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36365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选修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资源问题及对策,课件,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理念三、学法指导四、教学流程五、拓展训练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鲁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二单元2教材的结构及地位:结构:鲁教版:,第一节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矿产土地水),第二节 生态问题及 其表现,第三节 资源与生态保护(可再生非可再生),人教版:,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矿产),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土地),整合后:(一)资源问题:第一课时 矿产资源问题及对策-不可再生资源 第二课时 土地资源问题及对策-可再生资源 第三课时 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可再生资源

2、(二)生态问题,依据是:(1)根据新课程要求,教材是材料,不再是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2)根据学生对问题认识规律是:首先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3)基本符合鲁教版的结构,先矿产资源后土地与水资源。,地位:在第一单元学习了环境、资源、生态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了解了当代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而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产生了生态问题。所以本单元资源问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的结构及地位:结构:,(一)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

3、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并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指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2)理解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3)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和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各种资源问题的比较以及产生原因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资源问题及合理利用的知识,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和策略。(2)学会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多种手段收集有关地理信息资料。(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与他人合

4、作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义。(2)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增强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土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依据是:1.这是课标的明确要求。2.只有了解产生土地危机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合理对策。3.只有认识到土地危机的危害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二、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活动;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为此,本单元围绕课

5、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现象,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模块,引导学生自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用。课堂设计遵循鲁教版的设置一些情景,引发一些问题,提供一些信息,安排一些活动,获得一些启示”的理念进行。,三、学法指导:依据教学理念,本单元采取指导学生“创设情境引疑迁移合作探究意义建构”的情境问题交叉学习模式组织课堂学习。,初始情境 隐含问题 师(生)生互动,推进情景 再设问题 师(生)生互动 获得新知识,再推情境 拓展问题 师(生)生互动,通过图片告诉学生土地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尤其是与粮食密切相关的耕地资源

6、,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突出本课的主题。,设计意图与依据,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3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模块二,活动1:假如你在县环城路东拥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将如何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例尺、方向等画出来。,学以致用:,1.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土地基本概况,为下面的内容学生做铺垫。2.通过小组探究知道土地的利用必须合理才能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3.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体现生活性的习题,增强学生

7、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设计意图与依据:,2.土地浪费,耕地减少;,3.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1.人均耕地少且分布不均,?,?,?,模块三,反映什么问题?,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世界: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现在每分

8、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中国: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14.87亿亩,全国受盐碱化危害的耕地1.4亿亩,主要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15。,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土地质

9、量退化的主要形式有:水土流失:由自然界发生风力、洪水(水力)和机械重力及人为滥垦、滥伐、滥牧等原因所致。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盐碱化:主要由灌溉不当和排水不畅引起。土地污染:主要是由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生物污染(种子、产品污染)所造成。此外,还有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土地质量退化等。土地退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防治土地退化,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总结:土地退化的原因是什么?,1.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由世界和我国耕地的变化图说明耕地面积在缩小的事实,并分析原因。3.由土地遭到破坏的图片了解土地退化的原因。

10、4.用一些触目心惊的图片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使命感。5.列举生活中的土地问题,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问题。,设计意图与依据,说明什么问题?,看课本P43的活动3:1.我国甘肃省的两个草场牧民,他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但一地牧民“愁”,一地牧民“乐”,这是为什么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2.此图表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例如,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只要开发强度不超过承载力,可永续利用.可再生资源利用得合理,可恢复更新再生产以致不断增长;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条件下,其可更新性就会受阻,

11、导致存量不断减少,以致耗竭过度利用生物资源,将减少生物存量,降低自然增长率,甚至导致物种灭绝.,学以致用-活动2辨析:水、生物、土地等是可再生资源,所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事2.通过活动的对比学习了解人类不同的生产活动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用人类成功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人类活动会起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结果。3.进一步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还会引起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甚至整个生态环境出现问题,增强环境整体性意识。4.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设计意图与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

12、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年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4年8月28日,6月25日,是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16亿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模块五,学以致用:活动3:如果你是农业部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说明理由。,讨论交流:分两步进行,先组内交流再组间交流。组内交流主要围绕我们已经做的努力和正在做的努力,将来还可以采取哪些措

13、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辩论达成共识,形成研究成果。组间交流以代表发言的形式,各组派代表到讲台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供全班同学分享。,1.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问题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4.让学生们交流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问题、验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并表述不同意见的机会。5.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大家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设计意图与依据:,人口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个人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增长,地球资源总量有限,资源短缺,模块六,一、了解资源

14、情况二、讨论资源问题三、分析产生原因四、探究解决措施,帮助学生学会由特殊规律进而总结一般规律,增强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这一节课作个总结。使学生对解决资源问题有个总体思路。,请你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漫画,以提醒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现状有足够的重视或给人们发出警告,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依据:1.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两个模式漫画或者文章。2.引导学生把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认识到只有公众参与才能真正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一、土地资源概况二、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三、土地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四、解决土地资源的措施五、资源问题的实质及分析思路,这堂课着力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主体设计思想在生活中备素材、在经验中备建构、在学习中备知识。它呈现下列优点:课堂用材贴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交流讨论,结论水到渠成;教师点拨到位,在解答问题的思路上重方法的指导和答案的生成过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烈,积极参与探究,各抒己见;课堂结构注重布局,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的处理遵循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