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79461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周六测练.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六测练4,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双选,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B0-5s内的位移为10m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双选,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2、.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单选,4.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快速确定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数出自观察到闪光起至听到雷声起的秒数n,所得结果就是以千米为单位的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S(已知光速为3108m/s,声速为340m/s).则S约为()A.n B.n/2 C.n/3 D.n/4,单选,5.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单选,6.如下图所示的位移s-t图象和速度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

3、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单选,7.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单选,8.图6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01s内的位

4、移大小是3 m C.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 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双选,9.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下图所示.设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s2-s1=aT2 B.s4-s1=3aT2 C.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D.s1=aT2,单选,10.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取10m/s2),计算题,答案,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

5、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双选,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B0-5s内的位移为10m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双选,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

6、,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单选,4.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快速确定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数出自观察到闪光起至听到雷声起的秒数n,所得结果就是以千米为单位的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S(已知光速为3108m/s,声速为340m/s).则S约为()A.n B.n/2 C.n/3 D.n/4,单选,5.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单选,B,6.如下图所示的位移s-t图象和速度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7、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单选,7.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单选,8.图6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01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C.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 D01s内

8、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双选,9.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下图所示.设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s2-s1=aT2 B.s4-s1=3aT2 C.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D.s1=aT2,单选,10.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取10m/s2),计算题,125m,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

9、、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解释】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是以甲为参考系,因楼房是对地不动的,故甲在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是以乙为参考系,因甲在匀速下降,故乙在匀速下降,且v乙v甲.,补充,下列关于质点的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是指很小的物体B.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可视为质点C.巨轮停在海面上某处,研究其所处位置时,可视为质点D.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时,可视为质点,【解释】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其大小不是决定因素,故A错BC对;杂技演员

10、在空中优美的空翻动作被人欣赏,不能视为质点,故D错.,【答案】B C,【例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解释】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A错,B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

11、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BCD正确.,【解释】由于光速要远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从雷电发生到人眼看到闪电,光传播的这段时间极短可以忽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从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时即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S=vt=340n/1000n/3(km).,(改编题)有一个方法可以用来快速确定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数出自观察到闪光起至听到雷声起的秒数n,所得结果就是以千米为单位的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S(已知光速为3108m/s,声速为340m/s).则S约为()A.n B.n/2 C.n/3 D.n/4,【答案】C,例: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在下图中能正

12、确表示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B,【例】(2011惠州一中)如下图所示的位移s-t图象和速度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B,借助函数图象分析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和学好物理的重要学习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v-t图象所蕴含的物理信息十分丰富,因此,在处理直线运动问题时,v-t图象是应用频率最高的图象,也是应用比较广泛

13、的图象.,【例1】(2011佛山一中)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解释】由题可知这三辆汽车的初、末速度相同,它们发生的位移相同,而题中并不知乙、丙两车在各阶段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我们只能分析它们的一般运动,即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无法求解这一问题,如果我们利用图象法,即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做出这三辆车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乙车到达下一个路标的

14、时间最短,即乙车最先通过下一个路标.,【题后感悟】图象法是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及题中条件,将复杂的运动过程转化成简单、直观过程的一种思维方法.,【答案】B,2010广东卷 图6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01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C.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 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AC,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下图所示.设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A.s2-s1=aT2 B.s4-s1=3aT2 C.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D.s1=aT2,【答案】D,一个物体从塔顶上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g取10m/s2),【答案】12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