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3杜甫宿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课件3杜甫宿府.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宿府,杜 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河南巩县:712年生于此地吴越齐赵:年少漫游,裘马轻狂,结识李白,文坛佳话京都长安:应试落选,干谒无果,仕途失意,贫苦抑郁宁夏灵武:安史之乱,潼关失守。玄宗西逃,李亨即位。只身北上,欲投肃宗。中途被俘,押回长安陕西凤翔:两军对峙,突破重围,投奔肃宗,授左拾遗陕西渭南: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华州,心情郁闷洛阳偃师:暂离华州,回乡探亲新安石壕潼关:返回途中,目睹战乱,心忧百姓,愤作史诗,三吏三别甘肃天水:回到华州,关中饥荒,不堪污政,辞官西去甘肃同谷:秦州难过
2、,南下同谷,拾栗过活,仅只一月四川成都:历尽艰辛,来至成都。亲朋帮忙,建成草堂重庆奉节:严武病故,生无依靠,举家东下,寄居夔州湖北湖南:辗转流离,荆楚飘荡,往来衡潭,病死舟上,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爱国,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圣”。诗骨、诗杰、诗狂、诗家天子、诗仙、诗佛、诗鬼、诗魔、诗囚、诗奴、诗豪,杜甫的创作,杜诗的特色:第一,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将诗歌从抒发个人怀抱发展到写民生疾苦,并将抒个人情怀和写民生疾苦融为一体。第二,炉火纯青的写实功夫。第三,沉郁顿挫的风格。(内容:感情悲慨壮大深厚;表达:百转千回、波澜曲折的抒情方式),杜甫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杜甫是一位
3、承前启后的人物。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白、韩孟李、李商隐、江西诗派、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顾炎武,文体知识,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类别: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近体诗特点:字数一定;严格讲究平仄、押韵、对仗七律:一句7字、八句56字;律诗四联(首颔颈尾);句内平仄相间、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联与联平仄相粘;韵脚在偶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词性、句法、平仄)。,一、解析诗题,了解背景,“宿府”这一合成词是什么结构?谓语是?宾语是?省略的主
4、语是?宾语之前省略的定语是?杜甫是如何到严武幕府任职的?在那里任何职?杜甫在严武幕府中干得怎么样?,二、找准“诗眼”,划分层次,杜甫为何要“宿府”?为何不回家?他是一个人守幕府?还是同他人一起守?可见,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哪两个字圈定了本诗的情感基调?杜甫独守幕府都在干些什么?朗读本诗前四句,思考:杜甫独守幕府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朗读本诗后四句,思考:杜甫独守幕府在想些什么?,前四句:诗人独宿时的所闻所见,表孤独之况,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这两句诗交代了那些内容?清秋(季节),江城(大地点),幕府(小地点),井梧(外景),蜡炬(内景)回忆写梧桐诗句?古人写梧桐用意何在?回忆写蜡烛
5、诗句?古人写蜡烛用意何在?,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诗。时与空、视与听的对举。这两句诗的句法有何特点?角声自语?还是诗人自语?谁与共看?还是谁想看呢?,后四句:诗人独宿时的所思所想,表孤独之因,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这两句诗表明作者在想什么?此想是由什么勾起来的?时空对举:从时间层面看,离家已有时日;从空间层面看,离家距离很远。(道阻且长)双声(荏苒)对叠韵(萧条),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这两句诗表明作者在想什么?此想又是由什么勾起来的?作者的处境和情绪?仍是时空对举。叠韵对叠韵。“强移栖息一枝安”,运用了何种典故?用意何在?,三、比较阅读,体会内涵
6、,比较宿府和又呈吴郎,思考“诗圣”的内涵。诗艺:诗歌圣手;人格:诗中圣人。,2006年高考作文肩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
7、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
8、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所用话题 肩膀,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