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现代大学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现代大学制度.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提纲,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念 1、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论;2、现代大学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3、现代大学制度的不同实现形式二、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1、大学法人地位;2、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行政、法律、拨款、政策等手段);3、中介机构的作用;4、大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办学的机制。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1、大学章程;2、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3、学校和学院(系)的权利和制约机制;4、行政人员和学术人员双轨激励机制;5、教授参与“治学、治教、治校”形式与制度。四、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2、 1、社会主动参与、监督学校发展的制度;2、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文明社区;3、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的形式(如校友会、产学研结合、捐赠机制)。,现代大学制度香港案例研究方案,1、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论和香港的本土化发展;2、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性质和法律规范;3、政府对大学的管治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 4、中间机构的作用,大学对政府和中间机构作用的看法;5、大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办学的机制;6、校董会、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的实际作用;7、学校和学院(系)的权利和制约机制;8、学校内部的考评机制和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创新机制;9、教授参与“治学、治教、治校”形式与制度;10、社会主动参与、监督
3、大学发展的制度;11、大学对区域(社区)发展的贡献;12、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的形式(如校董会、校友会、产学研结合、捐赠机制)。,一、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需求三、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回顾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五、与规模层次定位相关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一、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1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对的基本环境(1)国际社会对科技及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2)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3)高等教育规模明显偏小。(4)高新技术关键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及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5)社会上存在着对高层次
4、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一、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2教育应对环境变化的主要思路(1)在投资思想上,实现从投资“物”到投资“人”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2)在战略选择上,采取适度超前的教育发展战略。(3)在发展模式上,走非均衡、多样化的教育发展道路。(4)在人力资源开发重点上,着重抓“尖子”攻坚骨干和“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培养。(5)在公共政策关注焦点上,重视农村教育的重点推进。(6)在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上,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一、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3高等教育具体的发展政策选择(1)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2)改革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3)不断
5、增加教育投入。(4)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5)促进多形式办学体制。(6)调整人才培养结构。(7)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本科教学质量。(8)减少学校的封闭性。(9)加强西部高等学校的建设。(10)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1)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纵深改革。,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需求,1.基本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市场经济;WTO。但是,学校运作的行政化色彩还比较浓,有效地体现“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社会参与”思想的现代学校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2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要求,表1.不同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制度特征的比较,精英(英才)阶段课程:高
6、度结构化和专门化(必修制、学年制)特点:共同标准、高度统一性、相似性决策:少数英才决策管理形式:学术人员兼任行政职务、选举或任命制、任期制内部管理:教授治校、元老教授垄断。管理界限分明,封闭的大学,大众化阶段课程:模块化、半结构化、灵活性、学分制特点:标准多样性、更具综合性决策:决策程序更民主并受相关利益集团影响管理形式:主要由专业管理人员承担内部管理:中青年教职员和学生享有一定管理权。界限淡薄,开放的大学,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需求,3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创新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科技发展存在着政策缺陷(1)缺乏对科学精神土壤的培植。(2)缺乏对科技发展活力的推动。(3)缺乏让“小人
7、物”脱颍而出的机制。(4)人才奖励机制扭曲。(5)博士生培养严重忽视创造性。,二、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基本需求,4 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需求 需要增加学校的经营取向和学术管理5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 需要相应的制度与之适应6面向就业导向的需求 要面向社会办学。,全球视野看高等学校模式的变化,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发展的模式更加多样化现代科技手段对大学教育形式的影响巨大大学的财政日益多元化大学的自主法人地位得到加强国际化和民族化冲突加剧,三、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发展与改革的回顾1建国后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确立2二十世纪后期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3前几年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8、的成效分析,1建国后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确立,(1)校长负责制(19501956年)(2)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56 1961年)(3)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1966年)(4)党的一元化领导(19661976年)(5)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1985年)(6)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试行校长负责制(19851989年)(7)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9),2二十世纪后期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除弊式”变革 八十年代中期为一轮、九十年代初期为一轮、九十年代后期为第三轮。改革的重点有:(1)增加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人事制度
9、改革,2二十世纪后期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三轮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加快高校机构改革和编制制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用人效益。(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3)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新的学校后勤服务体系。(4)改革教师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前几年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分析,问题一,工资待遇上平均主义严重问题二,让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管理工作问题三,给学校行政人员评聘专业职称问题四,教师向上发展的动力减弱,3前几年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分析,(1)“
10、特聘教授”的导向性意义(2)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3)高等学校职员制度试点工作启动(4)北京大学此次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的积极意义,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学校治理结构,1高校工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人事管理工作的要求(1)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2)知识性和专业化(3)人本管理,2当前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如何体现学术人员的价值(2)合理构建高等学校双梯阶机制(3)积极发展高等学校的横向组织机构,(3)积极发展高等学校的横向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的选择是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产物 事业部制。适用于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工艺差别
11、较大的企业。矩阵制。适用于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较快,内部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且工艺差别不大的企业。直线职能制。适用于外部环境因素较稳定,产品品种比较少,工艺技术比较稳定的企业。高度集权制。适用于外部环境稳定,生产产品单一的企业。*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对其内部组织结构的要求*高等学校组织模式的结构设计,五、与规模层次定位相关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设,一、管理层次的划分二、学校的编制设计 三、高等学校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定性四、各层次高等学校的基本管理模式五、高等学校的校长角色特征,一管理层次的划分,1管理宽度 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A,b、c、d 直接的单一关系 3 直接的组合关系9 交叉关系
12、 62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3管理层次的产生,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n(下属人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关系数)1 6 18 44 100 222 4901080 2376 5210 11374 24708 2359602,二、学校的编制设计,1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2 师资管理的一般原则3我国高等学校人员构成中的问题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对管理人员之比为14.7,而美国高校为69.2,两者相差4.7倍。4高等学校的基本编制设计以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量3:7分配、教学科研型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量5:5分配、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量8:2分配、高等职业
13、学校和社区学院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并以满教学工作量师生比为1:16计算,则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比约为1:5、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师生比为1:8、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师生比为1:13、高等职业学校和社区学院的师生比为1:16。,三高等学校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在规定性,形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 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系统 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工作队伍,四、各层次高校的基本管理模式,1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管理模式学院制此处,学院制模式理解为矩阵制模式的最充分体现2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基本管理模式矩阵制模式职能制(功能性)4高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的基本管理模式职能制(目标导向性),1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管理模式学院制,研究型大学有两个
14、鲜明的特点:一是其教师和研究人员是自身领域内的最高权威,二是其活动不完全是计划性的。因此,崇尚学术自由、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学术声誉应是这类大学管理工作本质属性 实行学院制的大学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学校规模较大。第二,学科数目多。第三,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型大学基本管理模式矩阵制,这类大学无力全面保持最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质量,一般在部分学科保持优势。因此,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适应这一特点,以点带面,激发学科发展及广大教师教学科研的活力 根据高等学校的组织特点及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教学科研型大学矩阵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在原组织结构上设置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中心;学校设学术协调机构,
15、负责协调各研究中心的工作。各研究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实行项目负责制。,3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管理模式职能制(功能性),通过教学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是这类学校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而教学工作一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构形简单的职能制模式即成为这类学校的基本管理模式。功能性组织结构系指将同一单位中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组织结构。它主要是从功能的角度来设计组织,具有专业分工细、组织效率高、强调专业技能和工作程序等特点。,4高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的基本管理模式职能制(目标导向性),相对于教学型本科院校,它们的市场性更强。因此,在职能制基本管理模式的大框架下,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主要为目标
16、导向性组织结构。目标导向性组织结构系指将实现同一目标的各方面成员集中在一起而构成的组织结构。其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上,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就是这种组织的目标。尽管组织结构有时看起来不太正规和严格,但颇具适应力和创造性。市场部门,五、高等学校的校长角色特征,1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校长所需求的一般角色特征第一,熟悉现代高等教育理论。第二,懂得并善于经营。第三,有很强的事业心。第四,高智力水平。,五、高等学校的校长角色特征,2各层次高校校长角色的特征差异(1)研究型大学校长的典型角色特征-勇于实践的大教育家(2)教学科研型大学校长的典型角色特征-极具魅力的社会活动家(3)教学型本科院校校长的典型角色特征-成熟干练的组织管理者(4)高等职业学校和社区学院校长的典型角色特征-精明务实的教育经营者,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