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斑点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1229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上斑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墙上斑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墙上斑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墙上斑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墙上斑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上斑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上斑点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墙上的斑点,(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意识流,“意识流”这一名称在应用于文学创作之前,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说“意识流并不是一点一滴零零碎碎地表观的。像一连串或者一系列这样的字样来表现都不合适。意识并不是一节一节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墙上

2、的斑点,被认为是伍尔夫第一篇纯正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篇纯正的意识流代表作享誉中外文坛。它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随即就以其全新的面貌征服了读者,征服了世界。正因为它的新颖、它对传统的反叛,让批评界面对它哑然失语,找不到评论的语汇与概念。即使在今天,它的那份纷乱与杂糅,飘忽的意识的无定向、无轨迹,仍然使人感到归纳与概括的困难。尤其对情节的梳理与复述,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拓荒之作,意识流小说,1对“内心真实”的流动的记录,2 内心独白的手法,3时序的颠倒和融合,1对“内心真实”的流动的记录伍尔夫认为,小说家应该抓住的重要因素是人性,是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她说:“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普普通通的

3、一天中的内心活动考察一下吧。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这就是真正的生活。文学作品就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2内心独白的手法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写作的主要技巧之一。分析起来,这一概念可分解为“内心”“独”“白”三层意思:内心即默然无声,持续不断的无声语言或心理意识活动;“独”则单独一人,寂静的心理空间;“白”即表白,依赖语言。概括起来,“内心独白”即无声的语言意识。在内心独白的运用过程中,作者退居幕后,一切皆由人物的

4、意识来展现,读者仿佛直接进入人物的灵魂。,3时序的颠倒和溶合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正常时间为顺序的结构,在心理变化和意识的流动中,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颠倒、交叉,相互渗透,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重叠在一起,根据“心理时间”创造出异常的结构,从而展现人的意识的跳跃、穿插的复杂性。,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

5、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小说的其他代表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Marcel Proust)追忆似水年华(19131927)詹姆斯乔依斯(爱尔兰,James Joyce)尤利西斯(1922)威廉福克纳(美国,William Faulkner)喧嚣与骚动(1929),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其父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发作;1941年投河自尽。,关于小说伍尔芙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认为它应该像一张蛛网,与生活既四角粘连又整体超越。,1.小说的叙事人称是什么

6、?采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清结构理形式,从文中内容推测,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但这并不重要。,具体地说,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 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炉火鲜红的旗帜红色骑士黑色岩壁,暖色:亢奋、渴望开放、自由,冷色:压抑、沉沦封闭、禁锢,大战进行中的人们,精神状态会受到那些影响呢?火红的炭块红旗,炉火的跳动骑士跃上岩壁,这种幻觉是由于两者之间相似点引发的;是作者根据自己在书中看来的古代战争场面描写而产生的;是世界大战渗入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反映。,2)、好像是钉子的

7、痕迹 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人际关系的偶然性生活不可捉摸难以把握生活中充满偶然和碰巧,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 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来世,生命的神秘命运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情怀,大战进行中的人们,生活会受到哪些影响呢?“我”与正在谈论艺术品的房客突然间“就一下子分了手”,“像坐火车一样”,“在火车里看见”,“一晃而过”,而且一去就“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战争期间,“私有物品是多么难以控制”,诸如“装订书工具的浅蓝色罐子、鸟笼子、铁裙箍、钢滑冰鞋、安女王时代的煤斗子、弹子戏球台、手摇风琴全都丢失了,还有一些珠宝,也遗失了。”人们无意中就会忍不

8、住发出“到底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而不投生到那里,不会行动、不会说话、无法集中目光,在青草脚下,在巨人的脚趾间摸索呢?至于什么是树,什么是男人和女人,或者是不是存在这样的东西,人们再过五十年也是无法说清楚的”之类的慨叹。可见,几乎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都处于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民不聊生的状态之中。,4)、可能是玫瑰花瓣 特洛伊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先让我们看看小说中这句话:“据我猜想,大战后它(指克惠特尊卑序列表)对于许多男人和女人已经带上幻影的味道,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版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讥笑,被送进垃圾箱,

9、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联系这段话的前后,作者是在暗示我们,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大战激烈进行之中,所以有许多森严的规矩束缚着人们,没有平等、没有自由,克惠特尊卑序列表就是其中之一。,5)、凸出在墙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令人兴奋或痛苦的思想”就是指想弄清战争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思想。“战争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虽然是“我”感兴趣的、令人兴奋的问题,但也是永远弄不清、不可能弄清楚的问题。因为现实中克惠特尊卑序列表等森严而繁多的规矩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为“牧师”“学者”用“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一样行动和“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

10、辰的语言”引导战争时期的人们的思想,所以也是“令人痛苦的思想”。这就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战争对人们思想精神的影响。,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 树、树的生存,最后,终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该死的战争,让这次战争见鬼去吧!然而不论怎么说,我认为我们也不应该让一只蜗牛趴在墙壁上。”“哦,墙上的斑点,那是一只蜗牛。”这里清楚的表明,作者用“蜗牛”来比喻战争,因为它们一样令人厌恶,因为“我”的心中感到,战争像“不应该让一只蜗牛趴在墙壁上”一样,不应该让它继续进行下去。这里再一次暗示,斑点象征战争。所以,墙上的斑点虽然把时间的交代隐含在主人公的心灵体验之中,也没有交代具体地点,全文始终没

11、有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直接描写,但小说反映的现实社会却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作者厌恶、憎恨战争的主旨也已经明确的表达出来了。,小说结构特点,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这篇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主题,作者要写的不是有关“墙上的斑点”的故事,而是借“墙上的斑点”说明一个道理:客观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

12、是人的意识的活动与反映;客观的显现是短暂的,只有人的意识流动,存在于记忆中的生命体验才是永恒的。,意识流小说通过人物的意识来折射现实,其表现出的社会性往往是零散的,因而我们不能试图寻找小说有怎样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正如伍尔夫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地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附在生活之上。”所以,传统的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是行不通的。,Nail斑点,snail,钉子,玫瑰花瓣,古冢-旧钉头,作者对墙上的斑点最初的猜测是钉子,而最终告诉我们的是蜗牛,在英文里,钉子(nail)和蜗牛(snail)只有一个字母“S”的差别,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这是作者为小说预设的一

13、个讽喻,是作者美学思想与人生观念的反映。在作者看来,墙上的斑点究竟是什么毫无意义,它与一切具体事物的联系也不重要。真正有意义或者说至关重要的是它所激起的人的意识活动与意识反应。这实际上是在证明,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用散点透视解读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即通过去寻找这些零碎、分散的,而又充满睿智的思绪,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某一方面的相对集中的思索。,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

14、又把它扔在那里,对流行的崇拜:狂热而浮躁,评点参考:,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伪文化的横行使我们变得苍白。,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包含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这种情形就像坐火车一样,我们在火车里看见路旁郊外别墅里有个老太太正准备倒茶,有个年轻人正举起球拍打网球,火车一晃而过,我们就和老太太以及年轻人分了手,把他们抛在火车后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飘忽不定。,因为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

15、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要是拿什么来和生活相比的话,就只能比做一个人以一小时五十英里的速度被射出地下铁道,从地道口出来的时候头发上一根发针也不剩。光着身子被射到上帝脚下!头朝下脚朝天地摔倒在开满水仙花的草原上,就像一捆捆棕色纸袋被扔进邮局的输物管道一样!头发飞扬,就像一匹赛马会上跑马的尾巴。对了,这些比拟可以表达生活的飞快速度,表达那永不休止的消耗和修理;一切都那么偶然,那么碰巧。,到底为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而不投生到那里,不会行动、不会说话、无法集中目光,在青草脚下,在巨人的脚趾间摸索呢?至于什么是树,

16、什么是男人和女人,或者是不是存在这样的东西,人们再过五十年也是无法说清楚的。,对理性的质疑:生活的本质是理性的秩序,还是偶然性?,失重的生活:高速运转而又漫无目标。,生与死的偶然决定了生命本质的偶然。,说来也真奇怪,人们总是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形象,不让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别的处理方式使它显得可笑,或者使它变得和原型太不相像以至于人们不相信它。但是,这个事实也可能并不那么奇怪?这个问题极其重要。假定镜子打碎了,形象消失了,那个浪漫的形象和周围一片绿色的茂密森林也不复存在,只有其他的人看见的那个人的外壳世界会变得多么闷人、多么浮浅、多么光秃、多么凸出啊!在这样的世界里是不能生活的。,偶像的虚幻意义。,它

17、使人想起社论,想起内阁大臣想起一整套事物,人们在儿童时期就认为这些事物是正统,是标准的、真正的事物,人人都必须遵循,否则就得冒打人十八层地狱的危险。,我奇怪现在到底是什么代替了它们,代替了那些真正的、标准的东西?也许是男人,如果你是个女人的话;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制定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据我猜想,大战后它对于许多男人和女人已经带上幻影的味道,并且我们希望很快它就会像幻影、红木碗橱、兰西尔版画、上帝、魔鬼和地狱之类东西一样遭到讥笑,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文明制造秩序?,秩序的可笑,自由的消逝。,的确,他最后终于倾向于营地

18、说。由于受到反对,他便写了一篇文章,准备拿到当地会社的季度例会上宣读,恰好在这时他中风病倒,他的最后一个清醒的念头不是想到妻子和儿女,而是想到营地和箭镞,这个箭镞已经被收藏进当地博物馆的展柜,和一只中国女杀人犯的脚、一把伊利莎白时代的铁钉、一大堆都铎王朝时代的土制烟斗、一件罗马时代的陶器,以及纳尔逊用来喝酒的酒杯放在一起我真的不知道它到底证明了什么。,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辰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要不,他们还能是什么呢?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我们对美和健康的思想越来越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了是的,人们能够想像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这

19、个世界安宁而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蓝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对历史文化及其研究的质疑,理想的生活境界,关键词:自由、宁静。,在坎特伯里大主教后面的是大法官,而大法官后面又是约克大主教。每一个人都必须排在某人的后面,这是惠特克的哲学。最要紧的是知道谁该排在谁的后面。惠特克是知道的。大自然忠告你说,不要为此感到恼怒,而要从中

20、得到安慰;假如你无法得到安慰,假如你一定要破坏这一小时的平静,那就去想想墙上的斑点吧。,可笑的位置: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它产生于一棵树,树木会生长,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怎样生长起来的。首先是它自身木质的细密干燥的感觉,然后想像它感受到雷雨的摧残;接下去就感到树液缓慢地、舒畅地一滴滴流出来。大地的寒气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最后的一场暴风雨袭来,树倒了下去,树梢的枝条重新深深地陷进泥土。即使到了这种地步,生命也并没有结束。这棵树还有一百万条坚毅而清醒的生命分散在世界上。有的在卧室里,有的在船上,有的在人行道上,还有的变成了房间的护壁板,男人和女人们在喝过茶以后就坐在这间屋里抽烟。

21、这棵树勾起了许许多多平静的、幸福的联想。,生长、被侵害、死亡、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精神状态,文明,历史文化,秩序,对流行的思考,伪文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理性的质疑,生命本质?,墙上的斑点,散点透视示意,【基本指向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质疑,1、表现的是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从而否定束缚生命的种种陈规陋习,追求生活的自由流畅。2、个体生命与普遍生命是相融合的,往昔的生命体验依然存在于现时的记忆中,从而使个体生命通过转移和延续获得扩展与永恒。3、更为激烈的是,在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挑战。4、她期待着把这一切陈腐的枷锁都送进垃圾箱,人们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思想。5、反对战争。,

22、6、生活究竟是什么?也许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并不神秘深奥,这就是生活的真谛。7、现象世界是简单无意义的,人的精神活动比枯燥的现实更丰富,更生动,更重要,人们的探索只能停留在表面。,在墙上的斑点中,随着叙事者“我”的意识的流动,既杂糅进了作者的渊博的知识与文化,又杂糅进了作家对世界、对人生的领悟与对社会的认识,如对男权等社会秩序的反感,还杂糅进作者对自然景色,如由一棵树所联想的风景的体验。如果只存留着某一方面,都会导致一种单调,同时它的定向性,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逻辑性、理性与清晰性,而不能构成一种真正的无主导性的意识流的风格。,伍尔夫对于历史、文化都有很好的修养,就是那“古冢”的想像,英国人偏爱忧

23、伤的说法,都足见作家本人的那份文化底蕴。从星期日午后的散步,星期日的午餐,想到一定的规矩,再想到标准的制定,男人的标准,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足见女作家于细微处见真谛,对社会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洞悉。在小说的后边部分,女作家对一棵树以及树的相关景色的那份体验性的、细腻、准确而生动的描绘,满载着作家本人那份愉悦欢快的心情,又是那样富于感染力,让人心醉。,如果作家没有这些能力,没有丰富的积累与自己的见识,意识何以流动,又怎能流动!作家的内涵,多方面的能力与修养,才是真正使意识得以流动的河床。因此,意识流小说远远不只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技巧,只是一种叙述视角上的花样翻新,它是非常需要超常的各方

24、面的功力的,既需知识文化又需思想观念的,还需情感体验的,当然也离不开文学艺术的感悟力与智慧。同样可以说,读意识流小说,读现代小说也是需要读者具备多方面的功力的,否则难以读懂,至少是读不出它的韵味与深意来,读了墙上的斑点后,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传统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姓氏名号 身份地位 服饰状貌言谈举止 喜怒哀乐 理想情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传统小说:1、追求表现外部世界,刻意描绘人的物质生活环境、外貌衣着、言行举止、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在结构布局上有戏剧化的特点,根据素材和创作需要选择悲剧或喜剧的模式;3、具有完整和有趣的故事

25、情节。大都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展示各种复杂的矛盾冲突;4、遵循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创作原则。,意识流小说的特征:1、竭力淡化小说的故事情节,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揭示情景在意识中留下的痕迹,展示人物的心理结构;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2、遵循由里及表、由微观到宏观的创作原则,通过内心折射现实;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把过去、未来、现在互相倒置、互相渗透;4、运用自由联想、象征暗示、内心独白、感官印象、心理分析手法。,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

26、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的,但在具体“回忆”时,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