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12809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与诗孔子对诗经功能的认识与阐释,一、文学的式微与大众文化的图像转睙二、两则新闻引发的思考(一)2009年11月23日著名老作家张扬暴力打人事件引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家协会的独特体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是正部级,而曾任中国书协主席的启功先生,尽管是大师级的书法家,却从未享受过高官待遇。(二)在2010年3月30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住总统套房坐奥迪作协开会有点高调。问题:为何会给文学如此高的特殊“地位”?,文学在整个民族文化传承和意识形态建构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也必然包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

2、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群体性、系统性、历史性。,关于意识形态的一些观念阿尔图塞(Louis Althusser)意识形态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的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齐泽克(Slavoj Zizek):作为一种信念,一组观念、信仰、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在概念被用来使我们确信其“真理”,但实际上服务于某种隐含的特定权力利益。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意识形态是指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的贯穿在并奠基于我们实际陈述的那些价值观结构,我说的是在其中我们言说和信仰的方式,它们和我

3、们所生活的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有关亦即情感、评价、感知和信仰的模式,它们与社会权力维系具有某种关系。,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阿尔都塞认为,艺术并不能与意识形态划等号,而是具有双重性质: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一种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意图产生出来的。当它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存在时,它作为一件艺术作品产生出一种意识形态结果因此,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保持的关系比任何其他的物体都远为密切,不考虑到它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特殊关系,即它的直接的和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效果,就不可能按它的特殊审美存在来思考艺术作品。,马克思:“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

4、构成的上层建筑。”,浙江3位较真的语文老师,咬文嚼字,挑出了语文课本里的刺。“爱迪生救妈妈”真相 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历史变迁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撒这样的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家:儒家外部,强调文学的价值功能;道家内部,关注文学的审美属性。子与诗是一个双向互相建构的过程:孔子以诗经等为基础建构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诗经凭借孔子奠定了自己的文化史地位。,诗经是孔子最熟悉的,也是对他思想行为影响最大的典籍之一。孔子的文学思想的形成所受到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诗经。论语中直接提到诗经的有20多处,引用诗经的13 处,6 处用来对诗经的评论,6处用于阐明事理,1处是对生活中用诗的记载。论语中,孔子间

5、接性的引诗、用诗明礼之处非常之多(包括意引)。,孔子是否删过诗经?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周乐,演奏十五国风和雅颂各部分,其中的编排顺序与今天的诗经大体相同。而据现存的资料看,孔子当时只有八岁,根本不可能删诗,可见孔子之前就有和今天诗经的编次,篇目基本相同的集子。孔子自己只是说“正乐”,并没有说删诗。虽然当时的诗是配乐的,但诗、乐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诗主要指文字,而乐主要指乐曲。再说孔子返鲁“正乐”时已经六十九岁,如果删诗该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之前他一直说“诗三百”呢?诗经中有不少“淫诗”,这些不符合孔子礼乐仁政思想(孔子曾说“”郑风淫)的诗,为什么没有删掉?先秦各种史籍所引的

6、诗,大多数见于今天的诗经,不过五十首,这说明诗在当时只有三百篇。即使孔子删过诗,由于他在当时只是诸子中的一家,影响不是很大,也不大可能影响到同时期的其他著作,更不可能影响到他以前的著作。孔子未曾删诗的证据较为充分,但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人支持孔子删诗说?,思无邪:文学评价的总标准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这是孔子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关于“思无邪”有不同的解释,包咸注有“归于正”之说。但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从音乐上说,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温柔敦厚的诗教观

7、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关于“温柔敦厚”与“愚”,郑注说:“失,谓不能节其教者也。诗敦厚近愚”,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以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诗主敦厚,若不节之,则失在于愚。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也,故云深于诗者也。”,功能观:人而不为周南召南,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兴观群怨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8、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一番“兴、观、群、怨”的诗歌理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都很高,说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创造性的提法,长期影响着中国诗歌创作与评论的发展。”,兴如果用一句现代的流行语来概括“诗可以兴”的涵义,大致相当于“学(诗)可以使人进步”。这种“进步”,指的就是礼乐的修养。,观何晏论语集解引汉郑玄注:“观”指的是“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论语集注把“观”解释成“考见得失”。实际上,郑玄和朱熹说的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即学诗可以观察一个国家风俗的盛衰和政治的得失。,群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琢”;朱熹论语集注把它解释成“和而不流”。根据这种解释。一些著作把“群”字理解成“互相启发

9、,互相砥砺”。或者说:“群。指诗歌可使人们藉以交流思想,促进感情融洽,起到协和群体的作用。有的论著则认为,孔安国和朱熹的说法,尚未抓住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孔子所谓的“群”,指的是人生活于为氏族血缘所决定的社会伦理关系之中,人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而且,这个“群”是以普遍性的“仁”为基础的,不是少数人的党同伐异。,怨所谓“怨”,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怨刺上政”;朱熹论语集注把它限定为“怨而不怒”。一些论著据此推断:“怨”,就是指诗歌可以抒写不满,泄导人情,孔子公然肯定人们可以对统治者表示其不满,在当时还是很了不起的。嘴的则认为,孔子所说的“怨”,其范围是很广泛的,其中就包含着男女

10、爱情在内的种种忧伤、追求、感叹。,政达专对论语两次记载孔子教导儿子学诗。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阳货篇载:“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面墙而立,视线被遮,既看不到方向,而且寸步难行。),诗与政治、外交活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春秋时

11、期的赋诗言志在春秋时代,赋诗者依照通行的交际规则,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借用现成的诗歌作品,“断章取义,余取所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比喻等方式表述自己或其国家的志意;而受诗者,依照同样规则,身处同一场合,从诗歌字面意义出发,解析其比喻等方式,了解赋诗者或其国家的志意。赋诗者与受诗者都不太关注作者作品的原意。何谓“赋诗”?郑玄解释为“赋诗者,或造篇,或诵古”。参考左传对赋诗情况的记述,可以知道当时赋诗有两种形式:赋诗者自己作诗和赋既有之诗。,春秋间的列国聘盟,以诗酬酢,借讽诵而观志,既表示了对客人的荣宠,又显示了自己的辞采,确如文心雕龙明诗篇所云:“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

12、文”。谁能娴熟此套,谁就能在复杂的外交场合中游刃有余,应对有方,不辱使命。,赋诗”的实际外交效果。双方通过“赋诗”的方式互相表达自己的外交态度和意图,即使最终达不成一致,也由于“诗”本身较为隐晦的特点而避免了直接的正面的冲突,无疑充当了外交活动中的润滑剂。而大多数情况下,“赋诗”更是一种诚意和善意的体现,必然会使对方更加认真地进行换位思考,往往能改变对方的初衷起到出其不意的外交效果。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荣,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桨,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日:“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弛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三国

13、志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

14、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徐盛用火攻),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之赋诗言志,江泽民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罗隐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

15、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郑板桥道情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胡锦涛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温家宝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郑板桥竹衙斋卧听

16、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鲁迅(1933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