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破裂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脾破裂的护理.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脾破裂的护理,内 容,01,02,03,04,概 述,解剖学,术后护理,是否手术,肝和脾均是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1520。肝硬化等慢性病变时肝破裂发病率较高。右侧肝破裂较左侧为多。,脾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4050,居腹腔脏器损伤的首位。外伤性脾破裂的发生率高于自发性脾破裂。外侧破裂较内侧为多。,肝脏的解剖学特点,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大部分位于右上腹的膈下和季肋深面,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达左季肋部。肝脏可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上界相当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下界与右肋缘平行。肝脏左右径25cm,前后径15cm,上下径6cm.,脾脏的解剖学特点,
2、左肋区,与第九到十一肋相对应,长轴与第十肋一致,正常情况在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脏有极其丰富的血液循环,实际上是脾动脉与脾静脉间的一个血窦。主要有供血、过滤血、储血、产生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脾脏破裂常以内出血或失血性休克表现为主。,脾破裂分类,临床症状和体征,腹部疼痛,失血性休克症状.,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腹胀,腹部肿块.,症状,体征,辅助检查,1.腹部X线检查:肝脾破裂后,由于血液积聚在上腹腔,X线透视可见膈肌升高,活动受限制。2.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腹腔内积液,肝脾增大。3.CT检查:对腹部实质性器官损伤有特殊的诊疗意义。4.诊断性腹腔穿刺术:肝脾破裂可抽出不凝固血液。,处理原则,仍以手术为
3、主,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当时的条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全部或部分地保留脏器。,非手术治疗病人,对病情发展平稳,无腹腔脏器合并伤的病人可暂不手术。,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观察内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上腹的疼痛性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程度。随着出血量增多,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并可扣出移动性浊音。3、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尿量,如果尿量每时小于25ml,表明血容量不足。,非手术治疗的护理,观察期间特别注意1、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2、不注射止痛药(诊断明确者除外),以免掩盖病情。治疗措施包括:1、输血补液,防治休克;2、应用广谱抗生素;3、禁食,胃肠减压
4、。4、约23周后可以下床活动,恢复3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手术治疗,对已确定脾破裂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经观察仍不能排除脏器损伤,或者观察期间出现病情恶化应终止观察,进行手术。,手术治疗,肝脾修补术,部分肝脾切除术,全脏器切除术,护理,术前护理,交叉配血试验备皮,留置胃管、导尿管,迅速补充血容量,严格观察生命体征,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1.焦虑紧张(与知识缺乏有关)。护理措施: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介绍疾病的愈合过程。介绍我科的技术水平,举例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予以明确有效的答复。多和患者交流,鼓励说出感受并给以理解。,护理措施,2.液体
5、量不足(与外伤失液失血有关)。护理措施:积极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的温湿度及尿量。给予氧气吸入,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暖。积极作好术前准备:备皮、备血、药敏、禁饮、置管。,护理措施,3.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护理措施:讲解疼痛的原因、时间。调至舒适的体位,双腿屈膝侧卧或半卧位。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使用镇痛药.,护理措施,4、部分自理受限(与术后限制卧床及置管有关)。护理措施: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鼓励最大 限度地完成自理活动。每日用温热水擦洗后在局部受压处按摩,每24小时协助翻身1次。各种操作轻柔,有便意时提供便器。翻身时防止各种引流管扭曲折叠,保
6、持引流通畅。,护理措施,5、感染:(与术后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有关)。护理措施:、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保持伤口敷料 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遵医嘱及时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基础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再出血,肝破裂并发症,脾破裂并发症,并发症,饮食指导,植物蛋白:豆腐脑,嫩豆腐,香菇等动物蛋白:鸡蛋清,精瘦肉,鸡肉,鱼肉补充维生素:新鲜水果,蔬菜,健康宣教,1.继续注意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及外力冲撞。2.避免增加腹压,保持排便通常,避免剧烈咳嗽。3.肝脾切除术后,病人免疫力低下,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进入拥挤的公共场所。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4.定期复查血常规,若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谢谢聆听,复习题,脾脏的生理功能脾破裂的分类肝脾破裂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肝破裂术后并发症脾破裂术后并发症,答案,脾脏主要有供血、过滤血、储血、产生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脾破裂分类:中央型破裂、包膜型破裂、真性破裂症状:腹部疼痛,失血性休克症状.体征: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腹胀,腹部肿块.再出血、隔下脓肿、肺部感染、胆瘘出血、感染、静脉血栓、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