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20758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第.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二章,康侍民,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暖通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2,12.1 概 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目的:1.检查系统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使用;3.为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积累资料。阶段及内容: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动试运转;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整;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 基本要求,设计、施工和设备性能等,3,12.1 概 述,一、测定调整的目的与内容目的:1.检查系统设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使用;3.为系统的经济合理运行积累资料。内

2、容: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动试运转;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整负责:施工单位配合: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12.1 基本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4,系统无负荷测定与调试项目:风机测定风量、风压及转速;风量测定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 10设备噪声测定风机、制冷机、空调器等制冷系统测定流量、压力、温度室内静压测定,12.1 概 述,12.1 基本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5,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不少于8小时;洁净空调系统,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室内洁净度级别测定;设计要求的其它项目。,12.1 概 述,12

3、.1 基本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6,带负荷的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负责:建设单位;配合:施工安装单位和设计单位。综合效能测定和调整项目:室内温、湿度的测定与调整;室内气流组织的测定;室内洁净度和正压的测定;室内噪声的测定;自动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和联动试调。,12.1 基本要求,12.1 概 述,检验室内设计参数的实现状况,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7,二、测定与调整的准备工作熟悉资料:全部设计资料 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各种设计参数;熟悉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如空调、制冷、供热及自控等

4、。编制测定调整计划:调试的目的、任务;时间;方法;人员安排。,12.1 概 述,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 基本要求,8,准备测定仪表:精度等级相当;正确校正标定。能源动力的准备水源、电源、蒸汽接通;制冷设备、各处理设备能正常运行。,12.1 概 述,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 基本要求,9,三、空调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工作内容:作好设备维护和人身安全工作;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定期检验和校正测量、控制仪表、设备,保证测量控制仪表准确可靠;定期测量空气参数,保证空气参数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12.

5、1 概 述,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2.1 基本要求,10,空调运行基本程序准备开车运行停车,12.1 概 述,新风,排风,送风机,(回风机),空调机组,(电加热器),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开车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制冷机组送风机回风机电加热器,膨胀水箱,冷水机组,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开机,空调房间,11,空调运行基本程序准备开车运行停车,12.1 概 述,新风,排风,送风机,(回风机),空调机组,(电加热器),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停车顺序:电加热器回风机送风机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膨胀水箱,冷水机组

6、,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关机,空调房间,12,运行节能控制新风控制:新风量按在室人员数调节;新风量按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过渡季节加大新风。室内状态控制:空调房间温、湿度按季节改变;加班、就寝或预热时间,降低室内温、湿度要求。再热控制:取消非恒温建筑物再热过程,节省减湿再热的能量。,12.1 概 述,12.1 基本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3,运行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规定班长、值班长、维修和运行人员、师徒等的工作内容及职责。运行管理守则值班守则、维修守则和调试守则。仪表设备安装运行操作制度规定各种仪表设备的安装、使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7、。仪表工具保管制度。,12.1 概 述,12.1 基本要求,暖通空调系统调试阶段划分;空调系统启停顺序;测定调整的主要准备工作。,14,12.2 风系统的测定,风量测定与调整可在设备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一、空调系统风量的测定测定的内容:送风量、回风量、排风量、新风量和各支管风量。风管风量的测定基本原理:L=3600Fv m3/h 风管断面面积尺寸和断面平均流速,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5,12.2 风系统的测定,1.测定断面的选择要求:避开涡流(图12.1);位于直管段离开弯头、三通等局部构件 调节

8、阀前后避免布置测定断面若距离不能保证,则增加测点数目。,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6,2.测点位置与数目的确定因气流速度的分布不均匀,取断面平均风速。(1)基本要求:按风道断面的形状与尺寸确定测点位置与数目。(2)基本方法:等面积布点法,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7,矩形风管:断面划分,面积相等且 0.05m2在各小断面中心布测点。,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9、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8,圆形风管:同心圆环面积相等;测点置于圆环直径线上。小圆环的个数根据风管的直径确定,(表12-1)。,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19,3.断面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1)间接式测动压,算风速。测试装置:皮托管和微压计配合用于气流速度V4m/s的风管断面。,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

10、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0,求均方根动压Pdp;平均风速:n测点数,包含动压为负及为零的全部测点。测点动压为负则Pdi按零处理。,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1,(2)直读式采用风速仪直接读取。对风速较小的风系统也能准确测定。,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2,局部排风罩的测定 1.排风罩阻力损失罩口断面0-0与1-1断面的

11、全压差0-0断面罩外大气,全压为0;故1-1断面全压即为排风罩阻力。,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3,局部排风罩的测定 2.排风罩风量(1)动压法测1-1断面动压;将动压转换为平均风速(式12.1、12.2);由风速和风道断面积,确定风量(式12.3)。,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4,2.排风罩风量(2)静压法无气流稳定断面时,动压法不准,改用

12、测断面静压。,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测孔孔径尽量小,2mm;接头长度:常温50mm,热风200mm。,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5,2.排风罩风量(2)静压法局部排风罩1-1断面流速:Pj11-1断面上的静压,Pa;空气的密度,kg/m3;流量系数。,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6,风口风量的测定 首先考虑通过测定连接风口的直风管风量;不能在管道处测定时,才在风口处

13、测定。小风口直接测定,大风口划分区域。,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7,风口风量的测定 送、回风口计算公式相同:(12.5)风口修正系数C 有区别,回风口系数大于送风口系数。F风口轮廓(内框)面积,m2;fx风口的有效面积,m2;vp断面平均风速,m/s。,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8,风口风量的测定 1.测点位置:避开阀门和百叶影响,直风管连

14、接。叶轮风速仪或热球风速仪贴近风口测定。,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29,2.风口面积的确定:(12.5)格栅和网格:fXFkk修正系数,0.71F风口内框面积 叶片:fXFcos风口叶片与水平线的夹角。,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0,3.测定方法(1)风口常数法风口常数由实验室装置测定,作为现场测定值的修正系数。风口常数:,12.2 风量的测

15、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1,风口常数:vi风口在实验装置特定位置上测的各点风速,m/sL0风口在实验装置上测的风量,m3/hn测点数,一般 n=15F风口内框面积,m2,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2,现场实测风量:m3/hvi现场实测风口各点风速,m/sn现场风口测点数,一般n=15 F风口内框面积,m2A风口常数,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16、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3,(2)加罩法风口常数,难于获取时,风口出口加罩直接测定风量。加罩目的:使气流稳定,风速分布均匀,便于准确测量。,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4,(2)加罩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散流器的风量测定。,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5,(2)加罩

17、法特点:加罩后阻力增加,风量减小,辐度取决于系统的阻力特性。若系统原有阻力大,则罩影响小,可忽略不计;否则需要采取措施,如采用特殊尺寸罩子。,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6,(2)加罩法特殊尺寸罩(图12.4),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7,(3)吸引法为了克服加罩的影响,罩子出口处加可调速轴流风机(图12.5),以补偿罩子阻力。调节轴流风机的

18、转数,保持罩内静压与大气压力相等;此时测得的风量即为实际风量。,12.2 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处理,12.2 基本要求,风管风量测定的方法:测点布置方法;风速测定方法。局部排风罩风量的测定方法;风口风量测定的常用方法。,38,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一、空气处理设备性能检验加热器性能 通过加热器的空气量,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Pd,动压 风速 风量,39,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2.加热器的加热量,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

19、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t1,t2,G,40,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3.加热器的传热系数,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t1,tC,t2,tZ,41,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加热器的阻力损失由U型管压力计测得加热器进出口静压差。,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P

20、,42,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5.工况转换:实际检测时的工况与设计工况有不同时,需要进行工况的转换。热水按教材式(12.10),有:蒸汽见教材式(12.11)。,12.3 基本要求,设计工况下的加热量,设计工况下的热媒温度和空气温度,实际工况下检测的加热量,实际工况下检测的热媒温度和空气温度,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3,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空气混合后经过空气冷却装置处理到机器露点;在焓湿图上,冷却装置的处理容量即混合点与机器露点的焓差。,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

21、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4,空气冷却装置性能测定 需要达到的测定条件混合点焓值与设计值相等 实际情况:冷却装置工况 设计工况解决办法:调整新风比,改变混合点的位置,实际混合点的焓 设计值,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5,空气冷却装置容量 需要达到的测定条件混合点焓值与设计值相等风量、水量和水初温与设计值相同在满足上述

22、条件下,校验测定结果与设计值:若机器露点焓,有iL=iL则,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符合要求。,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6,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空气冷却装置的测定方法空气侧测定冷却装置的容量:QG(i1-i2)kWG通过冷却装置的实测风量,kg/s;i1、i2冷却装置前、后空气焓,kJ/kg;,由测定冷却装置断面面积和风速计算得到。,

23、干、湿球温度计测得干、湿球温度,再从i-d图中查得。,12.3 基本要求,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7,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水系统侧测定冷却装置的容量:QWc(tW2tW1)kWW通过冷却装置的冷水流量,kg/s;c水的质量比热,c=4.19kJ/kgtW1、tW2冷水的初、终温度,;两种方法:空气侧测定Q水侧测定 Q允许误差为10,若超过须重测。,超声波流量计测得,或容积法计算水容器水位变化得出。,由热电偶或水银温度计测得。,12.3 基本要求,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

24、的测定,48,二、室内工况的测定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测定仪表:水银玻璃温度计、热电偶、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相对湿度计等。所有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级别。,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49,测定方法 全面测定测点布置:纵、横断面等分方格,中心布点。绘制温湿度分布图按断面绘制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布图。,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

25、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0,回风口测定回风口参数代表室内平均参数当没有条件进行全面测定时,可以采用。测定时必须连续地运行,每隔0.51小时测一次。,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1,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与内容:1.检验气流流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测定温、湿度场是否均匀。舒适性空调:检查室内风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若局部风速过大,可调整风口出流方向。,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

26、、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2,室内正压的测定调整1.测定方法:微压计测量门窗关紧,将微压计的接头用皮管接至室内外测点,测其正压值。纸条测向用纸条等置于细小门缝处,以纸条飘向判定。2.调整:调整回风阀开度即可。,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3,空调房间噪声的测定仪器:声级计2.测定内容主要测A声级,必要时测倍频程频谱。3.测点离地面1.2米。,12.3 基

27、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4,4.本底噪声的影响本底噪声是指被测声源停止发声时的周围环境噪声。设为被测声源噪声与本底噪声之差:10dB,本底噪声不计;69dB,测定值减1 dB;45 dB,测定值减2dB;3dB,测定值减3dB;3dB,测定值无意义。,12.3 基本要求,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方法;空气冷却器性能测定方法;室内温、湿度的测定方法;室内气流分布的测定任务和内容;室内空气压力的测定方法。,12.3 设备性能及室内工况的测定,55,系统调整

28、的目的:使系统各管段流量达到设计要求。流量的调整,也称流量平衡。基本依据:管网特性方程式(式12.14):分支管段流量比不变(式12.15):调整手段:调节管道阀门的开度,改变系统中各管道的阻力损失。,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6,如图示风管系统C-A管段:风量LA 阻力特性系数SA阻力HAC-B管段:风量LB 阻力特性系数SB阻力HB于是有:HA=SALA2HB=SBLB2,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

29、常用方法。,57,由于HA=HB则或C-A管段和C-B管段的阻力特性数不变,即SA和SB不变:A、B两点的风量分配比固定不变。,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8,一、供暖系统的调整目的:使所有散热设备的热量分配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调整顺序:1.从温度较高散热设备或环路开始;2.先调整立管上各散热器流量平衡;3.再调整各立管流量平衡。,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59,二、空调系统风量的调整1.流量等

30、比分配法方法:从系统的最远管段,即从不利风口开始,逐步调到风机。特点:准确、省时;每一管段都需要打孔。,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60,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调整示例(如图):1号风口为最不利风口,则管段1-5-9-11为最不利管段,故从支管1开始进行测定调整。,调整支管1和2的风量,使其比值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等,即(C为测得的值,S为设计要求值。),11,61,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依次测定调整各支管、支干管的风量,使得:,(C为测得的值,S为设计要求值。),11,62,12.

31、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测定调整风机出口段11,即系统总风量,使其等于设计总风量。,11,若系统中无风量漏损,则各支管、支干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自动符合设计风量值。,63,2.基准风口法 方法:以系统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的风口风量为基础,对其它风口进行调整。特点:只测风口风量,不测管道风量,不用管道打孔。,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64,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如图系统,三通阀开启到中间位置,测出所有风口风量,列表:分析发现,各支管最远风口风量最小,支路间

32、风量分配是支路I风量最小。,65,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以支管I上的风口1为基准风口,用两套仪器,同时测基准风口1和风口2的风量,利用三通阀A,使:再利用三通阀B使:同此方法,使支管II上有:和,66,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以风口1代表支管I,风口4代表支管II,调节三通阀E,使支管I和支管II的风量分配比达到2:3的设计要求。风量分配比调整完成。将总风阀调整到设计风量,系统风量测定与调整即全部完成。,67,3.逐段分支法逐段反复调整,最终达到要求。用于较小的系统。,12.4 暖通空调系统的调整,12.4 基本要求,系统调整的目的和原理;供暖系统调整的基本方法;空调风系统调整的几种常用方法。,68,第十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