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3967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教学研究室.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济南市教学研究室,兼谈20112012学年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段 进 生,2011年高考文综 历史(山东卷)评析,20112012学年高三历史复习方略,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凸显历史教育本质 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注重三维目标的融合;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官方:,学生:,不适应,难!,评析一:各方评说,教师:,步子迈的过大;专业色彩、史学色彩浓厚。,评析二:数据印象,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分值,考查内容覆盖率之一:考试说明所列“必考”考点,考查内容覆盖率之二:中外史内容及比重(

2、不含选做10分),考查内容覆盖率之三:各模块内容及比重(不含选做10分),非选择题:平均分、试题难度,评析三:试题(卷)分析,2011高考文综历史分析(卷),2011高考文综历史分析(卷),惊心,触 目,四不变,考查内容: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变。,呈现方式:“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不变。,切入角度: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考查方式:能力立意、阶段特征的考查不变。,评析四:命题特点,四变,由单纯的考查历史知识向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转变。,由单纯的考查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命题设计所依据的史学范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所依据的课标若即若离、与所依托的教材渐行渐远。,由单纯

3、的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向开放多元思维转变。,把握高考命题的“不变”,作为高考复习的基础。,启示,分析高考命题的“变”,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反思一:一轮复习课的模式,授课单位:单元复习/单课复习,课 型:新授课翻版型/教辅依赖型/学案导学型,授课方式:专题复习/通史复习,20102011年高三历史复习方略,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课示要求,考点须知;2.典型真题;3.知识体系(阶段特征、发展线索、重要结论);4.考点剖析(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分级);5.史学理论(观点);6.重难点突破;7.综合训练,问题反馈等。,导学案编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狭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4、;用“一维”来解读内容标准。,复习内容既宽泛又狭窄:结论决定史实就宽泛融合三种版本教材相关内容;无限制扩展知识的外延。史实决定结论就狭窄仅仅满足内容标准之要求。,课堂训练形式化:课堂练习=选择题训练;主观题放在课后,不了了之。,时间分配倒置化:教师讲解占得多,学生自主利用的少。,反思二:课堂教学,针对性:时间安排、题目来源,及时性:反馈不及时,实效性:一对了之,反思三:检测反馈,讲“审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讲“误区”讲“拓展”讲“规范”,我们的高三教学,复习课成为新授课的翻版,教辅代替了教材,孰不知这样做我们就成一个简单的“复制者”,而非深刻的“建构者”。我们的高三教学,挖掘时间成为保

5、证教学进度的唯一法宝,孰不知在所有的教学时间中只是重复着一件意义有限的事情,就是机械训练;我们的高三教学,题海战术成了最能让师生获得心灵安慰的灵丹妙药,孰不知即使做过一万道题,还有第一万零一道没做过的题等在那里;高考题不是难吗?那就从各种资料上找来种种偏、难、怪题,却从不思考这些题偏得有依据吗?难得有道理吗?做起来有价值吗?高考题不是深吗?那么就一轮复习加二轮复习加三轮复习,反反复复,就是要不断地告诉学生:“你还有不懂的、不会的。”孰知失去自信恰恰是学生在高考时最大的心理障碍。,高三教学之怪现状,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

6、教科书 课标的具体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托,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资源。,考纲(说明)教育部(省市)制定;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高三历史复习方略,方略一:正确把握考纲、课标与教材三者之间所关系,“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但是,只有高于高考,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认 识,考什么具体的考点(“说明”之“考试范围”),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课标”之“内容标准”)?,考查的深度与

7、广度(“说明”之“题型示例”),方略二:准确把握课标、说明对备考的指导作用,方略三:认真分析、研究考题对备考的指导作用,试题呈现形式、考点分布,方略四:切实加强新史观的教学,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有可能就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原来的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黄牧航,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含义:文明史观亦称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主要内容有:,从横向看,包括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

8、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青铜、铁器)、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蒸汽、电气和信息)。从范围上,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以文明史观统领全局,从文明史角度备考: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突破一个难点:政治文明史。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辐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文明史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从农

9、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现代化含义:从1500年开始,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民主化、法制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世俗化、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衣食住行现代化。,现代化分期及历程:,现代化的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现代

10、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现代化评价: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环境问题等。,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备考:,明了几个问题:,运用例释:,全球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全球史观含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

11、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举措等。,微观掌握主干、重点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宏观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历史特征,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答案行文的规范,培养学生基本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做法,第一轮次:各自为战,由线及点先单元后课,由点及线再由课到单元,点线成面课、单

12、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方略五:恰当规划好复习的轮次,第二轮次:融为一体,三个模块之间互相融合,按阶段形成通史体系,中外历史之间互相融合:先“对照”(外显),再“联系”(内在),第三轮次:限时“模拟”,掌握方法;回归说明,模拟要求,形式上:限时(45或50分钟)限量(题量与分值模拟高考),内容上:针对性(材料情境+传统;设问角度),格式规范:形式上“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提示化。内容上要点化分总结合、史论结合。,方法掌握,答是所问:学会审题、会读材料、会迁移知识;,史论结合:问题或材料提出的是论,则一般要求回答具体的史实;问题或材料提供的是具体的史实或内容,则一般要求归纳总结成结论。,使用准确的历史性语言。,结束语,教学像农耕,我们要周而复始,但更要渐进创新,我们要顺应时令,但更要把握规律,教学像农耕,我们要科学耕耘,但更需天道酬勤,教学像农耕,谢谢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