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42038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优秀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写苏轼词风。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悲国家之颠。“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享年6

2、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词风以豪放为主,体现苍凉沉郁特点;稼轩长短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3、,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山景,思考,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苍凉壮阔气势雄浑,思考,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4、,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上片:,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动作:看、拍、会、登,寓情于景报国无门的忧愤,上片小结,思考,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

5、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季鹰,许汜,刘备,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光阴的感慨。,桓温,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神话传说,或词句。丰富含蓄表意。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注意典故本身意义及用典的意图。,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仓皇

6、南逃,不思北上。借古讽今。,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下片小结,下片:,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用典,正用,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登临意?,真可谓: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目标:,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怀

7、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

8、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 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探讨:词作中共用了哪几个典故?用一句话概括典故,并指出典故的作用。,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佛狸率军追到京口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英雄风流,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草草赢得,可堪,凭谁问,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自况,虽老思用,但难实现,思考典故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

9、和刘裕?,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思考典故2、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思考典故3、: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10、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靠谁来问:廉颇老了,还能吃饭吗?,思考典故4: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也抒发一种廉颇老了尚有人问起,而自己却没人问的落寞、孤寂。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

11、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忠心报国,孙权,廉颇,佛狸祠,刘义隆,刘裕,下片:,上片:,北伐胜建都|权,对英雄业绩的仰慕和英雄不再的感慨,北伐败,对草率出兵的暗讽,痛斥偏安,对安于现状的担忧,自况虽老思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