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宏观经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2746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的宏观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韩国的宏观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韩国的宏观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韩国的宏观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韩国的宏观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国的宏观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的宏观经济.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韩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韩国全称大韩民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国土面积约.95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的1/4,首都首尔。人口4830万,其中首尔人口1063万,约占1/4。是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为贫乏,只拥有少量的煤、铁、铜、锌等矿产资源。工业所需的原料基本上靠进口。,韩国地图,韩国宏观经济表现(国研网IMF数据库),韩国的历史,公元前1世纪,朝鲜半岛先后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史称三国时代。公元660-668年,唐朝灭百济、高句丽。公元676年,新罗打败唐军,在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建立统一的新罗国家公元10世纪,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建立

2、李氏朝鲜王朝(李朝)。,韩国的历史,1910年,与日本签定韩日合并条约,变成日本殖民地。1945年获民族解放。1948年南北分裂。1948年8月15日在南部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9日,北部成立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1950-53年,朝鲜战争,韩国的历史,韩国自1962年开始经济起飞的历程。自1965年到1990年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1%,居世界第一位。1991年欧共体宣布韩国为发达国家。1996年12月12日,韩国以世界经济第11位经济强国的身份被号称世界富人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吸收为第29个成员国。韩国用近年的时间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

3、家,第一节 韩国经济体制概述,一、19481962的动荡时期1948-1960李承晚政权先统一,后建设政权机构腐败热衷政治活动和党派斗争1960年-1961年张勉政权二、朴正熙时期(1961-1979)开发独裁体制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第一节 韩国经济体制概述,三、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的背景经济背景:低起点,赶超的需要政治背景:开发独裁体制历史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基督教文化,第一节 韩国经济体制概述,四、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对大企业提供各种政策支持政银企“铁三角”关系以经济企划院为先导组织,以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为中介的组织结构,五、政府主导型市

4、场经济体制的调整政府作用的变化1987年宪法修正案拉开了政治民主化的序幕1994年起取消五年计划,撤销经济企划院,改组为财政经济部国有企业私营化,改革财阀制度金融自由化从保护向开放经济的转型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资本自由化,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及机构,一、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引入和扶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采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金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及机构,二、宏观经济决策机构韩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李承晚张勉:混乱的美式民主朴正熙:独裁专制政治总统:很高的权威官僚圈:企划院及其它政府机构政治圈:国会与政党财阀企业全

5、斗焕:官僚圈的威望弱化,企划院地位下降卢泰愚:政治民主化开始,政治圈,官僚圈,财阀,总统,第二节 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及机构,三权分立的政体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大法院:司法权政府机构财政经济院(原经济企划院),第三节 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就是指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用本国生产的初级产品、半成品和制成品替代所需进口的产品,从而促进工业化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原因经济发展起点低美国援助的影响世界趋势的影响,措施贸易保护外汇管制与多重汇率政策投资政策效果主要进口替代产业:轻纺、水泥、造纸、食品等有明显发展国际收支恶化高度保护不利于国内产业成长限制

6、进口的同时也限制了出口,第三节 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背景进口替代受挫国内市场饱和美援减少有利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交通条件措施财政税收方面金融方面产业扶持鼓励大企业发展,成效出口量迅速增加 出口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第三节 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三、出口导向战略的调整背景:出口导向战略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外贸依赖度过高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空心化企业结构问题,韩国外贸依存度,第三节 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国际收支逆差加剧外债增多外汇储备减少韩元贬值,第三节 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的提出金泳三:适应世界的变化,进一步参与世界,提高国家竞争力措施树立开放的

7、思维方式积极提高企业的能动性,克服对政府的依赖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尊重民间自律,金大中:“世界中的韩国”市场经济、民主主义追求一流国家卢武铉:“财富共享”“共建温馨和谐的大韩民国”目前韩国以“一流先进国家”为发展目标人均GDP超2万美元,在今后10年超4万美元,进入世界十大先进国家行列李明博的“747”战略,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殖民时期的畸形结构,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一、韩国产业政策的特点先进国家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注重实际,压缩式发展“准军事化”的决策与实施方式,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先进国家工业化历程,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二、60年代的产业政策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先农后工的理由

8、先工后农的理由基础设施先行以轻养重,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三、70年代的重化工业化政策背景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弱化轻工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接近饱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让出重化工业市场美国推行新亚洲政策,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发展重工业长远计划内容六大战略产业:钢铁、造船、有色金属、电子、化工、机械。措施金融倾斜政策税收优惠进口保护工业园地政策成效,韩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四、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背景:工农业发展也出现严重失调,城乡之间的差距急剧扩大,带来了诸多城市社会难题 主题:勤勉、自助、合作 过程第一阶段,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突破口 第二阶段,调整结构,大力倡导种植

9、经济作物,政府主要在财力和技术上给予支持;推广技术第三阶段,自立发展阶段。发展农村工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结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韩国农民的收入增长明显加快 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启示,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五、80年代以来的产业政策背景:工农业结构失衡,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产业升级滞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脱节能源消费大幅度上升外债规模过大外贸依存度过高,第四节 韩国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转变商工部商工资源部通商产业部外交通商部实行进口自由化、资本自由化,80年代产业政策内容注重扶持农业1983年促进农渔村开发收入来

10、源法,1986年农渔村综合对策提高产业竞争力扶持高科技企业,推进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化加大科技投资,实施“科技立国”控制外债规模制定能源战略,保障能源供应,9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追求高附加值化和核心技术国产化。发展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处理等新兴产业,措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加强产、学、研协同研究开发体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韩国不同时期主导增长的五大产业,第五节 韩国的经济计划,一、韩国经济计划的历程“一五”“三五”(196276)政府主导型经济开发计划“四五”“六五”(197

11、791)尊重民间创意的诱导型计划“七五”计划(199296)以诱导为主的战略计划,第五节 韩国的经济计划(续),韩国经济计划概况(19621997),第五节 韩国的经济计划(续),第五节 韩国的经济计划(续),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分类,第五节 韩国的经济计划,二、韩国经济计划的作用表明国家长期发展方向,分析内外环境,指导经济发展官民协调、形成社会共识的方式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土开发等方面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协调各部门的政策,第六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一、财政管理体制三级预算中央预算:一般预算 特别预算高级地方预算(特别市、6个直辖市、9个道)基层地方预算特点财政规模偏小税收结构特点:所

12、得税比重较低,财产税比重较高财政支出结构体现自己特色:经济建设、国防开支比重较大,医疗、社会保障开支比重较低。,韩国与其它OECD国家财政集中度比较(2005),韩国与OECD国家财政开支结构比较(%)(2002),第六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50年代外援为主60、70年代与产业政策配合,支持经济增长80年代开始注重“反周期”90年代以来除了调节经济,还发挥稳定社会功能,为应对金融危机,目前韩国实行了扩张的财政政策,09财年赤字/GDP从上年的1.4%增加到5.4%。增加的开支重点支持社会福利创造就业中小企业“绿色经济”和教育,第七节 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一、金融体制中央银行:韩国

13、银行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银行外资银行开发机构:产业银行、开发银行、长期信用银行,韩国政府金融机构储蓄占总储蓄的比例(%),第七节 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二、金融政策60、70年代以政策金融为主导政府控制金融系统,通过金融机构向特定产业以优惠条件贷出资金政府控制利率金融政策直接手段为主控制贷款规模开设货币稳定帐户指示贷款方向,第七节 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韩国政策金融的特点在政策金融运作过程中,政府与民间部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商机制 政策金融的范围广、程度深、规模大、时间长,政策金融对中央银行依赖很大 80年代以来放松利率管制减少直接手段间接调节,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一、1997年金融危机

14、的发展过程大企业接连破产是导火线97年1月23日,韩宝钢铁公司破产97年3月22日:三美综合特殊钢公司破产97年4月21日:真露公司倒闭97年7月15日:起亚集团破产金融市场的动荡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政府救急、国际社会的援助及条件提高税率,维持高利率减少进口压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按国际标准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金融机构,加强监管实现WTO市场开放计划中的贸易自由化开放所有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二、金融危机的原因财阀企业的问题对政府依赖过度投资、多元化经营家族治理金融体制问题:产业优先,金融从属型体制金融自由化与监管放松

15、出口导向战略的偏差,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三、IMF式的改革改革的社会基础改革的措施:“四+一”改革金融部门改革:清理不良债权、银行重组、注入公共资金、加强金融监管公司部门改革:降低资产负债率、推行主力业种制、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透明度、禁止企业间相互担保,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自由雇佣制、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公共部门改革开放市场,贸易资本自由化。贸易方面,资本方面,外汇方面:“外汇交易法”取代“外汇管理法”成效1999年后韩国经济的复苏打下了基础存在不安全因素,韩国经济对外依赖性逐年增强,第八节 金融危机及改革,四、2008年金融危机及韩国应对影

16、响途径资本市场:外资撤离外贸市场:出口下降,进口下降总体判断:比98年危机轻,但恢复不如98年危机快。外部需求不确定结构改革的余地不大应对措施:扩大需求,稳定金融市场,评论与借鉴,一、韩国模式的成就韩国经济发展实践和绩效表明韩国模式是成功的(人均GDP增长率比较),评论与借鉴,原因:政府主导型模式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政府主导型的模式较好结合了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善于利用国际环境,积极扩大出口选择恰当的主导产业,近年韩国国际竞争力排名,评论与借鉴,二、韩国模式的问题政府对财阀的过度保护政府控制金融体系造成其脆弱性政、官、商三位一体带来腐败三、韩国模式的调整出口与内需相结合:“健全的消费是经济复苏之路”

17、(2001)转变政府职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关于东亚模式的评论与借鉴,关于东亚模式定义:东亚国家(地区)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冷战格局和东方文化的背景下,以后发优势为基础,以政府主导、外向战略、赶超目标为本质特征,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东亚模式范围的扩展,韩国 印度尼西亚 东盟10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日本 台湾 泰国 中日韩 香港 菲律宾+台湾、香港,特点:国民经济的外向度高。积极扩大出口,引进技术,利用外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较为有效。如对发展战略的选择,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推进,等。重视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使东亚国家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资本积累能力

18、较强。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来源。儒家文化与价值观韩国与日本的区别,对东亚模式的几种评论克鲁格曼的“流汗理论”世界银行的观点裙带资本主义模式,东亚模式成功和东亚奇迹的出现,除了内部因素以外,还与外部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6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较快增长期,世界市场竞争不如后来那么激烈。韩国和台湾还因为在冷战中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而得到美国的格外关照。尽管东亚在1997年遇到了金融危机,但东亚模式的可取之处是不容忽视的。金融危机给东亚模式的调整和改革提供了契机。,启示是追赶模式,而非领航模式要处理好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 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国发展的重要途径 调整中的东亚模式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知识经济产业并存注重效益提高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政府职能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