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22290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五发酵工艺控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块五 发酵工艺控制,一、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1、种子质量,(1)种龄,太年轻:前期生长缓慢,产物开始形成时间推迟,整个发酵周期延长;太老:菌量虽多,但导致生产能力下降,菌体过早自溶。,(2)接种量,较大且合适:缩短生长期,产物合成时间提前;过大:生长过快,黏度增加,导致溶氧不足,影响产物合成。,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2、温度的影响(P161-162),(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A.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影响碳-能源基质转化为细胞的得率(最适生长温度和产物合成 温度不同);,C.影响细胞的各种代谢过程(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2、P163-164),对产物形成的影响;通过影响酶反应速率直接影响过程的各种反应 速率。,B.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使氧溶解度减小,氧传递速率被改变;基 质的传质速率改变,使菌体对基质的分解和吸收变小。,C.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3)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发酵热,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4)最适温度的选择(发酵温度控制),微生物生长最适温度、产物合成最适温度;考虑的因素:菌种、培养基成分和浓度、菌体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等。,3、pH的影响及控制(P165),(1)pH影响微生物生长(酶活、基质的利用);,(2)pH对发酵的影响,产物合成、菌体的形态、细胞膜的电荷

3、状态、合成途径。,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3)影响发酵pH的因素,培养基的成分;,微生物的代谢特性;,通气量的变化;,菌体自溶;,杂菌污染,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4)最适pH的选择和调控,生产之前进行生长和产物形成最适pH的研究和试验,掌握发酵过程中 变化的规律;,进行监测;,合理控制;,控制pH在合适范围应首先从基础培养基的配方考虑,然后通过加酸碱 或中间补料来控制。,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4、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1)微生物对氧的需求(需氧);,(2)发酵液中氧的供给(供氧);,(3)影响Kla的因素(供氧的调节);,(4)与溶氧相关的参数测定;,(5)发酵过程中溶氧监控的意义,微

4、生物对氧的需求,(1)微生物对氧的需求,A.描述微生物需氧的物理量,r=QO2 X(X为菌浓),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 O2/(Lh)。,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 氧气,mmol O2/(g菌h)。,微生物对氧的需求,QO2,CCr,CL,B.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CCr: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微生物对氧的需求,r=QO2 X,C.影响需氧(摄氧率r)的因素,菌体浓度X,呼吸强度 QO2:,遗传因素;,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CL;,菌龄;,营养的成分与浓度;,有害物

5、质的积累;,培养条件,反应器中氧的传递,(2)反应器中氧的传递(发酵液中氧的供给),传递方程:OTR=KLa(CCL),C与气相中氧分压相平衡的液体中的氧饱和浓度;,CL 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微生物对氧的需要速率,应该是为了避免氧成为限制因素而必须满足的供氧速率,即供氧需氧达到平衡。,QO2 X=KLa(CCL),反应器中氧的传递,两种情况:,若供氧速率需氧速率,即,KLa(CCL)r,此时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CL会不断增加趋近于C,若需氧速率供氧速率,即,r KLa(CCL),则 CL会不断下降趋近于0。,结论:影响供氧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力(CCL)和体积氧传递系数KLa。,供氧的调控策略,(

6、3)供氧的调控(影响供氧的因素),提高推动力(CCL)(手段不多),增加C 的方法(P169);,降低CL:可通过减少空气流量来达到,但CL不能低于临界氧浓度(C临界),必须略大于C临界;同时减少空气流量本身会使KLa下降。,提高体积氧传递系数KLa,搅拌:,使液体形成涡流,延长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增加液体湍动程度,减少气泡外滞流液膜的厚度,从而减小传递过程的力;,将空气打散成小气泡,防止其凝集,从而增大气液相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培养液中的成分分布均匀,细胞在培养液中均匀地悬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物的及时分散。,供氧的调控策略,空气流量,提供氧气,带走废气;,在一定流量范围内,K

7、La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增加;,当空气流量超过某一限度,搅拌器不能有效地将空气泡分散到液体中,而在大量空气泡中空转,发生”过载“现象,气流形成大的气泡,沿轴的周围出,KLa不能再提高。,培养液性质的影响,密度、黏度、表面张力、扩散系数等;,液膜厚度增加,传质阻力增大,扩散系数降低,通气效率下降。,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体浓度;,菌丝形态:球状菌的KLa是相同浓度丝状菌的2倍;丝状菌的稠度指数是球状菌的10倍。,供氧的调控策略,消泡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消泡剂会分布在气液界面,增大传递阻力,使KL下降;虽然“a”有所增加,但KL下降的影响超过“a”的增加,所以总体是有很大的下降。,电解质溶液中生成

8、的气泡比在水中的要小得多,故有较大的“a”。,发酵过程中溶氧监控的意义(P166),(4)溶氧(DO)的测定(P166),KLa 的测定:亚硫酸盐法(冷膜),(5)发酵过程中溶氧监控的意义(P168-169),A.溶氧作为发酵异常的指示,故障或事故引起发酵异常;,中间补料是否得当;,污染杂菌;,作为质量控制指标;,B.溶氧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加糖、补料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5、加糖、补料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补料控制可调节菌的呼吸,以免过程受氧的限制;,补料策略:少量多次;,补料速率:可根据KLa 的大小来优化,控制生长和氧耗,使菌处于半饥饿状态,有利于提高产率;,补料时机:一般以发酵液中的

9、残糖浓度为依据。,6、比生长速率的调控(P176),为维持最大比生长速率,在分批补料中采用指数式补料。,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7、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1)泡沫的产生及其影响,产生原因:通气搅拌,CO2,稳定泡沫物质;影响(P178);5点,(2)泡沫的消长规律:发酵液的性质随菌的代谢活动不断变化。前期:上升;中期:减少;后期:上升。,(3)泡沫的控制;机械消泡和消泡剂。,发酵终点判断,8、发酵终点判断,产率:产物 g/(发酵液Lh);,得率(转化率):kg产物/kg基质;,发酵系数:kg产物/(罐容积m3发酵周期h);,产物浓度:产物g/发酵液 L;,发酵终点判断(放罐时机)的考虑

10、:,以总产率为主(缩短发酵周期),在此前提下再考虑产物浓度;,放罐时间对下游工序的影响;,临近放罐时,加糖、补料和消泡剂要慎重,以免影响提炼。,判断放罐的指标(P181),发酵染菌的防治及处理,9、发酵染菌的防治及处理(P181),(1)染菌的原因及所占百分比(%),总空气系统带菌 19.96 种子带菌 9.64,阀们泄漏 1.45 接种时罐压降至大气压力 0.19,搅拌轴封泄漏 2.09 培养基消毒不透 0.79,罐盖泄漏 1.54 泡沫升至罐顶 0.48,其它设备泄漏 10.13 操作问题 10.15,夹套穿孔 12.36 原因不明 24.91,蛇管穿孔 5.89 接种管穿孔 0.39,发

11、酵染菌的防治及处理,空气系统是染菌的主要原因,但仔细观察,穿孔和泄漏共占33.85%,远超空气系统。,归纳染菌的原因:空气、设备、种子和操作的问题。,结论:,可见设备渗漏占第一位。,发酵染菌的防治及处理,(2)染菌的防治及处理,空气系统:提高进口空气洁净度(提高吸气口位置,加强空气 压缩前过滤);,蒸汽:重视饱和蒸汽质量严防蒸汽中夹带大量冷凝水;,设备:连续灭菌设备,发酵罐,无菌室;,工艺操作:空罐准备、空罐灭菌、实罐灭菌、连续灭菌、补料、种子、无菌试验(同时用肉汤和双碟或斜面作对照);,重视厂区、车间及人员的卫生工作,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发酵过程参数及控制,10、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参数监测),(1)设定参数:温度、罐压、空气流量、搅拌转速;,(2)状态参数:pH、溶氧、CO2、尾气、黏度、菌浓等;,(3)间接参数:摄氧率(OUR)、CO2释放速率(CER)、KLa、呼吸商(RQ)等。,(4)离线发酵分析。,基质:糖、脂质、盐、氨态氮等;,前体和代谢产物:抗生素、酶、有机酸、氨基酸和菌量等;,采用人工取样和离线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