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7702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8.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12(梁板结构).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编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地基基础,1.整浇楼盖的受力体系,CH.12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2.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计算,4.楼梯的计算与构造,3.双向板肋形楼盖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12.1 概述,结构形式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形式: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按施工方法分类装配式:预制板+现浇(或预制)梁。装配整体式:预制楼面上做刚性面层。刚性面层:40 mm混凝土层,内配钢筋网。现浇式:板与梁钢筋交织,混凝土同时浇捣。这是本章学习的重点。,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分类,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井式楼盖,无

2、梁楼盖,密肋楼盖,楼盖的主要结构功能:(1)把楼盖上的竖向力传递给竖向结构;(2)把水平力传给竖向结构或分配给竖向结构;(3)作为竖向结构构件的水平联系和支撑;,对楼盖的结构设计要求:(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满足承载力和竖向刚度的要求;(2)在楼盖自身水平面内要有足够的水平刚度和整体性;(3)与竖向构件有可靠的连接,以保证竖向力和水平力 的传递;,l2/l1 3时按单向板设计,在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弯曲或者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12.2 整浇楼(屋)盖的受力体系,一.单向板肋形楼盖,作用于板上的荷载 q 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主要沿单方向(短向)传递荷载,受单向弯曲的板,称为单向板。,

3、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案:,主梁沿横向布置,主梁沿纵向布置,有中间走道,(一)结构平面布置,1.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结构布置方法,单向板以次梁为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或墙为支座。,2.梁、板跨度,为使板有足够的刚度,板厚尚应满足:,工业楼面:h70 mm民用楼面:h60 mm屋 面:h70 mm,h,h,h,3.板的厚度,(二)荷载的传递和计算,1.荷载,(2)活荷载:人群、家具等。,承载力计算荷载用设计值,要将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G 或Q。,梁、板的支承情况,次梁承受由板传来的荷载和次梁的自重,也是均布荷载;,板承受均布荷载,取1m宽度的单位板宽;,主梁承受次梁传来的荷载和

4、主梁的自重,是集中荷载。,(三)计算简图,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能正确反映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情况便于分析与计算,二、双向板肋形楼盖,梁无主次之分,荷载两向传递。,l2/l1 2时按双向板设计,在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井式楼盖,可无柱,使用方便,但梁跨度大。楼面刚度弱,变形大。梁高h。,三、无梁楼盖,无梁楼盖是框架结构中将板直接支承在柱子上且不设梁的结构。采用的柱网通常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150mm。,荷载通过跨中板带柱上板带柱,然后传至基础和地基。,12.3 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为:(1)结构平面布置,并对梁板

5、进行分类编号,初步确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确定板和主、次梁的计算简图;(3)梁、板的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4)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措施;(5)绘制施工图。,对于等刚度、等跨度的连续梁、板,当实际跨数超过五跨时,可简化为五跨计算,即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均按第三跨处理;但跨数少于五跨时,则按实际跨数计算。,一.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认为结构荷载与内力、荷载与变形、内力与变形均为线形关系,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楼盖;(2)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高要求的楼盖;(3)处于侵蚀性环境及负温下的楼盖。,下例情况下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一

6、)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就需要找出产生最大内力的活荷载布置方式及内力,并与恒荷载内力叠加作为设计的依据,这就是荷载最不利组合(或最不利内力组合)。,结构控制截面,梁板的各支座截面及各跨的跨中截面为结构的控制截面。,在等截面的连续梁板结构中,结构截面内力最大者,即为结构的控制截面。,1.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1)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本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2)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本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其 左右邻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3)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或支座 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 布置。,2.内力包络图,将同

7、一结构在各种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作用下的内力图(弯矩图或剪力图)叠画在同一张图上,其外包线所形 成的图形称为内力(弯矩或剪力)包络图。,折算恒载与折算活载:,考虑主梁对次梁、次梁对板的约束影响,使被支承的构件(板或次梁)的支座弯矩增大、跨中弯矩降低。则:加大恒载,减小活载。,当梁板直接搁置在砖墙或钢梁上时,按实际恒载和实际活载计算。,(二)折算荷载,按弹性理论计算时,中间跨的计算跨度为支承中心之间距离,计算出支座弯矩、剪力值为支座中心处,而板、梁、柱整浇时,支座中心处截面的高度较大,故危险截面应在支座边缘,内力设计值应按支座边缘确定。,(三)支座截面内力设计值的修正,V0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b

8、 整浇支座的宽度,二.按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按弹性理论方法:1.结构构件的刚度始终不变,内力与荷载成正比;2.截面间内力的分布规律是不变的;3.任一截面内力达到其内力设计值时,认为整个结构达到其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际上:1.材料非匀质弹性材料,各截面刚度相对值会发生变化;2.刚度变化则截面间内力的分布规律是变化的;3.任一截面内力达到其内力设计值时,只是该截面达到其承载能力,出现了塑性铰。只要整个结构还是几何不变的,结构还能继续承受荷载。,(一)塑性铰和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截面的变形可

9、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塑性铰:适筋梁截面第应力阶段,截面在达到并维持一定弯矩的情况下,发生较大幅度的转动(转动是材料塑性和混凝土裂缝开展的表现),犹如形成一个“铰链”。,1.塑性铰,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式中,为极限曲率;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铰的等效长度。,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a)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Mu方向转动;(b)塑性铰可以传递弯矩,MMu;(c)塑性铰的转动是有限的:,只有当结构出现若干个塑性铰,使结构局部或整体成为几何可变体系时,结构才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按塑性理论分析,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由于结构

10、塑性变形及混凝土裂缝开展,结构内力分布规律相对于弹性内力分布的变化。,塑性内力重分布:,2.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1.弯矩调幅法,(二)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三)等跨连续梁板按塑性理论的设计,1.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2.连续梁的剪力计算系数,三、配筋设计及构造要求,1.截面设计要点,1)一般按塑性理论方法设计,板的计算单元通常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设计;,2)板一般能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设计时可 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3)板的厚度应满足构造规定,板的跨度一般为2m左右;,4)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一)连续单向板,5)板的内拱作用,板存在拱作用时

11、,支座产生推力板的实际承载力高于计算值,规范规定: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中间跨的中截面及中间支座,弯矩设计值可减少20%,边跨跨中截面,第一内支座截面不予折减.,2.配筋构造,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 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及120 mm。受力钢筋一般用HPB235级钢筋和LL550级冷轧带 肋钢筋,直径常用8 mm、10 mm,70 mm 间距200 mm。,分布筋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每米不小于4根,直径不宜小于6 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截面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不宜小于0.15%A。,配筋方式,分离式配筋,弯起式配

12、筋,分离式配筋方式,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应配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单位长度内不少于58。,(二)次梁,1.截面设计要点,1)一般按塑性理论方法设计,2)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版)第4章计算,斜截面按该书第5章计算。,3)计算跨度,2.配筋构造,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q/g 3时,可按图12-20确定。,(三)主梁,1.截面设计要点,1)一般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2)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3)主、次梁均在负弯矩

13、作用下,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法:,承受梁的剪力宜优先采用箍筋。,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附加钢箍或吊筋。,2.构造要求,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集中荷载全部由附加箍筋承受时:,式中,F 为次梁传递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fy,fyv为吊筋或附加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吊筋与水平线的交角。,集中荷载全部由吊筋承受时:,附加钢箍筋或吊筋按下式计算:,As,Asv1为吊筋截面面积或附加单肢箍筋截面面积;,m,n为附加箍筋的排数与箍筋的肢数。,12.4 双向板肋形楼盖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荷载两个方向传递,l2/l1 2时按双向板设计,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板带分配的

14、荷载与 比值有关。,一、单区格板的设计计算,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为:,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kNmm);,q板上作用的恒荷载和均布活荷载设计值(kNm2),l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m),查表(附表26)所得弯矩系数。,需指出:附表26是根据材料的泊松比0制定的。当0时,可按下式计算跨中弯矩:,对钢筋混凝土,=0.2,对于支座截面弯矩值,不存在两个方向板带弯矩的相互影响。,二、多区格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方法,1.计算各区格板跨内截面最大弯矩值求区格A时:A区格活载满布,然后跨区格布置活载。,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当求某一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在该区格及其前后左右每隔一区格应布置活荷载,即呈棋

15、盘式布置。,支承条件,在正对称荷载(g+q/2)作用下:,中间支座近似的看作固定支座,中间区格均可视为四边固定的双向板,在反对称荷载(q/2)作用下:,中间支座视为简支支座,中间各区格板均可视为四边简支板的双向板,g+q/2,q/2,内力计算a.先求A区格在g+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A区格四边支承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b.再求A区格在q/2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按四边铰支条件查单区格板的表。c.将a、b计算结果叠加得最后跨内截面最大弯矩值。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g+q/2,q/2,2.计算各区格板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值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 为简化计算,假定各区格均布满活载。支

16、承条件 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内力计算a.根据支承情况和g+q的荷载查单区格板的表格计算相应的支座弯矩。,b.由以上讨论可见,虽然是多区格双向板,计算时仍是 一个区格、一个区格地单独计算。c.计算可从较大的区格开始,当相邻两跨所求得的同一支座的弯矩不等时,选较大者配筋。,三、双向板的配筋构造,1.截面设计要点,(1)板厚 80160 mm,简支板h/l0 x 1/45;连续梁h/l0 x 1/50(l0 x为短跨跨长)。,(2)截面有效高度,(3)对四边都与梁整体浇接的板,考虑拱效应,其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情况予以减少: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少20。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

17、及第一内支座处截面:当lb/l1.5时,减少20;当1.5 lb/l 2.0时,减少10。式中l为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lb为沿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4)配筋计算:单位宽度内所需钢筋,,2.钢筋布置,短跨方向钢筋放在外边,长跨方向放在里面。,受力钢筋的直径、间距、弯起点及截断点的位置等均可参照单向板配筋的有关规定,沿墙边及墙角的板内构造钢筋与单向板楼盖相同。,荷载分配由每区格四角按 对角线将区格划分为四块,每块上的恒载和活载传递给相邻的支承梁。不考虑板的连续性。,四、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要点,12.5 楼梯的计算与构造,楼梯 为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

18、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是斜向的梁板结构。,楼梯的结构形式,1)按施工方法分:整体式和装配式,2)按结构受力状态分:,梁式,板式,一、现浇梁式楼梯,梁式楼梯的传力途径:,梁式楼梯的适用范围:,荷载由踏步板传至梯段斜梁,再由梯段斜梁传至平台梁,然后由平台梁传至墙体或柱,最后传至基础和地基上。,组成:踏步板、梯段斜梁、平台板、平台梁,梯段水平方向跨度大于3.03.3m时采用较经济,1、组成与传力途径,(1)踏步板:厚度一般为3050 mm。取一个踏步板按简支计算,支承在斜梁上。,每一踏步的配筋不小于28。,截面高度:,截面宽度:a,2、计算与构造,(2)梯段斜梁:,梁高:,l0:梯段斜梁沿水平

19、方向的计算跨度,l0:梯段斜梁沿斜梁方向的计算跨度,g,q:作用于斜梁上沿水平方向 均布的竖向恒荷载和活荷 载的设计值,同理:,1)内力计算,斜向梁板正截面跨中弯矩值可按水平方向梁板计算,2)配筋构造,(3)平台梁:按简支梁计算。斜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载。如:斜梁有沿梁轴方向作用的力,该力对平台梁产生水平推力或拉力。,(4)平台板:将平台板取出,与梁整浇时为固支,用墙支 承时为简支,如下图为三边由墙支承,一边由平台梁支承。由比l2/l1区分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二、现浇板式楼梯,板式楼梯的组成:,板式楼梯的传力途径:,板式楼梯的适用范围:,梯段板、平台板、平台梁,梯段板水平方向跨度小于3.03.3m时采用,荷载由梯段板直接传至平台梁,再由平台梁传至墙体或柱,再传至基础和地基上。,1、组成与传力途径,2、计算与构造,(1)梯段板:由斜板和踏步组成。斜板厚度通常取h=(1/251/30)l0,梯段斜板和平台板为一个整体,是多跨连续板,斜板跨中正截面最大弯矩值近似取为:,g,q:作用于斜板上沿水平 方向均布竖向恒荷载 和活荷载的设计值,l0:梯段斜板沿水平方向 的计算跨度,梯段斜板按矩形截面计算,截面计算高度应取垂直与斜板的最小高度,配筋构造,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