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45444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完善人代会期间“一会一专题”集中培训制度,助力代表走好履职每一步;不断推进“数字人大”建设,搭建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与政府OA办公平台对接,代表意见建议交、办、督流程更加畅通,切实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组织人大代表对照“履职清单”回选区向选民述职,现场接受选民提问和满意度测评,人大代表主动作为、依法履职、自觉接受选民监督意识进一步强化;聚焦“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开展“三进三访”代表联系活动,助推人大代表成为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宣讲人、群众的代言人、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坚持“

2、全面培训”“精准培训”相互耦合,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市人大常委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采取“领学+交流+自学”方式,增强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完善人代会期间“一会一专题”集中培训制度,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开展“代表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培训I,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培训,助力代表走好履职每一步。此外,还在我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立“人大知识”专栏,定期推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让代表随时随地学习掌握人大制度知识。在实现本届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全覆盖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组织代表

3、分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推动代表培训转入“精准化”新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北戴河培训基地、井冈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举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县(市、区)人大干部履职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研修班,切实增强代表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和履职能力。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组织省人大代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初任代表履职基础培训班,举办省十四届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以及省市人大代表小组组长专题培训班。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每月开展一次以“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重点讲、部门委室轮流讲、人大代表交流讲”为主要方式的“代表大讲堂”。截至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举办“代表大讲堂”10期、法治讲座5期,通过讲政治、讲法律、

4、讲理论,帮助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全面掌握依法履职所需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代表的视野眼界。坚持“线上平台”“线下平台”双向发力,拓展代表履职渠道。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抓载体、搭平台,组织引领代表依法为民履职,争做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我们不断推进数字人大建设,搭建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与皖事通、政府OA办公平台对接,代表意见建议交、力、督流程更加畅通,切实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10个县(市、区)建立100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市人大常委会10个工委分别指导联系10个实践点,常委会工作直达基层、基层民意直通机关,让人大“四权”行使更加聚民意、

5、惠民生、暖民心,形成了具有我市鲜明特色的实践点建设品牌。组建3个省人大代表小组、27个市人大代表小组,建设市县乡代表小组活动室775个、规范达标的市县乡代表小组活动室348个。同时,我们组建了10个专业监督小组,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市10件民生实事和暖民心行动进行一对一监督,推动全市民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立代表微信群,及时向代表通报常委会工作安排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为代表订阅赠阅有关书刊资料,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更加宽广。坚持“清单管理”“优化服务”多措并举,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将代表履职清单细化为学习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监督清单和保障清单,让代表履职

6、有方向、可量化、能考评。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照“履职清单”回选区向选民述职,现场接受选民提问和满意度测评。此外,市人大常委会完善代表履职档案机制,指导各县(市、区)人大持续推进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确保代表活动全掌握、代表履职全记录,切实运用于代表履职评价、评先评优、代表连任等。市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围绕“一带一轴一环三城”讨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向相关部门支招献策49条。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48人次,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重点工作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届满“最美人大代表”和年度“最美人大代表”评选,对市十七届人

7、大65名“最美人大代表”和2022年度10名“最美人大代表”予以表扬,发挥优秀代表的“头雁”牵引作用,带动各级人大代表形成“雁阵效应”。每年市人代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代表议案建议进行分类整理,与市政府联合召开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并选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点督办建议,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市政府负责同志领办。在深化“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方面,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协调联动,五级人大代表亮身份、进网格、惠民生、促发展,每月提出一条建议,承办单位与代表面对面会商,代表建议得到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有效落实。截至9月30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118

8、291件,办结率86%、满意率99.8%。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穿始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引导代表树立“调查要研究,代表走前列”理念,印发调查研究工作清单,促进人大代表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和民主法治三大任务,围绕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特色样板”、稳经济政策落实和兑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12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开展一次调研、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一项工作,努力以“金点子”共绘“好蓝图”。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引导人大代表树立“双招又双引、代表当先锋”理念,人大代表在“双招双引”工作中打头阵、做表率,用实际行动彰显代表的担当作为;引导人大代表树立“乡村要振兴、代表要先进

9、”理念,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尽情展示风采,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带头人”,在创业致富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引导人大代表树立“群众有难事、代表要先至”理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以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1万余件,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全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巾帼标兵。坚持“强化守正”“强化创新”共融并进,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四个机关”的定位要求,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不断完善规范代表履职管理各项机制26余项。在加强“双联系”的

10、同时,拓展市人大专委会、常委会工委联系代表和群众,聘请66名具有专业背景人员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工委委员,在当好“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监督员”上见成效。聚焦“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开展“三进三访”代表联系活动,进选区、访选民,助化解隐患;进乡村、访群众,帮解决困难;进园区、访企业,优发展环境,人大代表成为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宣讲人、群众的代言人、为民办实事的贴心人。市人大常委会探索代表建议“预提交制”“合议制”,完善市委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市政府负责同志领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专项督办、代表工作机构协调督办“四办联动”机制,抓好建议办理“跟踪问”“回头看”,实现“三满意”,

11、即群众满意有获得感、代表满意有荣誉感、办理单位满意有成就感。同时,每年发布年度10件“最佳代表建议”,表扬10个“最优办理单位”和10名先进个人,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掷地有声。此外,市人大常委会一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家室站组”深度融合、功能整合,更加注重常态长效、持续优化迭代升级,努力实现“六大阵地”组织优势与专业特点互补互促,确保更好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六大阵地”,2022年以来开展“站点问政”活动100余次,人大代表进“两院”、“两院”法官检察官进站点227人次,收集办理意见建议3万条,成功打造服务中心大局的“好平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哨站”、人大履职行权的“智囊团”、基层民主治理的“连心桥”。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