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设备维修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设备维修与管理.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备管理与维修,主讲教师:赵少勇 联系方式:,第一章 绪论,基本内容1.设备及设备管理(掌握)(*)2.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与任务(掌握)3.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理解)4.设备管理的社会化网络(理解)5.国外设备管理简介,第一节 设备及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是生产力,2、是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全员参加的、技术、经济、组织诸方面的管理。,要弄请两个问题:,树立两个新理念:,1、什么是设备和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2、为什么要研究设备管理?,一、设备的含义(一)马列主义观点:人们(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的因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生产工具),生产力发
2、展水平的标志。,(3)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作用的对象。,科学技术则作用于三者,影响着三者,决定上述三者的水平和状态,是第一生产力。,三者的关系:劳动者:通过劳动手段把自己的活动转移到劳动对象上,改变其物质形态,变成产品;劳动对象:是其实物形态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就消耗掉的,其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价值中的,即人们所说的原材料;劳动资料:分两种:(1)能反复参加生产过程,并能保持自己的实物形态和原有功能,它的价值逐渐消耗并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劳动资料称为固定资产,如机器、厂房、建筑物、汽车、船舶等;(2)不具备上述功能的称低值易耗品。,*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者才能列为
3、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价在规定限额以上(可按各行业的主管部门规定执行)。*有些劳动资料虽具备固定资产的条件,但由于更换频繁、变动性大、容易损坏等原因,也可以不列作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具体划分按固定资产目录确定。,(二)设备 广义,国外设备工程学的定义有形固有资产的总称。狭义,企业管理所指的设备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直接将投入的劳动对象加以处理,使之转化为预期产品的机器和设施,以及维持这些机器、设施正常运转的附属装置,即生产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包括供实验、研究、管理用的机器和设施)。,本课程所讨论的设备主要是指直接生产设备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的设备,包括:直接参加生产的设备和
4、工艺装备,如各类机床、量具、夹具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仓库、高炉、维修设备等;搬运装置,如铲车、吊车、输送带、行车等;能源动力设备。,看一组数据 购置设备需要大量投资,维持设备正常运转也需要大量投资(维修费为生产成本的10%左右)。,发生故障停机,发生事故损失巨大,后果严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号反应堆严重故障,损失80亿卢布。,二汽每年设备维修费均为几千万元,全国大中冶金企业每年维修费不下几十亿,鞍钢半连续热轧板厂停产一天损失100万元,北京燕山石化乙稀设备停产一天损失400万元,武钢热连轧厂停产一天损失1万吨板材,产值2000万元,结论:采用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技术,实施
5、设备管理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这也是设备工程迅速发展的原由。,二、设备管理的含义 设备管理又称设备工程。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设备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纵向),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横向)进行综合研究和管理。这里强调三个方面(新思维):,综合研究,全过程管理,设备实物形态管理与价值形态管理,因此,设备管理应从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考虑。从这个观点出发,可把设备管理问题分成技术、经济和管理三个
6、侧面。图1-1表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三个侧面的主要组成因素。,1技术侧面 技术侧面是对设备硬件所进行的技术处理,是从物的角度控制管理活动。其主要组成因素有: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设备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维修;设备维护保养、大修、改造技术。其要点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或者说通过技术措施保证设备可靠地运行。,2经济侧面 经济侧面是对设备运行的经济价值的考核,是从费用角度控制管理活动。其主要组成因素有:设备规划、投资和购置的决策;设备能源成本分析;设备大修、改造、更新的经济性评价;设备折旧。其要点是设备寿命经济费用的评价,保证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最好经济效益。,3管理侧面 管理侧面是从管
7、理等软件的措施方面控制,即从人的角度控制管理活动。其主要组成因素有:设备规划购置管理系统;设备使用维修管理系统;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其要点是建立设备一生信息管理系统。,了解系统的三维结构,就能够学会从系统空间考虑问题,就不会挂一漏万。例如,进行设备安装时,要从资源方面做好“人力、信息、资金、材料、能源”等准备,也要从组织管理上认识和了解设备安装特性,制定计划,落实组织和实施,进行质量检查,进行评估反馈,按照系统工程理论,设备管理可以分解为时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上的三维立体图形,如图。,时间维上的任何一个点均可分解为资源维或功能维上的循环过程。,如:时间维上的一点“安装”,投影到资源维上,必然包含
8、“人力、信息、资金、材料、能源”等要素,投影到功能维上,也离不开“认识-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反馈”等过程。,三、设备全过程管理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即设备的一生全过程可划分成规划决策、设计制造或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初期管理、使用维修、改造更新、调剂报废七个阶段,如图l2所示。设备管理是研究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学科,它由设备的规划工程、维修工程、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四大部分内容组成。设备管理按设备寿命周期中的运动过程可划分为规划工程和维修工程两个阶段。,此外,还有两条支链:一条是动能供应过程,它是设备输入的组成部分,使设备得以正常运行;另一条是安全环境保护过程,它是设备输出的
9、组成部分,确保环境和人身的安全。,两个工程,七个阶段,四项工程,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从宏观上看,设备全过程管理属全社会管理。实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就是要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克服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的脱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为设备管理取得最佳综合效率创造条件。,四、设备实物形态管理与价值形态管理 设备有两种形态,即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实物形态是价值形态的物质载体,价值形态是实物形态的货币表现,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1设备的实物形态
10、管理设备实物形态运动过程:设备从规划或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设备实物的物质寿命:从设备投入使用到报废。,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就是在设备实物运动过程中,研究如何管理设备实物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及使用中发生的磨损、性能劣化、检查、修复、改造等技术服务。其目的是使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性能和精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的输出效能最佳。,2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 企业规划、投资设计、制造或购置的新设备,经安装调试合格投入生产使用前,具有价值。,其价值形态表
11、现为账面上的设备原值。,设备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设备使用运行需要资金的继续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折旧,使它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销售予以回收。,表现为设备原账面价值的减少,即设备的价值逐渐降低。,当企业因改变工艺或产品更新时,一些设备停止使用,进入设备调剂市场,通过出售,回收设备部分剩余价值。,若设备没有修理、改造价值时,则报废并回收其残值。,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就是从价值角度研究设备价值的运动,即新设备的研制、投资及设备运行中的投资回收,运行中的损耗补偿如维修、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经济业务。其目的就是使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只有把两种形态运动管理统一起来,并注意不同管理
12、层次的侧重点,才可实现。,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依据,设备具有实物形态运动和价值形态运动,必须同时对两种运动形态进行管理,也就是实行设备综合管理,其目的是追求在输出效能最大的条件下,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即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五、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1设备管理发展阶段 设备管理是从维修萌发的,它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8,19世纪事后维修,20世纪初至50年代前预防维修,20世纪50年代生产维修,20世纪60年代起多种模式并行,2设备综合管理学科的产生,继承了传统设备管理的有益方面,吸取了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综合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主要是故障物
13、理学、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设备诊断技术等。,产生设备管理综合学科,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企业的装备是由综合了各种专门技术的高度复杂的成套装置所构成。,管理则仍按机械、电气、电子化学等划分进行。,矛盾,对这种高度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就需要建立系统处理和综合管理。,带来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设备管理的主要特点为:设备综合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紧密相连,成为企业的主要支柱;实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管理内容具有技术、经济、管理三个方面;追求寿命周期内无事故、无公害、安全生产。,3中国设备管理的发展进程 中国工业
14、企业设备管理经历了50年的起伏曲折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设备综合管理阶段(87)中国特色的设备综合管理,振兴阶段(79-87)恢复-引进-自成一家,曲折阶段(58-78)破坏-恢复创新-破坏,初创阶段(57年前)从无到有,引进苏联机制,四个阶段,*中国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三条方针: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 五个相结合原则: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四项任务:运用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 目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
15、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和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六、设备管理的发展特征 形成了现代化设备的许多新特点:大型化、高速化、流程化、精密化、电子化、柔性化、可诊断化、智能化等。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设备故障损失巨大,环境严重污染,能源、资金消耗量增大,设备的腐蚀、磨损加快等。企业加快发展新产品,进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现代化的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资产,尤其是大型、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价格更加昂贵。因此,无论设备的投资费和维持费都需占用大量资金。这就迫切要求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讲究设备投资效果。现代化的设备需要现代化的维修体制。维修管理的创新,更需要维修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将
16、日益重视计算机在设备管理维修上的应用研究,日益重视维修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化设备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必须重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把设备管理融入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中,使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从全面发展出发,实现由“部门型管理”向“企业型管理”转变。设备管理工作必须从企业战略、产品开发等方面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由于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岗位分工较细,尤其是在流水作业线的设备上进行操作,工人们长时间从事单工序的动作,容易产生单调、枯燥、紧张、疲劳的情绪。同时,设备、装置的操纵机构十分复杂,仪表、按钮多,人们的感官能力也很难适应。这种情况不但降低了工人的劳动热情,而且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不良后果。设备
17、及设备工作现场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设备及设备管理与资源节约密切相关。所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无事故是未来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综上所述,都是现代化设备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设备管理的发展特征来看,设备及设备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将日益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二节 设备管理的社会化网络,市场经济,全球经济的发展,促使设备管理由企业内部的自我行为和自给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的行为。一、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各种服务由社会提供,大中型企业的维修厂和车间专业化,推向市场,为社会服务)设备管理社会化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
18、观要求,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商品化程度,组织设备管理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形成全社会的设备管理服务网络,为改善企业设备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设备管理专业化是指设备管理社会化的主体内容。把各专业化企业推向市场,遵循社会化的行为准则,成为合格的专业服务体系,并不断在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作用。各专业化企业在社会化服务中作用和贡献愈多,对设备社会化的影响愈大,其社会化的发展速度愈快。同时,其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就愈完善。,设备管理的社会化是以组建中心城市(或地区)的各专业化服务中心为主体,与城市的其他系统形成全社会的服务网络,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下,需要企业主体、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各级
19、政府各司其职,长期共同协作方可实现。其主要内容为:(1)设备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 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有关设备的使用、维修、咨询、培训操作和维修人员等服务,(2)设备维修与改造专业化服务中心 在充分调查设备资产及其技术状况、维修力量的前提下,依托大中型企业组建中心城市各类通用设备、各类专业设备的维修与改造专业化服务中心,为社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尤其重要的是要开展精密、数控、大型、稀有等设备的专业化维修以及进口设备、备品配件的消化和创新工作。要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质量。(3)备品配件服务中心 组织备件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形成备品配件市场的专业化生产企业;组织地区性备品配件供应
20、中心,掌握企业的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名称、规格、数量及其更换周期,为企业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快捷周到的服务,减少企业备件占用资金。,(4)设备市场交易中心 包括设备调剂、设备租赁、设备销售等服务中心。,(5)设备诊断技术服务中心,(6)设备技术信息中心(7)设备教育培训中心,二、设备管理市场化 设备管理市场化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要素市场,为全社会设备管理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交易场所,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为全社会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促进设备管理由企业自我服务向市场提供服务转化。培育和规范设备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实现设备管理市场化的前提。应
21、积极鼓励和促进更多的供需走向市场,只有社会能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专业化服务,才能建立起设备管理社会化的基础。培育和规范设备要素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能以优取胜,促进设备管理社会化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目前,培育与规范设备市场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点。,(1)制定设备要素市场进人规则 由各城市的设备市场管理机构负责维修资质等级的认定和维修资质证书的核发,采取“四统一”的做法,即统一资质条件、统一审批程序、统一资质证书和重大问题统一协调。(2)制定设备要素市场的监督管理办法 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市场管理机构制定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尤其应加快制定设备技术鉴定标准
22、、维修质量标准、统一计价标准和计价方法。以确保交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3)加强设备要素市场的价格管理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设备修理、设备租赁的收费标准,企业以此浮动收费;备品配件销售按合理差价收费;旧设备调剂原则上依据量质论价,重要设备应进行价值评估。国家物价部门对上述工作实行监督。,(4)加强设备要素市场的合同管理 为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稳定经济秩序,设备要素合同条款除质量、价格要求外,还应规定交货期、保修期、售后服务、违约责任以及赔偿等内容。(5)建立和健全设备要素市场监督及仲裁机构 建立、健全设备要素市场监督及仲裁机构,一方面预防和惩处市场中违法违纪活动;另一方面,开展服务质量鉴定
23、、纠纷调解、仲裁等工作。监督机构通过鼓励或限制企业或个人的某些市场行为,解决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三、设备管理现代化 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系统地、综合的应用于设备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能,适应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最佳的设备投资效益,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人才素质现代化。,(1)管理思想现代化现代化管理思想包括设备综合管理观念、战略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及安全与环
24、保观念等。(2)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组织严密,制度健全,工作高效,充分协调,信息畅通,并具有良好的跟踪和反馈控制能力。,(3)管理方法现代化 推广运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有:价值工程、网络工程、ABC分析法、决策技术、预测技术等。(4)管理手段现代化 采用先进的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对管理手段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扩展管理功能。,(5)管理人才素质现代化,一、设备管理的方针 设备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三条方针)。以效益为中心,1、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2、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资产的
25、优化组合,3、加大企业设备资产的更新改造力度,挖掘人才资源,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设备管理依靠技术进步,1、要适时用新设备替换老设备;2、运用高新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3、推广设备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等管理新手段。,第三节 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与任务,坚持“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与设备管理的辩证关系。1、设备管理必须坚持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服务;2、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依靠检查、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向以状态 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发展。把“维修预防”纳人设计新
26、概念中去,逐步向“无维修设计”目标努力。,二、设备管理原则 设备管理坚持“五个相结合”的原则,即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我国经验+英美日苏经验)。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实行设备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正是设备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相结合的问题。,体现设备全过程管理,维护与计划维修相结合,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保证设备持续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体现预防维修理念,是贯彻体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的有效措施,在修理中强调与重视技术改造,实行修改结合.企业必须建立改造、自我发展的设备更
27、新改造的运行机制,依靠技术进步,采用高新技术,多方筹集资金改造更新旧设备。,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在设备检查和状态监测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检修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选购时应考虑其维护和检修的特性。,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体现全员参加思想,体现技术、经济、管理全方位结合思想,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技术、经济、可靠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具体包括:,1.正确地选购或设计设备,原则是:经济合理,技术先进;,2.保证技术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且维修保养费用低;,3.做好现有设备的挖潜、革新、改造,尽最大可能利用好设备,实现增产节约。,归纳
28、起来就是:,三、设备管理任务(四项主要任务我国经验+综合工程学 理论)1设备管理基本任务(1)保持设备完好;(2)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3)充分发挥发挥设备效能;(4)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展开来说,包括:适应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积极探索并建立设备管理新体制和新模式;培育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促进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认真贯彻执行固定资产管理条例,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贯彻设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深化设备管理改革,开拓创新,把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加强设备宏观管理
29、,完善设备管理的法规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依靠技术进步,加大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培育和规范设备交易市场,制订和完善市场规则,加强指导和监督;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国际国内交流活动。2企业设备管理任务和内容(1)企业设备管理任务 优化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和设备资源配置;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手段,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最大化。是企业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2)企业设备管理内容 建立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寿命周期费用统
30、计分析系统,对费用进行估算和核算;加强设备前期管理,明确设备管理部门在前期管理中的职责;完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资产评估,防止资产流失;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确保企业文明生产;加强重点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的故障管理,探索故障发生原因及其对策;选择适合企业的设备维修方式,逐步向状态维修方式发展;依靠技术进步,适时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继续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广泛采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手段;完善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设备管理社会化、专业化工作;建立和完善设备一生信息管理系统;重视设备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确保动能动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第四节 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
31、,一、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的意义与原则1设置技术经济指标的意义 指标是检查、评价各项工作和各项经济活动执行情况、经济效果的依据、指标可分成单项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指标,也可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指标的主要作用有:在管理过程中起监督、调控和导向的作用,通过指标考核、分析,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控制,制定新的考核指标;,通过指标考核,定量评价管理工作的绩效;指标通过数据的形式反映实际工作的水平,评价与考核的绩效与企业及个人的利益挂钩,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就是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能够综合评价设备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指标。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是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
32、分。此外,也有利于加强国家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为设备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的原则 在内容上,既有综合指标,又有单项指标;既有重点指标,又有一般性指标。在形态上,既有实物指标,又有价值指标;既有相对指标,又有绝对指标。在层次上,既有政府宏观控制指标,又有企业微观及车间、个人执行的指标。在结构上,从系统观点设置设备全过程各环节的指标,既要完整,又力求精简。在考核上,应按照企业的生产性质、装备特点等分等级考核。指标应逐步标准化,力求统一名称、统一术语、统一计算公式、统一符号意义,扼要、实用、可操作性强。指标考核值的确定应建立在周密的分析基础上,并具有一定进取性。,二、设备
33、管理技术经济指标的构成 根据设备的实物运动形态与价值运动形态理论,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体系设置如图l5所示。,1技术指标,(1)设备更新改造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能力情况),(2)设备利用指标(反映发挥设备效能状态),例:设备制度台时=计划开一班的设备台数考核期制度工作日8小时+计划开两班的设备台数考核期制度制度工作日15.5小时+计划开一班的设备台数考核期制度工作日22.5小时-计划检修项目中大、中修实际检修的台时数。,(3)设备技术状态指标,(4)设备维修管理指标,2.经济指标(1)设备效益指标,三、使用指标 1国家使用的指标 根据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国有资产保值增
34、值考核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指标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总资产)收益率;(经济指标之(1)成本费用利润率。不单独考核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率,但需要考核有无特大、重大设备事故发生。2行业或主管部门使用的指标 设备净资产增值率;设备利用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90),质控点设备、在役动能设备完好率(100);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1);无特大、重大设备事故。,以上各使用指标仅供参考。国家、行业及主管部门使用的指标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各企业的使用指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选择与设置。四、指标使用的墓础工作 制定和完善设备管理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并在
35、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健全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必须具备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科学性。完善各环节计量、测试手段。重点应解决动能消耗和生产的能源消耗计量仪表、设备故障监测、诊断的各项仪器。,第五节 国外设备管理简介,三、日本全员生产维修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 TPM)是从 20世纪50年代起,在引进美国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吸取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TPM的含义 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对全员生产维修下的定义: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
36、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涉及设备的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全体参加;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即全效率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到最高;全系统建立起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一生为对象的预防维修(PM)系统,并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全员凡涉及设备一生全过程所有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和第一线生产工人都要参加到TPM体系中来。全员生产维修是日本式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其有自身的特点:重视人的作用,重视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多能工的培养;强调操作者自主维修,主要是由设备使用
37、者自主维护设备,广泛开展S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活动,通过小组自主管理,完成预定目标;侧重生产现场的设备维修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重视润滑工作,突出重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重视并广泛开展设备点检工作,从实际出发,开展计划修理工作;开展设备的故障修理、计划修理工作;讲究维修效果,重视老旧设备的改造;确定全员生产维修的推进程序。,自全员生产维修推广以来,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在日本,全员生产维修的普及率已到65左右,使很多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降低50,设备开动率提高50左右,并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已有十多个国家引进、研究TPM的管理制度。2TPM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员生产维修又有了新发
38、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更加重视操作者自主维修 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的。机器人化、自动化、柔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简称FA)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FA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应做到:,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维修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为了在改善“人”的素质的同时改善“设备”的素质,要做到:靠改善现有设备的素质提高设备效率;把通过改善现有设备素质所取得的经验和信息收集起来,向设备的规划阶段反馈,以期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计与配
39、置的改善。,(2)提高设备效率 日本就设备现场管理提出提高设备效率,是指如何从时间和质量两方面掌握设备的开动动态,增加能够创造价值的时间和提高产品的产量。其手段有:从时间上增加设备的开动时间;从质量上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即通过减少废次品来增加合格品的数量。提高设备效率的最终目标是如何充分发挥和保持设备的固有能力,即维持人一机的最佳状态极限状态,也就是“使故障为零,使废次品为零”的人一机极限状态。影响设备效率提高有六大因素,表11汇总了六大损失的改进目标。在全员生产维护中,不是仅仅以故障为对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与设备效率有关的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等所有因素,来提高设备效率,一
40、般可用下式表示。,在全员生产维护中,不是仅仅以故障为对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与设备效率有关的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等所有因素,来提高设备效率,一般可用下式表示。,(3)推行质量维修 质量维修就是为了确保产品和加工件的完全合格,必须树立保持设备完好这一基本观念。规定不产生质量不良的设备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点检和测定,通过确认这些确定值在标准值之内以预防质量不良,通过观察测定值的变化预知发生质量不良的可能性并采取对策。图1-7 表示质量维修的基本概念,规定不生产不良品的设备条件,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操作者,同时通过管理防止发生不良品条件,达到消灭不良品。,(4)开发自制专用设备,推行设
41、备一生管理 从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观点出发,为了使设计、制造和使用相结合,真正推行对设备一生的管理,其主要途径之一是实施自制设备。(5)进一步发展维修业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设备维修部门所处地位日益提高,随着设备自身素质和量的变化,设备维修技术也需有质的变革,要求设备维修能尽快有质的转变。设备维修主要发展方向为:向预防维修过渡的设备诊断技术将日益扩展,努力开发成本性能好的设备仪器,开发设备诊断技术的适用范围,准确预测部件寿命,提高设备可靠性,向预防维修过渡;研究确定维修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推进计算机维修计划管理,提高维修管理水平;开发设备维修的新技术;以预防维修体制为基础,建立综合设备维修管理体系;进一步普及和推进TPM的思想和观点。,习题:1.试说明我国设备管理模式的要点。2.阅读第五节国外设备管理简介,分析有哪些先进理论和思想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