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18976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第1讲 如何备课,息县第六小学教务处,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第1讲 如何备课,息县第六小学教务处,一、备课的含义,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备课就是写教案;另一方面,备课是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备课已沦落为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产生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不甚了解备课的多种含义。深刻了解备课的新含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备课的含义,(1)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体现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2)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

2、课堂物化的预案,(3)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4)备课是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的过程,(5)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2、备课要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达到三项目标: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中有法3、备课的原则与要求:1)强调系统性:局部与整体的统一2)明确目的性: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品格)的统一3)加强针对性:教法与学法的统一4)突出计划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4、备课的程序:“由大到小”范围: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由粗到细”深度:学期通读、单元细读、课时研读5、怎样备课:,二、备课的原则与要求,形式,内容,目标要求,学情分析,教学进度,分配课时,活动安排,教学

3、准备,目标要求,重点难点,课时划分,习题配备,教学方法,技能培养,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备课的内容与形式,教案的编写格式:1、叙述式:大同小异,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课后反思:,附:板面设计,引入新知内容思路分析过渡语例题分析步骤过渡语 练习小结(注:提问穿插其中),形式,内容,内容,备教材,怎样钻研教材,备学生,怎样了解学生,备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备难点,怎样突破难点,备教法,怎样选择教法,备学法,怎样指导学法,备板书,怎样设计板书,备教态,怎样把握

4、教态,备时间,怎样分配时间,备作业,怎样处理作业,居高临下,内容,设身处地,游刃有余,之一,明确目标,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内容,居高临下,设身处地,游刃有余,之二,钻深钻透,字斟句酌,举一反三,知其所以然,任何有理数都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反之亦然。,内容,居高临下,设身处地,游刃有余,之三,立足课本,引申,浓缩,联想,发散,内容,居高临下,设身处地,游刃有余,之四,学有 所得,增删处理,围绕 目的,因班 制宜,教师是“教教科书”而不是“用教科书教”!,内容,居高临下,设身处地,游刃有余,之五,博览群书,一桶水与 一瓶水,解题高手,博采众长,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

5、身学不可!,内容,居高临下,设身处地,游刃有余,之六,熟练掌握,脱稿,如同自编,内容,居高临下,设身处地,游刃有余,明确目的,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钻深钻透,字斟句酌,举一反三,知其所以然,紧扣课本,精华,出发点,初学角度,适当补充,博览群书,熟练掌握,因班制宜,围绕目的,生动课堂,一桶(瓶)水,解题高手,博采众长,脱稿,如同自编,1、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容一般包括:,“了解学生”是教师备好课的又一 重要条件,(1)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达到“心中有学生”;,(2)还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一般情况,又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便区别对待;,(3)根据每一课教材

6、的备课情况,研究学生会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能作出较为正确的预见等。,2、在了解的途径和方法上有:,(1)从学生的档案中了解学生,或者直接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谈话来互相间进行了解;,(2)可以听取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该班学生思想、纪律、学习等情况的介绍以达到了解;,(3)利用召开有各方面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上的意见和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等。,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4、每一节课具体教材内容不一样,要求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其中“启发式”是它的核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准备和计划教学的手段,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