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52846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专项学习概要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教师应理解和把握什么才是“像科学家那样”。首先,我们要带着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做”科学的方法,一方面包括运用观察、测量、分类、实验、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是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及科学学习的一般特征出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其概括为八个要素,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八个要素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科学

2、探究过程的结构。具体的科学探究技能,在探究过程结构中运用,形成了科学教学中学生“看得见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带着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想”科学。像科学家那样“想”科学,就是要以证据为基础,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和发展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体现出科学课的学科本质。因此,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从发展儿童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动脑“想”与动手“做”必

3、须紧密结合,不可偏废。正如加德纳所说:“要想得到学科思维的训练,绝不仅仅是用事实填满脑袋就行,而应该深入研究某一事件的细节,从中发展出学科思维的脉络。”培养学生能够“像科学家那样”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围绕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应该也必须使他们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如果忽略学生对探究活动进行的反思性思考,忽略帮助学生回顾与勾画探究路径的结构,缺乏对一些方法的要素加以点拨提升,那么学生不必然能体悟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不必然能掌握科学方法的要旨。这也就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设置“像科学家那样”专项学习单元的用意。本套教材中,“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与“像工程师那样”单元

4、一起,形成两个面向的技能方法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专项学习的内容,选取有利于清晰凸显探究过程及其要素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及方法。对学生探究过程技能发展的教学,并非仅在专项学习中进行,它已经逐步渗透在各年段教学过程中,但各有侧重。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学中即应有所体现,并在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使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技能方法与思维方式形成完整的认识。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

5、析本套教材中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以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为指向,结合教材编写组的研究,将科学探究过程细化,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些步骤同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是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来统领的;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年段以后,在五年级将查阅文献纳入其中。通过这样的编写安排,对学生过程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得以进一步明确凸显。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

6、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鱼有没有记忆”这一主题,通过提出“鱼是否有记忆”“鱼的记忆只有7秒吗”等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在过去的整个小学科学学习中习得的探究技能,以及对科学探究一般流程的把握,与同伴合作,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将所学习掌握的科学探究过程性方法迁移到问题解决中。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时空限制,通常科学教材中所提出的都是结构良好、有着较为确定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的结论也相对明确的问题。但是,当学生回归日常生活后,他们将要面对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乃至结论充满不确定性,呈现出“劣构”的特征。要真正发展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劣构”特征的问题也应该占有一席之

7、地。教材选用“鲫鱼是否有记忆”“鲫鱼的记忆只有7秒吗”,就是希望使本次探究活动的结论尽可能倾向于“不确定”。并不是为了最终使学生获得关于“鱼有没有记忆”这一知识的扩展(当然有可能会获得),而是要促发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质疑等多种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进行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本次探究活动的结果,无论是与其他同学达成了共识,还是与其他同学结论相反,都应促发他们进一步去求证,而不是以一个确定的结论为本次活动画上一个句号。教师应准确把握对六年级学生开展本次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的重点。首先,要激发学生回

8、顾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示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要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其次,要促发他们综合运用各种探究方法的意识,考察他们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以及分享交流;再次,在探究全过程中,鼓励他们不断反思探究过程,自我和相互质疑论证;最后,要带着学生整理研究的全过程,对如何“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本主题的探究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究的激发者,与学生成为真正的研究伙伴,不因为获得结论而主导学生的问题聚焦、方案设计、探究方式。要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对探究活动提供恰当的协助与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克服困

9、难,真正在这一具有不确定性的探究活动中教学相长。当然,课程标准指出,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是初步的,对实验活动和思维推理过程的要求也是简单的。从学习科学的角度看,真正的劣构问题具有更加复杂的特征,不仅问题的结果不确定,甚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多样的。不像本次专项学习中,学生仍然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解决流程供他们在探究中迁移运用。在探究活动设计中,既要使对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更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获得研究具有劣构特征问题的机会,也要从小学生认知能力特点出发,做到适度渗透方法的指导。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本套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安排了六次科学探究指导、六次工程实践指导,且都放置在每册教材的

10、最后。从科学探窕与工程实践教育目标的视角出发,专项学习在整套教材的探究能力培养、品质提升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本套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二年级的过程要素上,突出了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和分享交流三个要素,并以适合一、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和分享交流这三个词汇来表达。从三年级开始,进一步拓展到全部的探究过程环节,将查阅文献这一通过资料探究的独特方式在五、六年级专门作了介绍。从三一六年级科学探究活动指导要点来分析,体现了由观察到实验、由定性到定量、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螺旋上升的特征。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所遵循的一般程序,并在学习科学家事迹中,体悟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发以“像科学家那样”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2)能够围绕“鲫鱼有记忆吗”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开展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较为整体的认识,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自主探究能力。(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交流展示、接受质疑、回顾反思,不断更新和深入研究。五、单元活动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