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1396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博物馆分析.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博物馆分析 suzhou museum,根据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所写,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是正确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功能与经济合理、工程技术与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现在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一下苏州博物馆,分析它作为一个著名公共建筑的合理及独到之处。,主要内容:,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二、新馆具体解析三、造型艺术解析,一、总体环境布局、要求及相应处理,规划总平面图,建筑及周边环境平面图,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

2、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1、苏州博物馆选址,建筑及周边环境平面图,2、周围环境要求 苏州是历史古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求作者必须考虑到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问题。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与忠王府的统一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形成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与拙政园的统一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3、建筑自身处理,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

3、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新馆使用了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征效果。同时作者惯用的几何结构造型,线条硬朗而明快,冲淡了苏州的委婉,不至于新馆只局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式气氛中。,总的说来,苏博新馆就是现代和传统一次完美的结合,体现了一个原则: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附:相关图片,地下一层,四合院形态,几何体造型,二、新馆自身解析,1、建筑色彩为承袭苏州粉墙黛瓦的古典风格,作者仍然借用这种思想,但是却也有算改变,用灰瓦代替了黑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苏州传统名居,苏

4、博新馆,2、新材料、新技术,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代青瓦。建筑的中庭借鉴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了屋顶中间部位,屋顶形成一个折角,光影交错,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着,如同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传统符号在光线中简洁地演绎着现代的气息。,3、建筑空间流线控制及细节设计,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以便于功

5、能周转。,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贝老说: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大门要有气派,但又得有邀人入内的感觉.,大厅顶部的米字形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它在风格上和整体建筑非常协调,但是这不仅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结构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进行力的转换,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中承载负荷。,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4、建筑采光,展厅内部采光的示意图,对应图片,示意图,对应图片,三、造型艺术解析,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苏州传

6、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这使得人们首先从图形构成认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形成了一个极具现代气息的公共建筑。但同时园林般的构筑手法又使得它保留着苏州的传统气息。,贝老的经典式几何运用,而且同时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空间封闭而又通透,折射出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参观者尽管在犹如在超级魔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却仍然被东方园林强大的传统文明牵引着,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在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特有的光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能与周围融合,让大家喜闻乐见。通过对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馆的分析,我理解了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公共建筑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在公共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总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