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2364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饮 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陶渊明,饮 酒,名片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字(),自号()。是()时期著名的诗人。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性格:爱好:喜爱的花:理想追求:代表诗作:,潜,元亮,东晋,陶渊明集,田园诗;饮酒诗;咏怀诗,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晋陶渊明独爱菊”,世外桃源,饮 酒,陶渊明,朗读欣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室。人境:人世间。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2、。二句承上两句设问。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心静境自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交代采菊的环境,借指归隐之处。诗人告别争名逐利的龌龊官场,在夕阳的余辉中采菊于东篱之下,既表现出闲适宁静的心境,又表现出诗人监守节操的情志。“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自然淡泊的精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夕阳辉映下的南山,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的动人画面。诗人因鸟还而有感于人还,所以表面上写鸟,实则是写诗人归田后超

3、尘脱俗、悠然自得的心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总 结:,这首诗写诗人身在人间而心远世俗的生活态度和陶醉于自然真意之中的乐趣,从而表现了鄙夷权贵,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清高情操。形成一种宁静淡泊的艺术境界。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

4、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在人境,无车马喧,(果),心远地自偏(因),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行路难,李 白,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明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在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的时候,写了许多抒发怀才不遇的诗作。,“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诗主要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情怀,既

5、有悲愤之词,也有“长风破浪”之志。,行路难,朗读欣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用心倾听,李白,zh,s,zn,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由于心情苦闷而无法下咽。,金杯里的清酒,每斗要十千钱,玉盘里珍贵的食物,算起來要值万钱。有这样丰美的酒席,我却停下了酒杯,丟下了筷子,无法下咽。因为心中有了感触,便拔出剑来想要舞弄,然而向四下环视一回,却觉得心中茫然若失。,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我想要渡过黄河,怎奈冻结的冰块把河水塞住了;我预备到太行山上去,可是又下着满天的大雪。空闲的时候,垂着钓钩,坐在碧绿的溪水上面。忽然做起梦来,好像要坐了船到太阳那边去。,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唉!路难走呀!路难

7、走呀!从前走过许多分岔路,如今我身在何处呢?假使我有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我便能鼓起风帆,直渡过大海那边去!,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3、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的目的是什么?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层(前4句,中4句,后6句)。,比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中心思想),写作特色1,欢乐,内心苦闷抑郁,昂扬、明朗,阴沉、低落,再度 陷入苦闷彷徨之中,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

8、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长风破浪”、“济沧海”,“行路难”,“垂溪碧钓”、“乘舟梦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冰塞川”、“雪满山”,“金樽清洒”、“玉盘珍羞”,一、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2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3用典(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写作特色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杜甫(712-

9、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简介,为:被。歌:诗的体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安史之乱,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筑草堂(茅屋)。,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

10、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写作背景,翻译,深秋八月,狂风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几层茅草。茅草飘飞,飞过浣花溪,散落在江边,高的挂在高大树林的枝头,低的落在水塘和水边地里。,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狠心这样当面做盗贼,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声来了,只好回来靠着手杖自己叹气。,一会儿狂风停息,乌云像墨一样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黄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铁一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顶漏水,床上没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

11、宽大的房子,彻底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高高兴兴的,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岳一样呢?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种宽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风吹破,我自己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节大意,再说说前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最后一节诗人集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秋风破屋群童盗茅破屋漏雨期盼广厦,写景记事,直抒胸臆,忧国忧民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群童抢茅无可

12、奈何长夜沾湿忧思不绝,现实,自 己,理想,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水到渠成,理清思路,广厦千万间,时间顺序,由实到虚,可贵品质,岑 参,(715770),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塞,其诗多写过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

13、)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冷难 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指西域的天气,狐皮袍子,锦缎做的被子,用兽角装饰的硬弓,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穿,大沙漠,纵横的样子,这里指主帅的营帐,营门,ch

14、牵引,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这里形容雪花,阴云,阴暗无光,用丝织成的帐幕,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中军置酒饮归客

15、,胡琴琵琶与羌笛。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

16、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散八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

17、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的乡土之思。,中军置酒饮

18、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

19、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3、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依依惜别之情,白 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瀚海雪景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己亥杂诗,龚自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诗

20、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期间往返九十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第二年诗人自己加以编排,并刻印成集,这里选的是第五首。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回忆录。,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 释,落红:落花,诗人自喻。,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别,

21、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东指:指东方故里。,译 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骑马驶向东方,就是要驶向那遥远的天涯海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护养着自己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意分析,愤然辞官,愁肠百结,时光易逝,日薄西山,隐喻当时国势渐颓,挥鞭马上,面

22、向故乡,随兴赋诗,百感交集,落红并不无情,腐烂成泥养育春花,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诗意分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诗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开创新的世界的爱国情怀。,古代诗人笔下的落花,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