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导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2692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心理学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环境心理学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环境心理学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环境心理学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环境心理学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学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导论.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心理学导论,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求爱地点的选择,人群密度声音光线温度气味将爱情进行到底,你选择优雅的西餐厅?还是嘈杂的快餐店?,教学内容:,1.环境心理学的概念2.环境心理学的特点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环境心理学的现有理论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趋势6.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1.环境心理学的概念,1.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以人作为中心事物(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围绕着人群的充满着各种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自然环境:指我们周围自然界中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物质体系。社会环境:指人们所在的社会经

2、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及相应的政治、宗教、文化、教育、法律、艺术、哲学等。,1.环境心理学的概念,1.2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1.3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目的?其目的是了解个体是如何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环境心理学的特点,多学科性环境心理学是“人类与环境关系”这一大学科中的一部分,作为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它要从许多母学科

3、中汲取某些知识。应用性强为了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目的,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可能用到环境心理学。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环境心理学是多学科的综合,要把来自其他学科的大量假设、概念、理论和研究结果统一在环境心理学的大旗下并非易事。,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环境认知对环境的知觉和认知,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得、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认知因素、城市和建筑物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环境压力研究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环境危害和自然灾害、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极端环境的形式与表现。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个人空间使用与侵犯,领域性的控制与组

4、织,动物及人类的领域行为。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拥挤感的不同体验以及如何减少拥挤。空间行为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生气感和舒适感,空间的秘密性和公共性,建筑和布局方式对个体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等的影响。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研究行为技术干预环境的问题,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概念和活动的个体差异性。,4.环境心理学的现有理论,4.1认知心理学倾向以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学研究方法作为其理论根据,把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主要归结为人的经验及认知方式。应激理论唤起构建理论环境超负荷理论4.2生态心理学倾向以生态心理学和学习理论为依据,把决定因素归结

5、于影响行为的环境。环境决定论生态心理观维度理论,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重视理论的整合要建立比较全面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理论,这个理论应能解释该领域中的各个主要问题,并启发和引导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强调研究内容的独特性现有的研究范围过于庞大复杂,使研究内容缺乏集中性、整体性和独特性。坚持应用的方向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6.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6.1环境知觉和空间认知6.2几种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1.个人空间2.领域性3.拥挤4.噪声6.3环境应激(略),6.1.1 环境知觉,概念:是个体或群体直接地和真实地感知环境信息的过程。这种感知是紧接着刺激发

6、生的,并和过去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理论:透镜模型(知觉是经验过滤的产物)生态知觉理论(知觉是环境直接作用的产物),透镜模型(Brunswik 1956),环境,知觉,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刺激束,反馈(影响将来的行为),该理论将个人描绘为主动的信息加强处理者,知觉过程接收散乱的环境信息,经过过滤和重新组合而成为有规则和统合的知觉。,关于美观的知觉分析:基于Brunswik的透镜模型(1956),环境本身被选择的间接线索被选择的直接线索判断结果,实际的美,树的数量水的颜色垃圾的数量山的高度水边的沙滩人的数量,纯朴的污染的令人惊叹的舒适的拥挤的宁静的,察觉到的美,生态效度实现线索利用,同样的环境在不

7、同的人眼中会产生不一样的美感,生态知觉模型(Gibson 1979):与布鲁斯威克将个人描绘为主动的信息处理者不同,吉布森认为知觉是直接的,没有任何推理步骤、中介变量或联想,知觉是刺激的直接作用。他假定感觉信息确实提供了世界的真实记录。该理论之所以称为“生态知觉理论”是因为它强调与生物适应最有关系的环境事实。该理论认为,感觉是因演进而对环境的适应,而且环境中有些重要现象(如重力、昼夜循环等)在进化史上都是不变的,不变的环境带来稳定性,并且提供了个体生活的参照框架。因此,种系演化的成功依靠正确地反映环境的感觉系统。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知觉是环境向知觉者显露的过程,神经系统并非建构知觉,而是萃取它

8、们。,6.1.2 空间认知,环境知觉是环境信息的最初集合,是我们捕捉并解释环境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空间认知指的是对环境中空间信息的排列、储存和回忆的方式方法。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储存、回忆和解码。这些信息包括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6.1.2 空间认知,表象:指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表象在识别城市的路径和建筑物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知地图: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通过空间运动而顺利到达目的地,是由于人的头脑中具有一张特定空间的“地图”。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托尔

9、曼把这种空间定向手段称为认知地图。,城市表象的重要标志类型:,道路:指运动的通道,如街、人行道、铁路、调整公路等。人们一般围绕运动路线构成城市表象中的其他部分。边线:指线性的界线,如河流、围墙、篱笆等。边线划分了城市中的不同区域。联结:城市认知地图中的核心,是行人的出发点和集中处,如十字路口或道路交叉处。街区:指具有某些共同牲的区域,既可以是城市的行政区、商业区,也可以是城市中心区、工业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标:指突出于环境的参照点,如高耸的大厦,广场,雕塑,纪念碑,特殊的建筑物等。人们依靠地标来判明方向、熟悉道路、识别地点。,在形成建筑物表象中起重要作用的四个因素:,识别性:建筑物的形式越

10、具有独特性,越能被人们识别,越是对形成建筑物表象起促进作用。可见性:这是指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可见程度。使用特点:建筑物作为行为场所,对个人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其中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独特性是最基本的要素。如医院、厕所和学校。意义:建筑物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价值。如天安门城楼,潜在环境的认知,潜在环境是指环境中的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等非视觉部分所构成的环境。声音、温度、气味等作为稳定的环境物质,人们可能未曾明确意识到,但它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深刻的影响。(如亲友追悼会),潜在环境的类型,1、温度高温的持续效果会导致筋疲力尽、头痛、易怒、昏昏欲睡、心脏病等。暴力犯罪随温度上升而

11、增加,高温使人的侵犯性行为增加。2、颜色颜色的三种维度明度、色度和饱和度研究表明,明度和饱和度都和愉快有正相关,人们偏好较浅、较饱和及光谱中偏向寒冷的颜色(绿、蓝),研究发现,人们认为颜色和心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蓝色安全、舒适、温和、镇定、平静、冷静红色刺激、保护、反抗橙色烦恼、沮丧黑色消沉、有力紫色高贵黄色快活3、光线人体对自然光线的偏好超过人工光线。较明亮的光线会使个人处于较高的激发状态,使人们对环境刺激作出更多的反应;而黑暗会放松社会抑制,人们在黑暗的掩饰下较容易进行亲密、攻击和冲动的行为。工作环境中的照明水准会影响工作绩效。,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就是当互相作用时,个体试图保持围

12、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也就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即身体缓冲区。1966年,人类学家霍尔出版了隐藏的向度一书,在书中提出了距离学,提出人们的情绪情感与使用距离密切相关。亲密距离为00.45米。在这种距离中,能清楚地看到另一个人的头和脸,辨认对方面部的细微变化,还能获得体温和气味等额外的感觉信息。此距离专门用在非常亲密的互动中,如爱、抚摸、安慰等,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之间的距离就属于此类。个人距离为0.451.22米。在这种距离下,嗅觉和细微的视觉线索开始消退,个人得以了解他人身体的其他部分。碰触通常是被允许的,而且这也是与朋友交谈的普通距离,这种距离常为朋友间的接触或日常同

13、事间的交往。社交距离为1.223.66米。这一距离发生于业务洽谈、接待新客,正式的会谈等,属于个人的或公务性的接触。公众距离一般在3.667.62米,属于互动中非常正式的距离。在这种距离中,人们可以轻易地采取逃避或防卫的行动,属于政治家、演员与公众的正规接触,通常为单向沟通时采用。,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个人空间使人在空间中互相分开,使每个人都保持各自的完整性而不受侵犯。调整的功能帮助个人调节所获得的感觉信息量,使个体能对刺激作出有效的反应。沟通的功能可以用来传递和调整人际互动中的沟通。,个人空间,对个人空间侵犯的结果:逃离研究发现,个人空间的侵入会使人们放弃原来的地方,逃往他

14、处。(接近等待过马路人的实验)生理激起 由米德尔米斯特、诺尔斯和马特(1976)开创的一项实验,其目的是探讨激发状态和个人空间侵入之间的关系。,侵犯个人空间和生理激起,开始排尿所需的时间完成排尿的时间,领域性,领域性为了保持个体的尊严和社会自由的有序性,动物、个人或群体就要求占有或控制一定范围及空间内的所有物,这是一种习性,更是一种需要。人类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及其所有物的行为习性,如人们希望独门独户,居住区有围墙和大门等。领域性具有排他性;领域性具有控制性;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人类领域性的层次,奥尔特曼在1975年的环境和社会行为:私密性、个人空间

15、、领域和拥护一书中将人类领域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公共领域。主要领域是被个体独特拥有和控制的领域,是个体生活的中心,如个人的房间或寝室或床位。次要领域在使用者的生活中不居于核心地位,也没有明确的归属,不排外,占有者对它的控制较少。如教室里的固定座位,如果他人占了这个座位,就觉得有点不快。公共领域属于可供任何人暂时使用的地方,包括电话亭、篮球场、体育馆,公园、购物中心的座椅等。个体只是短暂地使用,人类领域性的功能,有助于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对领域的划分有助于减少潜在冲突。有助于个体保持独处个体能退缩到自己的主要领域里并单独呆在那里,这样,个体便能与外界隔开,满足个体对私密性的要求。有助于个体

16、避免不良的外在环境,避免冲突,有助于个体进行反省等活动。起着类似动物的防卫性功能人们把这种防卫性功能称为优先居住效应。在体育运动方面,主场效应,人们在自己的领域能表现得更好,更能建立起控制感。使人们可以控制和传递个人认同的感受自已的领域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以肯定自己的身份及在人群中的地位。领域的个人化的行动可能增加对领域的依附,也能增进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拥挤,密度是客观的物理状态,是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量度。拥挤则是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拥挤产生的严重后果“黑穴事件”,18世纪,英国侵占印度,1756年6月20日下午六时,印度军队偷袭了驻守在加尔各答的英军。印军俘虏了英军及家眷

17、共146人,并把他们囚禁在33平方米的黑漆漆洞穴般的监牢里,仅有两个小铁窗让空气流通。当时气候闷热,146人在空气不流通的黑穴中连自由活动身躯都很困难,根本不可能坐下休息。人们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大部分人烦躁不安,逐渐变得凶暴,毫无理性。在他们的哀求下士兵拿了几袋水放在窗口,俘虏们纷纷挤向窗边,室内一片混乱,许多人因被挤压、践踏而死,也有人窒息身亡,有的人实在受不了吸取身上的汗水和尿液,大部分人逐渐死去,剩下的人也多半神智不清。天亮时上级终于发现事态严重,但赶来打开牢房后已经死了123人,只剩下23名侥幸的存活者。这一事件说明过度拥挤对人类产生的巨大消极影响,同时也说明个体对拥挤的体验是有差异

18、的,一些人能够适应,而另一些人却不能适应。,拥挤理论,生态理论模型认为在不同的行为背景下,需要不同的、最适宜的人数。在某些背景情况下,高密度产生消极影响;而在另一些背景情况下,则需要一定密度的群体。超负荷理论模型高密度环境下提供给个体知觉的信息量超过了一定的刺激水平,超出了个体吸收这些信息的能力时,就会使人的注意力处于超负荷状态,最后导致压力和唤起。密度强化理论密度既可强化人们愉快的情绪,也可强化人们不愉快的情绪。认为高密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密度本身对人类既无好的影响,也无坏的影响,它只不过是加强了个体对那种环境背景的反应程度。控制理论模型高密度之所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是因为它能减小个体对情感的控制,最终导致拥挤感。,噪声,噪声那些令人烦躁、使人不愉快的以及不需要的声音均可称为噪声。噪声的生理效应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噪声的心理效应对情绪的影响对人们注意力的影响对记忆力的影响,理想声学环境的设计,建筑合理布局控制城市人口划分功能区合理利用土地,参考书目,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徐磊青、杨公侠编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