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144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储藏期病害防治.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葡萄常见病害特征及防治方法,一般葡萄储藏期间产生的病害都由真菌引起。在冷藏时危害葡萄的病原菌有:灰霉、青霉、交链孢霉、芽枝霉和匐梗霉等,葡萄常温贮运过程中致病菌主要是根霉菌。,最佳储藏条件2气体:O2浓度2%3%,CO2浓度2%5%;3湿度:90%95%;4冰点:-1.32.25贮藏期:37个月。,常见储藏期病害介绍,灰霉病在贮藏过程中危害最大,果实在田间感病,在低温条件下(08)发病,在-5条件下仍能生长繁殖,而且葡萄对其抵抗力弱。该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角质层和表皮,且发病迅速,造成果实凹陷皱缩,果皮易破裂,果皮上聚集大量的灰或黄的菌丝和孢子,内部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单宁及某些芳香物质遭到破

2、坏,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1、喷布240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 或者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青霉病在010冷藏过程中自果粒的伤口处及自然裂口处侵染,并蔓延深层果肉组织,腐烂的浆果有很浓的霉味。但不侵染健康果实。症状特点:葡萄浆果感病后,首先在果粒表面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凹斑,但无明显界限,然后果面皱缩、果实软化,最后浆果内部呈透明浆状物。病斑颜色较红色,防治:在贮藏和运输前及在贮藏和运输期间用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处理。,交链孢霉腐病:易感染果粒和果梗,发生在低温贮藏中。根霉和黑霉发生于高温季节。葡萄受感染后,在02条件下发病,发病部位在果梗、果梗部和果粒侧面,导致果梗干缩,果实落粒

3、。,防治:硫磺熏蒸、施用仲丁胺,过氧乙酸,病状特点:葡萄受感染后,在02条件下发病,发病部位在果梗、果梗部和果粒侧面,导致果梗干缩,果实落粒。,芽枝霉腐病感染芽枝霉的部位主要为果梗和果柄基部,果粒不易发病。该病菌在-8的温度下也可以生长,但在24下生长最快,34以上停止生长。未受害的葡萄通过伤口很容易感染受害。病状特点:只见为害果实,果实发病初期,产生褐色、水浸状小斑点,而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呈现湿腐病状。病斑圆形、近圆形,大小1030毫米,甚至更大,淡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密生开始为白色,后转为黑绿色绒状霉层。病果最后干缩或腐烂。,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或用喷布240200倍半量式波尔多液 或者80

4、%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葡萄软腐病:病原菌为黑根霉菌,发病速度快,仅2448h感染部位主要是果实。该病原菌不能在-0.50条件下生长,但贮藏果实在销售时,置高温下存放几天即可发生这种病害。,病状特点:伤口开始呈水浸状淡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后发展成长条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点。,防治方法:用25%的金士力乳油稀释6000倍喷洒,储藏中的生理病害,裂果在贮藏过程中如湿度太大,某些品种就会产生裂果。因品种不同,其症状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从果蒂部向下,呈纵向裂开;有的是从果顶部裂开,发生在柱头痕迹部位。浆果产生裂果后,有的会有汁液外流,很快被各种霉菌侵染,引起整个果粒和果穗腐烂变质。冻害浆果内

5、含糖量不同其冰点也不同,含糖量小的品种较容易达到冰点,遭受冻害,受冻害的葡萄外观不良,果实萎蔫,严重者呈褐色,果肉软腐,并有汁液渗出。SO2伤害当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果实会产生漂白现象,红色品种变成浅红色,白色品种变成灰色,然后变成褐色。果实伤口和果蒂部位首先表现症状,然后蔓延到整个果粒,严重时整个果穗包括穗梗均被漂白。受伤害的葡萄出库后遇到高温即变成褐色,有很浓的硫味,失去商品价值。氨害冷库的制冷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常用氨作为致冷剂,如管道封闭不严或出现问题,遗漏出来的氨会使葡萄造成伤害,红色葡萄变成蓝色,绿色葡萄会变成浅蓝色,同时还会使葡萄果梗变成深蓝色或黑色。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氨将会杀死

6、组织细胞,使葡萄不能恢复正常外观而逐渐变成褐色。,储藏期的病害治疗,储藏时期的葡萄产生的病害主要有: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霜霉病,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发病期间及时清除树上和地上的病穗、病粒和病叶等,集中深埋。(2)合理修剪,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和疏叶。(3)在早春葡萄发芽前向树上和地面上喷3-5度石硫合剂或喷5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在展叶后可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一、葡萄白腐病:此病主要为害果穗,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被侵害。一般接近地面的果穗,其穗轴、果梗最先发病,受害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逐渐扩大,环绕穗轴,使其果料软腐,震动时病粒容易脱落

7、。叶片多在叶尖或叶缘处先发病,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病斑,其上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褐色轮纹。,防治方法:(1)在秋季落叶后,结合冬剪彻底清除病蔓、病叶、病果和主蔓上的枯皮。(2)早春喷3-5度石硫合剂、当葡萄梢长到3-5片叶时,每隔10天喷1次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二、葡萄黑痘病:此病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叶梗、穗轴、卷须和花序均能侵染。叶部初期出现针眼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周围有淡褐色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4毫米的病斑,后期病斑中部叶肉枯干破裂,而叶片出现穿孔。果面发生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围紫褐色,中心灰白色,新梢

8、、叶柄、穗轴、花序产生暗褐色椭圆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逐渐变成灰黑色,边缘呈紫黑色或深褐色。,防治方法:(1)结合冬季修剪,清除留在植株和支架的副梢等,并及时清除枯枝落叶。(2)在发芽前喷500倍退菌特,或100-200倍福美胂,清灭越冬病原。(3)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分生孢子时,每隔10天左右;喷1次800-1000倍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三、葡萄炭疽病: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发生水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型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产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果梗、穗

9、轴受害时产生椭圆凹陷病斑,叶面上密生圆形褐色小斑点,叶色变黄而脱落。,防治方法:(1)在生长季节和秋季修剪时,都要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2)及时剪除多余的副梢枝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3)在发病前每10天左右喷1次少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发病后立刻喷50%克菌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1000倍液,四、葡萄霜霉病: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等幼嫩部分。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黄绿色,边缘界限不明显,多为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黄白色的霜状霉层,病斑后期变成淡褐色。嫩梢同样

10、出现油浸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但较叶片稀少。幼果感病初期,病部变成淡绿色,后期病斑变深褐色下陷,产生一层霜状白霉,果实变硬萎缩。,储藏期病害预防,1、合理的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有利于葡萄浆果含糖量的积累,这是增强果实贮藏性的前提。应增施有机肥和瞵钾肥,后期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采前半个月内停止灌水,要合理负载,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采前喷钙可以增加果实中的钙含量,保持果实的硬度,增强果实的耐贮性,提高果实的抗腐能力。浆果含钙水平是决定耐贮性的一个因素。2、适期采收,避免碰伤葡萄果实属于非呼吸跃变型,采后碳水化合物含量因呼吸作用而降低,并直接影响葡萄果实的贮藏品质和贮藏期。果实适期

11、采收的生化指标为,含糖量达18%左右)含腿0.6%0.8%,糖酸比2035:1,总果胶与可溶性果胶之比为2.72.8:1,要适当晚采,提高果实含糖量,降低水分含量,改善品质,并使果梗和果皮的保护组织完整,韧性增强。3、贮藏前消毒杀菌、贮藏期的抑菌处理4、SO2是贮藏库消毒杀菌的最佳药剂。应当掌握好使用浓度,不同品种对SO2忍受能力各不相同,必须事先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浓度。一般按每立方米20g硫磺粉进行熏硫处理。除此之外,仲丁胺,过氧乙酸等也可用。贮藏期中,采取低温、气体调节、辐射杀菌和药剂杀菌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提高葡萄贮藏性,延长贮藏期达到保鲜的目的。5、经常检查制冷系统看是否有氨气遗漏,如有要尽快打开库房换气,喷水洗涤空气,也可引入SO2中和氨气,SO2浓度不可高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