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89846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大气环境.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大气环境Atmospheric Environment,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节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第三节 大气环境的危害,第四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第五节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与管理,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距地面5千米以下的空气占大气质量的50%,整个大气圈质量的95%都集中在高于海平面20千米以上的高空,再往高处,地球大气和星际大气便联起来了。这就是说,大气上界是模糊的,在地球和星际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界限。,大气的上界,物理上界:,根据大气中才有的而星际空间中没有的物理现象来确定。例如:极光现象(1200千米),估计上界:,按照人造

2、卫星探测资料推算,大气密度接近星际空间的高度为2000-3000千米,即以此为大气估计上界。,大气的结构,大气的上界,大气的结构,根据:根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差异(温度、成分、电荷等),同时考虑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进行分层。,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的结构,1、对流层(Troposphere),范围,厚度随纬度、高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全球平均厚度:12千米,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夏季厚度大于冬季,主要特征,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5/100m),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内部差异,对流层内部根据温度、湿度、气流运动及天

3、气状况等可分为三个层次:,大气的结构,2、平流层(Stratosphere),范围:,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55千米的范围,主要特征:,空气稀薄、水汽和微尘的含量很少,能见度高,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极其微弱,不易成云致雨,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强烈吸收紫外线),大气的结构,3、中间层(Mesosphere),范围:,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千米的范围,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下暖上冷,再次出现空气的垂直运动,该层80千米高度上,有一个白天出现的电离层称为D层,大气的结构,4、热层(Thermosphere):,范围:,从中间层顶到距地面800千米的范围,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

4、高而升高(波长小于0.175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原子氧所吸收的缘故),空气稀薄,在700多千米厚的气体中只含有大气总质量的0.5%,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有电离层E层和F层(无线电波传输),大气的结构,4、热层(Thermosphere):,此外,在高纬度地区的晴夜,在热层中可以出现彩色的极光。这可能是由于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使高层稀薄的空气分子或原子激发后发出的光。这些高速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向南北两极移动,所以极光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上空。,大气的结构,“极光”现象,5、散逸层:,范围:,8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

5、空间,大气的结构,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成分98.9%,次要成分,水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大气组成,主 要 作 用,干洁空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一)干洁空气的成分,1、定义:,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2、组成:,近地平面的干燥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

6、气成分为稀有气体,氢的含量约为510-5%。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痕量气体成分。,大气的组成,大气中痕量气体的分布,均质大气,85千米以下,主要成分比例相对稳定,非均质大气,85千米以上,主要成分比例不稳定,大气的组成,臭氧(O3),来源:,O2 O+O,O2+O O3,原因:,在上层大气中,紫外线强度很大,氧气分子多分离成氧原子。,在较低层大气中,O2和O数量充足,为O3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因而在距地面30千米处臭氧混合比最大,再通过下沉作用,在20-25千米处最多。,在低层大气中由于,短波紫外辐射减弱,氧原子形成微弱,故臭氧比重减少。,大气的组成,分 布,臭氧(O3)作用:,对紫外辐射有强烈的

7、吸收作用,使40-50千米高度上大气温度显著升高。,对地面生物有保护作用。,大气的组成,二氧化碳(CO2),来源:,分布:,由于大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最多扩散到距地面20千米处,作用:,大气增湿,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燃烧及腐化和动植物的呼吸。,人口稠密地区多,夏季比冬季多,大气的组成,(二)水汽,来源:,江河湖海和潮湿的物体的表面,植物的叶面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分布:,夏季水汽含量大于冬季。,纬度愈高水汽含量愈少,同一纬度上,海洋上空水汽含量多于陆地上空水汽,同一地区,水汽多集中于低层,作用:,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影响低层的热量收支,水的三相变化在

8、天气变化中起积极作用,成云致雨,大气的组成,(三)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来源:,燃烧烟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蒸发的盐粒,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火山喷发的烟尘,流星燃烧产生的细小微粒,宇宙尘埃,细菌微生物和植物的头孢花粉等。,分布:,多集中于近地面大气中,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城市多于农村,冬季多,夏季少,作用:,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的影响,充当凝结核对成云致雨起重要作用,大气的组成,(四)大气污染物人类活动产生的某些有害颗粒物和废气进入大气层有害烟雾灰尘烟雾,第二节大气污染,一、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以致于破

9、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活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一)大气污染源,、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第二节大气污染,2、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进行划分,污染源可以分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两类,3、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三类,4、按污染物排放时间状况划分,可以将污染源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三类,5、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10、(二)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的物质。,、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体:是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的悬浮体,它的粒径在100微米以下,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体,微粒根据粒径大小在监测中通常分为:1)尘:1-100 m(飘尘、降尘、粉尘、沙尘)飘尘(可吸入粒子(IP))D10m能在大气

11、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降尘 D10m的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降到地面的。粉尘:75m沙尘:15-100m总悬浮颗粒物(TSP)D(粒径)在100m以下,其中多数在10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2)液滴:大气中悬浮的液体粒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致使能见度减小到一定程度的天气现象,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轻雾或霭:是液体颗粒,水

12、平能见度在1千米20千米的雨:100m-6mm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3)化学粒子:大气中由于化学过程产生的固体或液态颗粒物,也称有机盐粒子和无机盐粒子。,微粒危害,遮挡阳光,使气温降低,或形成冷凝核心,使云雾和雨水增多,以致影响气候,使可见度降低,交通不便,航空与汽车事故增加,可见度差,照明耗电增加,燃料消耗随之增多,因此空气污染也更严重,燃煤时生成的SOx,再加上微粒的作用,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特别大,含硫化合物:主要指SO2为主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腐蚀性很大,会严重

13、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出现咳嗽、嗓子疼、胸闷和感到呼吸受阻,刺激腐蚀人的肺部,可以造成肺气肿和支气管炎。并加重哮喘病情。湿度大的情况下,含硫化合物最终被氧化形成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2)气态物质:主要有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四种。,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NOX是NO、NO2、N2O、NO3、N2O4、N2O5等的总称,造成大气污染的NOX最主要是NO和NO2。氮氧化物来源: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氮氧化物危害:1)氮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硝酸,是形成酸雨主要物质之一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3)是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4)NO2对

14、人有生理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城市居民产生急性呼吸道病变的一种原因5)可腐蚀织物、材料、破坏染料,使它褪色6)危害植物,使其组织受害而落叶,甚至枯萎,碳的氧化物 指CO和CO2。CO主要是由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阻碍体内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导致死亡。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是大气中的“正常”成分,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目前,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每年上升0.4%。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升温,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形成全球气候变化。,碳氢化合物(HC)HC是自然界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主要指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具有挥

15、发性的有机物,它们主要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分解,人为产生的量很小,但它们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多环芳烃化合物、碳氢取代物,三、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一)还原型污染(煤烟型),煤烟型污染:多发生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且兼用石油的地区,故又叫煤烟型大气污染燃煤,主要成分是C、H及少量O、N、S,煤烟型污染物:SO2、NOX、CO和颗粒物。,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二)氧化型污染(交通型),交通型污染物:CO、NOX、HC交通型污染源:机动车、机动船、航天器(飞机、飞船),反应式:C+O2CO2+

16、热量 CO2+C2CO热量 N2+XO22NOX,氧化型污染:多发生在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地区,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所以又叫汽车尾气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1)煤炭型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是由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SO2等构成的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2)石油型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废气排放。主要污染物是NO2、烯烃、链状烷烃、醇、羰基化合物等,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形成的臭氧、大气自由基及生成的一系列中间产物与最终产物。3)混合型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来自以煤炭为燃料的污染源排放,以石油为

17、燃料的污染源排放,以及从工厂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等。4)特殊型大气污染 特殊型污染是指有关工厂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污染。如生产磷肥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引起的氟污染、铝碱工业周围形成的氯气污染等。,第三节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输送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阳光、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这一反应过程,主要包括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光化学烟雾生成反应,酸雨形成反应等大气污染化学问题:气体硫化物污染,氮的氧化物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

18、,臭氧层的变化,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高温、低湿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光化学反应:大气中的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等吸光物质吸收光子所引发的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1)地理条件: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2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光分解又必须有290-430波长的辐射作用下才有可能。因此,纬度大于60度的地区,入射角较大,太阳辐射小,不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2)季节:夏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冬

19、季大。一天中,中午前后光线最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3)污染源条件: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尾气是形成烟雾的前提。,光化学烟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有引起光化学反应的紫外线;第二,有碳氢化物存在;第三,有氮氧化物参加。,光化学反应的形成机制(链式反应):引发反应(臭氧生成反应):NO2+hvNO+O O+O2+MO3+M;NO+O3NO2+O2 基传递反应:RH(烷基)+OHRO2+H2O RCHO(醛)+OHRC(O)O2(过氧酰基)+H2O RCHO+hvRO2+HO2+CO HO2+NONO2+OH RO2+NONO2+RCHO+HO2 RC(O)O2+NONO2+RO2+CO2

20、OH+NO2HNO3 终止反应:RC(O)O2+NO2RC(O)O2NO2(PAN过氧乙酰硝酸脂)RC(O)O2NO2RC(O)O2+NO2,光化学烟雾形成时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三个过程:(1)O3的生成;(2)碳氢化合物的氧化;(3)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系列(PAN)的生成。,(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1)通过呼吸道直接吸进人体造成危害。(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随饮水,食物而进入人体。(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进入人体。,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及其大气颗粒物附着示意图(据G.T.M

21、iller,2004年资料),(1)大气颗粒物:主要表现为矽肺病、癌症、支气管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2)二氧化硫:量少时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内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高时气管炎、肺气肿。进入血液,SO2破坏酶的活力,影响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使血中蛋白与球蛋白比例降低,对肝脏也有一定的影响。(3)一氧化碳:它们结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将严重阻碍血液输氧,引起缺氧,发生中毒。(4)氮氧化物:破坏血红素,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5)臭氧对人体的危害:肺活量降低,支气管炎,肺气肿(6)其它有害物质 铅及铅化物:轻度中毒会出现神

22、经衰弱,消化不良;中度中毒会出现腹痛;重度中毒会出现肢体 麻痹。镉及镉化物:骨痛病。氟及氟化物:可引起肺气肿,支气管炎。氮及氮化物:可刺激眼睛,引起肺气肿,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死亡人数随飘尘浓度降低而减少,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反应:,北京市交通民警与园林工人呼吸道疾病比较,人体正常肺与大气污染导致结核病之肺的比较(据D.B.Botkin,1997年资料),(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二氧化硫(SO2)、氟化物、氧化剂、氮氧化物等受高浓度大气污染物袭击,短期内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称急性伤害;长期与低浓度污染接触,因而生长受阻,发育不良,出现失绿、早衰等现象,称为慢性伤害

23、1、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硫化物使某些关键的酶催化作用受到影响。2、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功能:SO2损坏叶片。3、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和细胞膜:O3对气孔和膜造成危害。,对植物的危害,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y regions,and particularly in parts of Asia,crop yields are being severely affected by local ambient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大气污染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

24、济损失。S02与其他酸性气体可腐蚀金属、建筑石料及玻璃表面。S02还可使纸张变脆、褪色,使胶卷表面出现污点、皮革脆裂并使纺织品抗张力降低。03及SO2会使染料与绘画褪色,从而对宝贵的艺术产品造成威胁。,(三)大气污染对材料的危害,(四)大气污染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量的CO2而发生温室效应,导致极端天气增多,灾害频发,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出现。这是长期的和全球性的污染导致的天气变化。就具体区域而言,灰霾污染会导致严重的逆温现象发生,即在产生灰霾污染的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比例严重下降,导致自地面向上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区,在逆温区内大气非常稳定,对流几乎停滞,这进一步加剧了局地污染的积累和灰霾的

25、恶化。,1、颗粒污染物的控制技术2、气体污染物控制技术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一、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第四节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法律和政策等手段;运用技术手段,颗粒物控制技术:改变燃料的构成,以减少颗粒物的生成;采用控制设备除尘。除尘装置:(1)机械式除尘装置:沉降室除尘;旋风除尘器;惯性除尘装置。(2)袋式除尘装置(3)湿式除尘装置(4)电除尘装置,机械力除尘装置:重力沉降室、惯性和旋风除尘器,机械式除尘装置:沉降室除尘;旋风除尘器;惯性除尘装置。,构成:进气管、筒体、锥体、排气管,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气流沿

26、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涡旋 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内涡旋外涡旋和内涡旋的轴向前者向下,后者向上;但旋转方向相同,,惯性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与挡板相撞,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方向,借助其中粉尘粒子的惯性力使粒子分离并捕集的一种装置。,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控制CO和HC,出现了“两效”催化剂即氧化型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以贵金属铂或钯为主,将尾气中的HC和CO同时氧化,从而降低了HC和CO的污染物排放车辆NOx 的排放标准,从而促进了新型催化剂的产生和发展,铂铑钯三效催化剂,二、

27、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并加以实施,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第五节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针对该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抓住主要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组合、优化确定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第五节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防治,2、用高烟囱和集合式烟囱排放3、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4、改变燃料构成5、绿化造林6、大

28、气污染的技术,一)大气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三、大气环境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的依据。,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

29、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这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烟囱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标准等,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4警报标准:这是大气环境污染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超过这一极限值时就发生警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警报标准的制订,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生物承受限度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二)大

30、气环境质量标准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10月提出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第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第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体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并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第三级:在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同时,要合理地协调实现标准所需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需进行损益分析,以取得实施环境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我国于1982年制订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82列入了总悬浮微粒(TSP)、飘尘、

3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O3)六种污染物的浓度标准。(修订1996年,2000年,2012年)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一类质量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级标准适用于二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三极标准适用于三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各

32、特定工业区。,根据各地区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分为三类区: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辽养地等。二类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地区。三类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我国于1962年颁发并于1979年修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控制技术的可能性和地区的差异性。排放标准的制订方法,大体上有两种:(1)按最佳适用技术确定的方法;(2)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推算的方法,复习题,大气主要污染物有那些?大气污染的来源分那两类?人为源又分为哪两类?简述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简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类型的控制技术有那些?简述我国的大气质量三级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