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9727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级语文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 谢灵运,1、作者简介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山他的高度艺术修养,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2、解

2、题:,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3、领会文体背景:,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4、字词理解:,薄:迫近。云:指高飞的鸿鸟。栖川:指深渊中的潜虬。渊沉:潜沉在深渊。穷海;指永嘉郡,地处海边。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思考,1.诗歌大致分为几个部分?2.各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一部分:前八句,主要写

3、对官场失意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第二部分:自“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的满目春色。,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先写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问题,请找出诗歌中关于写景的句子,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以“潜虬”和“飞鸿”起兴,形象鲜明的托物起兴并不是单纯的开头,而是象征着隐遁与出仕这两种人生道路和价值观,2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4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5、鉴赏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历来为后人所

4、赞赏,作者自己也曾激赏。,6 作者在这样的景物 里,融入了他什么样的感情?从哪里看出来?,7 随堂练习,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A、屈原 B、曹操C、谢灵运 D、陶渊明,2、下列谢灵运登池上楼的诗句中,不对偶的一联是A、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默写出下句池塘生春草,。索居易永久,。进德智所拙,。,6、找出文中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体 会对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登池上楼中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有: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些句子有助于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作者

5、把自己的感情注入于自然景物之中。,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眺,1、作者简介 谢眺(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与谢灵运同族,前后齐名,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他曾任职宣城太守,因此被人称为“谢宣城”。他当时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目睹仕途险恶,常常流露出忧生之叹。后来受诬陷,下狱而死,年仅三十六岁。他是南朝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他的写景诗吸收了谢灵运作品中那种细致观察与逼真描写的优点,避免了谢灵运诗作中的晦涩之弊,成就很高。有谢宣城集。,2、文题背景:,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诗题的八个字,

6、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望的对象。晚,傍晚时分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座山峰相连而得名。还望,回头望。京邑,指京城建康。,3、基本解读,第一层是开头的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这两句化用古人诗句,以喻今日自己的心态。作者以古人的“望京”来比自己的“望京”: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建康,以王粲、潘岳比自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望”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第二层是以下的六句,紧扣“望”字,描绘了“登三山望京邑”所见的壮丽景象。,第三层从“去矣方滞淫”到“谁能鬒不变”。这一层融景入情,抒发诗人登山临江望京邑所引起的怀乡愁绪。,全诗开头两句以用典起始,借王粲、潘岳之典抒发愁思。中间六句大写江

7、天美景,然后层层抒情。以乐景衬愁情,更见其愁。,4、精华鉴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鉴赏采用对比手法。一是色彩相对:绮红练白,红白相衬,对比鲜明。二是动静相对:霞动江静,动静相谐。比喻得当。把霞比作绮,把江比作练,形象生动、具体。精于选词。前句之“余”和“散”:因为霞“散”才显得“余”(残余);后句之“澄”和“静”:因为江“澄”才现出“静”。选词的精当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在诗篇中抒发了对京城的眷恋之情。他即将离京前往外地,不知何时回京,因此登山回望京城,抒发怀乡之思。,相同之处是:两诗都以乐景衬写愁情。不同之处是:“大谢”以写景来抒发其郁郁不得志

8、之情。“小谢”则是以写景来抒发其眷恋京城之情。,6、两首诗在抒情写景上的不同:,讨论:人们有时会被自然景物感动,你什么时侯被自然景物感动过?感动你的自然景物是什么?有何特征?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拓展延伸,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整体感知: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建康时晚登三山所见京邑的壮丽和大自然 的美景,抒发了眷恋京城的情感。全诗层次分明,写景如画,感情真挚,开头四句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艳,洗练流丽,最后三句写离开京邑的忧伤。因对京邑依恋,所以淹留不忍离开,因怀念乡国,所以三山风景虽佳妙,自己却已无心欣赏。,局部突破,1.“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此处用典,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提示:此处使用了借指

9、的手法,以灞涘、河阳比三山,以长安、洛阳比京邑,用古人的望京师借指自己对京师的依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佳句欣赏: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提示:李白有“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赞赏。这句诗以“绮”喻晚霞,以“练”喻澄江,想象奇特,比喻贴切,描写了黄昏时分天际、江上之景色,使人在一片绚丽灿烂的色泽中感受到无限的舒缓和宁静,创造出一个鲜艳而和谐的艺术境界。同时以景衬情,衬托出恋乡的深情,离乡的惆怅。,3.解读“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有鬒不变”提示:作者直抒胸臆。“我”此去将在外久久地淹留,是多么怀念那不能参加的亲友的欢宴,直言不讳的道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同时用泪下如霰、鬓发变白的夸张描写,突出抒发了离开京邑的伤感。,对比:这两首诗在抒情写景上有什么异同?,提示:登池上楼融情于景,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完全融到对初春万物复苏的美景之中。如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很好的力证。而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则是以美景写哀情,他眼中的景色越是美好,那么,他心中的眷恋就会越是炽热,他也就越是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