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29425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管系统总论、心脏.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脉管系统总论心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脉管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构成,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系统,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构成,心,静脉,毛细血管,动脉,主要由心肌构成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及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心房和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以房室口相通,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右半心互不相通,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右心房,左心房,脉管系统心

2、血管系统心,房室口和动脉口均有瓣膜,其作用类似阀门,顺流开启、逆流关闭,保证血液的定向流动,右心房,左心房,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房室口和动脉口均有瓣膜,保证血液的定向流动,导血出心的管道管壁较厚,可分为三层 内膜 菲薄,腔面为一层内皮细胞 中膜 较厚,含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膜 疏松结缔组织,中膜,外膜,内膜,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脉,动脉壁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大动脉中膜弹性纤维丰富,心室射血时,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推动血液持续向前流动,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中膜的平滑肌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大小,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脉

3、,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彼此吻合成网,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牙釉质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数量多、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是血液和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静脉,O2营养物质,CO2代谢产物,毛细血管,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毛细血管,导血回心的血管由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回心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管壁也分为三层与同级动脉比,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大有静脉瓣保证血液向心流动和防止逆流(四肢多见),静脉,动脉,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静脉,体循环(大循环

4、)血液自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肺循环(小循环)血液自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及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体循环和肺循环,人体的血管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连外,还存在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甚至动静脉间吻合,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血管吻合及其功能和意义,侧支吻合,终动脉,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血管吻合及其功能和意义,心包,膈,第2肋,第6肋,T5,T8,右肺,左肺,前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第

5、58胸椎两侧:肺和胸膜腔上:出入心的大血管下:膈,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位于中纵隔内倒置的圆锥体,前后稍扁外被心包大部(2/3)位于正中线左侧,心尖圆钝、游离,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可在左侧第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处扪及心尖搏动,心尖,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分别注入左、右心房后面隔心包与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相邻,心尖,心底,右心房,左心房,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静脉,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胸肋面(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

6、心室构成大部分隔心包被胸膜和肺遮盖;小部分隔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邻近可见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起自左、右心室,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膈面(下面)近似于水平位,向下(略向后)隔心包与膈毗邻主要由左心室构成,一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左心室,右心室,膈面,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下缘(锐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膈面,右心室,心尖,右缘不明显,由右心房构成,左缘(钝缘)由左心室和左心耳(少部分)构成,左心室,左心耳,右心房,左肺,右肺,膈神经,纵隔胸膜,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右心房,冠状沟(房室沟)几呈冠状位、近似

7、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中断将右上方的心房和左下方的心室分隔,前、后室间沟分别位于胸肋面和膈面,从冠状沟走向心尖的右侧,会合于心尖切迹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右心室,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右心房,右心房,左心房,后房间沟右心房与右上、下肺静脉之间,与房间隔后缘一致左、右心房在心表面的分界,心表面的条沟,可作为心腔的表面分界,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右心房,右心房,左心房,房室交点是后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相交的区域,其深面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外形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右心房,右心房,左心房,左

8、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左心室,右心室,每个心腔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血管相通,内表面相对光滑一部分与另外的心腔相通,内表面相对粗糙,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心腔可分为左、右两半,每侧可分为心房和心室,左、右互不相通,同侧心房通过房室口与心室相通,位于心的右上方分为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腔静脉窦,位于后方,内壁光滑固有心房位于前部-两者以界沟(外面)/界嵴作为分界线,腔静脉窦,固有心房,梳状肌,界嵴(腔面),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房,固有心房有右房室口通右心室,上有三尖瓣附着内壁有许多大致平行排列的梳状肌,(心耳处呈海绵状),腔静脉窦,梳状肌,界嵴(腔面),固有心房,右心耳,右房室口,右心耳,脉管系统心血

9、管系统右心房,腔静脉窦,腔静脉窦收纳全身静脉血回流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开口下腔静脉口前缘有腔静脉瓣;冠状窦口后缘有冠状窦瓣内侧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间隔形成,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卵圆窝,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较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房,Koch三角由下腔静脉瓣向前的延长线(Todaro腱),冠状窦口的前内侧缘及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构成,其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其尖对着膜性室间隔的房室部,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构成胸肋面的大部分右心室腔以弓形肌性隆起(室上嵴)分为后下方的流入道(窦部)和前上方的流出道(漏斗部)-壁较左心室薄,仅为

10、其/3,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室,右心室流入道(固有心腔)室壁腔面凸凹不平,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为肉柱基部附于室壁,尖端突入室腔的是乳头肌,共三组(前、后、隔侧乳头肌)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为隔缘肉柱(节制索),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功能,内有右束支及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通过,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室,右心室流入道(固有心腔)入口为右房室口,周围有三尖瓣环围绕三尖瓣基底附着于瓣环上,瓣膜游离缘垂入心室腔其游离缘及心室面借腱索连于乳头肌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共同构成三尖瓣复合体,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动脉圆锥)内壁光滑,呈

11、锥体形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窦部,漏斗部,肺动脉环,肺动脉瓣,肺动脉窦,半月瓣小结,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右心室,肺动脉窦,根据胚胎发育来源,分为左心耳(前部)和左心房窦(后部)左心耳较右心耳狭长,壁厚;有梳状肌但没有右侧发达;因临近二尖瓣,此处是心外科常用手术入路左心房窦又称固有心房,内面光滑,其后壁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的开口;其前下部借左房室口通左心室,左心房窦,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左心房,分为左室流入道(左心室窦部),和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两者以二尖瓣前尖为界左室流入道,其主要结构为二尖瓣复合体和乳头肌(较右侧粗大,分两组),左心房窦,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左心室,左心房窦,流出道(主动

12、脉前庭)室壁光滑无肉柱 经主动脉口通升主动脉,有主动脉瓣附着,左心房窦,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左心室,心纤维性支架(心纤维骨骼)位于房室口、主动脉口和肺动脉口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富有弹性 分隔心房和心室(包括冲动传导)提供心肌纤维和心瓣膜附着处 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 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环等结构,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的构造,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构成,分别于血管的3层膜相对应,心外膜,心肌,心内膜,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的构造,心间隔房间隔 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室间隔 分为膜部和肌部,前者为室间隔缺损好发部位,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的构造,心传导系由特殊

13、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区别于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的主要参与收缩功能的普通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蒲肯野)纤维网,左束支,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传导系,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冠状窦,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的血管,右旋支,冠状循环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绝大部分回流的静脉血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少量直接流入右心房,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纤维心包,上覆盖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并与其外膜相延续;下方愈着于膈的中心腱浆膜心包又分为脏、壁两层,壁

14、层贴于纤维心包的内面;脏层包于心肌的表面,即心外膜脏、壁两层间的潜在性腔隙称为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到润滑作用浆膜心包脏、壁两层返折处的间隙,称为心包窦,心包腔,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包,心包横窦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之间;心直视手术中,此处可钳夹主动脉或肺动脉,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包,心包腔,心包斜窦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手术时若需阻断下腔静脉的血流,可经心包斜窦下部进行,下腔静脉,左肺静脉,左心房后壁,右肺静脉,壁层浆膜心包,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包,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心包前壁与膈之间的交角处,由心包前壁移行至下壁形成;人体直立时,该处位置最低,心包积液常存于此窦中,是心包穿刺较安全的部位,名词解释大循环、小循环三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心包横窦心包斜窦知识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外形特点心传导系的概念和的组成冠状循环心包,下次内容:动脉、静脉、淋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