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1094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临海市疾控中心张慧利,主要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介绍工作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狭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广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

2、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多元化群体性或公共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意外性频发性危害性国际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基本原则,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管理工作,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

3、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属地的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件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按照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设置的要求,配置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建立和完善信息的报告、存储、分析利用和反馈系统;确保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建立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

4、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事件发生地疾控机构进行报告。,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其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实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传染病,(一)传染病(续1),(一)传染病(续2),(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

5、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三)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如一次事故性有毒气体泄露引起的人员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四)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发生的,

6、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包括接种后感染,卡介苗接种事件和群发性癔症。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报告内容,事件基本信息事件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事

7、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要求体现快速项目简单描述事件概况附件可以没有,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对进行网络直报的信息,指定的专业机构初步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