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48923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4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林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林业资源配置,第一节 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第三节 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第四节 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第一节 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一、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二、林业资源配置的类型和特点三、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第一节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一、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资源分类:自由取用资源空气、阳光等 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本等资源配置:指资源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的分配。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的,当消费者连续按同一单位数量消费某种商品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呈递减趋势,同时,消费者的欲望逐渐得到满足,因而对该商品每一新增单位的主观评价

2、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戈森第二定律:使每一元钱买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便能在既定支出条件下使总效用最大化。序数效用论: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而不能计量其大小并加宗,因而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分析。无差异曲线,是指能使消费者得到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各种组合点的轨迹。预算线:在两种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花费一定量总支出所能够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序数效用论基础上的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便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第一节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二、林业资源配置的类型和特点林业生产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森林及土地、管理和国外

3、资源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类型:(1)林业资源的部门配置,即林业资源在林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2)林业资源的区域配置,即林业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配(3)林业资源的企业配置,即林业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1)要尽量保证森林资源在全国的相对均匀分布。(2)要促进商品林业和非商品林业比例协调地发展。(3)要推进林业生产的集中化与专业化。(4)要设法在资本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劳动力充裕的优势。,第一节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三、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1)分散决策的配置方法相应的经济体制叫做市场经济体制(2)集中决策的配置方法相应的经济体制叫做中央计划经济体制(3)分散决策与集中

4、决策相结合的配置方法相应的经济体制叫做混合经济体制,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一、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和原则二、林业资源宏观配置与林业发展战略的关系三、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配置形式与方法四、我国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一、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和原则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指通过集中决策的配置方法对林业资源所进行的分配。意义:(1)保证林业供求总量平衡(2)促进林业宏观结构合理(3)提供林业公共产品(4)布置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原则:(1)区域利益与全国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林产品生产与保护性资源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5、。(4)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二、林业资源宏观配置与林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林业资源宏观配置与林业发展战略之间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即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林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则是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是:(1)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2)林业资源宏观配置和林业发展战略重点方向一致。(3)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林业发展各战略阶段顺利衔接的关键之一。(4)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林业发展占了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三、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配置形式与方法林业资源宏

6、观配置的主要配置形式:(1)国家投资创办国有林业企业(2)国家对防护林建设、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投资(3)对落后山区、林区的支持性与开发性投资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方法:(1)林业指令性计划(2)林业发展战略(3)林业布局(4)林业产业政策,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四、我国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区域配置:东北天然林区、西南天然林区、南方人工林区、中部和西部少林区 部门配置:营林业、林产工业比较弱小,木材生产的采运业比较强大,林业生产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状态,亟需林业产业政策加以调整。发展阶段的配置上:到21世纪中叶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

7、置,一、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林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经济学特点三、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特点及方法四、林地要素配置中农林界限地的确定,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一、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生产要素配置是指企业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的生产力函数方式组合。西方经济学习惯上把众多的生产要素分为以下四种: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基础性的租用,而政府则在宏观上加以适当的调控。生产要素配置的主要方法: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组合的投入同它所产生的最大产出之间的依存关系。2,规模经济:是指规模增大、使企业得到好处。可分为内部经济

8、和外部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增大,使企业受到损失。可分为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企业的合理规模与下列因素有关:技术水平、市场状况、企业投资的成本。3,生产可能性:生产可能性是指在既定的生产要素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投入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二、林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经济学特点林业生产要素是指投入林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品,包括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林地与森林资源要素、技术进步以及国外资源。资本要素特点:(1)林业资本投入时间长、周转慢。(2)林业资本的连续性投入和一次

9、性收获。(3)林业资本收益的风险较大。林业劳动力要素的特点:(1)林业劳动使用具有季节性。(2)林业劳动力具有分散性。(3)林业劳动力专业化程度低,综合性强。(4)林业劳动力具有兼业性质。森林资源要素的特点:(1)林地报酬递减性。(2)林地供给稀缺性。(3)林价变动缓慢性。,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三、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特点及方法配置特点:(1)在资本配置上,已建立了林业基金制度。(2)在林业劳动力配置上,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就业。(3)在森林资源配置上,要求遵循均衡分布的原则。由于我国林业经营水平还比较低,林业经济研究也尚未与国际研究接轨,还提不出结合林业特点和我国林业经营实际的林业生产要素的配

10、置方法及实例。原则上,生产要素的一般配置方法适用于林业。,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四、林地要素配置中农林界限地的确定地租 a商用地 b住宿用地 c农用地 d林用地 e 距市中心(km)农业在cd范围之内产生最高的地租,农林业的界限地是d。注意,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仅仅是决定地租生产能力的许多土地质量特征之一,土壤肥力、地形和其他许多因素同样影响土地不同用途的相对价值。,第四节 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主要的生产函数简介二、林业生产函数与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第四节 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主要的生产函数简介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组合的投入同他所产生的最大产出之

11、间的依存关系,用数学表达时表示为:Q=f(x1,x2,xn)其中:Q代表产出量;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生产要素(一)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厂商固定资本投入不便,只改变一部分可变投入的情况下考察对产出的影响,通常表示为Q=f(K,L)。在资本K上再加一横表示它是一个常数,只有劳动L这个生产要素才是生产中的可变生产要素。(二)长期生产函数是考察厂商可以调整其一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他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一种是具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Q=f(K,L),第四节 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二、林业生产函数与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根据在一定

12、时间里的可变与否,分为:可变生产要素(如肥料、劳动力等)和不可变生产要素(如林业用地面积、生产用机械设备、林木苗圃等)根据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物质存在形态,分为:人的要素(如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和物的要素(土地、种子、肥料、工具、设备及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等)在林业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表现在:(1)各种林业生产要素具有相互依赖性,林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2)各种林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可以使另一种林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应地减少。(3)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不可替代性,林业再生产中各林业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性并

13、不总是存在的,有时两种林业生产要素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第四节 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二、林业生产函数与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林业生产函数表示的是林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林产品的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式为:Q=f(x1,x2,xn)。式中:Q代表林产品的产出量;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林业生产要素。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林业再生产中林产品的产出量与某种可变林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可能成正比关系,既表现为直线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某一林业生产经营投入的林业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林产品产量的变化呈递减或递增的趋势,此时林产品的产出与投入的林业生产要素便呈现一种曲线变化关系。,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

14、期的确定,一、轮伐期的概念及有关的基本理论二、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计算方法,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一、轮伐期的概念及有关的基本理论定义:为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的时期。轮伐期是一种经营周期,并包括抚育、采伐、更新的全过程。轮伐期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林业经济问题,这种选择确定了资本从森林资本形态转化为货币资本形态的时间,它还决定了为保持一定生产水平而必须维护的森林蓄积量。轮伐期以不同的森林成熟作为确定的主要基础,森林成熟主要由数量成熟、工艺成熟、自然成熟、防护成熟、更新成熟等。,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二、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计算方

15、法(1)森林纯利单位面积平均净收入:单位面积收入减成本除以林龄森林纯利标准经营目标:平均净收入最大,以最大森林纯利对应林龄作为森林轮伐期。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土地成本,不能作为严格标准使用。,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2)林地期望值:林地是经营林业的主要资本之一,当林地资本所获纯收益达到最高时,其对应林龄可作为轮伐期。林地期望值标准经营目标:以排除林地成本时投资的残余价值净现值最大时采伐林龄作为轮伐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缩短了轮伐期,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3)净现值包括了土地成本及将来的土地出售针对单个轮伐期分析以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最大的采伐林龄作为最佳轮伐期考虑了所有未来的费用和收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也会缩短轮伐期。,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4)内部收益率(IRR):净现值等于零时的利率,是就单个轮伐期并根据与计算净现值标准同样的现金流量试算平衡得来的经营目标是投资的收益率最大以计算最大IRR的采伐年限作为轮伐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