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0538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发展史-7会计报告史比较.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计发展史,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杨兴龙(讲师)Tel:,2010-4-6,2,我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会计报告形式及其方法史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会计报告史比较,2010-4-6,3,关于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报告的历史,贯穿于整个会计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中外会计报告深受其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会计报告制度,当首推“上计”制度。它是统计报告与会计报告的合称。,2010-4-6,4,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秦汉上计制度记载的缺乏和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上计制度,是秦汉时期关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史籍关于秦汉上计制度的起源、演变、

2、内容等问题,均缺乏详细记载。长期以来对秦汉时期的这一制度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还产生了某些错觉:或者说秦时无上计制度,到了汉代才出现上计制度;或者把秦的上计制度同汉代的上计制度完全等同起来,也把东汉的上计制度同西汉此制混为一谈,从而否定了此制的变化发展过程。白寿彝中国通史,2010-4-6,5,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个人简介白寿彝(1909年2月19日2000年3月21日),男,字肇伦;回族;河南开封人。主要贡献白寿彝先生是杰出的史学家、卓有成就的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他主编

3、的12卷22册的中国通史 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 压轴之作,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信祝贺,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4-6,6,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白寿彝同志:您主编的二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我国的历史

4、,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的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4-6,7,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源起 什么是上计制度?指下级官员逐级向上呈送统计、会计报告。“每年,地方官吏事先把赋税收入的预算写在木券上,送交朝廷。年终时,地方官吏必须把实际情况(收入、开支、损耗等),向朝廷报告”(秦史稿)中国最早的统计报告“禹别九州,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通典食货四)“自

5、虞夏时,贡赋备矣。”(史记)赋税制度建立,各级政府财政组织的经济责任也建立,必然借助于统计报告的形式,2010-4-6,8,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源起统计报告制度在周朝的发展“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周礼天官)宋朝王安石解释说:“受其会者,受其一岁功事财用之计。”“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以知民财、器械之数,以知田野夫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以遂(考核)群吏之征令。”(周礼天官)会计统计并未分离。“财用”属于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其他则属于统计内容。,2010-4-6,9,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源起战国时代对“上计”的记载赵襄子(在位始于公元前457年)

6、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吕氏春秋知度篇)魏文候(在位始于公元前446年)时,“东阳上计,钱布十倍”(新序杂事篇)西门豹为邺令,“期年上计”(韩非子外储说左篇),“上计之制,六国亦有之”(秦会要订补职官上)当时的上计制度在全国已普遍运用,比西周的统计报告制度又是一大进步!,2010-4-6,10,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上计制度的确立秦国“也实行上计制:每年,地方官要事先把赋税收入的预算写在木券上,送交朝廷。年终时,地方官必须把实际情祝(收入、开支,损耗等)向朝廷报告,这就谓之上计”。(秦史稿)上计制度的“计”,本为“计算”之意又产生了记帐、结算帐目的“计帐

7、”等涵义。又记帐依赖于簿籍,因而又导引出“计簿”等称谓。又有计吏、计史、计者、官计等官名和“计所”等机构名称。各级官府的簿籍所记录的情况,最后都要统一报告朝廷,这便叫“上计”。专门办理上计事宜的官吏,便叫“上计吏”。,2010-4-6,11,一个典型的例子,秦律十八种中的简末有效字的简文云:“禾、刍稾积,有赢、不备而匿弗谒,皆与盗同法。至计而上籍内史。”“籍”,是指仓库贮存的粮食帐目簿籍;“内史”,均代表朝廷机构。律文的大意是说:各地仓库都必须把粮食的多出部分(“有赢”)和亏损部分(“不备”)的数量上报内史,不报与盗窃同样论处。因此,此条律文之“至计而上籍内史”句中的“计”,就明显是向上级机关

8、呈报帐籍之意,也就是后来的“上计制度”。,2010-4-6,12,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对会计期间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稻后禾熟,计稻后年。秦以十月为岁首,晚稻的成熟和收获在九、十月间,统一规定禾后成熟的晚稻,算在次年的账上。官相输者,以书告其出计之年,受者以入计之。八月、九月其有输,计输所远近,不能逮其输所之计,移计其后年,计毋相谬。工献输官者,皆深以其年计之。官府输送物品,应以文书通知其出账的年份,接受者同年入账。如在八、九月输送,由于时届年终,要估计所运处所的远近,不能赶上运入处所年终结账的改计入下一年账内,双方账目要一致。,2010-4-6,13,一、中国古代的上计

9、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对会计期间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秦国从全国出发,制定“以其年计之”的法律,从多方面作出规定,实行会计年度原则。它对于保证会计报告的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两千三百年前竟能作出这样明确的规定,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会计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在西方,会计期间的观念产生较晚。直到十四世纪,中世纪商人才开始意识到编制会计报告的重要意义。,2010-4-6,14,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会计报告制度确立会计报告程序:逐级上报制度,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秦国的会计报告已经实行双线上报制度。如廥籍(粮食出入簿)既要上报给财政主管部门“内史”,又要上报给粮食主管

10、部门“太仓”。对会计报告审查的方法中外都采用了听计、查账等基本方法,秦国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查询法、比较分析法、抽样法等先进方法 会计报告已形成固定制度,并上升到了法律高度,2010-4-6,15,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如何保障会计报告质量?古埃及会计报告中的作假行为屡见不鲜中世纪的西欧,会计核算的错误被认为是常事“在那些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保存下来的账簿中,没有一个不存在重大的惊人的错误。”(世界审计史)其中有很多都是商人们有意伪造的结果。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对由于计算错误而产生的借方与贷方之差额也不调整,而是计入利润或亏损。中世纪欧洲商人对会计核算质量的要求处于很低

11、的水平。,2010-4-6,16,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如何保障会计报告质量?以法律规定:“计毋相缪(谬)”。可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已得到异常的重视。秦律还对会计核算的责任及奖惩作出相应的规定:“计,用律不审而赢、不备,以效赢、不备之律赀之,而勿令赏(偿)。”会计不合法律规定而有出入,按核验实物时超出或不足数的法律罚金,但不令赔偿。,2010-4-6,17,计毋相缪(谬),秦简效律规定:“计校相谬也,自二百廿钱以下,谇官啬夫”。意即计算帐目时,发现帐目同实际不符达到二百二十钱以上者,官啬夫要受到斥责。秦简效律又云:“计脱实及出实多于律程,及不当出而出之,值其价,不盈二十

12、二钱,除。”即帐目不足实数和多于实数,且不足和多出部分超过有关规定不到二十二钱者,主管其事者可以免罪。,2010-4-6,18,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如何保障会计报告质量?秦国法律把会计差错分成两类第一类:“计校相缪(谬)”,即经过查对发现的差错;第二类是“计脱实及出实多于律程,及不当出而出之”,指账实不符及乱销账。对于会计错误,要根据官吏的责任分别处罚。令、丞罚一甲,官府的啬夫(首长)和主管会计罚二甲。对啬夫和主管会计加重处罚,是因为他们对会计错误更应承担责任。对单位首长啬夫提出这样的严格要求,必然有利于会计水平的提高。,2010-4-6,19,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

13、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如何保障会计报告质量?秦国以法律形式对会计报告制度作出明确而又严格的规定,并通过严刑峻法进行会计管理,保证了会计报告的可靠性,把会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在世界会计史上实属罕见。这些规定,有力保证了当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会计报告的可靠性,并在很大程度制约了上计报告中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2010-4-6,20,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睡虎地秦简中的上计制度 秦国对报告的严格规定,尤其必要性。秦国的会计报告制度对秦的崛起和强大,对全国的统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刘邦灭秦进咸阳时,萧何“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具知天下轭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史记萧相国世家)

14、苏子由元佑会计录序:“汉祖入关,萧何收秦图籍,周知四方盈虚强弱之实。汉祖赖之,以并天下。”可见,秦国会计报告制度取得了何等丰硕的成果。,2010-4-6,21,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上计图,2010-4-6,22,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汉朝“上计”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专门制定了上计律它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会计、统计报告和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专门的法律。上计律规定凡计簿中有欺瞒不实者或不及时的均治罪。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众利侯上谷太守郝贤,其计簿中有欺骗行为,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建成侯拾因年终误了上计期限,两人都受到免职处分。可见,秦律所规定的“以其年计之”的会计年度原则的实

15、践。,2010-4-6,23,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汉朝“上计”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上计制度也更加系统化汉朝上计程序已趋完善:每年年终,各县首先向郡国上报计(集)籍,郡国据此对其所属县令(长)和掌管财政的有关部属进行考核;县上计结束后,由郡国进京上计。汉朝经济法规中,把上计的规定,单独列作一篇。,2010-4-6,24,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汉朝“上计”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汉简所提供的史料居延汉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公元前、后1世纪的会计报告实物。当时不仅有月言簿、四时簿(季报、半年报)、年报,一些会计账簿也要上报。除上述月言簿、四时簿、簿录、簿算、吏已得俸一岁集以及廥籍、廪名籍外,赋钱出入簿和奉

16、赋名籍都须上计。,2010-4-6,25,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汉朝“上计”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会计报告制度,对保密很重视。会计报告写在竹简木牍上之后,便在上面加一盖板,写明所呈送的部门,以及呈报人姓名、官职等。第五行“”为封泥孔。把简牍密封在盖板内,封泥孔打穿,用封泥封死。封泥也是有规矩的。登基封王检用金泥,诏书用紫泥,一般信件用青泥。这样处理后,上计报告的保密性就大大加强了。历代统治者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掌握全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人口状况以及官吏工作情况等,以达到控制全国政治经济大权的目的。,2010-4-6,26,国外会计的保密与公开,在国外,对会计资料也有类似的保密措施。古代巴比

17、伦:日晒法还是焙烧法。在其外面加上封套随着商业的兴起,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在西方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帕乔利认为:簿记的目的在于向商人及时提供财产和负债的信息,他劝告商人不要泄露自己财产秘密。公开会计报告制度是西方古代会计的显著特点。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财政、会计报告公开制度的。当时的出纳官和建筑管理者每年都要公布自已的收支计算书;这种公开会计报告的观念对西方以后的会计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随着股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西方近代的会计公开理论。,2010-4-6,27,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作用 封建统治者及时了解全国各郡、国的土地、人口、钱谷出入及社会治安等的重要手段。史记萧

18、相国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因掌握了这批“图书计簿”,才得以了解全国诸郡县的各种情况,足见由于上计制度而得来的材料,对当时的统治者了解情况的重要性,2010-4-6,28,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作用是重要手段汉书陈平传的下面一段记载:高帝南过曲逆,上望其城,室屋甚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顾问御史:“曲逆人口几何?”对曰:“始秦时三万余户,间者兵数起,多亡匿,今见五千余户。”御史之所以对曲逆人口的数

19、量与变化情况如此明白,在于掌管着全国各地上计来的图书计簿。上计制度确是封建统治者了解全国各地各种情况的重要手段,从而它能为当时的统治者的行军作战和制定各种政策提供可靠的有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准确数据。,2010-4-6,29,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作用能提供各级地方官吏政绩好坏的依据,成为考核官吏和澄清吏治的重要手段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等不同簿籍。朝廷掌握了这些上计簿籍,就可以从中考察出各级地方官的勤惰和优劣。,2010-4-6,30,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作用

20、考核官员汉书丙吉传载:西汉有“岁竟,丞相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的规定;续汉书百官志:“司徒公”条本注载:东汉有司徒公对“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的制度。其“课殿最”、“行赏罚”的依据,就是上计而来的计簿。,2010-4-6,31,续汉书百官志中的上计,续汉书百官志五载:各郡、国对各县、道的考核时说:“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又同书同卷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条刘昭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计)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

21、,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诸对辞穷尤困,收主者,掾史关白太守,使取法,丞尉缚责,以明下转相督,为民除害也。”此即郡、国依据上计情况考核县、道官吏的具体作法,2010-4-6,32,一、中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作用由于上计制度有上述一系列重大作用,因此,此制推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因为它是朝廷控制全国各郡、国、县、道和考核地方官吏的有力手段。秦汉时期,正是专制主义皇权的确立和逐步强化的时期,无怪乎他们如此重视上计制度的实行。正因为上计制度对维护与加强专制主义皇权有着杠杆般的作用,因而皇朝集权制度的强弱,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上计制度本身的一些变化及其执行程度。,2010-4-6,

22、33,我国古代的上计制度会计报告形式及其方法史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会计报告史比较,2010-4-6,34,二、会计报告形式及方法史,口头报告和计簿 周礼“听出入以要会”,“受其会,听其致事”当时“上计”活动的重要方面就是听取会计报告。应以精炼的文字和口头报告进行表述。韩非子外储说:“田婴相齐,人有说王者曰:岁终之计,王不一以数日之间自听之,则无以知吏之奸邪得失也。王曰:善。田婴闻之,即遽(j)请于王而听其计。”战国时的“上计”,听取会计报告仍然是重要形式。西方:“审计”(Auditing),其原意就是“听”会计报告,2010-4-6,35,二、会计报告形式及方法史,口头报告和计簿有三个方面的原

23、因: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事项比较简单,能够通过口述和文字叙述的形式将会计信息全面表达出来;与会计本身的发展相适应的当时会计正处于发展的早期,会计记录方法还比较落后,经济事项的发生及其结果,必须依赖口头表述。文字初创,书写困难报告的工具如粘土板、简牍等十分笨重,只得借助于口头报告。,2010-4-6,36,二、会计报告形式及方法史,表格式报告表格式报告是会计报告发展的高级形式被称为“数据组合式报告”。相比叙述式,特点:对会计报告的项目有了一定的分类,既有细数的摘录,又有分门别类的总数合计;同时,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摒弃了文字叙述式报告中的冗长文字,数据突出,简单

24、明了。其产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九贡、九赋、九式”之法,被认为是处于萌芽阶段的会计科目,2010-4-6,37,二、会计报告形式及方法史,表格式报告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在官厅会计中已经有了较广泛的运用。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三号木牍和五号木牍,已经具有明显的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的特征,2010-4-6,38,二、会计报告形式及方法史,表格式报告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在官厅会计中已经有了较广泛的运用。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三号木牍和五号木牍,已经具有明显的数据组合式会计报告的特征,表12 平里、上里刍税汇总报表,2010-4-6,39,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密切联系、三位一体在会计发展的早期阶段,会计报告与其它会计资料并无严格的区别,更没有专门的编制格式。会计报告编制的形式与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的发展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很长一段时期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有时三位一体,它们的区别不是形式而是使用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江陵汉简郑里廪簿就是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合一的证明。而西汉国家机构的账簿是要上报的 古罗马时期的“财产目录”就是一种原始的会计报表。古希腊时期,经济部门的监督官应每天或频繁地报送会计账簿,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