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50140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第二章.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路,Readings:EquityKuznets(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Pfeffermann(1991),Poverty Alleviation.“Srinivasan(1994),Destitution:A Discourse.“Fields(1994),Data for Measuring Poverty and Inequality Change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Chang and Ram(2000),Level of Develop

2、ment,Rate of Economic Growth,and Income Inequality.“Partridge(1997),Is Inequality Harmful for Growth?Comment.“Forsythe,Korzeniewicz and Durrant(2000),Gender Inequalities and Economic Growth:A Longitudinal Evaluation.,Chapter Highlights,经济增长归因于投入的增长,例如资本和劳动的增长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通过储蓄和投资。长期的人均产出水平与储蓄率成正比,与人

3、口增长率成反比。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穷国的生活水平将会逐步趋近于富国的生活水平。,Chapter Highlights,经济增长率因国家和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增长率解释为随着社会决策特别是随着储蓄率的变化而波动。穷国的收入看起来正在收敛于富国的收入水平,外生的索洛增长率除外。,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2.1.1 The 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Harrod最初的模型是凯恩斯静态均衡分析的动态扩展。在凯恩斯的经典理论中,他为均衡中的收入和产出(封闭经济)所设定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此式就是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g表示国民收入增长率或经

4、济增长率,它等于储蓄倾向除以增量资本-产出比。该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是由储蓄倾向和资本-产出比共同决定的,它与储蓄倾向成正比关系,与资本-产出比成反比关系。如果资本-产出不变,经济增长率就决定于储蓄倾向或储蓄率,储蓄倾向越高,则经济增长率越高。如果储蓄倾向不变,资本-产出比越低,则经济增长率越高。,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批评:批评主要是针对它的假定前提: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储蓄能全部转化为投资的假定之上的。这对发展中国家是特别不现实的。实际上储蓄转化为投资需要具备很多条件:(1)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着制度缺陷;(2)缺少投资所需的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品、原材料以及关键的技术、而且由于外汇短缺也不可能都

5、靠进口来解决;(3)社会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电力等)十分落后,对投资造成了重大的障碍。这个模型是建立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上的。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发展中国家为了加速工业化和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常常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密集度很高的工业上,如汽车、钢铁等部门。因此。增量资本产出比一般是趋于上升的。,3.这个模型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这实际上暗含地假定资本劳动比例是不变的,即资本与劳动同比例地增加,资本增加百分之一,劳动也必须增加百分之一。这也是不现实的。的确,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丰富的是无技术的、非熟练的劳动者,而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的技术人员和

6、称职的管理者却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即使投资所需的资本品能够得到满足,因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和合格的管理者而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或者形成了实际投资,投资效率也是十分低下的。此外,假定资本劳动比不变还意味着不能用劳动来代替资本,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资源是能创造出资本和增加产出的。,2.1.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生产函数Y=F(K,L)新古典生产函数必须满足下面三个假定条件:首先,对于所有的 K0 和L0,F()为正并在对应投入水平下,边际产出递减。第二,F()显示出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第三,当资本(劳动)趋向于0时,资本(劳动)的边际

7、产出趋向于无穷,当当资本(劳动)趋向于无穷时,资本(劳动)的边际产出趋向于0。这个假定被称为Inada conditions稻田条件。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暗含着产出可以被写为:,这里k=K/L 是资本劳动比率,y=Y/L 是人均产出,方程f(k)被定义为F(k,1).这个结果意味着生产函数可以以集约形式表达,例如:(Robert J.Barro&Xavier Sal-I-Martin,Economic Growth,p16-17.),Figure2-1.PER CAPITA PRODUCTION FUNCTION,(Debraj Ray,Development Economics,Princet

8、on University press,1998,p64.),当k k*,实际人均资本量(1-)k+sy)超过了保持资本劳动比不变所需要的人均资本量(1+n)k),这时,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都将增加。,当k k*,实际人均资本量(1-)k+sy小于为保持资本-劳动比不变所需要的人均资本量(1+n)k,结果是人均资本k和人均产出y都将下降。,人均资本的净变化是储蓄超过必需投资的部分:k=sy-(n+d)k稳态定义为k=0,并且在y*和k*的值满足:sy=sf(k*)=(n+d)k*,Fig2-3.STEADY-STATE OUTPUT AND INVESTMENT,图2-3的稳态出现在C点.储蓄线

9、与投资需求线相交在C点上.无论在哪里,只要储蓄线高于需求线,资本在增加,经济就在增长。例如,从A点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向右边移动。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生产函数与并行的储蓄曲线逐渐变得平直。因为必需的投资线具有不变的正斜率,所以必需的投资线与储蓄线会相交。图3-4中,经济由C点的稳态均衡起步。在C点,储蓄与必需的投资恰好相等.现在人们愿意把收入中的更大部分储蓄起来.这会引起储蓄曲线向上移动到虚线的位置。图3-4中,C点是初始的一个稳态均衡。现在,相对于必需的投资,储蓄增加了,其结果是,储蓄额比保持人均资本不变所需要的投资要多。储蓄多到足以使人均资本量增加。人均资本量将持续增加,直到达到

10、C点。在 C点,经济已恢复到稳态增长率n。,2.1.2.The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有三个基本论点长期的稳态条件下,产出的增长率是由单位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取决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加上劳动生产力的增长率。储蓄率和投资率与GDP无关。这是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或投资率被较高资本产出率或较低的资本生产率抵消了,因为新古典假设资本报酬递减。(A.P.Thirlwall,Growth and Development(1999),p94.)然而,人均收入水平取决于储蓄与GDP的比率和投资与GDP的比率.PCY与储蓄投资率正向变动,与人口增长率反向变

11、动.,假定各国具有同一偏好,(也就是说,对储蓄与消费的偏好是相同的),那么各国的资本-人口比率与资本产出率之间将会存在反向关系。以至于人均资本水平较低的穷国应该比人均资本水平高的富国增长更快,导致人均各国间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趋向于相同。现在让我们考虑这些基本观点都能得以实现。基础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由Robert Solow and Trevor Swan 在1956年提出,对于以后的增长分析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总量生产函数的使用。,Fig2-4A.Increase in savings rate moves the steady state,Fig3-4B.Decrease in the

12、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increase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growth of aggregate output.,Capital per head,在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条件下,在长期中,储蓄率的增加只是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人均资本水平,而不是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Macroeconomics,8 edition,by Dornbusch,p57.),Figure2-5.ADJUSTMENT TO NEW STEADY STATE,Figure2-6 EX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引进了技术进步因素

13、解决了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趋向于零的尴尬局面。但是,问题还没有结束。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也就是说是从外部引入的,与模型中的任何变量没有关系。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商品和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即使假定技术进步率最初在国家间存在很大差距,最终也应该趋于相同。然而,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增长率,趋同在全世界都没有发生。而且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在近几十年反而拉大了。,2.1.3.新(内生)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放松了资本报酬递减的假定并且表明随着资本的报酬不变和递增,不存在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收敛的论断,也不存在个别国家在自然率能够实现长期稳态均衡增长。如果没有资本

14、报酬递减,投资对于长期增长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增长是内生的。(A.P.Thirlwall,Growth and Development(1999),p115.),2.1.3.新(内生)增长理论在这些“新”内生增长模型中,最早的模型由 Robert Lucas(1988)和 Paul Romer(1986,1990)提出,模型假设伴随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正外部性,研究和发展活动会阻止资本边际产品下降和资本产出比例上升。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生产函数Y=AK,=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产出比例的表达式:,2.1.3.新(内生)增长理论任何提高劳动生产率(Y/L)的行为都会导致K/L同比例上升,使资本产出

15、比例保持不变。Arrow(1962)and Kaldor(1957)提出的干中学效应和物化的技术进步以及贸易中的技术溢出(Grossman and Helpman,1990,1991)和外国投资(de Mello,1996)是除了教育和研究开发以外的另一些影响增长的因素.(A.P.Thirlwall,Growth and Development(1999),p116.),2.1.3.新(内生)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第一个粗浅的尝试是检验穷国是否比富国增长得快,换句话说是检验产出的增长(或人均产出)和最初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否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如果存在,就能够为新古典模型提供支持。如果不存在,就足以

16、支持新增长理论的论断:资本边际产品不会递减。方程可以被估计为:,2.1.3.新(内生)增长理论 gi 是多年来i国的人均产出的平均增长率,PCYi 是人均收入的最初水平。一个b1的显著负值估计将是文献所称的无条件收敛或收敛的证明。也就说,在不考虑各国间其他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差别的情况下,穷国增长得比富国快。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没有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样本研究支持无条件收敛。b1 的估计不应该显著为负,事实上它应该是正的,标志着发散。(Thirlwall,Growth and Development(1999),p116.),2.1.3.新(内生)增长理论 然而,在得出拒绝新古典模型的

17、结论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新古典之所以得出收敛的结论是因为模型假设储蓄率或投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和所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在各国是相同的。由于这些假设犯了明显的错误,无条件收敛的预言就不存在(即使存在资本报酬递减),只有在条件收敛时,假定所有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包括人口增长率p,投资率(I/Y)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其他变量,例如教育(ED)、研究和发展支出(R&D),贸易和其他非经济因素例如政治稳定性。,2.1.3.新(内生)增长理论The equation to be estimated is therefore,2.1.3.新(内生)增长理论当这些其他变量被引入方程中,最初的人

18、均收入(PCY)水平会怎样变化?如果当考虑这些其他因素时b0,这一定代表了新古典模型的的复原。也就是说,在增长的过程中在富国和穷国之间所有这些重要的变量都相同的情况下,一定存在收敛(富国和穷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趋同)。教育、研究和发展支出等等变量支持“新”增长理论的结论,正是这些因素阻止了资本边际产品下降,产生了世界经济的发散。(Thirlwall,Growth and Development(1999),p116.).,第三节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分析一、现代经济增长的性质与特征(一)现代经济增长的定义(美)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下了个经典式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它的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

19、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定义包含有三层意思:(1)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量持续增加。(2)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源泉是先进技术。(3)技术进步及其所引起的增长潜力的实现必须伴随着社会制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响应调整。也就是说,社会变革和观念更新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二)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人均产出和人口增长率都高,且人均产出增长率更高;生产率高且增长迅速:生产率增长率可解释任何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产出增长的50%75%。也就是说,产出增长主要归因于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来自于

20、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质量的不断改善。,经济结构迅速转变。经济增长导致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企业经营方式从小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生产,从国内经营走向国际经营,收入分配由财产所得为主转为以劳动所得为主,技术进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迅速变革国际经济扩张迅速经济增长在国际间的有限扩散,二、经济增长阶段(一)经济增长的划分传统社会(the traditional society)传统社会是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和中东以及地中海地区属于传统社会。现在一些非洲国家仍然处在这个阶段。传统社会

21、的特征是: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人们的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社会的最重要经济特征是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经济繁荣局面,但紧接着却是社会危机和经济衰落。,起飞前提条件(the 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由于从传统社会进入起飞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因此把它作为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的所有社会。起飞前提最初是在西欧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的。这个时期实现代科学思想开始转变为新的生产力时期。英国就是最早充分发展起飞前提条件的国家。起飞

22、(the take-off)起飞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社会变化质的飞跃。,起飞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工业扩张迅速,把利润中的一部分再投资新的工厂;(2)这些新工业促进了城市地区和其他现代工业企业进一步扩张;(3)新技术不仅在工业扩散,而且也在农业中扩散。农业生产率革命性的变化是起飞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的现代化大大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要。一二十年后,基本经济结构和社会与政治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使之适应于维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率。罗斯托对一些国家起飞时间的确定是:英国在18世纪末,法国和美国在19世纪中叶,德国在1850年至1857年之间,日本在19世纪最后25年,加拿大在19世

23、纪末20世纪初。,走向成熟(the drive to maturity)起飞之后在经过五六十年的稳定成长,就可以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走向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吸收和使用现代技术先进成果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大约在19世纪末之后经过了这一阶段。大众高消费时代(或高水平的大规模的消费阶段,the age of high mass-consumption),(二)起飞的性质与条件起飞的性质:起飞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一个国家能不能实现工业化,关键是能否实现起飞。按照罗斯托的说法,起飞这一概念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指经济起飞,也指社会起飞。社会起飞是经济起飞的前提。起飞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开始和“自我维持的增长”时代的到来。起飞的条件科学思想条件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