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识图、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识图、配筋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做法.ppt(1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剪力墙平法识图 剪力墙计算方法剪力墙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1、什么是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墙片。剪力墙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构成的承重体系。竖向是钢筋混凝土墙板,水平方向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的楼板搭载墙上。,框架结构中有时把框架梁柱之间的矩形空间设置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用以加强框架的空间刚度和抗剪能力,这样的结构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如果由一个或多个竖向筒体(由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或由密柱框架构成的框筒)组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
2、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部分框支结构,筒体结构,2、剪力墙的作用?,作用:抵抗水平地震力。KZ、剪力墙是主要的耗能构件,KL次之,而非框架梁和楼板一般不考虑抗震。剪力墙中的主要受力钢筋为水平分布筋,剪力墙的保护层针对的是水平分布筋而言,3、剪力墙结构包含哪些构件?,剪力墙结构包含“一墙、二柱、三梁”,也就是说包含一种墙身、两种墙柱、三种墙梁。,剪力墙结构构件,墙身,墙柱,墙梁,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拉筋,连梁,暗梁,边框梁,纵筋箍筋拉筋水平分布筋,端柱,暗柱,纵筋箍筋,外侧、内侧钢筋,基础层钢筋中间层钢筋顶层钢筋,(1)一种墙身,剪力墙的墙身就是一道混凝土墙,常见厚度在200
3、mm以上,一般配置两排钢筋网,更厚的墙也可以配置三排以上的钢筋网。,剪力墙身钢筋网:水平分布筋(主筋-抗拉、抗剪)-外侧、垂直分布筋(可能抗拉,但不抗剪)-内侧、拉筋(连接内外钢筋网),水平分布筋必须伸到墙肢的尽端,即伸入到边缘构件(AZ或DZ)的内侧,而不能至伸入AZ一个锚固长度,(2)两种墙柱,剪力墙柱分为两大类:暗柱和端柱 暗柱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所以暗柱隐藏在墙内看不见。端柱的宽度比墙厚度要大,图集中把暗柱和端柱统称为“边缘构件”,这是因为这些构件被设置在墙肢的边缘部位。边缘构件又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要比“构造边缘构件”强一些,“约束边缘构件
4、”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的建筑,而“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等级较低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3)三种墙梁:连梁(LL)、暗梁(AL)、和边框梁(BKL),连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墙身,它是上下楼层窗(门)洞口之间的那部分窗间墙,暗梁:与暗柱有些共同性,因为他们都是隐藏在墙身内部看不见的构件。它们都是墙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剪力墙的暗梁和砖混结构的圈梁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强身的一个水平性“加强带”,一般设置在楼板之下。,边框梁:与暗梁有很多共同之处,边框梁也是一般设置在楼板以下部位,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比暗梁宽。也就是说,边框梁的截面宽度大于墙身厚度,因而形成了凸出剪力墙面的一个边框。,
5、边框梁 边框梁与暗梁有很多共同之处,边框梁也是一般设置在楼板以下部位,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比暗梁宽。也就是说,边框梁的截面宽度大于墙身厚度,因而形成了凸出剪力墙面的一个边框。,一、平法剪力墙的编号和截面尺寸,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的剪力墙,是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该三类构件分别简称为墙柱、墙身、墙梁,并以此分类进行编号。,1、墙柱编号和截面尺寸,编号时,若墙柱的截面尺寸与配筋均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墙柱号,剪力墙平法製圖規則,墙柱编号,各类墙柱的截面尺寸,2、剪力墙身编号和截面尺寸,墙身编号,墙身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
6、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XX(X排)。例如:Q3(2排)表示3号剪力墙身,配2排钢筋网片。,(1)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2)各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保持一致,当分布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勾住外排水平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墙身的厚度b,框架-剪力墙结构:b160mm,1/20H;底部加强部位b200mm,1/16H,剪力墙结构:一、二级抗震等级b160mm,1/20H;底部加强部位b200mm,1/20H;当墙端无端柱或翼墙时b1/12H(1/20H框剪结构)三、四抗震等级b140mm,1/25H,墙
7、梁 编 号,3、剪力墙梁编号,4、剪力墙洞口和壁龛的编号,剪力墙洞口和壁龛编号,4.3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注写方式,4.3.1 剪力墙施工图组成和注写方式,一、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组成,第一部分: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列表注写方式编号(几何尺寸,配筋);或直接在平面布置图上标注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截面注写方式),第二部分: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未包括的构件构造和节点设计详图,两种方式均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列表注写方式可在一张图纸上将全部剪力墙一次性表达清楚,也可以按剪力墙标准层逐层表达。截面注写方式通常需要首先划分剪力墙标准层后,再按标准层分别
8、绘制。,两种注写方式均应绘制剪力墙端柱、翼墙柱、转角墙柱、暗柱、短肢墙等截面配筋图。当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截面配筋图在原位绘制;当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时,截面配筋图在表格中绘制。,二、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注写方式,4.3.2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截面注写方式,图44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直接在平面布置图上表达墙柱、墙梁、墙身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截面注写法的特点:,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对所有墙柱、墙身、墙梁分别按规定进行编号,并分别在相同编号的墙柱、墙身、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柱、一道墙身、一根墙梁进行注写。,1
9、、墙柱: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墙柱编号,墙柱竖向纵筋,墙柱核心部位箍筋/扩展部位拉筋,其中要注意: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除需注明阴影部分具体尺寸外,还需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顺序引柱的内容为:墙身编号(应包括注写在括号内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2、墙身,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按顺序引注的内容为:注写墙梁编号、墙梁截面尺寸、墙梁箍筋、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的具体数值。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不能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
10、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注写时,以大写字母N打头,连续注写直径与间距。其在支座里的锚固要求同连梁中的受力钢筋。例:,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HRB400级钢筋,直径为10mm,间距为150mm。,3、墙梁:,无论采用列表注写方式还是截面注写方式,剪力墙上的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原位表达,4、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1)洞口的具体表示方法,1)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平面定位尺寸。2)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具体规定如下:洞口编号:矩形洞口为 JDXX(XX为序号),圆形洞
11、口为 YDXX(XX为序号);洞口几何尺寸:矩形洞口为洞宽x洞高(),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D;洞口中心相对标高 相对于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的洞口中心高度。当其高于结构层楼面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面时为负值。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分以下几种不同情况:,当矩形洞口的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时,此项注写为洞口每边补强纵筋的具体数值,当洞口的宽高两个方向补强钢筋不同时,可分别注写,以/分开。洞口每边补强钢筋按构造配置可以不注,可按标准构造详图设置。,当矩形或圆形洞口的洞宽或直径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此项注写为洞口上、下每边暗梁的纵筋与箍筋的具体数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
12、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结构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圆形洞口时需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当洞口上、下边为剪力墙连梁时,此项免注;洞口竖向两侧按边缘构件配筋,亦不在此项表达。,图450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一),4.3.2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列表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 指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示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图450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二),图450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三),1.剪力墙柱表内容:
13、,(1)注写墙柱编号以及绘制截面配筋图编号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此外需注意以下几点:对于约束边缘端柱YD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该柱在墙身部分的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D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对于构造边缘端柱GD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对于约束边缘暗柱YAZ、翼墙(柱)YYZ、转角墙(柱)YJZ,其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AZ、YYZ、Y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对于构造边缘暗柱GAZ、翼墙(柱)GJZ,其几何尺寸按图集GAZ、GYZ、G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
14、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对于非边缘暗柱A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对于扶壁柱FB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自墙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柱根部标高:指基础顶面标高(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 支梁顶面标高)。,(2)注写各段墙柱的起止标高,(3)注写各段墙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纵向钢筋:注写总配筋值箍筋:注写方式与柱箍筋相同,注:注写值应与表中绘制的截面配筋图对应一致,对于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墙柱(柱)YJZ,除注写图和相应标准构造详图中所示阴影部位内的箍筋外,尚需注写非阴影区内布置的拉筋(
15、或箍筋)。,含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 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QXX(X排)。,2.剪力墙身表内容:,(1)注写墙身编号,(2)注写各段墙身起止标高 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身根部标高:指基础顶面标高(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 的顶面标高)。,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3)注写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2)注写墙梁所在楼层号。,(3)注写墙梁顶面标高高差 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墙梁标高大于楼面标高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16、当无高差时不注。,(4)注写墙梁截面尺寸,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注:四、五、六条规定,3.剪力墙梁表内容:,(1)注写梁编号,截面注写方式,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以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施工图绘制时,按以下几点绘制:,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对所有墙柱、墙身、墙梁分别按规定进行编号,并分别在相同编号的墙柱、墙身、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柱、一道墙身、一根墙梁进行注写。,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其中要注意:(1)对于约束边缘端柱YD
17、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该柱在墙身部分的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D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2)对于构造边缘端柱GD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3)对于约束边缘暗柱YAZ、翼墙(柱)YYZ、转角墙(柱)YJZ,其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AZ、YYZ、Y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4)对于构造边缘暗柱GAZ、翼墙(柱)YYZ、转角墙(柱)YJZ,其几何尺寸按本图集YAZ、YYZ、YJZ的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5)对于非边缘暗柱AZ,需增加标
18、注几何尺寸(6)对于扶壁柱FB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顺序引柱的内容为:墙身编号(应包括注写在括号内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按顺序引注的内容为:(1)当连梁无斜向交叉暗梁时,注写:墙梁编号、墙梁截面尺寸、墙梁箍筋、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的具体数值(2)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暗撑时,还要以JC打头附加注写一根暗撑的全部纵筋,并标注x2标明有两根暗撑相互交叉,以及箍筋的具体数值(用斜线分隔斜向交叉暗撑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交叉暗撑的截面尺寸按构造确
19、定,并按标准详图施工,设计不计。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钢筋时,还要以JG打头附加注写一道斜向钢筋的配筋值,并标注x2标明有两道斜向钢筋相互交叉。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不能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注写时,以大写字母G打头,连续注写直径与间距。例:,表示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为:I级钢筋,直径,间距为150。,一、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图421 构造边缘构件GAZ、GDZ、GYZ、GJZ构造(一),4.2 剪力墙柱钢筋构造,图421 构造边缘构件GAZ、GDZ、GYZ、GJZ构造(二),二、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图419 约束边缘构件构件YAZ、Y
20、DZ、YYZ及YJZ构造(一),图419 约束边缘构件构件YAZ、YDZ、YYZ及YJZ构造(二),所有暗柱纵向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三、扶壁柱FBZ和非边缘暗柱AZ构造,图423 扶壁柱FBZ、非边缘暗柱AZ构造,4.3 平法剪力墙的标准配筋构造,4.3.1 剪力墙身钢筋构造,图45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和无暗柱时水平钢筋构造,一、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分布筋d8mm,S300mm,图46 剪力墙有端柱时水平钢筋锚固构造,图47 转角墙和翼墙的水平钢筋构造,图 48 斜交墙构造和剪力墙身水平钢筋交错搭接构造,二、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图49 剪力墙
21、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图410 剪力墙身中部竖向钢筋构造,图411 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图412 剪力墙身变截面处竖向分布筋构造,三、剪力墙身拉筋构造,图 414 剪力墙身拉筋排布构造详图,剪力墙墙身拉筋应设置在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的交叉处,并同时勾住竖向分布筋与水平分布筋;当墙身分布筋多于两排时,拉筋应与墙身内部的每排竖向和水平分布筋同时牢固绑扎。,拉筋注写为xaxb双向(或梅花双向),拉筋水平及竖向间距:梅花形排布不大于600mm,矩形排布不大于500mm;当设计未注明时,宜采用梅花形排布方案。,4.2.3 剪力墙梁配筋构造,一、连梁LL上、下纵筋和箍筋构造,图431 剪力墙连梁L
22、L上、下纵筋锚固和箍筋构造(一),图431 剪力墙连梁LL上、下纵筋锚固和箍筋构造(二),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二、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构造纵筋和拉筋构造,1、当连梁截面高度700mm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10mm,间距200mm2、当设计未注明连梁、暗梁、边框梁的拉筋时,应按下列规定取值:当梁宽350mm时为6mm,当梁宽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三、剪力墙连梁斜向交叉钢筋LL(JG)和斜向交叉暗撑LL(JC),四、剪力墙洞口补强钢筋构造,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墙根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承重墙
23、和剪力墙,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如砌体墙;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在抗震设防区,水平荷载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因此剪力墙有时也称为抗震墙.,剪力墙,剪力墙按结构材料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配筋砌块剪力墙。其中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最为常用。,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
24、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剪力墙构件的组成,一、墙构件的分类:一墙、二柱、三梁,一墙:一道混凝土墙,常见厚度200以上,一般配置两排钢筋网.分为水平分布筋和垂直分布筋,布置钢筋时,把水平分布筋放在外侧,垂直分布筋放在水平分布筋的内侧。并采用拉筋把外侧钢筋网和内侧钢筋网连接起来。,二柱:暗柱、端柱,三梁:连梁、暗梁、边框梁,连梁是上下楼层门窗洞口之间的水平窗间墙暗梁类似于圈梁边框梁突出于墙面,剪力墙中设置墙梁(连梁、暗梁、边框梁)(03G1011 P51),注:,剪力墙的平法标注识图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剪力墙的标注,列表标注方式,1、列表标注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
25、墙梁表中注写集合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内容包括编号、构件尺寸、配筋等,墙柱编号,剪力墙梁表中应表达的内容应包括墙梁编号、所在楼层号、墙梁截面尺寸、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3、墙身编号的规定,墙身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XX(X排)注:1、若干墙身的厚度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墙厚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或墙身长度.不同时,也可将其编为同一墙身号。2、对于分布钢筋网的排数规定:非抗震:当剪力墙厚度大于160时,应配置双排;当其厚度不大于160时,宜 配置双排。抗震:当剪力墙厚度不大于400时,应配置双排;当剪力墙
26、厚度大于400,但 不大于700时,宜配置三排;当剪力墙厚时,宜配置四排。各排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与间距应保持一致。当剪力墙配置的分布钢筋多于两排时,剪力墙拉筋两端应同时勾住外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还应与剪力墙内排水平纵筋和竖向纵筋绑扎在一起。,墙梁编号,P19,2、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标准层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标注方式,剪力墙的标注,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一做法 及一些探讨(一),背景,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或自己的习惯、要求,对某些争议问题可以有不同做法。,急待统一的理由我们的大量业务均包含
27、剪力墙规范、图集的更新:2010版抗规砼规高规及相关图集新规范、标准的模糊条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越来越严格的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项目内外的统一性仍需提高,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截面要求、稳定性要求满足计算要求配筋率的计算(边缘构件、墙身)配箍率的计算(Acor,箍筋体积,重叠面积,墙水平筋的利用)墙分布筋的构造要求,拉筋的构造要求边缘构件的类型(YBZ/GBZ/AZ)边缘构件的箍筋构造要求(箍筋,拉筋,直径,间距,肢距/无支长度,配箍率)边缘构件的纵筋构造要求(直径,根数、配筋率、间距)短肢墙、小墙肢的要求、边框柱的要求满足嵌固的要求表达方式(原位/列表)辅劣
28、计算工具自劢生成软件的结合,底部加强区的范围嵌固面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区。H/1024m 以下剪力墙结构一层 抗规第条及高规第条 标高表注明嵌固端位置取消约束边缘构件范围(11G101-1),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 d8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 d8 HRB400 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当审图不允许 竖向分布筋采用 d8 时,改为 d10,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加大 抗规第 条及高规第条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间距剪力墙结构一二三级 0.25,四级及以下 0.2;间距 300mm高层剪力墙 条位置:0.25;间距200mm框剪结构 0.25(非抗震 0.2)
29、;间距 300mm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0.3(非抗震 0.25);间距 200mm 抗规第条及高规第条、10.2.19,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2排)优先采用 d8表中钢筋间距以 50mm 为模数,并非最小配筋。允许采用10mm 为模数的钢筋间距,比如bw 250mm 的剪力墙,分布筋允许采用d8160,配筋率为 0.25。但应注意与边缘构件箍筋的关系。亦允许不同直径钢筋搭配。,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 排)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间距调整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一所,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2 排),框架剪力墙结构墙身的“最小”构造
30、配筋一四级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均按照 0.25 控制;水平分布筋的最小直径要求同竖向分布筋(均优先选用 8mm);高层建筑中的顶层、楼电梯间、山墙、端开间纵(外)墙建议控制间距 200mm。,优先采用d8,审图不同意采用 d8时,采用 d10,间距不大于 200mm,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一、二级的一字形剪力墙最小厚度 220mm。应亊先通知建筑。高规第7.2.1-2剪力墙拉筋的设置最小 6600600(双向),底部加强区不再特别加密。一般情况下,采用双向布置(经济,易懂)。有特殊要求,采用“梅花双向”。高规第7.2.3,;抗规;11G101-1,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03G329-1
31、P3-4,配筋方式的改变-拉筋(+墙分布筋);计算区域的改变-标准区格;轴压比相关;“”的意义-实配间距不大于计算值;是否考虑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配筋特征值和轴压比相关;(以不同填充方式区别配筋)尺寸和轴压比相关,和翼墙、端柱的尺寸相关;尺寸更自由(不采用套箍方式,可以允许较小的非阴影区尺寸,但不宜小于 100mm);当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 计入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 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 不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 不计入 墙水平分布筋。,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
32、竖向间距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间距,即一级 100mm,二三级150mm;拉筋竖向间距可以与阴影区的箍筋竖向间距不同,但与对应墙身的水平分布筋间距应成一倍或两倍关系;拉筋水平间距不大于对应墙身的竖向分布筋间距;,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对构造边缘角柱、翼柱,多层建筑的最小尺寸要求不同于高层建筑,设计中应予以区分。高层建筑多层建筑,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一般情况下,边缘构件纵筋沿墙肢方向的间距宜控制在 200mm以内;不重要的地方,可以适当放稀,但不得大于 300mm;墙厚 300mm 及以下,构造要求端部放 2根即可,不必三根,也不必沿墙肢方向设置拉筋。墙厚大于 300mm 时,如 350mm,则在
33、端部中间需设置钢筋,并且沿墙肢方向设置拉筋(箍筋),满足箍筋肢距不大于 300mm。,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蓝色钢筋必须设置,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在满足计算要求,满足高规,7.2.16 条规定的最少配置量的前提下,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宜搭配部分小直径钢筋,提高经济性。,如图三级非底部加强区 GBZ,满足 4d12,也满足0.5的要求,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 GBZ,满足6d12,也满足0.6的要求,如图一级YBZ,满足8d16,也满足1.2的要求,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为 d16 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 d12;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d14 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
34、 d10;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对于非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尤其是多个边缘构件由于距离较近,合并绘制为一个时,则应注意最小配置量不再是规范所写的 6d16,6d12,4d12等等。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 GBZ,为一个暗柱、一个角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量应为6d12,总共应为 12d12。剩下的可以搭配一些小直径 d10。(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率要求)如图二级底部加强区 YBZ,为一个暗柱、一个角柱和一个翼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量应为 6d16,总共应为 18d16。剩下的可以搭配一些小直径 d12。(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率要求
35、)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合并暗柱的情况多且复杂,搭配小直径钢筋需考虑全面,量力而行,这种情况不做强制要求。,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新SATWE 版本由3bw 改为4bw实配暗柱纵筋合力点的位置应满足计算要求,所以当 hw 4bw 时,满足计算的纵筋应配置在端部,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 不大于 4bw,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 50mm,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亦可采用并筋做法,As9,As13,As 13,边缘构件纵筋与计
36、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 不大于 4bw,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 50mm,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亦可采用并筋做法,更方便一些,更经济一些,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 大于4bw,保证合力点位置和配筋不小于计算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对于纵筋间距不大于200mm,墙厚不大于400mm的一般情况,端部6根或角部8根配足即可满足合力点位置),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边缘构件的总配筋量与计算结果当某肢较短,合并暗柱绘制时:总量满足计算要求,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当为短肢
37、墙时,满足短肢墙的总配筋率要求每一肢满足纵筋配置位置和合力点的对应关系对配筋较大难以配置者,允许采用“组合墙”计算纵筋配置。,边缘构件箍筋,体积配箍率的计算,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满足体积配箍率、间距、直径要求,肢距要求 300mm根据轴压比水平,确定体积配箍率和箍筋配置量内部采用 小套箍和拉筋相结合 的方式。单数者采用拉筋,受力较小远离墙端处采用拉筋。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如左图,当采用 d10150 不满足配箍率时,可将某肢外箍提高直径,满足体积配箍率。如果 仅仅是差一点点 不满足,且计算中未计入箍筋重叠面积时,则不必提高。如右图,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
38、,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注意墙水平分布筋定义的强度等级),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内部采用小套箍和拉筋相结合的方式。单数者采用拉筋。边缘构件较长,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第二、三排钢筋),加强约束。受力较小远离墙端的 中部处宜采用拉筋。转角墙的 角部,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角部可以适当减少箍筋的用量。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小套箍的用量。,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均正确。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小套箍的用量。或者说:不计入重叠面积时,体积配箍率差一点点,则设置小套箍满足配箍率要求。,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
39、箍筋,目前对墙水平分布筋参与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和相关辅劣计算表尚未成熟,剪力墙 约束边缘构件暂不考虑 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墙水平筋端部构造暂按照 不计入 体积配箍率。由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复杂性,暂未计入箍筋重叠面积。但是当不计入重叠面积时,某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仅差一点点,则可根据设置小套的设置情况直观判断是否满足配箍率要求。(应用此条时要有把握),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满足间距、直径要求连体、错层、B 级高度的体积配箍率(与老规范相比,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要求取消)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注意墙水平分布筋定义的强度等级)
40、,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箍筋(拉筋)肢距不大于300mm,与纵筋至多隔一拉一内部尽量采用拉筋,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内部以拉筋为主。边缘构件较长,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第二、三排钢筋),加强约束。受力较小远离墙端的 中部 处宜采用拉筋。转角墙的 角部,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第三、四排钢筋间可不再设小套箍。,边缘构件合并合并绘制暗柱的规则一般情况下以400mm或两倍墙厚作为控制,如果按照各处基本尺寸绘制后,剩余的墙身段长度小于400mm或两倍墙厚时,宜合并绘制暗柱。合并后需注意边缘构件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具体工程中需灵活掌握。,平面外单边
41、搭梁处设置 AZ(非边缘构件)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梁钢筋直锚长度刚接 0.4labE铰接 0.35lab,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 AZ(非边缘构件)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刚接 情况下,高规7.1.6:应 通过计算 确定暗柱的纵筋,且一、二、三、四级的配筋率分别不小于 0.9、0.7、0.6、0.5。一、二、三级箍筋 d8150,四级 d6200。如何计算?中间楼层:墙需按照梁端弯矩的一半 M/2 和该暗柱的压力计算配筋。顶层按照梁端弯矩 M计算配筋。,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 AZ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铰接情况下,各层均参考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暗柱。(无体积配箍率要求),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 A
42、Z(非边缘构件)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平面外搭梁处设置 AZ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梁贯通时,计算按连续梁计算,不应铰接。(两侧梁有较大高差,弯矩难以连续者除外)一般情况下,应参考构造边缘构件要求设置暗柱。同样的,当为纯次梁搁置,且次梁受力较小、跨度较小且梁高不大于2倍墙厚,可不设暗柱,转角窗的边缘构件加强边缘构件最小尺寸加大为600mm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也按照相同抗震等级的约束边缘构件构造加强。编号仍按照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较小时,配箍特征值取0.12。,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高规7.1.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
43、8的剪力墙。我们仍是以较长一肢的长度判断短肢墙与否的。较长肢(一字形的单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等于4的,有时叫作“小墙肢”,应按柱设计。,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高规 7.1.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 但不大于8 的剪力墙。大于300 厚的墙,因为 4 倍墙厚的长度已经较长,则大于 4 倍则按一般墙。(仅有“柱”和“一般墙”的区别),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结构体系:高层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高规判断标准:规定水平力下的倾覆弯矩比任何结构的短肢剪力墙均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最小厚度(注意一二级的一字形220mm)轴压比全截面的
44、纵筋配筋率:底部一二级1.2,三四级1.0其他部位一二级1.0,三四级0.8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不宜单边搭梁箍筋无特殊要求与之前的变化:不再提高抗震等级取消 DBZ的编号形式合并绘制原则按照一般剪力墙全截面配筋满足配筋率,主要的纵筋应配置在受力较大的区域,不宜均匀用力,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小墙肢按“柱”设计(长肢4倍及以下)计算所需的纵筋配置端部第一排异形柱肢端配筋率0.2总配筋率满足同等级的框架柱(异形柱)的要求最小厚度要求宜按照“柱”,三级以上一字形不宜小于300mm轴压比控制按照柱(内力组合不同)箍筋全程加密,最小直径、间距、肢距均按同等级的柱短柱体积配箍率控制1.2计算中建议按照
45、柱输入计算,或者按柱输入复核配筋(较短时,比如hw3bw,建议按柱输入;较长时,比如hw接近或达到4bw,可以按墙输入,按柱复算;),嵌固于地下室顶板时抗规抗规条文说明 塑性铰(11G101-1)P21底部加强区的起算点顶板所以,嵌固端以下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地下室属不属二底部加强区?,嵌固于地下室顶板以下时抗规抗规条文说明 塑性铰底部加强区的起算点 顶板,但向下延伸至嵌固端所以,嵌固端以下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地下室属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抗规:“底部加强区及以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高规:底
46、部加强区及以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11G101-1的标高表,取消了“约束边缘构件 范围”,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我们认为,这种可以全部按照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有些审图认为,需要按照约束边缘构件设置。截至目前,江浙沪地区碰到的审图单位相对较 保守。(天津某项目对全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未提出疑义),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可以按照构造边缘构件即可。最经济,完全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最严格,过于保守,介于两者之间的做法居中,塑性铰的开展强度问题地下室的侧移刚度问题(剪切刚度,土体
47、约束)构造要求 楼板、墙柱、梁地下室构件内力的减小,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嵌固端下一层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结合目前情况,和不同的项目情况,应该这样办:剪力墙端部的抗压溃能力,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嵌固端下一层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一些共同点地下室新增的外墙转角,无上部结构墙肢落下,按规范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地下室新增的内外墙交角,无上部结构墙肢落下,按规范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嵌固端以上:底部加强区以内各层同一平面位置,轴压比超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限值时,则该平面位置底部加强区至其上一层范围,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如果嵌固在地下室某层,则同时需
48、考察嵌固层的轴压比)框支剪力墙结构,不论轴压比大小,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些共同点完全重合于地下室外墙中部的一字形边缘构件,在地下室范围已经不是“边缘”构件,所以在地下室取消该边缘构件。(如该处平面外搁置受力较大的梁,仍需设置 AZ)与嵌固端位置无关11G329-1,形状原则,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角部)形状、轮廓:取 底层边缘构件 与 本层构造边缘构件 形状的包络。,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形状原则过于保守的做法,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审图可能
49、会提出按照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包络吗?,底层 嵌固端下一层 底层 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角部)形状、轮廓:取 底层边缘构件 与 本层约束边缘构件 形状的 包络。,我们并不赞成这种做法,过二保守了,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墙肢加厚者:形状、轮廓:取 底层边缘构件 与 本层构造边缘构件 形状的 包络。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 满足嵌固要求箍筋的配筋量不小于底层(直径、间距、肢数、套箍方式)形状、纵筋、箍筋的配筋量均不小于上层,由于墙肢截面加厚、加长,有可能不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率、配箍率要求,但至少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地下室没有约束边缘构件的非阴
50、影区了。,底层,嵌固端下一层,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量 不小于上层,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量 不小于上层底层 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地下室外墙重叠的边缘构件:轮廓向下延伸,边缘构件厚度根据嵌固端下墙厚加厚,相应另一肢尺寸调整。轮廓至少满足底部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的形状,但 并不根据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要求特意重新改变形状。(如上图,并不根据外墙形状改为“约束翼柱”的形状)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 满足嵌固要求编号 GBZ嵌固端下一层边缘构件的纵筋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要求。(可能不满足相应抗震等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