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美术教育一词起源于19世纪德国对象:美术家、美术爱好者、美术工艺人员、以及接受普通教育的儿童教育,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它的涵义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涵义,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分类:以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以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以美术为本质教育为手段传授技能,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一、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了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早期教育。传授美术技能,美术为本位,教育为手段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
2、纳述及美术的功能时指出:一、为人类提供视觉感,表现人类特有的视觉意向,为其恐惧、梦和会议提供视觉隐喻二、使人感觉敏锐,提供训练人的潜能的题材和媒体三、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美术构成人的视野,捕捉了瞬间四、发觉视觉含义,发展感知活力,打动人的情感,传递亲情制造凝聚力,剑桥大学的Simon Baron-Cohen教授说“他特殊的记忆叫直观像记忆”通常风景的记忆,经过长时间后会在脑中抽象化,然后会逐渐忘掉。但是Stephen Wiltshire的情况,那些记忆全部正确的保存,什么时候拿出来都可以。更令人惊讶的是,到现在,他20年间访问的20个国家以上的风景,他全部能正确回忆,并且可以随时从大脑里拿出来
3、!但是,这种能力并没有被及早发现。,自闭症的少年,随着世界的流逝,他逐渐开始外出了,而且能一个人独自外出了。通过对绘画的痴迷,他开始走向正常普通的社会生活。现在,31岁的Stephen已经是能代表英国的艺术家。仅仅通过记忆,他把10平方公里的伦敦的风景,画在4米的纸上。通过直升机,仅仅15分钟的飞行。他通过记忆,完成了那惊人的画作。即使很细微的部分都被他清晰的画了出来。简直和照相机一样!2006年,他获得王室授予的勋章。自闭症的他,通过绘画的才能,带给他充实的人生。但是,即使现在,他依然是自闭症患者。,“他最初的画作与其他同龄孩子无异。只是,从五岁那年开始,他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画画上,这是个
4、转折点。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在那次度假之后,基隆还会继续画。”基隆的母亲米歇尔威廉姆森说道。在意识到基隆对绘画有特别爱好之后,父母为他报了美术班。老师称赞他的画作中闪现着大师的光芒。“我曾一度相信在绘画领域,毕加索是最后一个神童,而基隆却着实越发出色。他有一双成熟的手,还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已经掌握了很多艺术家需要经年修炼才能有所得的绘画技巧。”曾为基隆办过画展的画廊主阿德里安希尔说道。基隆说自己不想成为毕加索,他更希望自己是莫奈。广阔的田园、橙色的天空、恬静的小路他渴望像莫奈那样,用光与影的丰富色彩来继承唯美的印象派画风。,毕加索年少时亦是人们公认的绘画天才,他自己却曾批判地说:“绘画领域是不存在
5、神童的。那些人们眼中的早熟的天才不过是年少时有才气,随着年龄增大,这种才气会逐渐消失。”儿童生理学家杰克博伊尔也说:“大部分八岁左右成名的画家、足球运动员等都难以将天赋持续到成年阶段。”父亲基斯说:“基隆画画只是因为他喜欢,他可以想画就画,想停就停。”作为基隆的家人,他们并不在意长大后的基隆是否依旧热爱绘画,也不想给他任何压力。基隆除了爱画画,也热爱足球,他将来的愿望是成为画家或足球运动员。他鼓励那些热爱绘画的人一定要坚持梦想,“永不放弃,让自己的梦想笔直生长,不要使之成为空想。”,早期涂鸦是儿童视觉探索的最初阶段,它与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和审美本能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者指出,很多文化背景下儿童和
6、成人绘画作品中都会出现曼荼罗。阿伦(Allan,1988)指出:“曼荼罗反映了保护墙的发展,保护墙是防御爆发和行为瓦解的内部心灵手段。”荣格认为,曼陀罗构成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形象,象征着平衡和和谐。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直觉使得儿童涂鸦也因此可以体现出无意识的平衡和和谐。,邦格认为,直觉有三个缺点:一是直觉没有论证的力量;二是直觉不够精细;三是直觉还可能是错误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儿童艺术家与成年艺术家的最根本区别。直觉的这些缺陷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弥补,通过不断掌握理解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感性入理性,再由理性推动感性认识,将感性的、肤浅的、非完整性的视觉思维导向视知觉的深层的、完整性的思
7、维高度,以此保护直觉敏感、实现艺术创造力的持续发展。,安老师:孩子们的生命让我看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艺术家。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工作了这么多年,基于我的美术专业,我会特别专注于观察孩子的成长轨迹,并且在不断地学习,这不是我所提出的个人观点,是确确实实从孩子身上观察到的,从教育中得出的思考。,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现代美术教育的教育分化日益完善领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服饰设计等学科: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评论教育对象:学前儿童、中小学、艺术院校等幼儿阶段是延续人类美术文化的最初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基础,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8、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少儿学习绘画的好处:,1、幼儿学画,有利于发展记忆、想象力,特别是想象。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而且奇特的。丰富的想象是科学家、文艺家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华。孩子在绘画中,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化,这是人才成长的基础。2、学画可以使孩子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调查资料表明,在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中有25%30%心理上是不健康的。据某些幼儿园园长和家长反映,似乎远远不止这个比例。不少孩子的主观反映与客观刺激极不一致。他们执拗、任性、无理取闹,自理能力极差,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是长期不良教育形成的。不良教育起初造成
9、孩子心理上的消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反复出现,就慢慢地固定下来,变成不健康的心理,而学画可以克服这种不良教育的影响。注意:让孩子自由画画,也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心的抑郁,心理上的负担,不会像大人那样通过和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求得散发,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绘画,特别是自由画,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使心理负担减轻,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教育与道德的关系人类在早期社会德育美育尚未分化。席勒美育书简中强调美术可以让人复归于他自己,从而他能把自己塑造成他所希望的样子鲁迅指出
10、美术可以辅翼道德丰子恺认为道德与艺术殊途同归美和善相辅相成,再以美术为媒体的教育中,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使儿童从小摆脱俗流,避免罪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顽石既有人性,花草也可生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王冕墨梅图中的题诗,简简单单一枝梅花把文人洁身自好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郑板桥画的墨竹图,题诗为“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作者笔下根根挺拔不屈的竹子不正是中国人品格的再现吗?寄情于草木之间,使本无思想的花草具有人的品格、美德、情操。中国人把梅、兰、竹、菊誉为花中
11、四君子,分别赋予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的性格,中国人借“四君子”表现自身的高风亮节,不与俗世同流合污,也是对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的向往。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多么像一个个隐居山林的文人墨客,他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游戈于山水之间,写诗作画,著书立说,日子好不自在。但是往往由于政治的腐败,使得这些文人感到失落,惆怅。进而形成了中国文人特殊、复杂的内心感情。,篱竹(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竹(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竹(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12、,免撩蜂与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在美术欣赏中是一幅较重要的作品,除了此画的独具匠心之外,人物的神态表情也惟妙惟肖,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学生们会发现他愁眉不展,似乎在想国家大事,想的是如何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李唐高逸图画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虽然看似活的潇洒大方,悠闲自由,但他与韩熙载的内心世界是一样的,都对国家大事念念不忘,随时准备为国家鞠躬尽瘁。这是何等的高尚。,运用这些画面,培养大家具有敢于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做到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敢于与丑恶势力进行斗争,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这种形势下,甘于清贫,少有物质追求,对事业有较高追求的思想境界是我们道德
13、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丰富大量的佛教艺术,特别是在佛教美术作品中,教育主题非常明确。这些作品提倡真理,反对邪见与偏执;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准则,不利欲熏心,损人利己、以诚待人、不说谎话;对父母要孝顺等等总之,这些作品表现的是人间正义、诚恳、谦让、奉献的美德。综上所述,大家必须认识到:道德是人生活的行为准则,同时道德随人的思想、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美术是一个包溶了很多学科与知识的艺术,中国与国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中,有很多表现真、善、美的作品。优秀的道德传统作后盾,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动力,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和别人,
14、照亮更多人的心灵。!,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思维形象教育的功能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强调美术教育的智育功能,重点不在美术本身,而在于使儿童获取正确的视觉和敏捷的手法,来认识和把握周围一切。罗恩菲尔德对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价值,他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不具备的特点,给儿童提供一种区别于抽象思维形式的直觉思维。引导儿童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与领悟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重视美术对儿童美感的培养和性情的陶冶总之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的面目健康成长。,第四章 学前
15、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美术教育的涵义,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教育考虑的是社会性功能,后者考虑的是个体性功能,两种取向统一起来,使我们能更高层次的把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美术与游戏,美术语言是幼儿自己创造的视觉的或造型的符号系统。在游戏中这种象征性语言能够按照幼儿的需要加以改变,使幼儿唤起过去的经验,使得自我满足不是被迫去适应现实,从而解决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情感冲突问题。这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试验自己的行为,行动和知觉,无需害怕失败或报复,从而使整个身心处于自由和谐的状态,通过反复的试验体验,了解适应周围的世界。从而满足情感和认知的平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
16、发的美术游戏以及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在这种有明显审美特征的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通过美术游戏奠定他们健全人格的基础。例讲故事,让儿童画画,让大家猜,最后一起填色,幼儿视觉审美能力培养,通过形体感、色彩感、线条韵律感、材质感、构图感、和空间感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幼儿追求真善美,排斥和去除伪劣,邪恶及丑陋的事物。引起他的情感律动给他们美的享受和性情的陶冶,促使他们在认知上,感情与人格方面健康发展。,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第二节 学前美术教育发展的概述,一、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一)外国美术教育发展历史概述雅典:儿童从7岁开始进入文法学校鹤音乐学校学习。在文法学校中
17、尚未熟悉字母轮廓的儿童,便依照教师所写的描画。图画教学不是传授谋生的技艺,而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哲学家强调“文雅教育”将和谐发展的重点放在美育方面,摒弃狭隘功利主义。对美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德谟克利特:将艺术看成是可以改变人的重要手段,主张对儿童的艺术教育又既要注重天赋,又要勤学,这样能使儿童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思想品德。亚里士多德:绘画能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力和判断力,教儿童绘画是为了发展儿童的感情。,中世纪西方:美术教育几乎成为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学徒们在画坊从事学艺,以掌握技能,谋取生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的地位提高了,人们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主
18、张通过美术教育,全面发展儿童身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艺术教育主要是发展儿童的首创精神,培养儿童的艺术才能。学校教育:18世纪,欧洲一些新式学校开始将美术列入课程。19世纪,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俄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普遍开设图画课。,欧洲中世纪作品,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文艺复兴中期作品,文艺复兴中后期作品,(二)美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美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是富兰克林。建议将美术引入教学计划,要选择最有用的内容传授给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儿童画漂亮的画,而是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工业绘画:由于美国在工业产品的销售上遇到其它国家的竞争,政府帮助成人和儿童提供免费的绘画教育。英国美
19、术教师史密斯认为美术在于有一套系统的循循渐进的教学方法,不在于教师画的好坏。齐塞克: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创办了儿童美术培训班,让儿童以玩的方式表现自己。提出儿童的绘画能力是天赋的,并且始于儿童期。他的观点得到美国少数先驱的赞同。杜威是美国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认为兴趣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采取进步主义教育让儿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干涉,应和其他学科结合。,二战:美术教育主张自我表现。1930年1950年: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发挥教育对儿童人格及其影响。近年:注重创作性后来进步主义进入衰退期,(三)德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概述,将美术教育作为文化哲学的应用学科,目的是
20、纠正理性主义给社会及本人带来的负面反映。以完善人格、表现个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先画垂直线、水平线和斜线,在进入画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这种教育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柯思修那教育改革,摒弃几何画法自由画画。德国主张浪漫表现与理智倾向两者取得平衡。近些年德国实施“源于艺术的教育”和”面对艺术的教育“以具有强烈情绪的作品为教材,创造美的环境,训练孩子发展独立分析能力,积累基础经验与概念。,其一是:一个阿拉伯人拿着一盆鱼,在火车上遇到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一个中国人。日本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可以在日本繁殖吗?繁殖这种鱼需要什么条件?成本贵吗?”德国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
21、的鱼在动物学上属于那一类?它的学名和俗名各是什么?”中国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好吃吗?是清蒸的好呢,还是红烧的更好吃?”,另一个故事是问路。一位同胞来到德国某城市向一个德国人问路:“请问先生,我要到某某大街去,路要怎么走?要走多久?”德国人瞪着两眼,一语不发。中国人生气地走了。刚走了几步,德国人追了上来,和气地说:“先生等一等,您要去某某大街,向前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弯就到了。依您的步行速度需要8分钟。”中国人不理解地问:“刚才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因为您问我要走多久,我没有看到您走路,不知您走路的速度,无法告诉您。”,(四)日本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概述,与美国、英国等的美术
22、教育相类似,明治初期日本的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目的在于培养产业后备军。受西方图画教育的冲击,日本绘画局限于用铅笔练习描绘正确的图形。这一时期被称为铅笔画时期。1886年前后,一位名叫费诺洛沙的美国人和冈仓觉三等人倡导国粹反对西化。在以后的十多年中,铅笔画和毛笔画的优劣争论不休。,1904年发表了一份对日本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报告书。该报告书提出了美术教育的 作用和目的,科学地区分了美术教育在怡情养性及实用方面的不同目标,主张在培养欣赏能力的基础上,重视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这一观念,日本 文部省出版了一系列国定教科书。国定教科书的出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美术教育。
23、尽管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写生、记忆和创造的内容,但是基本上未脱离临摹的主要方式。1919 年,日本画家山本鼎发起了自由画教育运动。当时,日本民主思想刚抬头,而欧美推崇个性和创造的“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冲击了日本的美术教育。山本鼎对出版 已达十余年并仍在继续使用的国定教科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将其称之为“干涸的临画帖”。他主张摒弃临摹,朝向自然写生,迈向创造。舍弃临摹、迈向自然的风潮逐渐高涨,并最终摧毁了定型化的图画教育。山本鼎曾于1919年在长野县举办了首届儿童自由画展,轰动一 时,其影响迅速蔓延到了日本各地。然而,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主张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对待过去的不足,片面、绝对地强调自己的喜好,甚
24、至认为乱涂一番的画才是新式的自由画。因此,山 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导致日本美术教育处于无序状态。,总结当时,德国的包浩斯构成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日本,除了图画教育,必须涵盖绘画以外的工艺、建筑、雕刻等等,应对一切的造型美感与构成提供理解力、鉴赏力及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二次大战后,图画与劳作合为一体。1951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图画劳作教育,由造型艺术 方面,提供有关日常生活所需衣、食、住与产业等之基础性理解与技能,养成开朗、丰富的营生能力、态度与习惯,培养身为个人或社会成员均能从事和平、文化的 生活资质。”1952年,由美术评论家久保贞次郎等人发起,创办了“创造美育协会”,由“创造美育
25、协会”推行的美术教育改革运动引起了全日本的回响,此项运动获得了两项丰硕成果:其一,再次强调了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由齐塞克开创、里德推进的“通过艺术的教育”的潮流在日本再次兴起;其二,促进了 以心理学观点看待儿童画,超越了自川村浩章等人创立的“造型教育中心”该团体认为,造型教育不可单凭自我表现,教育应有系统化,应大力推行造型基础教学。总的说来,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并注重选择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成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当广泛,有 绘画、摹写、拼贴、堆积、手工制作以及鉴赏活动等。各类教学内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
26、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二、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一)中国古代和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是从先秦时代提倡制礼作乐开始的。,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的社会公育被家庭承担学前儿童教育所取代,尤其到了春秋末年,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私学大兴,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孔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对艺术教育有精当的论述。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仁人君子修身的完成是通过艺术的学习达成的,因此,儒家十分强调礼、乐的美育作用,认为礼能使外在行为得到规
27、范,乐能使内在精神得到修养。读诗使我振奋,学礼使我立足于社会,音乐使我自身修养得以完成。,在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奉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对以物质性为特征的工艺采取了鄙视的态度,使工艺的传授只能以世代相继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所谓的“世业”。”于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一个人如果德行高尚,那他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很高;相反,如果一个人品德低劣而只凭技艺高超,那他取得的成就就会很低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重“艺”为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
28、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清末维新运动中,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教育包括从胎儿到六岁的教育,妇女怀孕应入“人本院”,婴儿在育婴院养育,三至六岁儿童则进慈幼院。康有为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但以大同理想改良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二)中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创者是王国维。对中国现代美育发展
29、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蔡元培(设置美术美术馆,举办展览,陶行知把创造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陈鹤琴对中国学前儿童美术的研究做出杰出贡献。,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他还提出以儿童为根本,在审美教育中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养育。同时提出出生后为儿童提供优美的环境,人幼儿园后,更要重视儿童的美感发展。他还设置美术馆,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召开儿童艺术展览会审查会,编印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和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报告。,陈鹤琴-儿童游
30、戏的理论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对包括造型游戏在内的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他在儿童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中都设专章论述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玩具,对儿童游戏发展的价值、游戏的学说和种类等理论作了阐述,并进行儿童游戏发展的实验。他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我们应当依儿童的年龄,给以各种游戏工具,使他有适当的游戏”等观点,主张“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他还提出优等玩具的标准和手工制作表现的教学要求:可以引起儿童发生兴趣,质料坚固不易损坏,可以刺激儿童想象力和发展儿童创造力,儿童自己玩弄而能拆开,能适应儿童能
31、力、发展儿童智力,能抒发儿童美感,有变化而活动,这些观点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价值的。他主张课程应以大自然、以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并且强调尽量在户外进行造型性游戏活动。他还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他在创造的艺术一文中说:“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但是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儿童,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断画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一定要教的,我们人类所有的经验,是应当利用的,不然让儿童己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辈子顶多不过像初民时代的作品罢了。,经过研究,的结论是:“大概九岁、十岁以前,要注
32、意想象的一面,就是注重儿童天真作品,就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也就是说,陈鹤琴先生认为,至少在幼儿教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是更重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相比较而言应是第二位的。1923年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他将艺术纳入幼稚园学内容之内,在造型美术教学中,主要是围绕某个主题(例如“六一”儿童)来展开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及图画活动。由于他的研究在当时影响很,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就参照了他的研究成果。,陶行知(18911946)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他指出:“做一桩事情,画一幅图画,写一张字,能自慰和慰人就叫做美。”同时他还认为真、善、美合一的教育,必须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采取了一些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进行艺术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