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0074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范本.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我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课题案例:然然的变化情况分析: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好动爱玩,但是对手工活动却是具有浓厚的兴趣,每次他们看见我和陈老师拿手工材料、剪刀或是有关于手工的东西,他们都会激动的问:老师,今天要做什么啊?如果你的回答是对啊,我们又要做手工了之类的,他们别说有多高兴;反之就会表现的十分失落,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发现他们对手工有一种喜爱感。所以在这个学期,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日常活动中经常组织他们进行手工活动,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也是费尽心思,甚至加入了许多游戏情景等形式,然而在实

2、践中,一些我们因曲解某些理念而出现不适宜的指导行为,值得我们深思,针对我在手工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观察一:手工活动开始了,然然指着特色区插花坊墙上的”制作花的流程图说:”这些花做得真好看,我要去做花吧然然便嘟着嘴来到了插花坊,今天的活动区里投放了一些手工纸及做花的流程图让幼儿自己看图做花,然然拿起了瓶盖”做了一会然然显得不耐烦了,我做不起来,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瓶盖往桌上一扔。分析与措施:”我做不起来刘欣表现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手工纸往桌上一扔。我们可以看出刘欣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她显得烦躁不安,甚至于发起了脾气。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

3、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一步步地提示与鼓励下才逐步完成操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观察二:今天我们要制作瓶盖手表,活动前,我展示了上一期小朋友的手表作品,然然一脸的羡慕。然然拿出材料,选择了最喜欢的粉色固定好,可是突然却又愣住了,有些无从下手。只听见然然轻轻的说:老师你能来帮帮我吗?,一边说一边自己动起手来:”是这样吗?对呀,你只要左一次右一次一直坚持就对了。于是,然然将固定好的粉色绳子分成两边,一手抓着绳子,另一只手小心翼翼的穿过中间的固定绳,第一次穿绳成功时,你一脸的喜悦,转过脸看着我。当你拿着一块制作完成的表让我戴上时,你满脸的喜悦,还向别上的伙伴示意:”这是我做的手表,漂亮吗?分析与措施:然

4、然在整个编织过程中,你通过观看老师示范、图例示范、自主摸索等方法成功编织了一款手编带的编织工作,相信接下来的不同款式的编织手法一定也能吸引你的兴趣,从而将编织带向更加的丰富化。观察三:今天特色手工是制作瓶盖娃娃,一开始,然然就看着范例、拿着流程图,仔细研究着每一步的操作方法:第一步:卷纸筒第二步:剪头发、卷头发第三步:粘贴五官,当然然做到第二步的时候,卷头发的环节遇到了难题。范例中我是用皱纹纸卷成卷状后进行粘贴。可是她经过多次尝试,都不能够很好的将皱纹纸卷起来,要么卷好在粘的过程中又松开了。只听然然说:”老师这个头发太难粘了,怎么办啊?我不会粘。就在然然沮丧的时候,我从美工区拿来了一张白纸和水

5、彩笔递给她们,说:你们可以试试看,用纸和笔来完成头发的部分。然然看到熟悉的材料,顿时拿起纸和笔画了起来,随后就自己剪和贴了起来就这样,然然的瓶盖娃娃在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分析与措施:今天然然能在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点拨下,能够学习观察流程图并进行操作。老师在新材料投放后没有示范讲解,而是依托一张流程图来支撑幼儿的学习。这样的方法使幼儿从中学会了看流程图独立操作,但是由于教师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够,以及流程图中的操作方法太过明确,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也限制了一些幼儿个性化的创造。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具有多样性,比如:对于五官的制作方法可以更丰富些,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水平能够

6、达到的材料来完成。共同探索,找出更多制作瓶盖娃娃的方法。我们应为幼儿创设可操作的环境,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观察四:在一次特色活动中,我拿出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蜗牛请他们观察,随后我又出示了小蜗牛的范作,说:今天老师带蜗牛出来散步,蜗牛可高兴了我边说着边示范蜗牛的制作方法,接着我请幼儿动手也来做一做小蜗牛,并要求幼儿在画面上添画背景来构建作品的情节,比如你带蜗牛来到了什么地方等等。幼儿都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创作了,在

7、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阳阳并没有按照我的提示在做,而是在画面上涂成了一块褐色,一开始,我看了很不解,还用指责的语气说:”然然,你这是做什么?你的小蜗牛呢?老师,我的小蜗牛都躲到石头下面去了J”为什么小蜗牛要躲到石头下面去呀?,阳阳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接着他的回答我继续询问他。因为小朋友们老是要去抓它、摇它,所以我叫它躲起来。想不到阳阳的回答尽如此简单,但却是来自他的生活经验。分析与措施:然然虽然没像其他孩子一样听话来制作蜗牛,但是他有自已的思想,他能够联系生活中小朋友们经常抓、摇小蜗牛的情形,替小蜗牛感到担心,他用自已的方式帮助小蜗牛,画一块石头叫小蜗牛赶快躲起来,这一块小小的石头表现出了孩子的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德。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再也没有听见,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剪坏了;老师我的某个部件不见了;老师,这样做对不对?可是在我始终不动摇的鼓励孩子自己做以后,一次、两次,这声音就渐渐小了。因为无法从老师那里得到和父母或者祖辈那样的照顾,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有自己来了。于是,孩子们就开始苦苦思索,当思索之后获得问题的解决和自我的进步时,就促进了孩子更大的激情。我想,手工活动就是这样良性循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