚民心,那么,这个国家就难以兴旺发达。“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国家的强大,往往不取决于国防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国库之殷实,而取决于顺乎民心。

13、顺乎民心,才能兴政,才能强国。,古人云:“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不见,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的秦始皇,因不施仁义而逆民心,最终“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君不见,执政后期独夫统治目中无民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违背人民的意愿,最终导致革命爆发,落得被枪毙的下场。无数惨痛的历史事件警醒着世人:逆民心者,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而与此相反,一个顺应民心的政府,则百姓爱戴,政兴国强。唐太宗深知舟与水的利害关系,心系子民,洞察“水”情,才赢得盛唐国泰民安万邦来朝。由此可见,民心顺逆,正对应着政之兴替。所以说,若无“以民为本”的国,何来“以国为家”的民!,

14、4、例文,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百姓争相为侵略者效力。是百姓不爱国?非也!奴役和压迫,让清朝百姓苦不堪言,比起洋人,百姓更痛恨清廷。是清廷心中从来没有“民”,才导致民不认这个君。难道不是吗?在国危城破的危急关头,清廷置百姓于不顾,独自出逃。这样一个视民如粪土的“国”,最终落得个“民不知国”的下场,“理固宜然”。孟子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果为政者能“竭诚以待下”,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第一要务,那么人民就会与,国家同呼吸共患难。在和平时期定会万众一心而振兴家园;在战争时期必将众志成城而保卫国土。荣辱与共,利害相关,生死相依,无需反复责令,人民自然会做

15、到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以民为本,民以国为家,民才能以身许国,国才能长兴未艾。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成也由民,败也由民。殷鉴不远,为国者“不可不深思而谨取之也”。,七、组合构成逻辑,立意写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国与民心)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知与行合一),1、逻辑关系和构成行为与目标的关系,2、提炼论点:知为政之理,究为政之难,3、逻辑顺序(提纲):先谈为政,要知理,知难(引用)再谈要知什么理(引用)知什么难,4、例文,知为政之理,究为政之难 每每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一栏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几个

16、大字,总不由心生感慨。回溯新中国从成立以来在“为政”这条道路上所跨过的重重障碍,即便是与”政治“二字接触甚浅的我,也有了一些总结性的体悟。为政,有一句话可很好地概括其内涵,即荀子中的“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知理,知难,正是中国这70年来为政之探索的一个缩影。何为知理?而为政之理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显得空泛,答案也五花八门。但我更愿意记住那句最朴实的教导:“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乃为民,是否顺应民心也理应是衡量为政之得失的一把标尺。任何虚浮或者看似远大的口号,一旦脱离了这个基点,便一定会堕入罪恶。钱理群曾提出一个词,叫“常识“。这个”常识“引自鲁迅的话:人,一要生

17、存,二要发展。这个常识是如此简洁朴素,却可作为政之根本道理。若为政走向了对政绩的过度吹捧与追求,那就会像大跃进时期一般,陷入声音的狂热,在”肥猪赛大象“的豪言壮语中把民生推向凋敝的一面。中国六七十年代摔过的跟头说明“知理”并不是易事,它太洁白,故容易被淹没于众生喧哗中,那些从上古哲人的书中流淌出来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为政者去借鉴。,4、例文,可仅仅知理仍不够,你还必须“知难“。大道理,放在论文里,放在讲台上很容易,可必须把它落实到民生的土壤里。因为许多为政之道,皆有其隐痛与所不能为之处。前不久发生的“张扣扣”案曾一度引发众人的争议。它催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法律是否太冷漠太

18、生硬,以致容不下人情的真实表达?我们的执法是否缺少了弹性?情与法的界限又该如何划定?这些,光是一句简单的”依法治国“又如何回答得了?因此,当我们想继续推进为政之进程时,就必须知道并正视它的困难。它难在为政不只是按图索骥式的程序执行;难在只要有变革,就一定会有利益的碰撞与诉求;难在人性本身的缺点与光辉;难在对民间旧俗的排斥与容纳就像即便是受人推崇的自由,也会在刹那间化为罪恶的因子,使罗曼夫人感叹:“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以行!”好与坏,真与假,为政者又该怎样辨别?在建国70周年的今天,我们已经到了改革的深水期,为政理念与为政方式都受到了阻力与挑战。我们要做的,一是知理,根本之理不能变;二是知难,对这

19、样难于应付的问题要有究其源的胆魄与能力,尽量去缩小正义与罪恶间模糊的灰色地带。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曾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无法回答。可我们终究在为政的改进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路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未来的方向。,八、其他组合立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国与民心)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干事创业,要谋划、实干、谦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改革创新)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知与行合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患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

20、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开拓创新),意义相关组合,谈民心所向,改革创新组合,谈勤俭、爱民是兴国之根本组合,谈民与国、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组合,谈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组合,谈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组合,谈勤俭治国,实干兴邦意义相同或相近组合,谈知行合一组合,忧患意识组合,谈改革创新,九、小结,1、名言理解:2、逻辑关系:3、提炼论点:4、逻辑顺序(提纲):5、论述成文:【总结】理解名言后,寻求彼此意义关系(相同、相近、相反、相关),自然就容易提炼论点,构思就有逻辑性。,十、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

21、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八、例文,执法秉持以人为本,创新彰显管理智慧 王小波曾言:“宗旨的善良弥补不了制度的粗疏。”可谓一针见血,也触发了当代管理者的隐痛。政府与国家的出发点有其合理性,但如何做得更完善才是执法的关键。我认为,执法者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用创新彰

22、显管理智慧。首先,管子牧民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国家文明机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更是具普遍意义的代表。让政策与民心相适应,让百姓活得开心,过得安心,玩得舒心才应是现代社会对管理者的要求。前段时间,城管春节撕对联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且不论花大量人力物力要各家各户撕对联是否对城市美化有实质性改善,单就其对城市人民内心的伤害就足以令人谴责。当人们满心欢喜用对联希冀来年的幸福美满时,换来的却是执法者劈头盖脸的“暴力执法”,不仅伤了人心,更寒了人心。究其根源,正是因为管理者以人为本思想的缺位,让执法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制度也难以发挥实质效用。然而,光是有理

23、念,没有有效的方案也无济于事。而充满智慧的方案必然离不开创新意识的闪耀。,八、例文,鲁迅曾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要想打造从无到有的管理的“康庄大道”,管理者必须培养创新意识,摆脱思维定势。前不久冬天寒风席卷而来,纷纷落叶便成了管理者的一大难题。有的管理者为城市整洁高呼:“城市零落叶,落叶零容忍。”不惜让环卫工人24小时轮流值班,严阵以待。但北京市属公园却借落叶打造了“落英缤纷”的景点,既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又增强了公园的审美情趣,赢得民众的赞誉。而这折射出的正是创新意识与管理美学在实践中的迁移,彰显的是管理的大智慧。进一步讲,若想国家、城市、

24、人民高度和谐,离不开管理者的意识觉醒。荀子大略有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这句话对管理者同样适用:通过执法管理经验的学习提升管理素养,通过对困难的不断考究作出明智的决策。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必须摒弃“官本位”思想,积极培育“人民公仆”意识,培养对社会奉献自我的热忱。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好比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也正是它,成为稳固社会文明拱梁不可磨灭的拱心石。“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也唯有管理者觉醒之际,执法秉持以人为本,创新彰显管理智慧,文明济世长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八、例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对于一个国家长期的繁荣昌盛而言,什么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是

25、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金银珠宝?抑或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钢铁洪流?在我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为立国之本。魏征有言:“若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如果没有形成勤俭的美德,最多的金山银山又有何用?万贯家财也迟早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因为人一旦拥有了大量的财富而没有内心道德的约束,很容易便滋生骄奢淫逸的念头,做事时也不会再思虑以求周全,务实以求稳当,只认为金钱就是一切,最终在挥霍无度中走向碌碌无为甚至身败名裂。这就是管仲所说的“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吧!唐朝名将郭子仪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为国征战,平定安史之乱,击退吐蕃入侵,立下赫赫战功,也得到了皇帝的大量

26、赏赐,一时间郭家甚至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但令人扼腕的是,他的子孙多为纨绔之辈,从来不知勤俭,很快就把万贯家财挥霍殆尽,不少人还沦落到了讨饭的地步。,八、例文,李商隐就勤俭的话题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有哪个王朝的衰落与骄奢淫逸毫无干系呢?从嬴政下令兴建骊山陵墓、阿房宫,到杨广为到江都游玩而下令开凿大运河,再到李隆基不再励精图治而只顾声色犬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反观如今的英国王室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她依然秉承勤俭理念,要求王室成员学习谋生技能,并在每天深夜亲自将白金汉宫中的廊灯关闭。勤

27、俭的行为丝毫不会降低女王的身份,反而让她更加得到人们的尊敬。勤俭一词其实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勤和俭。勤,即勤劳、勤奋、艰苦奋斗,俭,即节俭、节约、合理支出。如果无法做到勤俭,一个国家的财富必将有耗尽之日,到那时民生尚成问题,更无从去谈维持一支精锐之师了。因此,勤俭对于国家长期的繁荣昌盛而言是真正不可或缺的。若欲富强,必先勤俭。国家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勤俭教育,号召人民艰苦奋斗,让勤俭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同时还要合理规划财政支出,把钱花在刀刃上,坚决摒弃乱花钱的行为,这样才能不断积累财富,实现国家富强。诸葛武侯在诫子书中有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时至今日此语依然值得被奉为圭臬。如果我们国家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达到礼记大学中所描绘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理想社会便可计日可待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