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私家园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8687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私家园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明清私家园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明清私家园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明清私家园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明清私家园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私家园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私家园林.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史,沧浪亭宋人遗风今犹在网师园小而完整的作品耦 园 枕波双隐传佳话拙政园 大家气象的园林典范狮子林 深藏禅意的假山迷宫环秀山庄 深山幽壑入小园留 园留得名园毓奇峰艺 圃 清悠坦荡的名人遗泽,苏州著名的私家园林,一、苏州艺圃,全园面积约0.33公顷,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部分仅约0.13公顷。,这座园林在整体山林的处理上,特别在与树木的结合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苏州园林史的重要实例。,二、苏州耦园,三、留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被定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与拙政园、网师园及环秀山庄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明中叶为太仆寺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

2、间为刘恕所重建,因园内多白皮松,故名“涵碧山庄”,又名“华步小筑”,人称“刘园”。光绪年间,盛康购之,并加以扩建,改名“留园”。,1、留园平面布局图,留园游览路线组织图示,入口部分:串联式。中部:基本为环形。东部兼有串联与辐射:各庭院中辐射式;建筑庭院之间串联式,2、留园入口空间,入口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极大地压缩了人的视野,过此,则豁然开朗。,留园入口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形成对比,从而当人们穿越它而进入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古木交柯,绿荫轩,入口,留园入口空间,3、留园中部空间,留园中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前厅后山,隔池相望”的布置,为苏州大型古典园

3、林中所多见。,留园中部平面图,2、古木交柯3、绿荫4、明瑟楼5、涵碧山房7、闻木犀香轩8、可亭9、远翠阁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谿楼14、濠濮亭,古木交柯,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小结:节奏古木交柯绿荫轩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远翠阁,视野开阔体态轻盈的清风池馆,西楼曲谿楼,通往小蓬莱的濠濮亭,通往小蓬莱的紫藤花架,夏日苍翠的小蓬莱,雨中萧瑟的小蓬莱,小巧精致的可亭,留园中园的景观回顾,涵碧山房的开阔视野,中景的小蓬莱,远景的可亭,山于水之侧,轩于山之上,古树环绕四周天人合一的写照,小蓬莱对面的建筑节奏,鱼儿在建筑围合的空间里自由自在,建筑之间的虚实关系(拓扑关系

4、),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的融合美,古藤之美/建筑之美相映成趣,4、留园的东部空间,留园的东区以建筑与庭院为主,是当时园主进行各种园居活动的场所。,建筑内景,品茶听曲留园乐事,冠云峰高5.6米,苏州诸园最高的湖石峰,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外形有瘦、透、皱、漏的特点。,冠云峰,5、留园的西部空间,园的西区有南北向的土山,山上建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上方等山。山坡之上枫树成林,晚秋时节,红叶一片,美丽喜人。,西部景观,西部三曲平桥与水阁“活泼泼地”,6、留园的北部空间,北区原有建筑解放前已全毁,现植有竹、李、杏树等,并辟有盆景园。,盆景园中的微池假山,关于留园,留园的景观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丰

5、富的石景,山势自然,峰石奇秀;二是变化多样的空间处理艺术,空间的高低、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四、拙政园,明嘉靖时,御史王献臣被贬后在大宏寺的部分废址上建成了别墅,这是此园的开端。以后迭经易主,现在见到的大体是清末的规模。“拙政”一词来源于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田鬻(yu)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表示了园主对官场的厌恶与清高自赏的情怀。,现全园面积约4.2公顷,可分为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和西区(原补园)三部分。,拙政园中部及西部平面图,中部景区,西部景区,1、拙政园建筑分析,中区,远香堂,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北山亭,小飞虹,藕香榭(

6、见山楼),香洲,梧竹幽居,西区,宜两亭,卅六鸳鸯馆,留听阁,与谁同坐轩,倒影楼,塔影亭,2、拙政园水面分析,有分有聚的水面景色布局的中心。园内水面分散,但是每处都保持较大的面积,因此显得完整而不破碎。水池有水口,形如曲折的水湾,使人望之深远无尽。,3、拙政园几个主要景点分析,1)远香堂是中部园子的建筑主体。命名取自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意。远香堂南面与园门相对的黄石假山,是为游人入园前障景所设,形体不大,叠石有致。建筑采用四面厅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宴客和四面观景,位置适中,周围环境开阔舒畅,体形大而严整。与北面的雪香云蔚亭成南北轴线。远香堂北有宽敞临水平台,水面横阔。,远香堂表达

7、了主人高尚的情操,远香堂内景,远香堂遥对雪香云蔚亭,2)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北山亭)、荷风四面亭三亭位于水池中的岛上,西岛上设长方形“雪香云蔚亭”,东岛设六角形“待霜亭”,使两者有所变化。荷风四面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全园的交通枢纽。,荷风四面亭,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雪香云蔚与北山亭,3)小飞虹,“小飞虹”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亭、廊、桥置于一体,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名“小飞虹”。,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4)香洲,香洲为“舫”式结构,

8、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5)留听阁“留得残荷听雨声”6)与谁同坐轩临水扇面小亭“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与谁同坐轩,北寺塔被借景入园,这是中国园林借景中的最著名的实例之一。,一湾小溪出幽林,三、环秀山庄,在苏州市区,面积仅3亩,现存一亩余。宋时为景德寺,清乾隆年间建为私家园林,其后屡有兴废,道光末年,更名为环秀山庄,近年来整修一新。,环秀

9、山庄平面图,环秀山庄的园林特色,环秀山庄占地不大,其内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据载,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的留世之作。假山占地不足半亩,但崖道、山洞、曲涧、石室、磴道、幽谷、峰峦、危径、绝壁曲折环绕,婉转多姿,变幻莫测,极尽万壑千岩之妙趣,素有“天然图画”之称。,山庄的假山,假山内的两条幽谷,高约46米,宽约1.5米,山涧之上,用平板石梁连接,山形灵活,道路立体交叉,假山的涧与谷呈丁字形,汇合于山的中央,把主山分为三部分。,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岭南),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亦相应繁荣,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到潮汕、福建、台湾等地。清中以后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

10、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称为与江南、北方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按园址分:自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按地理位置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明清江南园林特点,1、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2、水是园林的重要要素,布局多以水池为中心,且理水手法多样。3、堆石叠山是江南园林“城市山林”主景。4、建筑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既是观赏对象,又是造景的重要手段。5、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材,植物运用着重于造景需要。,专题一:我国造园艺术论著及造园匠师,一、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论著,1、计成与园冶,

11、概述:计成号无否,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间。计成能诗善画,尤能以画意造园,并亲自参加造园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丰富的造园实践,故对我国造园原理领会颇深。园冶是明末计成撰写的一部造园学专普,在国内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曾传至日本,被称为夺天工,为日本学者誉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是一部较完整较系统的造园艺术和技巧的理论著作。,主要内容:园冶一书共分三卷十篇,包括“兴造论”和“园说”两部分。,兴造论的中心内容是造园要能“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的基本原则“因借”、“体宜”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准则。“因”是因地制宜;“借”是借园外之景;“体宜”就是各种分寸掌握得当,景物处理自然贴切。理解“因地制宜”,即

12、充分研究自然地形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特点,来创造一个既有迂曲起伏的自然地形,又有曲折变化的园林空间;“得体合宜”即还要根据社会条件和活动方式的不同来设置园林的内容和确定园林的风格,使自然条件与园林功能内容紧密结合。,兴造论,分为十篇立论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其中“相地”、“掇山”和“借景”三篇最为重要,是全书的精华,关于园林方面的立论;第二篇到第七篇,即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其六篇,都是就园林建筑方面立论的。计成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构思。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观,它既是我国园林艺术创造要达到的境界,也是我国古代造园原理中一条重要原则。

13、,园说,第一篇“相地”,计成在首篇相地篇中阐明了造园要构园得体,首先必须相地合宜,要在“因”字上下功夫,对于园林选址,计成认为,“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又说“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池,虚阁堪支,夹苍借天,浮廊可度驾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拟。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数枒不碍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难成”。,该篇说明了因地制宜,得景随形的重要性,以及造园意境创作的设计方法如何贯彻到各种不同类型地形与功能要求的布置处理,这是计成实践经验的具体总结。,计成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

14、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之类,各类园地都有其客观环境的特点,应当巧妙地掌握并充分地运用这些特点,或作适当改造,组织剪裁,造行山水、道路、场地、植物、建筑的安排,使不同园地的筑园能各有其特点,发挥较好的作用。,山林地造园:计成认为最胜,是造园的理想用地。山林地造园,应力求清旷古朴,林木葱郁,溪涧疏疏,盘曲山道接以房廊。城市地造园:计成认为城市喧闹环境,若能布置合宜,构园得体 即可。城市造园宜闹中取静,采用曲折变化的手法,保留树木湖池,掇山精在片山多致,力求创造清丽幽遂的意境环境。村庄地造园:计成认为自有村庄之胜,可形成田野乐居的园林环境。,郊野地造园:具有丘陵地形地貌,适宜制造平冈曲坞,叠陇乔

15、林的境界。傍宅地造园:“宅旁与后有隙地可茸园,不第便于乐间,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开池濬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川通文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四时不谢曰竞花朝,宵分月夕足矣乐闲,悠然护宅。”江湖地造园:是最讨巧的用地,可以节约投资,气象开阔,能多方借景。,第二篇“立基”,计成在该篇中针对厅堂基,楼阁基,亭榭基,廊房基,假山基为对象,对于各种园林建筑物在平面布局上的位置,方向与四周空地的关系,与园林的关系都有精辟的见解。计成认为“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然后“择成馆舍,余种亭台”,“安门须合厅方”。,第三篇“屋宇”,是就园林屋宇的特点论著,以及屋宇的结构,图式论著。计成认为,园林建筑不能象家

16、宅住房的“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方向必须“随宜”、“别致”。,第四篇“装拆”,装拆是指园林建筑内部的装修,以及如何制作,并附有大量的图,以作为实际操作的指南。,第五篇“门窗”,是指园林建筑的各种门窗式样,该书中列出三十余种图式,以做为示范。,第六篇“墙垣”,指园的各种围墙制作材料及其式样,有附图十六幅左右,做为范例。,第七篇“铺地”,指园林中铺地的各种材料及式样,有乱石地、鹅子地、冰裂地、砖地等指出其变化之妙。,第八篇“掇山”,是指园林的掇山的论著,书中讲到园林掇山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峭壁山等等。全篇对关于如何构成山水泉石之景的原则,掇山的布局、结构、造型、意境技法,

17、以及基本的构图原理都作了详细的论述。计成叙述了石料的使用分为三等:顽夯的石块堆在假山下部;渐高,则石形渐多皱纹;瘦漏玲珑的石块应放在最佳位置,起画龙点晴的作用。,第九篇“选石”,就石材种类,以及如何选石加以说明。石材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青龙山石、灵壁石、岘山石、宜石、湖口石、英石、散兵石、黄石、旧石、锦川石、花石纲、六合石子等十多种石材。,为园冶一书之精华,计成总结了前人造园的借景艺术,“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借景的手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举例:如借山景则“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借水景则“水面鳞鳞,纳千顷之汪洋”借花木则“窗虚蕉影玲珑,时花笑似春

18、风”借香气则“冉冉天香,悠悠桂子”借自然景物则“明月”、“清风”、“春流”与“夜雨”,第十篇“借景”,2、文震亨长物志,著者是明朝文震亨,他是明朝著名文人文微明的曾孙,其书画咸有家风,书中专章叙述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以及家具、陈设、香茗等与园林有关的项目,但未能和园林的布局和使用结合起来讨论,故对造园理论的贡献,远不及于园冶。,3、李渔一家言,李渔生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6年)字笠翁,比计成晚三十余年,一家言对庭园中掇山迭石有精萃的阐述,并且从植物题材与山石配置艺术上立论。书中对居室、山石、花木也有专论,其中关于利用窗孔作画框构成“无心画”以及堂联斋匾的做法能独具匠心,饶有趣味。,

19、二、明清的造园匠师,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造园家、原籍陕西,自幼好学,兴趣广博,有很深的艺术造诣,“驰骋翰墨,风雅绝伦”,当时人称南董(董其昌,画家)北米。他一生喜欢山水花石,爱石成癖,人称“米家四奇”“园、灯、石、童”。,1、米万钟,2、陆叠山,明朝叠假山著名的匠师,姓陆名佚,号称陆叠山,杭州人,据西湖游览志载,“堆垛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巧思”。,3、张琏和张然,清朝叠山著名的匠师,张琏(字南垣),张然(字陶菴)为父子二人。,4、李渔,号笠翁,清代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著有闲情偶寄即一家言)。他自己曾营建一所别业,名为伊园,晚年又筑成一园,名曰芥子园,5、戈裕良,清初时期江苏常

20、州人,以叠山著称,人称他堆叠的山积久弥固,可以千年不坏,如同真山洞壑一般,他一生造园很多,著名的有江苏仪征的朴园、如皋的文园、江宁的五松园、苏州虎丘的榭园、常熟的燕园、苏州的环秀山庄。,6、石涛,自幼好画,多钻研自然景物,并吸取古代遗产,加以融会,主张山水画家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法自我文”所作出水、兰竹、花果、人物“脱去巢臼”,讲求独创,境界新奇,构图善于变化,笔墨沉酣纵恣。他的画风对“扬州八怪”和中国画影响甚大,兼擅造园叠石,晚年定居扬州筑万石园,片石山房池中召山等。,商周的囿台 明清的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部分讲课结束!天人合一 仿自然山水格局 诗情画意 舒适宜人 巧于因借 循序渐进 小中间大 委婉含蓄 园中园 院落组合 山环水绕 庭院深深深几许 借景寓情,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