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设计封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设计封面.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计者:欧云庆 赵江 王成晟指导老师:孙志宏,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表链装配机构,设计题目:表链装配机构,设计要求:1 前一个扣环装配到表链上之后随表链后退一个扣环长度,同时后一个扣环被送到待装配位置2 用第一个连接扣将上述两个扣环联结起来,然后重复上述动作设计任务1 执行机构选型与设计 构思3种方案 并在说明书中画出运动方案草图,经过所有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其中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该机构最好具有急回特性2对选择的方案画出机构运动循环图3传动系统的设计 齿轮机构 凸轮机构 连杆机构的设计4对选择的方案进行尺寸设计5用solidworks或者ADAMS对机构进行运动仿真6用sol
2、idworks或者ADAMS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 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线图7画出最终方案机构简图8撰写说明书,设计方案选择,方案一:送表扣主要是由一个凸轮机构完成,由凸轮旋转带动推杆来回运动,将工作面上的逐个落下的表扣依次推送到装配位置。凸轮旋转一周推动一个表扣,如此循环送料。装配机构也由一个凸轮完成,两者时间上应相反,即送表扣的凸轮推动推杆时另一凸轮正好处于休止位置,时间上为把待装配表扣送到装配位置以后正好进行装配。表扣的运送是由一个齿轮系统控制,不完全齿轮运动一周,运送齿轮转动一定距离此距离为一个表扣的长度,即已装配好的表扣向前移动一个表扣距离让下一个表扣推送到装配位。整个
3、运动过程为表扣落下推送表扣装配表扣移动表扣。,方案二:送料机构由一个凸轮齿轮机构完成,该机构中,凸轮为一圆柱凸轮,该凸轮与另一齿轮由同一传动轴传动,凸轮旋转一周,推杆平面来回运动一次,将运送件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同时,盘状凸轮旋转一周,将运送件从低位置送到高位置到达另一端然后返回低位置,如此循环,完成运送表扣的过程。同时运出机构可转换为一个槽轮机构。,方案三:该方案中,送料与送出由同一个机构完成,即由一个槽轮凸轮机构完成,第一部分由该机构将表扣送到装配位置,然后由装配机构(与前面方案一致)进行装配,然后槽轮凸轮机构中的凸轮运动到第三部分,将表扣推出如此循环。此机构没有单独运送机构。最终
4、决定方案:最终确定使用第一种方案进行设计,此方案结构简单运动明了计算方便。,效果图,机构运动模拟,动画,机构简图,爆炸视图,具体方案设计,尺寸计算工作循环图凸轮机构位移、速度、曲线分析传动分析,凸轮机构位移曲线,凸轮机构速度曲线,机架尺寸,尺寸分布,每个装配孔的直径均为10mm,机架顶面与凸轮相连的轴长70mm,中心离机架左面65mm,离机架后面100mm,凸轮顶面与轴顶面相平,底部置一齿轮,齿轮地面与轴底面相平,以下类同。从左向右第三个装配孔与第一个相距110mm,装配一轴长110mm,离顶面50mm置一齿轮,最底部置一齿轮,顶面第三列第三排为一要装另一凸轮的装配孔,装配轴长120mm,底部
5、置一凸轮,在两凸轮分别与第一列第三孔之间隔有一孔,分别安装一轴与齿轮,做传递两凸轮与中间轴用,杆长相应变化。北面有四孔,最下面空中心离底面25mm,向上第二孔与第一孔相距40mm,向上第三孔与第二孔相距40mm,向上第四孔与第三孔相距55mm,各孔与右边距离均为115mm,第一孔装配轴长60mm,第二孔装配轴长80mm,第三孔装配轴长50mm,第四孔装配轴长100mm。中间平面有一装配孔,该孔中心离底面25mm,离背面100mm,装配轴长50mm,两端均为斜齿轮,作为斜齿轮4右为斜齿轮3。,凸轮设计凸轮进采用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缺点是产生刚性冲击。凸轮基圆为50mm运动规律为:s=h/0V=h
6、/0 a=0,齿轮设计,选择齿轮的参数如下:(1)齿数20 模数3(2)齿数10模数3(3)斜齿轮 齿数20(4)斜齿轮 齿数10斜齿轮螺旋角都为150,当量模数3,工作循环图,传动分析,由于所选齿轮种类较少,即直齿轮两种,一种20齿,一种10齿,斜齿轮两种,一种20齿,一种10齿,因此传动比计算方便。由动力系统出发,传至凸轮处:i首末=20*20*20/10*10*20=4由传动系统出发传至不完全齿轮处:i首末=20*20/10*10=4所以从同一动力源出发传导执行元件是同步的。,设计小结,机构优点:该方案所用元件少装配方便,其中大量运用齿轮,齿轮为标准元件,不用单独设计和制造,节省工时。运
7、动方式也较少,条理清晰。机构缺点:所用不完全齿轮齿数少冲击大,该齿轮寿命大大降低,设计凸轮加速度较大,冲击也较大。时间配合容易出现偏差,精确度比较低。另外,工作效率不高。,学习心得 10天的机械课程设计,我们不断的讨论和探索,对表链的装配进行了设计。经过这次设计,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的技能,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拿到设计题目后,我们小组花了一天的时间进行方案讨论并对接下来的设计全过程进行了计划。然后大家一起对运动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并在计算机上模拟仿真。由于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高,我们在这个环节遇到了瓶颈。通过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等方法,我们不断的探索,基本将设计出的方案通过计算机表达了出来
8、。在这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始终一起工作。最后一天,大家分工行动,一位同学负责完善之前的设计成果,另两位同学负责编写设计说明书、打印等等。回想这10天,我们虽然遇到了瓶颈,但是大家都没有气馁,做到后来我们更是越来越兴奋。这次的设计,使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的技能,比如SolidWorks软件的一些以前没有接触到的高级功能,更加熟悉了WORD、PPT等软件,甚至了解了刻录光盘等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从头到尾完整的自发研究并给出一整套方案的设计。通过大家10天的工作,我们感受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这样内容多样的设计,也让我们对一年后的毕业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经验。,参考资料,孙桓、陈作摸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郑健荣 主编 ADAMS虚拟样机技术入门与提高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石永刚,徐振华主编,凸轮机构设计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