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1375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构成2-基础知识.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色 彩 构 成,李 敏,Interaction of color,一、光与色二、色彩的基本要素与色立体三、色彩的混合,第二部分 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光与色,1、光的特性 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光是特定波段电磁辐射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能在人的视觉引起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根据长短的不同可分为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视光线、红外线、电波(短波、中波、长波)等。不同波长段的电磁波有完全不同的性质特征,能在大气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有能对物体有强烈透射作用的射线。其中只有380 780nm波长的电磁辐射能为我们的视觉所感知,即通常所说的光或可见光。,太阳光谱,光谱色:红、橙、黄、绿、

2、青、蓝、紫。,正常视觉的人大致能区别750万种左右的色彩,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波长不同,能引起人不同的色彩感觉,各类色光的波长与色彩关系大致如下:紫色光波波长380430nm,蓝色光波波长430450nm,青色光波波长450500nm,绿色光波波长500 570nm,黄色光波波长570 600nm,橙色光波波长60o 630nm,红色光波波长630780nm。短于380nm的紫外线、X射线和 Y射线以及波长长于780nm 的红外线无线电波、交流电等都是人的视觉所无法感知的。,2、光的传播与色彩现象 光在传播过程中有直射、反射、透射、散射和折射等现象。不同传播现象会对人们的色彩感受产生不同影响。

3、直射现象是指光线直接传入人的眼晴,也可以说是人的眼晴直接注视光源,这时人眼所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反射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产生的反射现象。反射出的光线被人眼所接受,因而人眼看到物体表面有色彩,即通常所说的物体色。,散射又称漫射,是光线通过不均匀介质时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向其他方向传播的现象,光通过均匀的介质是不会发生散射现象的。天空所呈现的蔚蓝色就是各种波长的光散射的结果。另外,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干扰也会产生散射,并散射会影响物体表面,通常称为环境色的影响。折射是指光线照射到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时,光的照射方向发生改变后的色彩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光的波长不同,折射的角度就会不同。用三

4、梭镜分解光谱就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3、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1)光源色 人们看到的物体的色彩,总是在某种光源下产生的,经常会受到光源色色彩倾向的影响。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将呈现不同的色彩:在白光照射下白纸呈白色,在蓝光照射下白纸呈蓝色,在红光照射下白纸呈红色,等等。通常情况下,电灯光偏黄,日光灯偏青;阳光偏浅黄,月光偏青绿;等等。,光源色的光亮强度对物体色彩也会产生影响,强光照射下的物体色彩会变淡,弱光照射下的物体色彩会变模糊灰暗,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光线照射下的物体色彩才会最清晰,色彩变化最小。,(2)物体色 物体色是指光源色经过物体的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反映到人的视觉中的光色感觉。物体本

5、身并不发光,但都具有对各种波长的光有选择地吸收、反射或投射的特性。因而,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各不相同的物体色彩。,物体大体分为不透明体和透明体两类,不透明体所呈现的色彩,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体所呈现的色彩,则是由它所透射的色光决定的。一个不透明物体,如果能反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它就是白色的;如果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色光,它就是黑色的;如果能反射阳光中的红色色光,吸收其他色光,它就是红色的;如果能反射阳光中的绿色色光,吸收其他色光,它就是绿色的。,一个透明物体,如果能透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它就是白色的;如果能透射阳光中的蓝色色光,吸收其他色光,它就是蓝色的。也就是说,物体把与本色不相同的色光

6、吸收,把与本色相同的色光反射或透射出去。反射出的色光刺激人的眼睛,眼睛所看到的色彩就是该物体的物体色,其他被吸收的色光都变成了该物体的热能。,(3)固有色 通常,人们习惯于把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为固有色。同时,固有色也是人们对于物体色彩经过提炼和高度概括的结果。其实,生活中物体所呈现的色彩并非固定不变,经常会受到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画家常常否认固有色的存在,更加注重光源色和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因为,他们需要“真实”地再现和表现自然。设计师则十分强调固有色的重要性,因为固有色要比物体色更加概括和凝练,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更加简洁准确地传达设计色彩信息。,4、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原

7、色(1)色光三原色 1802年,英国生理学家托马斯杨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论。他认为色光三原色并非红、黄、蓝,而是红、绿、紫。此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色光与颜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两个系统。色光三原色由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组成。这三个色光都不能用其他别的色光相混而生,却可以互混出其他任何色光。如:朱红光+翠绿光=黄光,翠绿光+蓝紫光=蓝光,朱红光+蓝紫光=紫红光,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白光。,(2)颜料三原色 在水粉色中,三原色是大红(品红)、杵檬黄、湖蓝。颜料三原色中,两种原色相混得到的是间色。如:红色+黄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三种原色按

8、一定的比例相混时,所得的色是复色,即:红色+黄色+蓝色=黑灰色(暗浊色)。复色也包括各种彩色之间的多次混合,属于第三次色,纯度较低,均含有不同程度的灰色成分。在设计中,复色占有的比重最大,这是因为复色色彩既丰富又含蓄,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更符合人们对色彩的多重需要。从严格意义上讲,复色也包括原色与黑、白、灰色相混所得到的各种灰色。,5、彩色系与无彩色系 尽管大自然中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彩色系和无彩色系。(1)彩色系 彩色系是指包括在可见光中的所有色彩,它以 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的不同量的混合等,所产生的众多的

9、色彩都属于彩色系。,彩色系中的各种彩色的性质,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包括明度和纯度。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属性。,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色彩的亮度、深浅度。试将无彩色中的黑、白、灰排列起来,便会很明显地表现出各自的明度,即白色最亮、黑色最暗、中间从亮到暗等间隔地排列着若干个灰色,就成为有关明度阶段的系列,即明度系列。明度阶段一般是从黑到白共分为8个或11个阶段,靠近黑端的1、2、3为低明度灰,靠近白端的7、8、9为高明度灰,中间的4、5、6为中性灰。,黑白明度色阶图,由于彩色中不同色色相在可见光谱上的位置不同,所以被眼睛知

10、觉的程度也不同,黄色处于可见光谱的中心位置,眼睛的知觉度高,色彩的明度也高;紫色处于可见光谱的边缘,振幅虽宽,但波长短,知觉度低,故色彩明度就低。橙、绿、红、蓝的明度居于黄、紫之间。这些色相依次排列,很自然的显现出明度的次序。即便是一个色相,也会有自己的明暗变化,如深绿、中绿、浅绿。当有彩色加白时会提高明度,加黑时会降低明度,所混合出的色可构成各色相的明度序列。,彩色明度色阶图,纯度:纯度:是人对色彩感觉的一种特征,指色彩的浓度,又称彩度、鲜艳度、饱和度、含灰度等。一定亮度的颜色距离同样亮度的灰色越远,就越饱和;反之,则越不饱和。色彩的饱和度决定于光的纯度。在色彩的基本色相中,以红色为首纯度最

11、高,其次则是橙、黄、绿、青、蓝、紫,而黑、白、灰的纯度等于零。,纯度变化,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现的相貌。它是色彩的最重要特征。色相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从光、色角度来看,色相差别是由光波波长的长短不同产生的。色彩的相貌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分清了色彩的相貌才能准确地应用色彩来表现对象。,色相变化,12色相环,红,黄,蓝,三原色,24色相环,(2)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及由黒白两色相混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其中的黒色和白色是单纯的色彩,而由黑色、白色混合形成的灰色,却有着各种深浅的不同。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黒色构成的系列,色彩

12、学称为黑白系列。无彩色系中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一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的性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和纯度在理论上都等于零。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无彩色虽然没有彩色那样鲜艳靓丽,却有着彩色无法替代和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的色彩,纯正的颜色毕竟只占少数,而更多的彩色都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黑、白、灰色的成分。生活和设计的色彩,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姿。,6、色立体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色彩,色彩学家根据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把色彩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有规律的排列,并借助三维空间的形式,组成一

13、个可旋转的坐标体模型,体现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色立体。色立体的空间立体模型形状有多种,其共同点是:近似地球的外形,贯穿球心的中心轴为明度序列,北极在上为白色,南极在下为黑色,球心为灰色。赤道线表示为色相环。球体表面的任何一个点到中心轴的垂直线,都表示纯度序列,越接近球体表面,色彩纯度越高;越接近球心,色彩纯度越低。中心轴垂直线的两端为互补色。,(一)色立体结构原理我们用一个三维模型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中轴表示色彩的明度变化。色立体的结构与地球仪相似,连贯两极贯穿中心的轴称为明度轴,这个中心軸表示了黑白系列的明度变化,北为白色,南为黑色,球的中心部分

14、为正灰色。在垂直于中心轴的各个平面上构成以轴上一点为圆心的一系列色相环,球的表面一点到中心轴的垂直线表示纯度系列。南半球是深色系,北半球是明色系。球体表面是纯色及纯色加黑或加白而形成的清色系。球体内部除中心轴外均是纯色加灰形成的不同色相的独色系。与中心轴垂直的直径两端的颜色互为补色关系。,一个色立体就像是一部色彩大词典,色相秩序、纯度秩序、明度秩序都组织得非常严密,表明着色彩的分类、对比、调和的一些规律,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实用化等特点,方便色彩的交流、研究和应用。,明度色标、纯度色标和色相环都属于同一维度的色彩组织。如果将这些色彩组织综合起来,就会得到一个立体的色彩构架色立体。(1)

15、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各色相最高纯度与明度 色相 明度 纯度 红414 黄橙612 黄812 黄绿710 绿58 青绿56 青48 青紫312 紫412 红紫412,(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含白量与含黑量(%)字母 白量黑量 A 89.011.0 C 56.044.0 E 35.065.0 G 22.078.0 I 14.086.0 L 8.991.1 N 5.694.4 P 3.596.5,奥斯特瓦德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于1921年出版了奥斯特瓦德色谱,成为现在国际通用的色彩体系。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也称奥氏色立体,创立于1920年。他把中心

16、明度轴分为8个阶梯,从顶端的白色到底部的黑色,分别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均表示色相的含白量和含黑量,a含白量最高,含黑量最低;p含黑量最高,含白量最低。,用中心轴的直线做一个等边三角形,外侧的顶端为全色,将每条边线分为8等份,并作平行的连接线,这样就构成了28个菱形色区。每一色区含黑色、含白色的量由两个字母表示,并由此可计算出色彩纯度的量。其表示法是:色相号含白量含黑量。计算方法:纯色量+含白量+含黑量=100(总色量)。例如:其色彩是16ga,查色相环得:16是鲜蓝色的编号,g代表含白量22、a代表含黑量11,10O(总色量)一22(含白量)一11(含黑量)=67(纯色量)。奥氏色相由24个色

17、相组成,按光谱色做逆时针方向排列,却是按顺时针编号标定的色相。色相环直径两端的色互为补色。以黄(Y)、橙(O)、红(R)、紫(P)、蓝紫(UB)、蓝(T)、绿(SG)、黄绿(LG)为8个基本色相,基本色相又分为3等份,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以1、2、3排列,其中2代表色相的正色。在奥氏色立体三角形中,由a到pa的连线上各色的含黑量相等,在p与pa的连线上各色的含白量相等,在明度中心轴平行的纵线上的色相纯度相等,不同色相并在同一色域的,其含白色、含黑色及纯度的量相等。,色彩的混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构成与原色不同的彩色称为色彩混合。色彩混合主要有以下三种:色光混合,又称为加色混合;颜料

18、混合,又称为减色混合;中性混合,又称为色彩视觉的空间混合。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是混合后再进入视觉的,而中性混合则是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的混合。,1、加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三原色的混合是正混合,也称加色混合。两种色光相混,得出的新色光为相混两色光的中间色光,往往是明度增高,纯度也増高。当三原色色光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混时,所得到的光是无彩色的白光。有彩色光可以被无彩色光冲淡并变亮,例如红光与白光相混,所得到的光是更加明亮的粉红色光。如果只用两种色光相混,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色光就是互补关系。色光中的

19、各色相混,如果比例不同、亮度不同、纯度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色光。色光混合的基本原理是,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而色相则对应变弱。,朱红,翠绿、蓝紫是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此三种色光是不能由其他光混合出来的所以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将这三种色光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大体上可以得到全部的色彩。朱红和翠绿混合成黄,翠绿与蓝紫混合成蓝绿蓝紫与朱红混合成紫。黄、蓝,红为色光的三间色它们的明度显然要高于三原色。三原色与三间色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混合,都可以得到白色光。如果只有两种色光相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相混的双方一定是互补关系。例如:蓝紫色光与黄色光相混翠绿色光与红紫色光相混都可以产生白色,那么它们均为互补关系。

20、,色光三原色,朱红,蓝紫,翠绿,紫,蓝,黄,加色混合在摄影和舞台照明设计中比较常见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合理地使用加色混合能够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气氛。,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屏、数码照相机等,都是运用加色混合原理处理色彩的。它们先把彩色景象分解成红、绿、蓝紫三原色,再分别转变为电磁波信号传送,最后在屏幕上重新由三原色相混合成彩色影像。,2、减色混合 减色混合,是指色料的混合。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在一起,部分光谱色光被色料吸收,光亮度被降低。色料混合的基本原理是,混合次数越多,纯度、明度越低。这是由于色料混合不是反光强度的增加,而是吸光能力的集合。色料三原色相混得到的间色是橙色、绿色、紫色三种。如果说

21、三原色是色彩的第一次色,那么,问色便属于第二次色,复色属于第三次色。,色料三原色的混合是负混合,也称减色混合,虽然可以混合出许多色彩(颜色),但越相混,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就越低。从理论上讲,色料三原色也可以混合出所有色彩,但事实上有些色彩用色料三原色是混合不出来的。颜料、涂料、印刷油墨、有色玻璃等,都是运用减色混合调配的色彩。在混合过程中,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在不同程度地降低,因而,色彩混合的次数需要进行控制,才能显现色彩的魅力。,当两种色彩混合产生出灰色时,这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关系。,绿,2、叠色 叠色指当透明物叠置时所得新色的方法。其特点是透明物每重叠一次透明度便下降一些可透过的光量也会随之减少

22、,所得新色的明度同时也会降低。所得新色的色相介于相叠色之间彩度也会有所下降。双方色相差别越大彩度下降就越多。但完全相同的色彩相叠所得新色的彩度有可能提高。印刷上的网点制版印刷,就是将红、黄、蓝、黑四色网版相叠加混合所形成的。,绿,印刷品中的减色混合原理,25,课题训练 色彩透叠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颜料三原色混色原理,透叠练逻辑透叠色彩的必然效果。,参考图1,25,课题训练 色彩透叠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颜料三原色混色原理,训练逻辑透叠色彩的必然效果。,参考图2,25,课题训练 色彩透叠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颜料三原色混色原理,训I练逻辑透叠色彩的必然效果。,参考图3,25,课题训练 色彩透叠构成练

23、习 目的:通过颜料三原色混色原理,训练逻辑透叠色彩的必然效果。,参考图4,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动态混合,也可称作时间混合;一种是静态混合,也称为空间混合或并置混合。,1、旋转混合 在圆形转盘上贴上两种或多种色纸并使此圆盘快速地旋转起来,即可产生色彩混合的现象我们称它为旋转混合。,(1)色彩的时间混合 在圆盘上涂以三种原色,色盘静止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色盘上的不同色块;当色盘快速旋转时,原先色相鲜明的色块变得模糊难辨,随着旋转速度的加快,最终看到的只是一片灰白色。红、绿两色色盘旋转混合则得到黄灰色。这种转盘的混合方式称为时间混合。时问混合的色彩效果在色相方面类似于加色混合的效果

24、,明度方面则是参与混合各色的平均值,这种转盘的混合方式称为时问混合或动态混合,动态混合对速度有一定要求。,(2)色彩的空间混合 黄颜料和蓝颜料通过调合可以得到绿色,但颜料混合减色特性使得颜色越调越混独、越调越灰暗。如果我们改变常规的颜料混合方式,把不同的小色块紧密并置在一起,一定的距高观看,当眼晴不能区分这些小色块时即产生混合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红、蓝色块相间同样可以得到紫色的视觉效果,而明度和彩度都要高于色料的减光混合;绿点和红点相问会产生粉灰色的效果,而不是颜料混合时出现的浊黑色。由于这类色彩混合要借助一定的空问距离才能完成,因此将其称作空间混合。,颜料通过空间混合所达到的色彩效果要比颜

25、料直接混合的效果鲜艳、生动、活泼,彩色印刷就是将不同色彩用细小的网点并置在一起。如比较明艳的绿色是由细小的黄色网点和青色网点并置而成;青色、品红色网点交错并置形成蓝紫色;而交错并置的黄色和品红色的细小网点则形成红色,并置的色彩比直接混合的色彩更艳丽和明亮。,印刷网点放大图,25,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果。,参考图1,25,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果。,参考图2

26、,25,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果。,参考图3,25,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果。,参考图4,25,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的混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果。,参考图5,25,课题训练 空间混合构成练习 目的: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更理性地分析认识色彩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掌握颜色

27、的混合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所需的色彩效果。,参考图6,课题:运用水粉色,完成一张空间混合构成。方法:在准备好的卡纸上靠左侧画一个20 x20cm大小的正方形框,在框内画满 0.5cmX0.5cm左右的小方格。然后,再把彩色图片划分出与画面相对应的若干个区域。彩色图片的内容,选择人物、动物、静物、景物等均可,要求形象简洁、清晰,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着色可接照色彩区域的划分进行,要对每个区域的色彩进行归纳整理,分出色彩层次。形象边线也要利用小方格来表现,要努力在不改变小方格形状的前提下塑造形象。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利用电脑制作完成本练习(ps里的滤镜效果拼缀图)。,色彩基础训练:作业二,例:,例:,例:,例:,例:,例:,例:,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