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20559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第19章爬行纲.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九章 爬行纲(Reptilia),古生代石炭纪末期中生代 兴旺一亿年(中生代)并广泛分布爬行动物 是真正的陆栖动物,爬行动物:是在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演化出来一支不需要到水中繁殖,而是以羊膜卵繁殖的动物,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的原祖。羊膜卵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他们胚胎期都具有羊膜结构,统称为。,爬行动物:1、羊膜卵的出现 是陆栖动物进行 陆上繁殖成为可能2、陆地结构的完善 是陆栖动物适应 陆上生活成为可能,1、羊膜卵的结构 硬壳或壳膜(绒毛膜)、卵黄囊、尿囊(尿囊腔、尿囊膜)、胚胎、羊水(羊膜),鸟类和哺乳类的胚胎,羊膜卵,一、羊膜卵的出现,特点:1、具卵壳,可防止卵内水份蒸发,避免

2、机械损伤和细菌侵袭。卵壳上有大量小孔可透过空气,保证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具卵黄囊,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还形成了尿囊,尿囊腔收集 胚胎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等,尿囊膜上的毛细血管还承担着胚胎的呼吸。3、但在胚胎发育期间,卵内出现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等结构,为胚胎制造 了局部的水环境,使得胚胎浸在羊水中,能防止干燥和机械损伤。意义:(在动物进化上)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繁殖和发育(无需象两栖类那样在生 殖时必须再回到水中),摆脱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对水的依赖,成为真正 的陆生动物。是陆栖动物进行陆上繁殖成为可能。,2、羊膜卵出现的特点及意义,五趾型四肢 保持水分(减少水分散失、重

3、吸收水分)肺呼吸,二、陆地结构的完善,1)皮肤干燥,缺少腺体;表皮角质化:外被角质鳞片或盾片;2)五趾型附肢及带骨进一步发达和完善,指趾端具角质爪;3)骨骼骨化程度较高,硬骨的比重增大;头骨具单一枕髁,有颞窝形成。脊柱分化明显;4)肺呼吸进一步完善;5)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具隔膜,属变温动物;6)成体以后肾执行泌尿、以尿酸排出;7)体内受精,发育无变态,产羊膜卵。,三、爬行纲的主要特征,1、外形 A、体型 蜥蜴型、蛇形、龟鳖形 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 五部分 已分化出明显的颈部,三、爬行纲的主要特征,B、皮肤:皮肤干燥,缺乏腺体,外被角质鳞或角质盾片(角质层)部分类群具真皮发生的骨板。鳞片有

4、定期更换的现象,称蜕皮。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生生活。真皮内有丰富的色素细胞。C、爪:表皮角质化的衍生物。,1)骨骼系统(1)、脊柱 分化:颈、胸、腰、荐、尾椎五部分 功能: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椎和枢椎 寰椎与头骨的一个枕髁相关节,寰椎与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部有了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2、内部结构,(2)胸骨、肋骨和胸廓 出现肋骨并形成胸廓 胸廓(羊膜动物所特有)组成: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关节、韧带连接而成。功能:除保护内脏外,更主要的由于肋间肌的收缩引 起胸廓体积扩张和收缩,加强了肺的呼吸运动。,脑颅 具单一的枕髁,高颅型;头骨两侧具有颞窝,是咬肌收缩附着的 部位

5、,并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分为3类:无孔类(无颞窝)(龟鳖类)下孔类(合/单颞窝)(哺乳类)头骨每侧只有一个颞窝 双孔类(双颞窝)(鸟类和多数爬行类)每侧有上下二个颞窝,但出现不少变化。,(3)头骨,咽颅 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腭骨和翼骨愈合而成的。使内鼻孔后移至口腔后端,口腔和鼻腔分开,解决了 动物同时进行摄食和呼吸的矛盾。,A、肩带:有1块间锁骨(上胸骨)。B、腰带:坐骨与耻骨部分分开且形成一个大孔,称耻坐孔。左右耻骨、坐骨在中线处结合,构成后肢的坚强骨架。C、四肢骨:前后肢都均有五指(趾),且指趾端出现角质的爪,对陆生生活的适应。,(4)带骨和肢骨附肢骨骼:较发达,A.分化更明显

6、 出现了陆栖动物特有的:肋间肌、皮肤肌 B.参与呼吸和鳞片的运动,2)肌肉系统,3)消化系统,消化道:盲肠出现,以泄殖孔通体外。位置:小肠、大肠的交界处 消化腺:肝、胰,口腔:(口腔与咽出现明显的分界)口腔腺发达:腭腺、唇腺、舌腺、舌下腺 吞咽、毒腺(变态的唇腺、舌下腺)肌肉质的 舌:陆栖脊椎动物的特征 捕食器、感受器,齿(按着生位置不同,分成三种)着生于颌骨顶面的端生齿(蛇)着生在颌骨边缘的侧生齿(蜥蜴)着生在颌骨齿槽内的槽生齿(鳄)同型齿 捕食,毒牙(沟牙、管牙),爬行类的齿,牙齿多种形式,消化管分化明显,大肠和泄殖腔具有重吸收水分功能,草食性种类有盲肠,如陆生龟类。,4)呼吸系统,肺 肺

7、:1对 喉头1块环状软骨、1对杓状软骨 气管和支气管:管壁有软骨环支持 胸廓 的出现 动物的呼吸方式向胸腹式(抽吸式)呼吸转变(吞咽式呼吸)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廓扩张,空气被吸入;当肋间内肌收缩时,肋骨下降,胸廓缩小,将空气呼出。水栖种类咽、泄殖腔壁、膀胱具有辅助呼吸功能,5)循环系统,(1)心脏 2心房和2心室,心室已有隔膜(不完全的分隔)。当心室收缩时,其室间隔可在瞬间将左右心室隔开,使离心动、静脉血液有较好的分流。鳄类心室完全隔开,只剩下一个潘氏孔。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缩小。在低等的脊椎动物由于心缩压及动脉压均低,因而膨大的静脉窦起着增大回心血流的作用。随着心缩压及动脉压的

8、增高,静脉窦逐渐趋于退化和消失。,(2)动脉 1对肺动脉 2条体动脉 左体大动脉弓 左体大动脉 右体大动脉弓 右体大动脉 颈(总)动脉 静脉 1对前腔静脉、1条后腔静脉 1条肝门静脉、1对肾门静脉(退化)1对侧腹静脉-(肝脏),6)排泄系统,肾脏:后肾:1对(羊膜动物),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能力强;中肾管:雄性:输精 雌性:消失 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膀胱、泄殖腔:具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排泄物:以尿酸和尿酸盐为主水分的重吸收 是爬行动物对陆生生活的重要适应,爬行动物的盐腺,7)生殖系统:多为体内受精,(雄):精巢1对。输精管末端通泄殖腔背面。具交配器(阴茎)(雌):输卵管:功能分化,中段分泌蛋白,

9、下段分泌革质(卵壳),某些毒蛇及蜥蜴为卵胎生。,卵胎生(ovoviviparity)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情况。这种方式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8)神经系统,大脑 出现:新皮层(大脑皮层)新增:新纹状体 出现:脑弯曲、颈弯曲 脑神经:12对(+2对:副神经和舌下神经)(11对:蛇、蜥蜴)脊髓 颈膨大 腰膨大,9)感觉器官,眼:(1).以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凸度及与视网膜的距离来调节视力;(2).后眼房有椎状突(脉络膜突起形成,营养眼球);(3).巩膜骨保护眼球;(4).具可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后眼角

10、出现真正的泪腺。,嗅觉:(1).鼻腔及嗅粘膜扩大;(2).除龟鳖类、鳄,都有犁鼻器;1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嗅粘膜嗅N脑,探知化学气味功能。(3).出现鼻甲骨;,耳:雏形外耳(+中耳+内耳)外耳:鼓膜稍内陷,出现雏形的外耳道,有利于保护鼓膜。中耳:基本同两栖类。内耳:从球状囊分出的瓶状囊更加明显,囊壁上出现一新的听斑,称 基乳突。,特殊感受器:颊窝、唇窝 是一种对环境温度微小变化发生反应的热能感受器(蛇类中的蝰科及蟒科)颊窝:鼻孔与眼之间(蝮蛇、响尾蛇);唇窝:(蟒蛇)。,四、爬行纲的分类(5,500种,4个目),现存的爬行类 1.喙头目:被鳞,鸟喙状头,1种(喙头蜥)2.龟鳖目:背腹具甲,2

11、70种(38种)3.有鳞目(蜥蜴亚目):有鳞、发达四肢,3000(156种)(蛇亚目):有鳞、无四肢,2500(209种)4.鳄 目:槽生齿,现存:23种(1种),1、体外被细鳞,形似蜥蜴。2、双颞窝。3、无鼓膜、鼓室。4、雄性无交接器,泄殖腔横裂,本目保留许多原始特征1、双凹形椎体,有脊索残留,具腹肋。2、幼体顶眼 发达等。*本目仅喙头蜥一种,分布在新西兰,是最原始的现代爬行类,有活化石之称。喙头蜥断尾后可再生。,喙头蜥断尾后可再生,喙头蜥,1、喙头蜥目Rhynchocephalia,2、龟鳖目(Chelonia),海龟科 Chelonidae,棱皮龟科 Dermochelyidaae,龟科

12、(Testudinidae),陆栖性。四肢粗壮,不具浆状,爪钝而强。具坚硬的龟壳,由背甲和腹甲构成,甲板外以角质鳞板。,乌龟,四爪陆龟,棱皮龟科 Dermochelyidae,大型海龟。四肢特化为浆状。甲板外不具角质鳞板而代以革皮。背面有7条纵棱,各棱在背甲后方汇合。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洋。本科仅一属一种,即棱皮龟。,海龟科是生活于海洋中的具角质盾片的大型龟类,四肢呈鳍状,擅长游泳,仅在繁殖期才返回陆地产卵。代表种:海龟、玳瑁,海龟,玳瑁,海龟科(Cheloniidae),鳖科:Trionychidae,中华鳖,鼋,主要特征:中小型淡水龟类,甲板外被有革质皮,指、趾间具蹼。吻延长成管状。分布于东

13、南亚、非洲和北美。我国常见种类为鳖(甲鱼)。,1)壁虎科:无蹼壁虎 2)避役科:避役(变色龙)3)石龙子科:蓝尾石龙子,3、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Lacertilia),中小型爬行动物。大多具有附肢、肩带及胸骨。左右下颌骨在前端并合,联结处有骨缝。眼睑可动。鼓膜、鼓室及咽鼓管一般均存在。3800种,代表性种类有:,蓝尾石龙子,无蹼壁虎,避役(变色龙),(4)蜥蜴科:北草蜥(5)蛇蜥科:脆蛇蜥(6)鳄蜥科:鳄蜥(7)巨蜥科:圆鼻巨蜥,脆蛇蜥,北草蜥,脆蛇蜥,鳄蜥,鬣蜥科:鬣蜥、斑飞蜥,鬣蜥,斑飞蜥,避役科:避役、诡避役 石龙子科:蓝尾石龙子、石龙子,诡避役,避役,石龙子,蓝尾石龙

14、子,巨蜥科:巨蜥、科莫多岛巨蜥 鳄蜥科:鳄蜥,科莫多岛巨蜥,巨蜥,鳄蜥,双足蜥科:双足蜥 毒蜥科:毒蜥,毒蜥,白尾双足蜥,3、有鳞目 蛇亚目 1)盲蛇科:盲蛇 2)蟒 科:蟒,蟒,盲蛇,盲蛇,3)游蛇科:火赤链、大黄蛇 乌梢蛇,火赤链,大黄蛇,乌梢蛇,4)眼镜蛇科(1)眼镜蛇亚科:眼镜蛇、金环蛇 银环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蛇科(2)海蛇亚科:青环海蛇,青环海蛇,眼镜蛇科(3)蝰亚科:白头蝰、蝰蛇,白头蝰,蝰蛇,眼镜蛇科(4)腹亚科:尖吻腹蛇、响尾蛇,响尾蛇,尖吻腹蛇,5、鳄目 最进化的种类 被甲、心脏(2心室、2心房)、槽生齿 短吻鳄科:扬子鳄、美国短吻鳄,鳄科:湾鳄、泰国鳄,泰国鳄

15、,食鱼鳄科:印度食鱼鳄,五、爬行类资源及其保护 生态有益:蛇类捕食害鼠,蜥蜴、壁虎以昆虫为食,对农林业、生态平衡等均有积极作用。“三蛇”: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 毒蛇(50多种)特征:头部呈三角形、颈部显著、身体粗短、尾骤然变细。,六、爬行纲的生态,1、生活环境:温度:1830(46 or 40)2、地理分布:热带(曾在中生代广泛分布,数量多,种类多)原因:出现了羊膜卵的结构,胚胎在羊膜包裹的羊水中发育,因而生殖和幼体可以在陆地上进行。皮肤角质化,形成骨板或鳞片,干燥而缺乏腺体,水分不易蒸发;同时,体内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有效的减少水分散失!爬行动物是第一个真正的陆生动物,3、生活习性:陆栖、地下、沙地、树栖、水栖;(昼夜/季节活动)4、食物及捕食方式:动物性食物,(单食性、寡食性、广食性)5、保护性适应:保护性、警戒姿态,思考题,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说爬行类才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3、羊膜卵的特点及其意义?4、爬行动物的口腔特点?5、爬行纲的分类及常见类群有哪些?6、爬行纲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7、怎样识别毒蛇?了解本地常见主要毒蛇的形态特征和被毒蛇咬伤后应如何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