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种类形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茸的种类形态.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鹿茸,第一节 鹿茸的种类形态、成分与作用 第二节 鹿茸生长规律教学目的:了解茸的种类、形态及结构特点,掌握鹿茸的化学成分及生茸规律。教学重点:鹿茸的化学成分与生茸规律。教学安排:多媒体投影教学,穿插讨论4学时,一、鹿茸种类与形态,(一)鹿茸种类1、按鹿种分类:如梅花鹿茸、马鹿茸、驯鹿茸、水鹿茸(春茸)、白唇鹿茸(岩茸)等。,梅花鹿茸,驯鹿茸,马鹿茸,狍茸,2、按生长阶段分类,如初角茸、头茬茸、再生茸;梅花鹿二杠茸、三杈茸;马鹿莲花、三杈茸、四杈茸等。,花马杂交三杈茸,梅花鹿二杠茸,马鹿三杈茸,马鹿四杈茸,3、按收茸方式分类分锯茸和砍头茸,:,梅花鹿二杠锯茸,马鹿三杈锯茸,梅花鹿二杠砍头
2、茸,梅花鹿三杈砍头茸,4、按加工方式分类,分为传统加工排血茸和带血茸、以及现代方法加工的活性冻干茸。,排血茸,带血茸,(二)鹿茸的外部形态,1、角基(草桩)2、珍珠盘3、锯茸部位4、茸根、5、主干6、眉枝(门桩)(第一侧枝)7、大虎口8、第二门桩9、小虎口10、冰枝11、第三侧枝12、嘴头13、主干茸头,梅花鹿三杈茸 马鹿四杈茸,收茸种类,二、鹿茸的组织结构,(一)横断面结构皮肤层、间质层、髓质层,(二)纵断面结构,1、皮肤层:茸顶部表皮生发层厚,乳头层排列紧密,与其旺盛的代谢相适应。2、间质层:在茸顶端呈帽状软骨膜增生带,围绕茸干周围的骨膜层。分为未分化的间充质层、前成软骨细胞层和成软骨细胞
3、层。3、髓质层:由茸头至茸根分为成熟带、肥大带、钙化带、初级松质带和次级松质带。,1、皮肤层,间2、质 层,3、髓质层,三、鹿茸的血管和神经分布,1、血管起源与分布:血管起源于浅层颞颥动脉的横向分枝。2、神经起源与分布:来自三叉神经的眶上神经分支和颞颥神经分支的感觉神经纤维。与血管伴行。,四、鹿茸的化学成分,(一)干茸和鲜茸中的常规成分1、鲜马鹿茸:生长5075日龄含水分56%45%,有机物20%20.7%,灰分23.5%33.7%。鲜梅花鹿茸含水分更高些。2、梅花鹿茸和马鹿茸干品:含水分11.59%12.35%,有机物61.19%62.41%,灰分24.34%27.32%。(二)鹿茸中的有机
4、成分1、氨基酸: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较低。游离氨基酸丰富,牛黄酸、谷氨酸、甘氨酸含量较高。2、多肽类:鹿茸中含有活性多肽,具有抗炎作用和抑制肿胀作用。,四、鹿茸中的有机成分,3、生物胺:(1)单胺化合物 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多巴胺、组胺等是参与体液调节的生物介质。(2)多胺化合物 鹿茸尖部腐按、精胺和精脒三种多胺的含量高于茸的中部和根部。4、核酸和碱基成分:次黄嘌呤、尿嘧啶、肌酸酐、尿苷、烟酸、脲等,参与机体核酸代谢,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抗衰老作用。5、脂类(1)脂肪酸:用醚提取法从花鹿茸中测出89种脂肪酸。不同种类鹿茸中脂肪酸含量有差异。(2)挥发油:含量较多的有槐樟
5、脑、6-杜松烯、榧叶醇、及榄香烯。鹿茸蜡片含量最高,茸根最低。,(二)鹿茸中的有机成分,(3)甾体化合物:用醚提取法从鹿茸中测出1213种雄甾烷的衍生物,其中驯鹿茸中此类化合物含量高于梅花鹿茸和马鹿茸。(4)磷脂化合物:脑磷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神经节磷脂、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等磷脂类化合物。(4)前列腺素:鹿茸中含有三种前列腺素,含量因鹿茸种类而不同。6、生物酶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类溶菌酶、谷氨酰转肽酶等。,7、糖类:活性茸多糖有与硫酸软骨素类似的作用。8、维生素:含量因加工方法不同而有
6、差异。9、芳香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羟基苯甲醛酸。(三)鹿茸中的无机元素五、鹿茸的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升压或降压2、对血液成分影响:促进血红蛋白合成3、对脑电影响:兴奋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促进记忆4、对代谢的影响(1)促进糖酵解(2)促进蛋白质合成5、抗应激抗疲劳 6、抗肿瘤 7、增强免役 8、促进性机能 9、抗氧化抗衰老。,第二节 鹿茸生长规律,一、角基是鹿茸生长的基础(一)膜内增长骨化期(二)骨化方式转变期(三)软骨内成骨骨化期二、鹿茸以独特的膜内成骨方式生长1、茸内软骨的形成以附加增长完成。2、鹿茸的骨化 仅由一个骨化中心完成,在骨化过程中,钙化软骨的移除、管状系统的建立以及未
7、分化间质细胞的再次聚集,都不需要破骨细胞化来完成。3、鹿茸管状系统的分布 从未分化的间质层纵向穿过成熟带、肥大带、钙化带、初级松质带,一直延伸到次级 松质带。4、鹿茸的钙化 钙化发起点在骨小梁中央,钙化一经发起,就朝着茸的近端纵向发展。,三、鹿茸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季节性,1、鹿角盘的脱落:在自然光照周期下生茸周期为一年脱盘期:梅花鹿为45月马鹿和驯鹿为34月驼鹿为1月狍为1012月麋鹿为12月脱盘受睾酮调节,同种鹿随年龄增长脱盘期提前。,鹿角脱落规律示意图,A、茸皮脱落,形成裸露的骨角 B、破骨细胞溶解骨质C、在骨角 和角基之间形成离间层 D、新茸萌发,骨角脱落,2、新茸的生长,(1)鹿茸主干和
8、侧枝的生长:脱盘后10天左右封口,20天左右,梅花鹿分生眉枝(45天左右收取梅花鹿二杠茸);马鹿分生第一二枝,茸型为莲花茸;至50天左右,梅花鹿分生第二侧枝(至60天左右收取梅花鹿三杈茸);马鹿分生第三侧枝(至70天左右,收取马鹿三杈茸);至75天左右马鹿分生第四侧枝,80天左右收取四杈茸。(2)鹿茸的生长速度:梅花鹿二杠茸(脱盘后45天)收获期生长速度0。63cm/日,平均日增重g;三杈茸收获期(脱盘后65天)生长速度1。04cm/日,平均日增重g。马鹿三杈茸平均日增重g,四杈茸平均日增重g。,(3)鹿茸生长与年龄的关系,公鹿的产茸量与年龄密切相关,梅花鹿17岁产茸量与年龄呈强正相关,7岁后
9、呈负相关。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94x3-0.3137x2 茸鹿茸重性状与年龄直线回归和相关的统计结果(g)种类 锯别 n=r 双阳梅花鹿 16 4394 1199+412x 0.983长白山梅花鹿 18 2926 699+446 x 0.967 西丰梅花鹿 18 3183 1678+310 x 0.884天山马鹿(清)110 790 3701+656x 0.955 天山马鹿 19 949 223+589x 0.976 塔里木马鹿 19 13944 1751+1105 x 0.990东北马鹿 110 711 1558+296 x 0.976 东北马鹿(乌)111 481 2627+368
10、 x 0.979,3、茸皮脱落,当茸鹿即将进入繁殖期,茸角便开始骨化,茸皮开始皱缩和枯死,最后脱落。关于脱角机理,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由于茸角生长后期角冠部生长发给通过这里的血管造成压力,导致血管堵塞,造成茸皮枯死和脱落。,四、鹿茸生长发育机制,(一)角柄发生机制的研究 角柄发生机制假说:角柄的萌发是额骨特殊骨膜与角柄、茸角生长中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三者建立起神经联系,才能诱导角柄的发生;雄激素的存在是建立这种联系的先决条件,雄激素可能对骨膜或角柄、茸角生长中心或两者同时起作用;两种性别的鹿都存在发生角柄的潜力,一旦骨膜与生长中心建立起神经联系,角柄就会发生,茸角就会形成。,(二)鹿茸生
11、长调控机制的研究,(三)鹿茸生长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光照周期性变化 视神经 松果腺 褪黑激素周期性变化 酮周期性变化 生茸周期性变化。,睾酮周期性变化与生茸周期性变化,睾酮浓度,月份,梅花鹿公鹿性激素变化与生茸规律,脱盘期 生茸期 骨角期,雌二醇曲线,睾酮曲线,2 4 6 8 10 12,40302010,浓度,月份,五、影响鹿茸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饲养管理因素 公鹿生茸期营养不良会生长乏养茸、瘦条茸或病态茸(二)气候条件1、温度:在地理纬度相同条件下,生活在温暖地区的鹿脱盘较早,生茸期较长;反之,脱盘较晚,生茸期较短。2、湿度:实践证明,夏季干旱则鹿茸生长缓慢,雨后初晴,气温高湿度大,则鹿
12、茸生长较快。3、光照:光照周期的季节性变化调控鹿的生茸周期。春分前后,鹿开始脱角生茸;从春分至夏至,日照时间不断延长,鹿茸快速生长;从夏至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鹿茸生长逐渐变慢;至立秋时,鹿茸基本停止生长;至秋分时,茸皮开始脱落,变成裸露的骨角。在模拟温带光照条件下,改变光照频率,使1年完成2个光照周期,则1年出现2个生茸周期;在2年内模拟完成3或4个光照周期,则鹿完成3或4个生茸周期;用2年完成1个光照周期(2年变1年),则鹿2年只完成1个生茸周期。,(一)畸形茸产生原因及种类1、遗传性畸形茸:爬头茸、羊角茸、掌状茸、独挺茸等。2、营养性畸形茸:乏养茸、瘦条茸、病态茸等3、创伤性畸形茸:存折茸等。4、衰老性畸形茸:掌状茸、独挺茸等。,六、畸形茸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二)畸形茸防治措施,1、加强选种选育工作2、实施科学饲养管理3、适时科学收茸4、手术整形畸形茸5、优化鹿群年龄结构,小结与习题,小结:本次课主要介绍了鹿茸的种类形态、组 织结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鹿茸的 组织结构是研究生茸规律和显微鉴别的 依据,有机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基础。习题:1、简述鹿茸的分类。2、画出梅花鹿三杈茸和马鹿四杈茸的 形态,并标出各部位名称。3、概述鹿茸主要有机成分及其药理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