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8875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式塔心理学系统素材.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冯特的心理学和构造主义相对立。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译音,其含义是整体、形式和结构等等(其英文词是configuration)。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认为心理元素的分析并不能使我们了解整体的心理现象,所以它主张以整体的观点来描述意识与行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先驱,第一,哲学方面的先驱当首推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康德把时间和空间、因果、整体等看成是先于一切经验的先天知识形式,这些先天知识形式组织和整理着经验,使杂乱无彰的经验变成有条理和有组织的知识。格式塔心理学

2、家受到这一观点的深刻影响。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为“先天的经验组织”,并认为这个组织是先天就有的,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格式塔心理学所提出的“知觉的原则”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的方法就是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用直观的方法对观察到的东西做如实的描述。现象学要求尽可能对直接经验作朴素的和完整的描述。格式塔心理学将现象学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并对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改造,主张采用现象描述的方法去研究直接经验。,第三,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学学说是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厄棱费尔(1859-1932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意动

3、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所谓的形质指的是独立于感觉元素之外的一种形式。例如,一个正方形由四条直线组成,对四条直线的感觉是正方形知觉的基本成分,但是正方形的知觉并不依赖于这四个感觉成分的任何一个。只有这四条直线以一定的关系形式组织起来后,正方形的知觉才能出现。这个关系形式就是形质。,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从历史渊源上讲可以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直接先驱。但是厄棱费尔没有把形质作为经验的整体性质,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元素,因此并没有逃脱元素论的范畴。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似动现象的实验,则彻底否认了元素主义的解释。,第四,19世纪末期,随着人们对“力场”(fields of force)概念的承认与接受,

4、物理学已经变得不那么原子主义了。力场指的是由诸如电流这样的力线(lines of force)贯穿于其间的区域或空间。经典的例子是“磁力”。例如,当铁屑随着一张纸下面的磁石移动的方向移动时,铁屑排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式。铁屑并不接触磁石,但是它们显然是受到磁石周围的力场影响的。光和电的活动方式也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些力场被认为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粒子效应的总和。,因此,这种在科学心理学建立时期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元素主义在物理学中已经受到了质疑。物理学家描述场和有机整体,给格式塔心理学家提供了启示。格式塔心理学反映了新物理学的观点,因此,我们再次看到心理学家努力模仿成熟的自然科学。,似动现象

5、是一种运动知觉。20世纪初期,心理学对运动知觉的研究进展极为缓慢。原因是当时的心理学家皆以感觉的组合解释知觉,而由于运动知觉涉及一系列感觉,很难把运动知觉分析为感觉成分。1910年,惠特海默在火车上的旅途中突然想到了一种研究视觉的运动知觉的方法。他请了考夫卡和苛勒作被试,开始了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二.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惠特海默是以速示器来做实验的。这种速示器可控制不同的时间间隔,把两条角度不同的光亮的直线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他发现,如果这两条直线投射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被试看到的是两条相继出现的直线,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如果时间间隔为小于3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条同

6、时出现的直线,也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但是,如果两条光线的时间间隔为6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一条光线向另一条光线移动,亦即出现了光线的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却存在着争论。一种解释认为似动现象是眼球运动造成的,但惠特海默发现眼球运动所需的时间约需120豪秒,因此在60豪秒的时间内不可能产生眼球运动。,第二种解释认为似动现象是视觉后象即后象重叠造成的。但是惠特海默指出,在实验期间被试的眼球根本没有运动,因此这一解释也不能创立。第三种解释是认为似动现象是由于推理的作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被试先看到一条线,又看到一条线,于是产生了无意识的想象,导致了动的错觉。但是惠特海

7、默认为,为什么仅在60豪秒的间隔时间条件下,被试才有这种想象呢?,上述解释的错误在于:以感觉元素的组合来解释似动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惠特海默的回答与他的实验一样巧妙:似动现象不需要解释,它就象你知觉到它那样存在着,不能被还原为任何更简单的东西。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可以解释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有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中。,从似动现象出发,惠特海默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整体的性质。整体不是元素的总和,不可以分析为元素。整体的性质并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说便以此外出发点。有关似动现象的研究报告关于运动知觉

8、的实验研究发表于1912年,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标志。,以上三个蓝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如图),我们不能说这不是三个蓝点,但我们同样也不能说着只不过是三个蓝点。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三角形是我们所看到的最基本的方面。三角形取决于这些蓝点的组合方式,而不是蓝点本身。这个完整的图形的内涵,超过三个蓝点。这就引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警言: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总和。,视觉暂留就是人类的视觉能力,会对刚刚消失的影像产生依然存在的错觉。运用此一原理,电影才能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将这些图像拍摄在胶卷上,再迅速投射到银幕上,让观众的视觉效果,在上一个图像尚未消失前,立刻衔接下一个图像,因而产生连续活动的效果。,

9、視覺暫留原理,圖2-54,因为视觉暂留原理,我们可以看见用手电筒的光在空中画出的 符号。,图片正面的鸟与反面的笼,因为迅速拉扯翻转,而产生鸟在笼中的视觉效果。,你可曾试过在书页边缘画个卡通人物,每页的人物动作均有微小变化,只要翻动书页便形成动画的效果。,1878年英国人E慕布里奇把12架摄影机紧挨着放成一排,然后按动快门,成功地拍摄了运动中的马的一系列照片。,上述系列照片形成的短片动物的运动,1894年由w狄克孙在爱迪生的摄影室里拍摄的显示一个男人打喷嚏的一组特写镜头。,一次喷嚏的记录,走马灯,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的兴起比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兴起还早了一年。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10、是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三个人从没有任何公开的争论,出现了其他学派少有的团结一致。,1.惠特海默 是出生于布拉格并在布拉格长大的犹太人。他思想灵活,是位极富煽动力和有口才的人。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他的著作不多,但在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影响最大,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MWertheimer,18801943),惠特海默是首批从纳粹德国逃亡美国的难民学者。1933年到达纽约,加入了社会研究新院。此后,他一直在那里从事研究工作,直到10年后逝世。尽管在美国期间他是多产的,但是惠特海默感觉难以适应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惠特海默给年轻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留下了深刻

11、印象。马斯洛对惠特海默如此敬畏,以至于开始研究他的个人特征。从对惠特海默和其他人的观察中,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概念。后来,马斯洛建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学派。,2.考夫卡,考夫卡出生于柏林。他是格式塔心理学建立者中最善于写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敏锐地觉察到美国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德国心理学的发展,考夫卡给美国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公报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知觉:格式塔理论引论(1922)。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结论和意义。,Kurt.Kaffka,18861941,尽管这篇文章对于美国心理学家全面理解格式塔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许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了危害。因为文

12、章题目中的“知觉”一词给人造成了持久的误解,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仅仅研究知觉问题,与心理学的其它领域无关。实际上,格式塔心理学关心的是更为广阔的认知过程的问题,包括思维、学习和意识经验的其它方面。,1921年,考夫卡出版了心之成长。这是一本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著作,在德国和美国都获得了成功。1927年,考夫卡为逃避德国纳粹而来到美国,担任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此后他一直在那里工作,直到941年去世。1935年,他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本书深奥难懂,因而没有象他愿望的那样,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界定性论述。,3.苛勒(W.Kohler,18871967),苛勒1909

13、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工作,与惠特海默、考夫卡共同从事研究工作,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913年,苛勒到非洲西北海岸的特纳利夫岛进行黑猩猩研究。到达那里6个月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苛勒报告说,他无法离开那个地方,而此时其他德国公民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年都设法返回了德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独特研究,认为苛勒或许是一个德国间谍,他的研究工作仅仅是从事间谍活动的外衣。有人指控说,在苛勒居住房屋的顶层隐藏了一个大功率的半导体发报机。苛勒使用它传送同盟国船只的信息。然而,支持这一主张的证据都不够充分,苛勒的追随者和一些历史学家也对此提出了质疑。,

14、无论是间谍还是被战争所困的科学家,苛勒花费了随后7年的时间在岛上研究黑猩猩的行为。在1917年出版的猿的智慧一书中,苛勒报告了他的工作。它现在已经成为经典著作,早就被翻译成了英文和法文。尽管苛勒最初感觉黑猩猩的研究非常有趣,但是他很快就对与动物呆在一起感到厌倦。他写道:“两年中间,每一天都与黑猩猩在一起,我感觉我已经被黑猩猩化了”,1935年,由于同政府产生冲突,苛勒离开纳粹德国。在他的讲课中,他批评德国当局,这导致一帮纳粹杀手闯入教室,对他进行威胁。但是这个威胁并没有阻止他对纳粹政府的批评,而这种批评很容易招致死刑。由于对开除一位犹太教授感到愤怒,他勇敢地写了一封反纳粹的信给柏林的报纸。信被

15、发表的那天晚上,他和几个朋友在家中等待着,期待着盖士太保来逮捕他。但是那招致死亡的敲门声却没有出现。,当代一位历史学家指出,苛勒是对开除犹太教授提出公开抗议的唯一的一位非犹太心理学家。大多数教授和他们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激情地支持德国政府。一位员工称独裁者希特勒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另外一个员工赞扬希特勒是“有远见的、勇敢的和情绪上深刻的”。德国心理学学会的领导给予纳粹政府直接的支持,即使在禁犹的法律没有颁布之前,他们就驱赶了犹太藉的杂志主编,并公开赞誉希特勒。在学会的会议上,他们高声宣布着犹太人的“罪恶影响”。,移居美国以后,苛勒在宾法尼亚州斯瓦太莫学院从教。他又出版了几本书,并主编格式

16、塔心理学的心理学研究杂志。1956年,他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被推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格式塔心理学既研究经验,也研究行为。因此,构造主义的直接经验和行为主义探讨的行为都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直接经验,苛勒认为就是主体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直接经验有两类:一类是客观经验,这是可共证的,彼此可取得一致的经验;另一类是主观经验,如人个的思维过程、情感过程等等。格式塔心理学既研究主观经验,也研究客观经验。,四、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是行为。但他们所研究的行为同行为主义的不同。格式塔心理学不研究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分

17、子行为,他们所要研究的是有意义的整体行为。整体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如学生听课、教师讲学、飞行员领航、运动员踢球等等。分子行为产生于有机体的内部,是刺激及其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决定的,而整体行为则产生于环境之内,是由环境所决定的。,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说的环境同普通意义上的环境有所不同。在他们看来,环境有两种:一种是地理环境,指外界实际存在的环境;另一种是行为环境,指个人心目中的环境。人的行为主要是受行为环境所决定的。,五、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论特点,第一,强调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强调对意识的如实描述,不附带任何前提和假设。把这一观点应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日常生

18、活的完整经验,不对经验进行任何的人为分析,保持经验的自然和完整特点。现象学方法贯彻到心理学中,就出现了现象学的内省和现象学的实验。第二,格式塔心理学通过似动现象的研究,指出心理现象的整体特性,认为一切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的整体,不可以分析为元素。,第三,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过度强调量化方法,会导致心理学研究范围的狭隘。苛勒指出,强调使用量化方法的结果是,心理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由于不能使用量化的方法而被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之外,只有那些能使用量化方法进行研究的现象才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所以对量化方法的过度强调限制了心理学的合法研究范围。第四,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持开放的态度,

19、认为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格式塔心理学的特色方法是现象学方法,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并不反对其他方法的使用。,六、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研究,1923年,惠特海默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知觉组织原则。他宣称,我们对物体的知觉同对似动现象的知觉是一样的,涉及的都是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束个别的感觉。,无论何时,一旦我们感觉到各种形状或模式,知觉的组织作用立刻就会发生。知觉场中的分离部分联接到一起,形成区别于背景的结构。只要我们看或听,知觉的组织作用就是自发的和不可避免的。,下面列举的是知觉的几个组织原则:1.类似原则:,类似的部分倾向于被一起知觉为一组。,类似原则即相似律 当相似和

20、不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时,我们会把相似的物体看作一组:,2.简单原则尽可能地把图形知觉为好的图形。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完好形式。一个好的格式塔是对称的、简单的和稳定的,已经不可能再简单、再整齐。,简单原则即求简律“看见最简单的形状的倾向”,3.接近原则在时间或空间上紧密在一起的部分似乎是相属的,倾向于被知觉在一起。,当我们看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向于以彼此距离很近的一些组或者集来感知它们。,接近原则也即就近律,4.连续原则我们的知觉有追随一个方向的倾向,以便把元素联接在一起,使它们看起来是连续的,或者向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连续原则即方向的连续律:在许多模式中,我们倾向于看见一些有内在的连续性或

21、者方向的线条,因此,我们就可以在一个令人迷惑的背景中找出一个有意义的形状来,5.封闭原则我们的知觉有一种完成不完善图形、填补缺口的倾向。,封闭原则即闭合律:这是求简律的一个特别的和重要的例子。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6.图形和背景我们倾向于把知觉组织成被观察的对象(图形)和对象赖以产生的背景。图形似乎更加实在,从背景中凸

22、现出来。,埃德加鲁宾,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还可以互相依赖。,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你看见婴儿了吗,一个吹萨克斯风的人。你还看见一张女人的脸吗?,飞鸟与鱼,鱼与帆船,吹笛人与独木桥,奴隶市场与老人,天使与老人,桥与帆船,女神、狼与狮子,你看见六个杯子吗?还是看见六对不同态度的脸?,花瓶/人脸图形是一个主体/背景可互换的两可图形。它既可以看成是白色背景上两张对视的黑脸,也可以理解为黑色背景上白色的花瓶。在主

23、体/背景可互换的图形里,线条有两种外形。轮廓的外形取决于线条被认为图画的哪一方面背景还是前景。视觉系统依据物体的轮廓来对其进行编码的。同时,视觉系统必须能够将物体从它的背景中区分出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在某些时候,当有伪装存在时,事情就变得困难了。,观察者的知觉状态和个人偏好也会有所影响。对轮廓或是外形的偏好会导致对某一方面的加强。对于同一图形,一些人偏向于看做花瓶,一些人则更容易将其看成是脸庞。图形表明了视觉并不是仅仅由视网膜上的图象决定的。大脑参与了这一过程。它对视觉信息的组织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近看,远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七、学习的格式塔研究:顿悟与猿的智慧,

24、苛勒于1913-1920年间在特纳利夫岛进行的黑猩猩研究。他在那里研究了黑猩猩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这些研究都是在动物居住的笼子里或者在笼子周围的地方进行的。所涉及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实验用具。苛勒根据整个情境和刺激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这些动物实验结果,其解释与知觉的格式塔观点是一致的。他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对情景和刺激之间整体关系的顿悟。,在一项研究中,一只香蕉被置于笼子之外,一根绳子连着香蕉,可以把香蕉拉进笼子里。黑猩猩毫不犹豫地拉动绳子,把香蕉拉进了笼里。苛勒得出结论认为,在这一情境中,作为整体的问题很容易为动物知觉到。然而,如果有几根绳子都通向香蕉,黑猩猩就不能很快地辨别出拉动哪

25、一根绳子可以获得香蕉。苛勒认为这一个不能立刻完全清楚地看出的问题。,在另外一项研究中,水果放在了笼外黑猩猩恰恰拿不到的地方。如果一根棍子放在栏杆前靠近水果的地方,棍子和食物就被知觉为同一情境的部分,因此,动物很快就会使用棍子把食物拖进笼子。但是如果棍子被放在笼子的后面,那么棍子和香蕉就不太容易被知觉为同一问题的部分。在这种条件下,黑猩猩就必须重新建构知觉领域,才能解决问题。,另外一个实验涉及是把香蕉放在笼子外黑猩猩拿不到的地方,并且在笼子里放了几根空的竹竿,每根竹竿都太短,不足以达到笼子外的香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两根竹竿接起来(一根的末端插进另一根的另一端),以便使得竹竿变得足够长。因

26、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物必须在两根竹竿之间看出一种新的关系。,“接竿问题”实验,其他一些实验利用一些箱子。这些箱子可供动物攀爬,以获取从天花板上悬挂下来的水果。,在上述实验中,黑猩猩的学习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黑猩猩经常表现出迟疑不决,行为出现长时间的停顿。第二,停顿往往成为前后行动的转折点,停顿前是盲目行动、犹豫和困惑,停顿之后似乎目的明确,行为按部就班,顺序前进。,第三,停顿之后出现了一个不间断的动作序列,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正确地解决了问题,取得了目的物。这说明停顿之后动物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对情境中各种事物的关系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了解了自己的行为与目的物

27、之间的关系。所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并非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有所顿悟而获得成功的。所谓的顿悟就是理解和领会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情境有了新的认识,用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式塔。,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不同意桑代克把学习看成是尝试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学习乃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的过程。顿悟学习有四个特点:第一,从问题解决前阶段到问题解决阶段的过渡是突然的,飞跃式的,它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突发性的质变过程。第二,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通常极为顺利,很少出现错误的行为。第三,由顿悟而产生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第四,由顿悟而获得的学习原则通常易

28、于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学习情境。,八、格式塔与艺术,一、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一件艺术品必然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独特性质,考夫卡称之为“格式塔质”。,杨丽萍,二、表现性。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它是在作品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中呈现出的总体性质。或者说是由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可见意蕴。“通过塑造可见的艺术形式而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或内在意蕴”。,三、视觉艺术中的运动。一幅画或一件雕塑实际上静止,但视觉上却像处于运动中。阿恩海姆:“作品形式结构中原本存在着一种客观的张力”。(似乎能够产生张力的结构形式,真正的张力则存在于观赏者的大脑皮层中.),为什

29、么本是同样长的线在加上了不同方向的箭头后感觉他们之间的长度有了差异?现代知觉心理学家(主要是格式塔心理学)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每一个视觉基本元素都包含有一种“力”,这种力有作用点、有方向、有大小,心理学家称之为“知觉力”。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视觉元素所显现的这种活“力”使得艺术家运用视觉语言传达意义成为可能。同样本是四根垂直线,分别加上方向不同的斜线后,却让人感觉线条不再垂直。,看清楚,下面的直线会相交吗?(三秒钟会有答案),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过程中就象一个导演,他按照自己的需要把各种不同的元素(力)安排在作品中合适的地方,使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关系”(力场)。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反映出

30、自然中某些事物的状态,从而达到传达意义的目的。这种视觉形态和自然事物之间的类似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异质同构”。请看下面两张图片:,两个梨的“力”所显现的方向朝画面中间聚合,且力量温和,如同亲密的情人或是朋友的状态。,“力”显现的方向分别朝画面两边背道而驰,且力量较强,给人一种不亲和的感觉,如同一对即将分道扬镳的人。,从某种意义讲,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性的。在这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象征是广义的,它与人的生存感受相关。,四、视觉艺术中的平衡。艺术品所要求的平衡是视知觉的平衡。根据阿恩海姆的观点,视知觉的平衡来自于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心理上的感受。,九、格式心理学的贡献,1.反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倡导了整体论方法论观点,影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2.强调了知觉、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3.反对对心理现象进行人为的、机械的分析,强调了心理现象的自然、整体特征,以及方法论上以问题为中心,持开放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