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95868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OREM IPSUM DOLOR,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种价值:一种是保存价值,一种是保护价值。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同时具有保存价值。如果进行比较的话,保护价值要明显高于保存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它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中。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定义中,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种价值。,第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时,也特别提到

2、价值问题。第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敲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具有的特殊价值。,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体系性,作为活态历史、文化活化石和多种学科研究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多方面重要价值,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多样、动态、系统的,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价值体系,其中主要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等。,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价值构成了一个立体、丰富、动态的价值体系,不能仅仅以某一学科来概括,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整个历史而言的。因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丰富性、体系性,相应的就需要超脱具体学科的限制

3、,进行立体的、综合的、全面的认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四大民间传说为: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4、。,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

5、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时性基本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身后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保存、流传下来的,是认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方地域的鲜活的方式和手段。,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无论是何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总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特点,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鱼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到的习俗和思想禁忌。例如牡丹亭。,就历史价值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

6、的、质朴的、活态的存在形式,可以弥补官方正史之类史志典籍的不足、遗漏,可以揭破其忌讳,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丰富的文化资源,鲜活生动地记录了不同民族、种族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和天才创造的成果,是认识这些民族、种群文化史的活化石,是巨大的文化财富,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自觉,这样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延续,又有利于文化生态的规划、建设。,一方面,每个民族、种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和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有价值,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独立生成的体系,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独特文化传

7、统。另一方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发展。,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维系民族血脉的元素反过来又塑造并延续了该民族一脉相承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形成民族特有的精神传承。,民族精神既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又有地域特色。民族精神植根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程之中,是民族自身代代相传和创造的结晶,是集历史性、时代性、地域性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中国丰富多彩、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富精神传承价值。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保留和体现了民族特有的心理模式、生产方

8、式和生活习俗等民族精神的载体和遗存。例如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尊老爱幼等。,总之,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真实记录了某一民族、地域的人文、自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滋养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极为重要。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无形的,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与许多自然资源一样是一区不复返的、不可再生的。,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妖魔鬼怪横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

9、生出苦海,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发愿到藏区,做黑头发藏人的君王-即格萨尔王。,格萨尔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部落也迁移至此。12岁上,格萨尔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同时娶森姜珠牡为妃。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东讨西伐,征战四方,降伏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域的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凡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帮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与母亲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

10、传到此结束。,主人公江格尔两岁时,家乡遭到了蟒古斯(魔王)的蹂躏,父母被害,他父亲的好友、大力士蒙根西克西日格救了他。江格尔人小胆大,三岁的江格尔,手握黄花戟,身跨枣红马,四岁时就出征,七岁时开始建功立业,宝木巴地方的臣民把他推举为圣主江格尔可汗。但蟒古斯敌人不甘失败,经常伺机侵犯宝木巴国。江格尔率领他的十二位雄师、三十五名虎将和八千个勇士,荡平了蟒古斯,保卫了宝木巴,扬名四十四国。以他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一个没有冬天和严寒,四季如春阳光灿烂;没有痛苦和死亡,人人永葆青春时光;没有潦倒和贫穷只有富足和繁荣;没有孤儿和鳏寡,只有兴旺和发达;没有动乱和恐慌,只有幸福和安康;珍禽异兽布满山头,牛羊马驼

11、撒满草原;和风轻吹,细雨润田这样一个理想的乐园和社会。,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玛纳斯这部史诗叙述了他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时性基本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中,除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这些历时性价值外,还有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这些共时性的基本价值。共时性基本价值,

12、则是说在某一历史时期,在某一特定空间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发现它们必定具有真的价值、善的价值、美的价值这三种基本价值中的一种。,LOREM IPSUM DOLOR,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含有相当程度的科学因素和成分,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为进行科学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基础。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多的、更鲜明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特征和只是属性。,LOREM IPSUM DOLOR,(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留和反映,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后人获取科技资

13、料、掌握科技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例如:风水之说。,LOREM IPSUM DOLOR,LOREM IPSUM DOLOR,(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还指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例如,民族传统医学药学、民族传统历法以及其他民俗、民间禁忌等。在此仅以民族传统医学药学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民族传统医学药学。,LOREM IPSUM DOLOR,少林功夫与武当武术,人们一提中国功夫,必称少林。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象征。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

14、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天下功夫出少林。只要说到少林寺,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少林功夫。,LOREM IPSUM DOLOR,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传,使少林功夫流传至今,闻名天下。2005年,少林功夫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少林寺申报的是功夫,而不是武术。功夫是修行,是参禅。练功夫的目的是为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品行素质,少林僧人的练武正是一种修行。,LOREM IPSUM DOLOR,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其中以流传于豫也即中原地区的少林拳、流传于闽也即东南沿

15、海地区的南拳、流传于翼也即京津地区的北腿、流传于粤也即广东地区的咏春拳等少林功夫以其悠久历史、完备的体系和高超的技术境界独步天下。,LOREM IPSUM DOLOR,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另外还有72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流传下来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术100余套,器械80余套,对练等其他功法数十余套路。,武当武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汉族武术流派。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

16、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十堰市的赵剑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LOREM IPSUM DOLOR,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LOREM

17、 IPSUM DOLOR,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积累、传承文化并加以创造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是规范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一种基本力量;它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和谐价值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含有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向善成都,决定了这个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例如: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天人合一等。,第二,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而又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关注、认同的行为文

18、化、伦理文化、风俗文化等,很大一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征如社会性、群体性、共享性、活态性等,也正是个人在谋求社会认同中所要学会和遵守的。,第三,每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都会在其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所保留和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某些传统文化内容,规范着民族的群体生活方式、思想价值取向,是维系民族团结、巩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是民族凝聚力、社会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谐价值的主要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不仅能促进人与内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能促进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和谐。,第一,就个体的人的层

19、面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促进自我与内心的和谐,也能促进自我与他人的和谐,这是和谐价值中人与内心、人与他人的和谐。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多口头传说和故事。温家宝与季羡林关于和谐问题的探讨。,第二,就个体的人与集体、社会的层面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和谐价值在促进人与社会和谐方面的表现。例如: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第三,就人的集体与集体的层面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促进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和谐。族群与族群方面。我国土族地区普遍流行藏传佛教,在青海省同仁县出现了土族、藏族共同参加当地最盛大的宗教节日六月会的景观。国家与国家、地

20、区与地区的方面。例如蒙古族的长调、马头琴、玛纳斯等。,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艺品、表演艺术等,大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是进行艺术研究、审美研究的宝贵资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风貌、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审美价值含量极高。,(一)非物质文而化遗产中有大量的艺术作品,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按照当时审美风尚、美的标准创作的艺术产品。它们能流传到今天,说明其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历史上不同赛人们的认可、接收和赞美、欣赏,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去认识、欣赏和研究。,(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21、中不仅口头文学、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有审美价值,而且民族民间文化、社会习俗、服饰织染、红白礼仪等也普遍涉及美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它们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史、艺术史的活化石,是这些民族的艺术存在的活的见证,反映和表现了不同民族杰出的艺术才能和天才创造,是这些民族乃至全人类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资源是人类艺术之源,是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得以发展的土壤。,皮影戏与木偶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

22、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

23、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时代价值,人类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已久,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出现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重视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在城市化和机械时钟、电子时钟面前,农家小院和晨鸡报晓失去了存在条件;在现代化机械面前,人力的农耕技艺失去了存在条件,手工的生产工艺失去了存在条件;在电影、电视面前,民间戏曲及其表演场所受到冲击等。,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涵盖了大量的各方面的只是内容,是教

24、育的重要知识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又有大量的独特技艺技能可用以传授,这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面;传承人传授自己独有的宝贵技能的过程就是教育活动的过程;,(二)当今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传统文化在迅速萎缩和衰亡。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方面,随着我国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兴起,学校尤其是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十分明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

25、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其经济价值十分必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经济价值,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双重价值。首先是遗产价值,即要确保能够存活而不消亡,才可能被传承、开发、研究。其次是经济价值,这只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的前提条件下才有可能。,(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泛多样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其中也包括极大的市场开发价值,因此可以合理地开发其竞价价值,发挥其现实功用。例如甘肃省裕固族的裕固族妇女服饰和鄂伦春人的桦树皮器具。,(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可以把古典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点。例如:自贡灯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