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81007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4月,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特别是中小学生、儿童和体弱多病者。,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发病多以小儿为主,近年来大年龄组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孕妇患麻疹后可引起早产及自发性流产并可增加胎儿的危险性。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

2、为主要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人类是麻疹病毒的储存宿主,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麻疹的临床(1),潜伏期 10-12 天前驱期 2-4 天高热咳嗽,鼻炎,结膜炎柯氏斑(Koplik氏斑,口腔粘膜斑)初起时在第一臼齿对面的两侧颊粘膜上,该处粘膜充血,有0.11.0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所引起的红晕,形态小,数目少,在日光或日光灯下才容易查见,以后迅速增多,有时彼此融合,使斑点增大,弥散整个颊粘膜似鹅口疮。多数病人在出疹后12d内即完全消失 口腔粘膜及粘膜下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渗出、细胞浸润、坏死及角化。,麻疹的临床(2),皮疹前驱期2-4 天开始出现。

3、出疹顺序: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地逐渐散布全身,25d达高峰。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随即增多,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不规则或呈小片状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出齐达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可至40(故麻疹为热疹)。持续 5-6 天。消退次序与出疹次序相同,一般在退热后23d内全部退去,遗留浅褐色斑痕,再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状细小脱屑。无并发症的麻疹病程,一般10天左右。,麻疹的报告,散发:24小时通过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报告。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

4、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预防,控制传染源。如果发现自身或家人症状可疑,应当尽早到附近医院检查。如果发现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配合卫生防疫人员控制病情扩散和流行。如果家中有患儿,应该隔离到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的患儿隔离到出疹后10天)不要外出,以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预防,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并不太困难。麻疹病毒畏惧阳光和空气,病人的用具、衣物等在室外阳光下或流动的空气中保持30分钟以上即可使其失去活力,切断传播可

5、能。用紫外线或一般消毒剂如84消毒液也能有效地杀灭麻疹病毒。易感人群的保护主要是增强免疫力。孩子8个月时就应该按照计划免疫的要求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2周岁加强免疫,最好接种麻腮风疫苗,免疫持久性1520年或终身免疫。,风疹,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流行病学,传染源: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流行特征:多在冬、春季节发病,l5岁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抗体

6、可保护6个月内婴儿不发病。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流行病学,流行特征:母亲孕期原发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其发病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的胎龄密切相关,以孕早期为最高;先天性风疹患儿在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具有传染性。,临床表现,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前驱期:较短,大多只有l3天。有低热和卡他症状,多数较轻,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

7、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诊后脱皮极少。,风疹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预防,隔离期为出疹后5日 采用风疹、麻腮风疫苗预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后,98易感者可获终身免疫。一般用于15个月至青春发育期之间的女性,未孕妇女证实抗体阴性而且能在接种后3个月内不怀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妇女不慎应用。亦很少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但如易感孕妇接触风疹后不愿或不能作治疗性流产,则应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腮腺炎

8、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的可以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腮肿期:1.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约占)。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体温上升可达40。2.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3.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4.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

9、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预防措施,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应用麻腮风减毒活疫苗。,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流行病学,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传染源:水痘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出现皮疹前1-2日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因为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具有传染性

10、,随意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可以造成水痘的传播。,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发病。以前未患过水痘的,特别是儿童容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患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即不会第二次得水痘。潜伏期:14-16天。,临床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开始为粉红色针头大的红色斑疹,数小时内变为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从斑疹、丘疹、疱疹到开始结痂短者仅需要6-8小时。疱疹呈椭圆形,2-5mm大小,初期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疱底部有红晕,当水

11、疱干燥时红晕亦消退。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另外口腔、咽喉、眼结膜、外阴等黏膜也可以出现水痘。,水痘图片,水痘的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治 疗,对病人必须进行隔离,直到疱疹结痂为止。抗病毒治疗 早期可以给予干扰素或无环鸟苷等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如果有发热,可给于容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水分;使用新洁尔灭进行皮肤消毒和护理,对于儿童一定要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抓破水疱,造成感染或以后留下斑痕,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勤换洗内衣。,预防,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对易

12、感者进行疫苗接种,有效率达到68%-100%,可以持续10年以上。对接触病人的容易感染的人(以前未得过,未注射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应观察3周;,预防,被病人污染的空气、被子、用具等通过通风、紫外线照射、太阳照射、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被动免疫 对于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或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孕妇接触了水痘,而且是在接触后12小时内,可以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肌肉注射进行被动免疫,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肺结核,病原体,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是引起牛发生结核病的分枝杆菌,也可以感染人发生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主要症状:本

13、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流行特征,1、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2、传播途径: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3、易感人群:与尚未被发现或治疗不彻底的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此外,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者等,肺结核发病较高。,流行特点,(1)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1990年全国肺结核病标化患病率是和标化涂

14、阳肺结核患病率是与2000年比较,十年间年递降率分别为5.4%和3.2%。(2)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2000年农村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分别是是城市的1.86倍和1.7倍。(3)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预防结核病的传播,1、控制传染源,即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保护易感人群,为所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密切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给结核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如不随地吐痰、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中发现肺结核病人处理,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是人群密集区,人们接

15、触密切,而肺结核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在此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极易造成蔓延,严重时还能造成爆发流行。因此,当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让肺结核病人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其次对接触人群进行必要的检查已发现有无其他人患病,如发现异常,可及时治疗,如无异常,3个月后最好再进行1次检查。,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建议,全校开展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落实,让教职工和学生了解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基识。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师应注意教室、宿舍多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督促住校学生勤晒衣被,参加户外活动;在流行季节,学校要落实晨检登记和报告制度,并注意监测和搜集所在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流涕、咽痛等症状者,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向学校领导汇报。,配合当地公共卫生所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教职员工和中小学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麻腮风、水痘等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发现学校教职工、学生中有呼吸道传染病可疑者,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采取家庭留观措施,并报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确诊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教职工、学生、儿童应严格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暂停其在校工作、上课和学习,直至其完全康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