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8645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测绘-岩土工程勘察.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岩 土 工 程 勘 察,教师:徐国栋Email:手机:,防灾科技学院,第5章 工程地质测绘,我们常见的测绘:地形测绘(地形图)已有结构物、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测绘(地图)工程地质测绘,简单说就是对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测绘,初步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为编制工程地质图提供原始资料。,第一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意义和特点,工程地质测绘是(1)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2)将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3)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他勘察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

2、程地质图。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工程性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工程地质图可对建设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1.工程地质测绘的特点(1)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基础工作,是勘察中最先进行的项目。(2)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野外工作,将查明的地质要素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为编制工程地质图系统地获取原始资料。(3)工程地质测绘是由掌握一定理论和丰富地质经验的人员来进行的,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和对现象的认识,比用其他间接方法所得结论要直接和切合实际。(4)工程地质测绘所需仪器设备简单,耗费资金少,工作周期短,通过对地面

3、地质情况的深入了解,能对地下地质情况有较准确的判断,为布置勘探、测试等其它勘察工作提供依据。高质量的工程地质测绘还可以节省其它勘察方法的工作量,提高勘察工作效率。,2.在不同地貌区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重点 在基岩裸露或出露条件较好的地区,工程地质测绘最易发挥作用,能较全面地阐明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岩石成因、种类、地质构造条件等。在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区,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地貌和松软土上,重点在判定表层土体的成因,如冲洪积、海积、坡残积、风积等。,3.工程地质测绘的作用(1)勘察阶段 在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初期阶段,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全面了解,其重要性是明显的,在后期阶段则其

4、作用退居次要地位。(2)地区的研究程度 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占重要地位,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只需做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3.工程地质测绘的作用(3)工程的类型 不同建筑物,测绘作用不同。水利枢纽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 水库区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要手段 线形工程工程地质测绘为主(4)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基岩、构造复杂地区,工程地质测绘作用显著。,4.工程地质测绘与普通地质测绘的区别(1)工程地质测绘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物的要求,结合岩土工程问题进行。(2)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现象,如软弱层、风化带、断裂带的划分,节理裂隙、滑坡、崩塌等,要求精度高,涉及范围较广,研究程度深。(3)常使用

5、较大比例尺(1100001:20001:500),对重要地质界限或现象采用仪器法定位。在区域性研究中也使用中、小比例尺。(4)突出岩土类型、成因、岩土地质结构等工程地质因素的研究,对基础地质方面,尽量利用已有资料,但对重大问题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第二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比例尺和精度,1.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 区域地质或区域水文地质测绘:严格按比例尺大小由地理坐标确定测绘范围。工程地质测绘:根据拟建工程的需要在与该项工程活动的有关范围内进行,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地段。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原则:(1)拟建建筑物的类型、规模;(2)设计阶段;(3)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1)拟建

6、建筑物的类型、规模 建筑物的类型、规模不同,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广度和强度也就不同,确定测绘范围时首先应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由于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急剧改变,往往引起大范围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变化;这一变化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水利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稳定性。此类建筑物的测绘范围必然很大,应包括水库上、下游的一定范围,甚至上游的分水岭地段和下游的河口地段都需要进行调查。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一般仅在小范围内与自然地质环境发生作用,通常不需要进行大面积工程地质测绘。,(2)工程的设计阶段 在工程处于初期设计阶段时,为了选择建筑场地一般都有若干个比较方案,它们

7、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应把这些方案场地包括在同一测绘范围内,测绘范围显然是比较大的。但当建筑场地选定之后,尤其是在设计的后期阶段,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尺寸均已确定,就只需在建筑地段的较小范围内进行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可见,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是随着建筑物设计阶段(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提高而缩小的。,(3)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一般的情况是:工程地质条件愈复杂,研究程度愈差,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就愈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包含两种情况:(a)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例如,构造变动强烈,有活动断裂分布;不良地质现象强烈发育;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形地

8、貌条件复杂。,(3)区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b)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但场地附近有危及建筑物安全的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如山区的城镇和厂矿企业往往兴建于地形比较平坦开阔的洪积扇上,对场地本身来说工程地质条件并不复杂,但一旦泥石流暴发则有可能摧毁建筑物。此时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将泥石流形成区包括在内。又如位于河流、湖泊、水库岸边的房屋建筑,场地附近若有大型滑坡存在,当其突然失稳滑落所激起的涌浪可能危及这些建筑。,2.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选择 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大小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建筑物设计的初期阶段属选址性质的,一般往往有若干个比较场地,测绘范围较大,而对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详细程

9、度并不高,所以采用的比例尺较小。但是,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建筑场地的选定,建筑物位置和尺寸愈来愈具体明确,范围愈益缩小,而对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详细程度愈益提高,所以采用的测绘比例尺就需逐渐加大。当进入到设计后期阶段时,为了解决与施工、运用有关的专门地质问题,所选用的测绘比例尺可以很大。,比例尺选定原则:(1)应和使用部门的要求提供图件的比例尺一致或相当;(2)满足不同勘测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3)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建筑物类型、规模及重要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规模巨大而又重要者,就需采用较大的测绘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一般规定:根据国际惯例

10、和我国各勘察部门的工作经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一般规定为:(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15000015000,属小、中比例尺测绘;(2)初步勘察阶段11000012000,属中、大比例尺测绘;(3)详细勘察阶段120001200或更大,属大比例尺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一般规定:(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5)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滑坡、断层、软弱夹层、洞穴等),可采用扩大比例尺表示。(6)为达到精度要求,在测绘填图中,采用比提交成图比例尺大一级的地形图作为填图的底图;如进行1:10000比例尺测绘时,常采用1:5000的地形图作为外业填图底图,外

11、业填图完成后,再缩成1:10000的成图,经提高测绘精度。,3.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要求“测绘精度”指野外地质现象能够在图上表示出来的详细程度和准确度。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包含两层意思:(1)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2)各种地质现象在工程地质图上表示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为了确保工程地质测绘的质量,这个精度要求必须与测绘比例尺相适应。,(1)工程地质测绘的详细程度 指对地质现象反映的详细程度,比例尺愈大,对地质现象的描述就愈详细。一般规定,按同比例尺的原则,图上投影宽度3mm的地层或地质单元体,均应按比例尺反映出来。投影宽度3mm的重要地质单元,应使用非比例符号表示。如地貌单元分界

12、线、断层、泉等。为满足测绘精度的要求,对单位长度上的观测点数量和单位面积上的观测点数量进行控制。观测点的布设密度根据测区的地质地貌条件、成图比例尺、工程特点等综合确定。一般测点在图上的控制距离为25cm。,例:测绘比例尺1:1万,地形图1:1万,要求在与测绘比例尺相同的地形底图上每1cm 方格内,平均有一个观测点。计算每km观测点数量。1cm相当于=100m 1cm相当于=10000m 1km2=1000000m2 控制标准为100点/km,不同比例尺反映的地质单元体尺寸:,(2)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 指各种地质体位置、界线在图上表达的准确程度,即与实际地理位置的允许误差。一般要求测绘图表达的地

13、质体空间位置的误差3mm。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应低于3mm。,大比例尺测绘时对地质界限要求严格,一般采用仪器定点。,不同比例尺测绘图空间位置的允许误差,比例尺与分辨率,(3)地质观测点的布设要求 为保证工程地质填图的质量和效率,要尽量将地质观测点布置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不同地貌单元及微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地下水露头以及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分布的地段。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测绘区的地质和地貌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等确定。为了更好地阐明测绘区工程地质条件和解决岩土工程实际问题,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如滑坡、溶洞、泉、井等,在图上可采用非

14、比例尺符号表示。,第三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在工程地质测绘过程中,应自始至终以查明场地及其附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预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为目的。因此,工程地质测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地质条件的诸要素;此外,还应搜集调查自然地理和已建建筑物的有关资料。1.地层岩性 2.地质构造 3.地貌 4.水文地质 5.不良地质现象 6.已有建筑物的调查 7.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1.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工程地质条件最基本的要素和研究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所以是工程地质测绘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工程地质测绘对地层岩性研究的内容包括:确定地层的时代和填图单位;各类岩土层的分布、岩性、岩相及成因类

15、型;岩土层的正常层序、接触关系、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岩土的工程性质等。,岩石和土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要素,一切地质体的组成物质。它参与地质结构的组合,决定地形地貌和自然地质作用的发育特征,控制地下水的分布和矿产分布。工程地质测绘中,不能仅作一般的地层划分,必须以岩土分类为重点,并力求在图上反映出来,以提供具有工程地质意义的独特信息。例如,砂岩、灰岩中的泥岩、页岩夹层、硬塑粘性土中的淤泥质土,它们的岩性和工程性质迥异,必须单独划出。,正确划分岩石成因,确定岩性特征,为工程地质意义上的岩石分类奠定基础。重视岩相的研究,岩相(沉积相)反映沉积岩的生成环境和地质历史,利用岩相标志,帮助判明不同性质的岩类的

16、空间分布,进行岩组划分,并区分其力学性质,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注意对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地层划分,它不同于普通地质测绘中分层原则(界、系、统、组、段、带),注意软弱夹层、遇水易崩解或膨胀的软岩、岩溶等标志层的划分,对沉积岩来说,同一层中应按岩性分组或分段。野外工作中,利用便携式测试仪器取得岩石物理力学性质。,(1)基岩的研究,沉积岩类:岩性岩相变化特征;层理和层面构造特征;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碎屑岩的成分、胶结程度;泥质岩类的泥化和崩解特性;碳酸盐岩类和其它可溶盐岩类的岩溶现象。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表明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合,就叫做岩相(沉积相)。,岩浆岩类:岩浆岩的矿物

17、成分及其共生组合关系,岩石结构、构造、原生节理特征、岩浆活动次数与序次、岩体风化程度;侵入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构造特征,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凝灰岩的分布及泥化、风化特点;风化壳的分布、厚度及分带情况;软弱矿物富集带等。,变质岩类:变质岩的成因类型、变质程度、原岩的残留构造和变余结构特点,板理、片理、片麻理的发育特点及其与层理的关系,软弱层和岩脉的分布特点,岩石的风化程度,化学变质和物理变质作用的变质岩带的规模和空间分布特点。,(2)第四纪沉积地层(土)的研究(1)沉积年代的确定(2)成因类型和岩相的研究 解决地质结构、地层相变关系等问题,正确作出地层剖面。(3)划分工程地质单元体 同一单

18、元体具有相似的计算指标。作为取样和试验的基本单位。测绘中要特别注意调查淤泥、淤泥质粘性土、盐渍土、膨胀土、红粘土、湿陷性黄土、易液化的粉细砂和粉土层、冻土、新近沉积土、人工新填土等的岩性、层位、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2.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条件中,地质构造是控制性因素,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决定区域地壳稳定性的首要因素,特别是活动构造;(2)控制岩体结构及裂隙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构面是各种性质不同的结构面(节理、片理、劈理等)产生的基础,限定其空间分布规律,破坏了岩体的均一性和完整性,也是产生软弱结构面的基本因素。(3)是评价工程场地稳定性和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坝基抗滑稳定性、

19、边坡稳定性等)。(4)控制区域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和化学地质现象、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和分布等。,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构造研究的内容包括:岩层的产状及各种构造型式的分布、形态和规模;软弱结构面(带)的产状及其性质,包括断层的位置、类型、产状、断距、破碎带宽度及充填胶结情况;岩土层各种接触面及各类构造岩的工程特性;挽近期构造活动的形迹、特点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在研究中,即要重视对褶曲、断裂等大构造形迹的研究,又要重视节理、裂隙等小构造的研究。小构造直接控制岩土体局部的完整性、稳定性、强度和透水性,是岩土工程评价的重要依据。,(1)褶曲构造的研究 形态、类型、轴线位置、褶曲要素、细部变化。(2)活

20、动断裂的研究 活动断裂性质和规模(长度、宽度、动力变质程度等)、断裂带的胶结岩化程度、断裂交汇特点、错动次数、断层物质的年代测定、断层运动方式的测定、活动速率的确定、断裂活动性监测。(3)节理裂隙的研究 节理裂隙的产状、延展性、穿切性和张开性;节理、裂隙面的产状、粗糙度、充填胶结物的成分和性质;节理裂隙的密度和频度等。,3.地形地貌的研究 地形:根据地形图进行研究 地貌:地貌是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的综合反映和近期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貌与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以及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关系密切。利用地貌学原理,结合野外观察、航片解译可有效地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宏观判

21、断。,同一地貌单元,常具有相似的地形特征、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在工程地质分区中,常以地貌作为划分大区的标准。地貌研究的程度应与测绘比例尺相适应。工程地质测绘中地貌研究的内容有:地貌形态特征、分布和成因;划分地貌单元,地貌单元形成与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等的关系;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貌单元的发展演化历史。,(1)洪积地貌 在山前地段和山间盆地边缘广泛分布的洪积物,地貌上多形成为洪积扇。一个大型洪积扇,面积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自山边至平原明显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三个区段,每一区段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因此建筑适宜性和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也各异。,洪积扇的上

22、部由碎石土(砾石、卵石和漂石)组成,强度高而压缩性小,是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良好地基;但由于渗透性强,若建水工建筑物则会产生严重渗漏。中部以砂土为主,且夹有粉土和粘性土的透镜体,开挖基坑时需注意细砂土的渗透变形问题;该部与下部过渡地段由于岩性变细,地下水埋深浅,往往有溢出泉和沼泽分布,形成泥炭层,强度低而压缩性大,作为一般房屋地基的条件较差。下部主要分布粘性土和粉土,且有河流相的砂土透镜体,地形平缓,地下水埋深较浅。若土体形成时代较早,是房屋建筑较理想的地基。,(2)冲积地貌 平原地区的冲积地貌,应区分出河床、河漫滩、牛轭湖和阶地等各种地貌形态。不同地貌形态的冲积物分布和工程性质不同,其建筑适宜

23、性也各异。,河床相沉积物主要为砂砾土,将其作为建筑地基是良好的,但作为水工建筑物地基时将会产生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河漫滩相一般为粘性土,有时有粉土和粉、细砂夹层,土层厚度较大,也较稳定,一般适宜作各种建筑物的地基;需注意粉土和粉、细砂层的渗透变形问题。牛轭湖相是由含有大量有机质的粘 性土和粉、细砂组成的,并常有泥炭层分布,土层的工程性质较差,也较复杂。冲积阶地,应划分出阶地的级数,各级阶地的高程、相对高差、形态特征以及土层的物质组成、厚度和性状等;并进一步研究其建筑适宜性和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4.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目的,是为研究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岩土工

24、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提供资料。例如,兴建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时,应研究岩土的渗透性、地下水的埋深和腐蚀性,以判明对基础砌置深度和基坑开挖等的影响。进行尾矿坝与贮灰坝勘察时,应研究坝基、库区和尾矿(灰碴)堆积体的渗透性和地下水浸润曲线,以判明坝体的渗透稳定性、坝基与库区的渗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滑坡地段研究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出露情况、水位、形成条件以及动态变化,以判定其与滑坡形成的关系。水文地质条件是工程地质测绘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在工程地质测绘过程中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应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下水露头的分布、类型、水量、水质等入手,并结合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查明测区内:(1)地下

25、水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埋藏条件;(2)含水层、透水层和隔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各含水层 的富水性和它们之间的水力联系;(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排关系;(4)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实践的影响。,5.不良地质作用的研究 不良地质作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并预测其对各类岩土工程的不良影响。由于不良地质现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所以工程地质测绘时对测区内影响工程建设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详加研究。研究不良地质现象要以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为基础,并搜集气象

26、、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资料。研究内容包括: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河流冲刷、岩石风化等)的分布、形态、规模、类型和发育程度,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趋势,并预测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6.已有建筑物的调查研究 某一地质环境内已建的建筑物可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原型试验,可通过对已建建筑的结构类型、基础方案、地基处理、场地整治、工程效果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取多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和参考资料,对预测新建建筑的变形、沉降、开裂情况提供基础资料,便于采取一些高效的工程措施。,7.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测区内或测区附近人类的某些工程,往往影响建筑场地的稳定性。例如:人工洞穴、地下采空

27、、大挖大填、抽(排)水和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诱发地震,渠道渗漏引起的斜坡失稳等,都会对场地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对它们的调查应予以重视。此外,场地内如有古文化遗迹和古文物,应妥为保护发掘,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第四节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在地质测绘中,可利用航天航空遥感技术提供的遥感图像、航空照片等,进行工程地质体的调查。(1)解译。不同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线,有不同的光谱信息和几何信息,对过测定地质体的光谱特征,可实现对地质体的判断和识别。(2)坐标参考(空间配准)和变形校正。通过这些工作,来配准遥感图像与地理底图,确定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3)对地

28、质体解译的结果、空间位置配准的精度,需要野外调查进行验证和检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现场检验地质观测点数宜为工程地质测绘点数的3050%。野外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查解译标志;(2)检查解译结果;(3)检查外推结果;(4)对室内解译难以获得的资料进行野外补充。,第五节 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程序和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程序(1)根据工程要求和工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范围、比例尺和测绘精度;(2)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如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地质图、地貌图、地形图、构造图及相应文字资料)、遥感资料、气象资料、地震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当

29、地的建筑沉降变形及工程经验等。(3)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的地质情况和问题,编制测绘纲要(布置观测路线、观测点、观测精度,确定工作方法和工作量等)。(4)按照测绘要求进行测绘的各项野外工作,如测点、测线的工程地质观测、记录,工程地质剖面的实测等。(5)整理测绘资料,编制工程地质图。,2.工程地质测绘观测点的布设 观测点在测区内的布设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密一些,简单地段则疏一些,尤其应当注意工程地质条件的关键地段:(1)地质构造线;(2)不同地层的接触线(尤其是不同时代地层);岩性分界线;地层的不整合面;(3)不同地貌、微地貌单元分界处;(4)不良地质作用分布的地段;(5)有充分

30、利用天然和已有的人工露头,例如采石场、路堑、井、泉等。当露头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3.观测点的定位 工程地质观测点的定位精度,对成图质量的影响很大。(1)半仪器法:用一些简单的仪器,如罗盘、皮尺、测绳、气压计等,来测定观测点的方位、位置和高程;精度较差。(2)仪器法。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定观测点的位置和高程。精度较高,适宜于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但是工作强度很大。(3)GPS定位仪。定点准确,可将坐标、高程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大大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4.观测路线的布设(1)穿越法 垂直穿越测绘工作区地质界线,大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垂直布

31、设观测线。(2)追索法 沿地貌单元界线、地质构造线、地层界线、不良地质现象周界进行布线追索,以查明局部地段的地质条件。(3)布点法 在第四系地层覆盖较厚的平原地区,天然岩石露头较少,可采用等间距均匀布点形成测绘网格,大、中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可采用此方法。,(5)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内容(a)查明地形、地貌特征及其与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关系,划分地貌单元;(b)查明岩土年代、成因、性质、厚度和分布;对岩层应鉴定其风化程度;对土层应区分新近沉积土、各种特殊性土。(c)查明岩体结构类型,各类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岩、土接触面和软弱夹层的特性等;新构造运动的形迹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d)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5)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内容(e)搜集气象、水文、植被、土的标准冻结深度等资料,调查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的时间、淹没范围;(f)查明岩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地面沉降、断裂、地震震害、地裂缝、岸边冲刷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发育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g)调查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包括人工洞穴、地下采空、大填大挖、抽水排水和水库诱发地震等;(h)建筑物的变形和工程经验。,作业:课后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