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9808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演,姜朋享,20111044025,1,演员表主演:奥尔森友情客串:赵鼎新 勒庞,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兴衰探源(1982)和权利与繁荣(2000),2,剧情介绍:集体行动 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 三个和尚,1,SCENE,ANIMATED,集体行动是法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共同主题,凡是涉及到群体或集体的行为或行动的现象都离不开

2、集体行动这一范畴的探讨。那么,何谓集体行动呢?,集体行动,许多个体参加的具有很大自发性的制度外政治行为,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将集体行动看作是与社会运动、革命同一范畴的三个概念。,都被看作是制度外的集体性政治行为,从而与选举等制度内的政治集体行为相区别,共同点,1,SCENE,ANIMATED,社会运动,许多个体参加的高度组织化的寻求或反对特定社会变革的制度外政治行为,革命,大规模人群参与的高度组织化的旨在夺取政权并按照某种意识形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集体行动研究的鼻祖法国思想家勒庞,理论核心:心智归一法则作为 个体的人,各个不同,但是一般都是理性的、有教养的、有文化的和负责任的。但一旦

3、聚到一起,随着聚众的规模扩大,个体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启发和感染,最后导致各色人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渐趋一致;其行为也越来越受到脑下垂体控制,变得越来越非理性。,1,SCENE,ANIMATED,搭便车理论,核心词:公共物品,一经产生全体社会成员可以无偿共享的物品,公共物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集体行动的目标:如本文中农民“以法抗争”的正当权益,便是公共物品,奥尔森搭便车理论中心论点,公共物品一旦存在,每个成员不论是否对这一物品的产生做过贡献,都能享受这一物品所带来的好处。此特性决定了,当一群理性的人聚在一起想为获取某公共物品而奋斗时,其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想让别人去为此目标而努力。,搭便车(free-r

4、iding),由于个体的理性和搭便车行为,集体行动存在困难。搭便车行为是由“经济人”和集体利益的性质决定每个集体成员都能均等分享集体利益,不管他是否付出了成本。如果个体单独采取行动,付出的成本等于集体收益,但个体的收益只是集体收益的一部分。于是理性的个体都有搭便车的动机。集体规模越大,分享收益的人越多,个体所得就越少,搭便车动机就越强。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三个和尚没水吃。,公共物品,如果一种物品是由市场来分配,就是市场物品(私有物品);如果一种物品由政治程序或公共选择来分配,就是集体物品(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1)相联性

5、。即个体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个体的消费;(2)非排他性。即任何个体都可以同时消费而不会相互排斥。国内社会的公共物品:路灯、灯塔、市场、国防。国际社会的公共物品:自由贸易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公海自由航行制度、生态环境。,奥尔森认为搭便车困境会随着群体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加剧:1、当群体成员数量增加时,群体中每个个体在获取公共物品后能从中取得的好处会减少。2、每个个体在一个集体行动中能做出的相对贡献减少,导致荣誉感、成就感等降低。3、群体成员间的直接监督的可能性降低。4、组成群体成员参加一个集体行动的成本大大提高。,解决搭便车困境的思路:集体性激励不足以让一个理性的人为获取某一公共物品而奋斗,那么选择性

6、激励就很重要。三种:小组织原理:成员是否加入对行动成败影响很大;成员间的直接监督。组织结构原理:大组织必须分层,这样在每个基层组织中就符合小组织的要求。不平等原理:组织内部在权力、利益、贡献和分配上不能平均主义。,博弈论与社会行动者模型,1980年代后,学者开始用博弈论对搭便车理论进行重建和发展。(主要是哈丁)博弈论基础即“囚徒悖论”。,“两个人偷一头牛,不如一个人偷一只鸡。”,上述即为“二人一次性囚徒悖论博弈”。哈丁将搭便车理论表述为一个囚徒博弈模型:假定一个社会运动(如一次为增加工资而进行的罢工),有n个人参加。都参加,成功,每人工资上涨10个单位;但是参加期间没有工资,而且还有风险。阿克

7、塞罗德:2人博弈m次模型 发现最后的规则是“一报还一报”。所以现实中,往往存在博弈链拉长的情况。,选择性激励,奥尔森的选择性激励,是他在解释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行为倾向提出的一种动力机制。要求对集团成员区别对待,“赏罚分明”,通过惩罚那些不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同时也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出力的人来进行诱导,从而避免“搭便车”困境的出现。,三个和尚喝水的问题,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三个和尚怎样才能有水喝?,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原因归纳:1、缺乏组织性,缺乏领导机制。2、缺乏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3、缺乏明确的产权,导致付出和收益不能 对等。4、缺乏规章制度和安排。5、人性的问

8、题,理性经济人不理性。6、集体行动逻辑导致难以作出决策。,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原因分析:5、交易费用,三个人达成契约的成本较高。6、协调问题,作为长老缺乏权威。7、理性经济人假设,如果三个人是社会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8、集体行动困境,权责不对等。9、缺少管制机制。,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原因分析10、集团成员越多,搭便车的可能性越大。11、制度设计问题,公共物品由谁提供应该由制度约束。12、组织缺乏组织目标和规则。13、缺乏组织文化。缺乏互助、互敬的文化。14、缺少合理的激励措施。15、工具的限制,工具最多两个人用。,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解决方案:1、制定奖励和处罚机制,挑水的

9、和尚可以多获得一些水或者其他的奖励,选择性约束,可以开除不干活的和尚。2、外包,引进自来水或者雇用另一个和尚来挑水。3、用拳头决定,形成命令服从机制。4、轮岗值日机制。,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解决方案:5、规则产生的方法,轮流去挑水或者轮流去抬水。6、人力配置的角度,内部选拔或外部招募。7、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问题,喝水公积金的模式,生病或者体弱的和尚可以得到照顾。设计制度时效率和公平兼顾。,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解决方案:8、技术上来解决,例如用自来水或者用机械动力装置来打水。9、稀缺资源的提供,增加供给,消除资源的稀缺性。10、再买两个桶,每人要喝水自己去打。明确产权。11、修个平台接

10、水。,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12、打卡机制,把水的提供变成经济行为。13、树立榜样,推出一个以为庙服务为荣的机制,发挥道德教化的功能。1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再买两个缸,根据挑水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提供食物、床铺的质量。15、制度安排,挑水、打扫卫生、种菜等进行分工合作。,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16、积分排行榜,打一桶水积10分,积满100分就可以休息。17、形成领导机制,改善结构。(住持可以选个队长、一个二等和尚、一个三等和尚。建立问责制。)18、形成好的领导,领导的带头作用。良好的团队文化。积分制,工分制,工分作为股权的分配标准。选择期权激励。,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19、每天挑的多

11、的水用来销售。20、按照个体的比较优势进行谈判,达成分工协作的安排。21、抓阄决定。22、在寺庙门口建个大水池,让香客有钱捐钱,无钱捐水。23、和尚卖矿泉水。,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24、领导如何产生,用领导权威来把庙里的业务进行竞标。25、三个和尚都走,就自然解决了。26、和尚比较化缘的收入,收入最少的去挑水。27、社会分工,一个人挑水,一个人化缘,一个人整理内务,互相交换。28、再来一个和尚,挑选一个和尚晋升。29、来一个尼姑改善结构。,2,总结,美国马里兰大学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发现,如果这三个和尚“不对称”,或是存在“选择性激励”,那么三个和尚就很可能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12、”是集体行动成功的例子,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则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失败。从“二”到“三”由成功至失败的变化,关键在于集体人数的增大。人数越多,人均收益就相应减少,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搭便车的行为也越难被发现。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理性、自利的个人一般不会为争取集体利益做贡献,集体行动的实现变得非常不容易。当集体人数较少时,集体行动比较容易产生。然而,随着集体人数的增大,产生集体行动就越来越困难。,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因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这容易导致观望和搭便车。集体行动在两种特定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一是集体成员的“不对称”,二是“选择性激励”的存在。“不对称”说的是集体成员收益的不对称。个别成员从集体行动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员来得越大,他为集体行动做贡献的积极性也就越大。“选择性激励”的存在是实现集体行动的另一个条件。选择性激励可以分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两种。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成本做贡献。三个和尚中的那个小和尚也许就不介意天天下山挑水,以便借此机会瞧一瞧那位貌美村姑。反向激励是惩罚搭便车者的措施。最常见的是禁止搭便车者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