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648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过程:思维与想象.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思维与想象,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思维是个怎样的过程?在教学条件下,怎样掌握科学概念?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思维及其培养?思维的品质与培养?想象的概念及其种类?,一、思维的概念,(一)思维及其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1.概括性:是指思维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属性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联系和规律上。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凭借已有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推知事物过去,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思维的间接性能使人的认识摆脱时空的限制,揭示凭感知无法把握的事物的本质和内在

2、的规律性。,(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它所要解决等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其特点是运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是一种想像的过程。(3)抽象思维。指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具体化,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是借助于词语、符号来思考问题,又称词语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来划分,(1)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2)发散思维:根据

3、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3、根据思维的创造性来划分(1)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缺乏创造性,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思维成果。(2)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4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1)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地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2)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

4、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过程,其它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或个别属性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联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分析有两种形式:一是逐渐淘汰无效尝试的“过滤式”分析;一是综合的有方向的分析。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过程,人类思维活动经过“综合分析再综合”,才能全面认识事物。,二思维的过程,2比较是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

5、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把握事物本质属性,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概括是人脑把抽取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事物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三概念及其掌握,(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思维活动最基本形式,它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由内涵与外延两部分组成。内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全部的共同本质的属性,外延指具有该共同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

6、反比关系,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外延越大。概念是用词语标志的。概念和词语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二)概念的掌握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概念?1充分利用日常概念的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作用。日常概念与科学内涵一致时,其积极影响,不一致则其消极作用。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帮助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丰富的感性经验是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3注意“变式”在理解概念中的作用变式是指在直观中,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属性,以便揭示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4词和感性材料正确结合也是掌握概念的必要条件。5正确下定义有助于概念掌握6概念运用是掌握概念的重要标志7概念的同化,形成概念体系,有助于逐步完善地掌

7、握科学概念。相邻的、相反的、并列的、从属的概念体系。,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般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提出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发现与提出问题依赖以下条件: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具有丰富知识经验。2分析问题 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3,提出假设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方案,常以假设的方式出现。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4检验假设 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步骤。检验假设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实践检验,逻辑证明。,(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 问题情

8、境指个人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个人面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了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了问题的情景。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2动机和情绪 情绪因素对解决问题有明显的影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效率与激励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将随任务的复杂性而发生变化。复杂代数问题的最佳操作效率,情绪处在较低激动水平。操作初等算术技能的高峰,情绪处于中等激励水平,操作简单反应时的高峰,情绪处于较高激动水平。动机对解决问题也有明显的影响。动机过强和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适中强度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最为有利。,3定势影响。定势指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

9、一种对当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不变的条件下,定势有助于人们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但在变化的条件下,会由于某一方法而妨碍人们采用新的解决方法。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只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而无视其它功能的心理现象。功能固着往往干扰问题的解决。5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必要基础。若能善于动员和运用有关知识经验,实行有效的迁移,更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与之相反,缺乏知识经验和运用知识经验的人,会影响问题的解决。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问题解决也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个性品质直接影响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效率。,

10、五、创造性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成分,众多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这两种思维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发散思维,思维活动不可能有所创造。但仅有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众多的选择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还必须经过聚合思维。所以在一项活动中,人们需要从发散思维到辐合,又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经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又创造。当然,也不能否认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思维更为重要。,(二)灵感状态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所谓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

11、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人的全部精神力量去解决思考种的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灵感时创造性思维中出现的复杂的心理现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出现的突然性。灵感出现是创造性思维进程中的一次飞跃。2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甚至达到迷恋状态。3良好的情绪状态。4思维敏捷活跃,问题迎刃而解。5灵感的出现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的结果,是对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考虑之后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灵感绝不是灵机一动,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艰苦劳动的结晶。,(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阶段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信息,为创造作准备

12、,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有利于开阔思路,有助于发现和推测问题的成因,易于获得结果。2酝酿阶段在已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结果,在头脑中进行深入思考,力图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3豁朗阶段 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阶段。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在头脑中突然出现了构想,使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的阶段。“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时期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常具有豁然开朗,解决办法突然出现的特点,又叫灵感。4验证阶段对新构想成新假设进行验证,反复修改,使其趋于完善。,(三)创造思维的培养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3、发展学生创

13、造想象能力。4、鼓励学生自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六、良好思维品质,(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注意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是与一个人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密切联系的。与思维的广阔性相反的是思维的狭隘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从繁杂的现象中抓住解决问题的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并深入地钻研,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品质。具有思维深刻性的人,善于从熟知的平凡的事物和现象中区分出主要的与次要的东西,表面的与实质的东西,并从中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正确预见事物发生

14、、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与思维的深刻性相反的是思维的肤浅性。,(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与思维的独立性相反的是思维的依赖性,这种人习惯人云亦云,盲从迷信,易受暗示。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概括客观标准和实践观点来检查自己思维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正确的品质。这种人有明确的是非观点,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与思维批判性相反的品质是思维的随意性,具有这种不良品质的人总是自以为是,或随波逐流。(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机灵地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地解决问题的品质。与思维的灵活性相反的品

15、质是思维的固执性,这种人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顾实际条件变化仍按老一套办事。思维的敏捷性指善于当机立断地采取措施去对付并解决问题的品质,表现为思维活动迅速,急促。与思维的敏捷性相反的品质是思维的迟钝性。,七、想象,(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一含义表明:1想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想象的源泉。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想象中的表象不管它新颖或离奇到什么程度,都是由感性材料所形成的感性经验(已有旧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2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想象带有形象和间接概括的特点。想象可以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现实生活中尚

16、未存在的新事物的形象,这些内容和材料渗透入思维,才能有创造性思维。3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不同。4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二)想象的种类按照有无目的和意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现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不自由地进行的想象。其极端形式是梦。2有意想象在意识参与下的想象就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现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象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为了进行有效的再造想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正确理解词语与各种图象标志的示意;二是要有足够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是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的主要标志是,它产生的形象新颖、奇特并具有社会意义。,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创造想象使人在问题具有不明确的情况下能够拟订活动的程序,并且将创造过程结束时可能得到的结果事先呈现在创造者的头脑中,指示着创造活动的方向。社会实践的要求,人的创造需要,高水平的表象建造能力和原型启发,是激发创造想象的心理动力和顺利地进行创造想象的条件。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按有无社会意义可分为:积极幻想,即可能超越事物发展的进程,对工作和活动具有积极的推动力量,如科学幻想。消极幻想,是脱离社会现实的,毫无实现可能的,如宗教迷信、空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