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0475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吸虫病防治基本知识,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有31亿人口的74个国家和地区中流行此病。流行区人口有6亿,其中约2亿人受感染,每年死于此病者有几十万人之多。现已发现血吸虫属中的19种血吸虫有6种寄生于人体,它们是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西印度群岛)、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非洲刚果)、湄公河血吸虫(亚洲中南半岛湄公河流域下游的老挝境内)和马来血吸虫,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1903年由日本人桂田富四郎发现而定名)。,钉螺分布类型,水网型,山丘型,湖沼型,我国是1905年由美国学者罗根(Logan)在湖南发现首例患者;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发

2、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防治血吸虫病基本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暑假期间在有钉螺分布的水域游泳戏水而感染。因此,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预防感染血吸虫病、保护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现在让大家来了解一些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血吸虫病流行病史,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疾病;血吸虫病是一种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是一种可防、可治、局部可消除性疾病;血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分别在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两地出土的西汉古尸(肝脏、肠道)中查到了血吸虫虫卵,这一发现证实了血

3、吸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历史至少在2100年以上。,流行分布,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至1957年,中国对血吸虫病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试点工作。多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遍及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上海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血吸虫病流行范围为,北至江苏省宝应县(北纬3315),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县(北纬2205),东至上海市的南汇县(东经12151),西至云南省的云龙县(东经9950)。流行区最低海拔为零(上海市),最高达3000米左右(云南省)。其中,除湖北省宜昌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流行区基本

4、连成一片外,其余均呈分散。,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1、地方性 血吸虫病流行与钉螺分布一致2、季节性 410月为血吸虫病易感季节3、自然疫源性 可在人和/或动物之间自然传播,血吸虫病流行特征易感性,1、易感人畜 初次接触疫水者、非疫 区人畜2、易感季节 春末至秋未,夏季高发3、易感地点 钉螺分布、人畜常到,血吸虫病生活史,血吸虫生活史包括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童虫等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成虫体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血管中,虫体移行到肠壁的小血管中产卵。大部分虫卵随血液流入肝脏,另一部分虫卵损害肠壁掉入肠腔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粪便中的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

5、,毛蚴遇到钉螺便钻入螺体,并在螺体内发育,经母胞蚴,子胞蚴两个阶段,再发育为成千上万条尾蚴,成熟的尾蚴从钉螺内逸于水中,浮在水面,若遇到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便钻入感染者的皮肤并脱去尾部,变成童虫,移行至门静脉系统寄生,22天后发育为成虫,完成其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这就是日本血吸的生活史。,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卵在水温237的水中可孵化出毛蚴,温度低孵出慢,温度高孵出快,也是说全年各月份,虫卵在自然条件下的水中均可孵化出毛蚴。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的

6、能力很强,在水温537条件下均可使钉螺感染,温度低感染率也低,温度高感染也高,被毛蚴感染的的钉螺,称“感染性钉螺”。,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后,在螺体内发育,经母胞蚴到子胞蚴,(这一阶段称为中间宿主)大约经过两个月时间成熟了的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在540的水温下,尾蚴都可以逸放出来,钉螺还可爬上草叶,在露水中放出尾蚴。410月期间,或水温230时,逸放出的尾蚴数量较多,尤其是春季钉螺孳生地第一次涨水时,水中尾蚴最多。被毛蚴感染的钉螺,可以终生逸放尾蚴(钉螺的寿命多数只有一年,少数钉螺可活三年以上)。,尾蚴在水中有向上,向光的习性绝大多数浮于水面,并受风浪和水流的影响漂向远处;尾蚴在摄氏10水中1

7、08小时后死亡,随着水温升高,尾蚴死亡速度加快:1820时96小时死亡,25时48小时死亡,40时45分钟死亡,45时20分钟死亡,50时3分钟死亡,55时1分钟死亡,60以上或水份干燥时则立即死亡。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尾蚴很小,肉眼很难看见,在水中游动,当人下水时就吸附在皮肤上,快速钻入皮肤,这一侵入过程只需10秒钟就可以完成。尾蚴钻入皮肤后,皮肤上可出现红色小点,非常痒,一般两三后自然消退。,尾蚴钻入皮肤,脱掉尾部变成童虫。童虫进入静脉务管,在血管内移行,经过心脏、肺部,最后到达肝门静脉系统内寄生,童虫第22天后发育为成虫。成虫吞噬红血球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与雄虫合胞的雌

8、虫第24天开始产卵。,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3000。自感染尾蚴至粪检虫卵阳性需时约1月以上。日本血吸虫成虫平均寿命约45年,最长可达40年之久。,血吸虫的危害,日本血吸虫雌虫不停的产卵,大量虫卵沉积在病人的直肠、结肠和阑尾的肠壁组织内,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坏死,严重者病人出现脓血便症状。另一部分虫卵随血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的小血管内,形成很多虫结节,引起小脓肿,堵塞血管,破坏血管壁,使肝脏肿大、肝纤维化进而肝硬化,导致门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产生门静脉高压,病人出现腹水和脾脏肿大,食道静脉、胃静脉也会发生充血曲张,严重的可造成上消化道静脉血管破裂,病人出现大呕血,甚至死尸,牛、羊、马、驴、猪、

9、狗、猫、等多种哺乳动物接触疫水后,不受皮肤厚薄或部位的影响,尾蚴均可钻入皮肤,并在其体内发育为成虫产卵。黄牛和羊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症状明显,拉稀和便血,消瘦,甚至死亡。水牛和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牛感染日本血吸虫病与年龄有关,3岁以下感染率最高。感染了日本血吸病的牛、猪、羊等家畜在孳生钉螺的湖洲或沟渠地带排排泄粪便,扩散虫卵,这是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血吸虫病牛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人们在捕鱼、捞虾、防汛、排洪、砍芦苇、打湖草、洗衣物、洗手脚、游泳等活动中接触疫水,都会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每年的410月均适宜感染性钉螺逸放尾蚴,以有大批人群下水从事生产、防汛等活动,极易造成人畜感

10、染。这是日本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血吸虫病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皮肤侵入 饮水传播,口腔粘膜,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皮肤侵入 饮水传播,口腔粘膜,人群易感性,未发现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人人易感、无终身免疫力,免疫学检查,人畜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体、虫卵及其代谢产物(称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存在于血液中,从血液中检查出抗日本血吸虫的抗体,表明被检查者有可感染了日本血吸虫病,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病原学检查,取人、畜粪便在显微镜下查找日本血吸虫卵,或查找粪便沉渣加水后其中虫卵孵出的毛蚴,或在就诊者直肠粘膜上夹取活组织找虫卵,称病原学检查,可以确诊血吸虫病。(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

11、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血吸虫病分类,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和晚血及异位血吸虫之分。急性血吸虫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侵入人体后40天左右。表现为畏寒、高热、出汗、头痛、腹胀、腹泻、大便带脓血,绝大多数有肝、脾肿大,并伴有压痛。严重者可出现贫血、消瘦、腹水。病人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少量多次感染尾蚴,或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没有完全治愈,可转为慢性。其临床表现不一,有的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严重的大便中带有红白冻子,有腹痛、腹泻、无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慢性血吸虫病应注意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等疾病区别。,晚期血吸虫病类

12、型,晚期血吸虫病4种类型,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厚型:侏儒型。异位血吸虫病 在偶然的情况下,成虫或虫卵可超出其正常寄生的门静脉系统,而在异常部位造成病变称之。主要有脑型血和肺型血吸虫病。,凡是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生产、生活或到流行区参加过抗洪抢险、旅游的人,无论何种民族、性别与年龄,只要接触过疫水(有尾蚴的水域),并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到当地血防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查治。没有明显症状的人,也应进行血吸虫病排查。如果感染了血吸虫病,不要担心害怕,只要一发现症状就去医院检查,服从医生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的;但是自己不要随便乱吃药。,保护易感人群,自然人群普遍易感血吸虫,感染后免疫力保护期短、弱。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是不感染或感染后及时处理(指不发育为成虫或排卵前)。主要措施为:不接触含尾蚴的疫水,必须接触疫水(双抢、防汛抗旱等)前涂抺防护用品或穿防护服,接触疫水后714天进行预防性服药,感染季节后1个月左右接受血吸虫病检查等。,循环抗体47个月后逐渐消失,因抗体多少、检测时间不同而检测结果也不一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病例短期内检查虽及时治疗还呈阳性的原因。同样,感染尾蚴后,因其他产卵需22天左右,产生抗体时间滞后,常导致可能有症状,但病原学、免疫学检测不出来的原因。,示尾蚴,雌雄合抱现象,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