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讲义.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81885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管理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地籍管理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地籍管理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地籍管理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地籍管理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籍管理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管理讲义.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讲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地籍管理概述第二部分:土地分类(土地管理法分类、现状分类、规划分类及之间关系)第三部分: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地图的认读;现状图、图斑图和影像图;土地图件的实地应用)第四部分:土地确权和权属争议调处(土地确权的原则依据;权属争议调处程序、方法),第一部分 地籍管理概述,地籍,俗称土地的户口。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用途和价值等基本状况的籍册和文书档案。孟子有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强调要治理好国家,必定要从田地的分界开始,从地籍管理入手。地籍和地籍管理,有史以来就备受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重视,是一项富国、强民、安天下的重要基业。,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

2、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帝禹山河图,帝禹山河图:公元前2200年的中国全景图,局部,地籍的作用:1、为土地管理服务;2、为保障土地权属服务;3、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4、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服务;5、为城镇房地产交易服务。地籍管理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建立地籍图、册,进行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一系列工作过程。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国家地政工作。,第二部分 土地分类,土地分类是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利用、评价、规划、开发、整理、保护等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标准。,一、全国土地分类(土地管理法分类)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自2002年1月

3、1日起试行。该土地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3个,二级类_设15个,三级类设71个。3个一级类是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包括5个二级类,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8个二级类,即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地包括2二级类,即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为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

4、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国标分类基本框架一级类设定,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交通运输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他土地”,为满足市级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需要,在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相衔接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土地用途规划分类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3个,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

5、他用地;二级类10个,其中农用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分为水域和自然保留地。建设用地进一步划分三级类(14个),其他用地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划分三级类。,三、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典型地类表现形式,在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时,对以下几个地类的表现形式不易掌握。下面我们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中的这些典型地类为例加以介绍。,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耕地(01):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

6、)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 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水田(011):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灌溉水田,灌溉水田,水浇地(012):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

7、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园地(02):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园地果园茶园其他园地,果园(021):指种植果树的园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果园,果园,茶园(022):指种植茶树的园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其它园地(023):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林地(03):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

8、,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有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032):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033):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10-19%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迹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苗圃,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草地(04):指生

9、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牧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天然牧草地(041):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人工牧草地(042):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牧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人工草场,其他草地(043):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牧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人工草场,其他草地,农村道路(104):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 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居民点,农村道

10、路,农村道路,坑塘水面(114):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面积。,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坑塘水面,坑塘水面,坑塘水面,沟渠(117):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 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支渠,干渠,田坎(123):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地坎。,地籍管理土地分类体系,田坎,五、三种土地分类对应关系,第三部分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土地调查成果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和

11、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等;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宗地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专题图等;文字成果:土地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和其他专题报告等;数据库成果,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数据库等。,一、土地调查成果表现类型,1、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图斑图,2、影像图,城镇,河流,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判读标志,SPOT-5影像,航片,SPOT-5与航片融合,二、地图的认读基本知识,1、地图的概念: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概括起来8个字:法则、符号、颜色、属性。2、地图比例尺大比例尺图:1:5千1:

12、2.5万中比例尺图:1:5万1:25 万小比例尺图:1:50万-1:100万,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有什么作用?,(1)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着实地范围在地图上缩小的程度。(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地形的详略程度。实地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这是我们计算距离和面积的基本公式。,3、地图的符号、图式及图例4、地图的坐标系统5、地形地貌表示方法及识别6、地图编制说明7、读图的技巧,三、土地图件的实地应用,现地怎样使用地图?它有哪些要领?概括地说,主要有:判定方位、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对照地图、按地图行进和分析研究地形地类等基本问题。,(一)判定方位,1.用指北针 2.用太阳和手

13、表“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向是北方。”3.根据北极星4.利用自然特征 大树、树桩、青苔、积雪、松柏,(二)标定地图,标定地图,就是让地图和现地两者的方位严格一致,恢复地图与实地成一定比例的完全相似的关系。标定地图的常用方法1.利用指北针标定2.依据直长地物标定 3.依据明显地形点标定,(三)确定站立点,确定站立点,就是在现地用图中,把自己站立的实地位置,准确地在地图上找到。第一种情况:用明显地形点确定第二种情况,有直长地物时,用截线法第三种情况:平坦开阔的地形上,附近没有明显地形点,也没有线状地物,但在远方能看到两个明显地形点时,可采用后方交会法确定。,(四)现状图与现地对照,在标定地图、确定

14、站立点以后,将地图与现地地形一一加以对照。通过对照,把周围居民地、道路、江河、重要地类等关系位置,以及地貌的起伏状态等,在头脑里建立起印象,便于查找或研判所关注的土地利用目标。,(五)按地图行进和分析研究地形地类,五、学点简易测绘本领,在现代条件下,有先进的测绘仪器,专业测绘单位,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担负精密的测绘和社会测绘保障,国土所用之不现实,条件也不充许。如何用简易测量方法达到为我所用,对广大所员和所长来说,学点简易测绘的本领,具有实用意义。这里主要是距离测量。方法有步测、目测、刻度尺测。,简易测距法一,简易测距法二,简易测距法三,第四部分 土地确权和权属争议调处,一、土地确权,(一)土地

15、确权的一般原则土地确权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应体现土地确权的精神实质,为正确界定土地权属指明方向,并在整个土地确权中始终起指导作用。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2、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3、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则;4、分阶段、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原则;5、权利设定一般法定原则。,(二)土地确权的证据1、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权属协议书、认定书、人民政府下达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2、城镇地籍调查资料;3、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用地的批准文件;4、土地出让合同;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6、人民政府颁发的房产证明;7、新中国成立之后双方签订的土地、山林等权属或界线的协议;8、危改、安居

16、计划的联建房合同和公证书;9、法院判决:使用土地的事实情况,是占有还是侵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等。,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土地纠纷调处的程序因争议双方的主体不同而有不同。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2、土地争议双方协商不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3、协商、调解不成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如属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

17、使用权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区、县级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一)、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程序,4、发生严重的侵犯行为,引起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事故,触犯法律的可直接由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处理。5、跨越县、市、省级行政管辖区的土地权属争议,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这类纠纷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的土地管理机关组织有关部门临时组成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和裁决,并经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批准执行。6、当事人对有关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土地所有权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

18、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地上附着物。,二、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要义,为了依法、有序、妥善地调处权属纠纷,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解决行政争议,我们必须把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逐一落实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中,实现纠纷调处与依法行政有效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的。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一是坚持合法行政,确保调处活动合法,(一)主体合法。这里包括调处主体、当事人、其他利害关系人。调处纠纷要过“主体资格关”。(二)实体合法。也就是调处权属纠纷案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确立证据观念,进行调查取证,达到查明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非分清。而不能使案件

19、事实模模糊糊,不能“和稀泥”,不能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调处纠纷要过“事实证据关”。,(三)程序合法。“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权属纠纷调处程序,是行政执法程序,也是行政程序,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四)依据合法。,二是坚持合理行政,确保调处活动适当,(一)以合法性为前提(二)坚持公平、公正、平等原则(三)慎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三、土地权属争议的调解,调解是指在查明事实、分清权属关系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和劝导协商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用调解的办法解决纠纷,是处理涉及民事权属纠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一贯做法。调解对于解决纠纷,减少行政诉讼,防止人民

20、内部矛盾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批准,但在办案过程中,还要重视调解。调解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调解应当符合自愿、合法原则,不得强迫。第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第三,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第四,对经过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或双方反悔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避免久拖不决。,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